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

坤寧宮中,今天很多人。

朱允熥,朱明月,朱權,朱允炆,都過來了。

自然還有很多皇孫過來給朱英拜年,不過拜年之後,就識趣的離開了。

朱權是個例外。

按照宮廷禮儀,明天才是他們這些皇叔過來,包括給他們的父皇拜年,也是在正旦初二。

因爲今日的朱元璋,作爲皇帝,是要接受所有官員,外臣,百姓的祝賀。

是年紀相差不大,所以朱英特地讓人把朱權叫來。

些許積雪還沒有融化的跡象,看這天氣,估計過不了幾天,又得下雪。

大明皇室這邊,也是有天氣預報的,那便是欽天監,雖然不能很準確,但大概相差不大。

報過來的傳信,意思就是往後幾天,當會有雪。

也僅僅就是這樣了。

能夠憑藉肉眼夜觀天象,朱英還是覺得有些了不得,一些玄學,似乎總是有那麼外人難以明白的道理。

朱元璋坐在庭院的石亭中,旁邊升着火盆。

看着在院內玩耍的子孫。

眼神突然有些溼潤起來。

他想起了自己最愛的大妹子。

這裡,曾經,便就是大妹子所住的地方呀,每一寸角落,每一個地方,都有大妹子的身影。

曾幾何時,也是這般下雪天,大妹子就坐在自己的旁邊,看着兒子們玩耍。

“小心點,別摔着了。”

迷糊似有一道聲音傳來,朱元璋朦朧看去,正是大妹子坐在自己的身旁。

她還是那麼年輕,那麼漂亮。

正看着院子裡玩耍的孩子們。

朱元璋有些哽咽,想要說些什麼。

這麼多年,你去哪了呢,你知道我是怎麼獨自一個人撐過來的嗎。

你可不可以留下來,陪着我。

縱使有千言萬語在喉間,但朱元璋依舊沒有開口。

靜靜的看着,貪婪的看着,他想把大妹子面容,深深的刻在自己的腦海中。

“爺爺怎麼了,是風太大了嗎。”

熟悉的聲音,將朱元璋的心神拉回現實,轉頭看去,正是大孫。

朱元璋突然心中一驚,未有回答,迅速轉了回去,看向旁邊的石凳。

那裡清清淨淨,什麼也沒有。

朱元璋輕嘆一聲,心情如這寒風,有些悲傷,道:“風有些大了,迷了咱的眼,扶咱先回去吧。”

朱英似乎也察覺到了什麼,沒有繼續詢問,而是上前攙扶住老爺子起身。

這天氣坐久了,哪怕有火盆取暖,依舊有些麻木。

如果是別人攙扶,無論是誰,都只會遭到朱元璋的訓斥,因爲他接受不了自己的衰老。

唯有大孫,不同。

“父皇。”

“皇爺爺。”

“陛下。”

朱元璋起身,玩樂的衆人們立即停止,宦官們也趕緊過來。

不管在任何時候,朱元璋都是所有人眼中的焦點,他的一舉一動,時刻都會下意識的受到關注。

“咱有些累了,你們先玩着。”

朱元璋隨口交代了一句,就在朱英的攙扶下,走過前院,去了乾清宮內。

身後是劉和的緊緊相隨。

殿內,朱英關切的說道:“孫兒就在這裡陪着爺爺吧。”

朱元璋先是稍稍猶豫了一下,而後堅定的說道;“你去跟他們一起吧,咱想一個人靜靜。”

現在的時光,是留給大妹子的。

朱英聽着語氣,知道老爺子不想被打擾,心中也大概明白了現在老爺子的心情,便就輕輕點頭。

出門後,交代劉和,必須在門口仔細聽着老爺子的動靜,但有任何事情,必須第一時間查看情況。

朱元璋見大孫走後,站起身來。

走向書櫃那邊,從上面拿出一個箱子。

打開箱子,正是那枚玉佩。

那一枚被秦王朱樉所導致而打碎的玉佩。

現在經過宮廷匠師的還原,至少從明面上看去,和從前別無二致。

拿着玉佩,朱元璋輕輕的撫摸起來,溫暖的感覺,似乎就像是大妹子剛回來過一般。

“逆子!”

沒過多久,朱元璋呵斥一聲。

破鏡難圓,即便是宮廷匠師技藝再過於高超,總有那麼一絲絲的瑕疵。

這一絲瑕疵,在朱元璋的手感中非常的明顯,畢竟自從大妹子去世後,他就一直隨身攜帶,時刻把玩,睹物思人。

也就是自從大孫入宮後,他才放在在書櫃裡,收藏起來。

那但那種熟悉的觸感,經過十年,早就刻在了骨子裡。

空曠的大殿,朱元璋就這麼拿着玉佩,呆呆地坐着。

曾經朱元璋不敢停歇下來,每時每刻,都在處理大量的政務,即便是往前的正旦,在接受百官朝賀後,也是批閱奏章。

很少有清閒的時候,是因爲他不想,也不敢讓自己的清閒下來。

便如現在,獨自一人緬懷。

這一刻的朱元璋,不再是洪武大帝,而只是一個平凡的老人,思念着自己逝去的妻子。

坤寧宮庭院中,朱英的眉頭微微皺起。

“大兄,是皇爺爺那邊有什麼事情嗎。”

朱明月作爲女孩子,心思要細膩許多,便就壯着膽子問道。

朱英聞言,笑道:“爺爺哪有什麼事情,這寒風臘月的,自然受不了,你以爲跟你們般精力充沛呢。”

聽到這話,朱明月等人鬆了口氣。

不過經過這麼一出,玩樂的心思淡了很多。

“大兄,能不能給我們講一下猴子的故事呀,上回說到猴子被壓了五百年,後來呢。”

朱允熥靈機一動,開口問道。

朱明月聞言,也變得有些興奮起來。

之前大兄就給他們講過這個故事,不過就講了一個開頭,後面就沒怎麼講了。

大明如今本來就流行小說。

像是三國演義,封神演義,極爲熱潮。

不過再好的故事,聽個幾十遍,自然沒有了新意。

西遊記的成書,在大明中葉,現在雖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的《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

但整體的故事性,並沒有西遊記那麼完整。

所以從朱英這裡講述起來,就非常的吸引人。

朱允炆也好奇的湊了過來,包括朱權眼中也包含期盼。

誰能拒絕由太孫殿下親自講述小說呢,尤其這個小說,似乎非常好的樣子。

朱允熥,朱明月,作爲皇家子孫,雖然之前感覺地位差了些,但於現在的大明皇室,自然樣樣不缺,有朱元璋坐鎮皇宮。

不存在什麼不開眼的官宦,嬪妃敢於刁難,哪怕是呂氏,至少在明面上沒有任何的毛病可挑。

對於小說,在皇宮書院,哪怕是執教先生,偶爾也會講述。

這個時期的小說,可不算難登大雅之堂,反而說起來,可謂是雅俗共賞。

能夠讓朱明月,朱允熥都熱切的小說,肯定不會差。

看着衆小,包括朱權都期待的目光,朱英笑道:“行,那就到屋子裡去說吧,外面冷,莫要聽個小說,反而給凍壞了。”

朱英本身自然是不怕冷的,以他的體質,哪怕穿着單衣,也感覺不到什麼寒冷。

屋子裡,烤着火。

因爲照顧到朱允炆和朱權沒有聽過,便就從天講述起來。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朱英講述的西遊記,其實跟原版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參雜了不少私貨。

包括一些漫天神佛的陰謀,還有林立的洪荒大陸,旁白了不少。

這麼完整的神仙體系,哪裡是衆人所聽說過的,一下子就沉迷進去。

就連負責生火的小官宦,還有郭忠,盡皆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隨着太孫殿下的話語,神入那夢幻多彩的故事之中。

與宮廷的清閒不同,現在的羣英商會,可謂是極爲熱鬧。

尤其是商會的骨幹,可謂是從早忙到晚。

朱英吩咐的事情可不少,不管是五個廠的建造,監獄的建造,還有對元宵燈會的準備,包括宮廷後面節目的安排。

亦或是正陽大道的改造,水泥的配方等等一切事宜,幾乎都在羣英商會之中。

京師的羣英商會這邊,已經是把西域,草原,大漠的骨幹都調集了過來,即便如此,照樣有人手不夠的感覺。

況且這裡的每一個事情,對於大明,都是極爲重要之事,容不得半點差錯。

哪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

在這樣的寒冷天氣,張伯額頭上都微微見汗,可想而知事務有多麼繁忙。

葉月清早上去了趟宮中和陛下,寧妃,朱英拜年見禮後,就馬不停蹄的趕了出來。

葉月清負責的事情,可不比張伯的少。

像是情報安全這塊,葉月清不僅要負責商會內的,還要查看錦衣衛那邊送來的卷宗。

關於目前京師危險人物的調查。

一切平靜的後面,是不知多少人默默付出的努力。

且葉月清帶着幾個宦官,提着不少禮物,去曾經秦淮河畔的院子裡,還有火藥司。

去看望安南公主陳慕月,高麗公主趙香熙。

雖然太孫殿下沒有說過什麼,但在葉月清這裡,已經是當做妹妹看待了。

人都是有感情的,太孫或許忘記了,或許沒放在心上,但葉月清得記得。

從禮儀上來說,當是趙香熙和陳慕月給葉月清拜年,不過她們現在的情況有些特殊。

哪怕是除夕那夜,都是單獨待着,因爲沒有太孫殿下的令旨,所以並不能去到皇宮裡。

“姐姐,太孫殿下最近有提起過我嗎。”

陳慕月有些害羞的問道。

現在的她,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自信,自以爲太孫殿下對自己肯定是非常喜歡。

然而事實證明,自從五萬大軍從京師離開後,太孫殿下似乎就把她忘記了,再也沒有了消息傳來。

每夜都在獨守閨房,且連外出都不行。

只能是翹首以盼,盼望着哪天,太孫殿下能夠接自己入宮。

“殿下自然是記得的,不過你也知曉,現在宮中事務多,殿下身份特殊,不可能日夜在這男女私情上。”

“這便是太孫殿下特意讓我準備了禮物,給你帶來。”

葉月清笑着說道。

外面是兩個大箱子,陳慕月有心想要瞧瞧是什麼,礙於葉月清在此,又不好開口。

“打開瞧瞧。”

葉月清笑道。

官宦們隨即打開,一個箱子裡盡皆是綾羅綢緞,還有一個箱子,是各種食盒,香氣撲鼻,顯然是宮廷美食。

陳慕月並沒有把目光放在吃食上,而是拿起上好的綢緞感受了一下後,俏生生的問葉月清:“姐姐,你說我給殿下繡一件披風可好。”

葉月清微微一怔,她沒想到陳慕月會有這麼個想法,不過並沒有太多心思,而是鼓勵道:“自然是可以的,不過要快些哦,倘若能在元宵節前繡好,想來殿下會很高興。”

“嗯嗯。”陳慕月重重點頭。

比起陳慕月,趙香熙就完全不同了。

或許在性格上來說,趙香熙經歷更多,揹負更多,心思也比較穩重。

面對葉月清送來的禮物,心中猜測就明白,肯定跟殿下的關係不大。

“這段時間,倒是辛苦你了,不過這邊開春就要征伐倭國,火藥這塊的產出,不能停歇,且要大量。”

“到時候殿下的玄甲衛,還要跟隨去陝西平反,需要的火繩槍也不在少數。”

一番簡單的寒暄見禮後,葉月清沉聲說道。

不得不說,趙香熙在火藥司是真的幫忙不少,起到的作用很大。

葉月清覺得哪怕是自己來辦,也頂多便是這樣的。

管理型人才,有時候比專業人才更難以尋找,統籌全局這樣的事情,不是說有才學就行的。

趙香熙雖然是女子,但在火藥這塊,有着難以企及的天賦,而且因爲本身是高麗豐壤趙氏長女的關係,管理的經驗很足。

加上火藥司的人,大致都覺得趙香熙是太孫殿下往後的嬪妃,所以也沒人敢當刺頭。

整個火藥司的運行,非常的流暢。

“姐姐,我家那邊,可有什麼消息傳來。”

這是她在大明第一次過正旦,且孤影單隻,難免思念家鄉。

葉月清道:“道衍大師去了高麗後,便被奉爲國師,如今正囤兵釜山,前軍已佔據對馬島。”

“豐壤趙氏,亦是跟隨左右。”

葉月清說的簡單,趙香熙也明白清楚。

這已說明,現在家族已經被綁上了太孫殿下的大船上,一榮俱榮,一損他損。

這言下之意,就是好好爲大明作奉獻,若是能把倭國打下來,自然少不得豐壤趙氏的好處。

若是不能,到時候是個什麼情況,誰也不知道了。

“姐姐放心,香熙不會懈怠,定會全力以赴。”趙香熙認真道。

葉月清輕輕點頭,而後安慰道:“你的功勞,殿下那邊都是記着的,關於你家族那邊,我也曾傳信給道衍大師多加照顧,直管放心。”

葉月清確實有給姚廣孝寫信過去。

然而葉月清不知道的是,當她的信抵達高麗的時候,豐壤趙氏參軍的族人們,早就被安排成了前鋒,去對馬島了。

第345章:願爲大明,征討不臣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840章 (全書完)新皇登基,日月同輝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四章:眼力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十八章:車船店腳牙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彙報欠更第十七章:朱棣密謀第770章 大勝第159章:繼續關着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十九章:蔣瓛的堅持第771章 伏擊之策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414章:大明九劍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339章:嚴查京師牙行第564章:礦藏優先權第536章:天生聖人第268章:對藍玉的安排第二十九章:朱英的防備第390章:驛站民用第527章:推行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631章:朱元璋下西洋的想法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五十八章:中場休息第596章:天涯海角,萬里追兇!第176章:蠢蠢欲動的朱元璋第366章:皇家家宴第737章 蔓延的屠殺第八十章:煌煌大明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125章:純手工打造第620章:大明太孫駕臨倭國第780章 朱高熾想去倭國了(國慶快樂)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621章:教化倭國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513章:給咱多生幾個娃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第308章:大侄子準備下手了第230章:驚喜的皇子們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352章:對燕王當如何安排第758章 大明的未來第433章:朱元璋的擔憂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504章:北元大軍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第131章:大哥饒命啊!!!第699章:連夜跑路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499章:朱英畫下的大餅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277章 :朱元璋的皇家商會第284章 :朱英的集資陽謀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103章:空白文書(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三章:錦衣衛密信第134章:心悸的姚廣孝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134章:心悸的姚廣孝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711章:姚廣孝回京,七年變化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566章:成了困獸的朱棣第219章:虞王殿下第369章:來自文人的反抗第219章:虞王殿下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六十六章:朱元璋的奇想第214章:只能放鴿子了第二十五章:風中凌亂朱允炆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576章:北元都得念着太孫的好第六十一章:倭寇第112章:謀逆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640章:朱允炆的心氣變了第359章:學堂之爭
第345章:願爲大明,征討不臣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840章 (全書完)新皇登基,日月同輝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四章:眼力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十八章:車船店腳牙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彙報欠更第十七章:朱棣密謀第770章 大勝第159章:繼續關着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十九章:蔣瓛的堅持第771章 伏擊之策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414章:大明九劍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339章:嚴查京師牙行第564章:礦藏優先權第536章:天生聖人第268章:對藍玉的安排第二十九章:朱英的防備第390章:驛站民用第527章:推行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631章:朱元璋下西洋的想法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五十八章:中場休息第596章:天涯海角,萬里追兇!第176章:蠢蠢欲動的朱元璋第366章:皇家家宴第737章 蔓延的屠殺第八十章:煌煌大明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125章:純手工打造第620章:大明太孫駕臨倭國第780章 朱高熾想去倭國了(國慶快樂)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621章:教化倭國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513章:給咱多生幾個娃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第308章:大侄子準備下手了第230章:驚喜的皇子們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352章:對燕王當如何安排第758章 大明的未來第433章:朱元璋的擔憂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504章:北元大軍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第131章:大哥饒命啊!!!第699章:連夜跑路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499章:朱英畫下的大餅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277章 :朱元璋的皇家商會第284章 :朱英的集資陽謀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103章:空白文書(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三章:錦衣衛密信第134章:心悸的姚廣孝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134章:心悸的姚廣孝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711章:姚廣孝回京,七年變化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566章:成了困獸的朱棣第219章:虞王殿下第369章:來自文人的反抗第219章:虞王殿下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六十六章:朱元璋的奇想第214章:只能放鴿子了第二十五章:風中凌亂朱允炆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576章:北元都得念着太孫的好第六十一章:倭寇第112章:謀逆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640章:朱允炆的心氣變了第359章:學堂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