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朱高熾想去倭國了(國慶快樂)

藍玉帶着消息回來了,很快就傳到了五軍都督府。

對於太孫的決定,淮西勳貴集團感覺到很委屈,傷心,認爲是太孫拋棄了他們。

他們又哪裡可能知道,如今能夠還活着,都應該是好好感謝太孫了。

只是就現在這樣的情況,也沒有其他的辦法,總不可能造反吧。

現在陛下的脾性已經有所收斂,可是他們已經找不到人去說了。

大家都知道,陛下對於涼國公是有意見的,如果不是太孫在,指不定涼國公都被貶下去了。

不管是曾經衝關還是後來暴打吏部尚書詹徽,這都是沒把朝廷放在眼裡。

能夠跟陛下直接兌換的,也沒幾個了。

馮勝那邊不屬於淮西黨,傅友德雖然也算,可擺明是不問朝政之事。

“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他們此刻感覺到,屬於自己的時代正在落寞,即便是再怎麼不甘心,也只能接受現實。

雖說沒有再能立功的機會,可現在的爵位其實大多數人都很滿意了,尤其是俸祿這塊,朝廷確實沒虧待他們,太孫做的也沒話說。

生活上,比曾經過得不知多麼安逸,就這樣的環境下,誰也不想強行出頭。

況且,他們的兒子,許多都去了大明京師軍事學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子承父業了。

譬如現在大明精銳騎士團中,許多百騎長,千騎長,就是他們的兒子。

在藍玉回去後,朱英就讓錦衣衛對這些淮西勳貴們嚴密監視,雖說不擔心他們鬧出什麼大的事情來,但如果有那腦子轉不過來,想要鬧事的,當然是要提前處理掉。

還好這些淮西勳貴們算比較識相,開始有些怨言,過了兩天也就這樣了。

這就意味着,從現在開始,大明兵權開始朝着朱英全面傾斜。

第二步就是對將領層次的換血,這次也讓他們有了個心理準備。

——

燕王府。

朱棣看着眼前的黑胖子,終究是有些感嘆道:“這幾年,辛苦你了。”

在安南那等地方,怎麼可能不黑,畢竟是屬於熱帶。

只是就算是很辛苦,可朱高熾的體重完全沒有下降的趨勢,不過倒也沒更胖。

朱英也考慮到朱高熾的身體問題,所以給他專門安排了醫師進行調養,雖然還沒有根治這肥胖問題,但如今的朱高熾看上去要精神多了。

“父王,兒臣不辛苦,在安南日常便是處理一些內政方面的事情,沒有像是父王還有二弟三弟需要跟倭國打仗。”

“鄰國的占城也基本上在大明統治裡,整體比較太平。”朱高熾笑着說道。

此刻,徐儀華的目光轉向朱高熾身後,兒媳張氏旁邊跟着的小孩。

“這是我的孫子嗎,都長這麼大了,快給我抱抱。”徐儀華眼神中很是驚喜的問道。

洪武二十八年,張氏被封爲燕王世子妃,朱高熾去安南不久,張氏就隨着過去了。

她是指揮使張麒之女,性格豪爽大方。

當年賜婚後,朱高熾獨自前往,張氏也不在京師等着,直接乘船過去找夫君。

現在五年時間過去,孩子都快三歲了。

朱棣也有些瞪大了眼睛看向了那小孩:“這是我的大孫子嗎,叫什麼。”

朱高熾看着母妃將兒子抱在懷裡親熱的模樣,心裡也鬆了口氣,回道:“按照皇爺爺定下的規矩,他叫朱瞻基。”

兩歲多的朱瞻基看上去很是靈氣,完全不似朱高熾這般,眼睛大而有神,瞧着徐儀華過來完全沒有害怕的感覺,反而是咯咯直笑。

徐儀華抱着給朱棣看,朱棣看着非常高興,這可是第一個大孫子。

歷史上,朱瞻基出生的時候,朱棣夢到了父皇,還給了他一個象徵權力的大圭,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當然現在可沒這個事情了,畢竟朱元璋還好好的活着,這朱棣要是夢到了,可不是美夢,而是噩夢了。

“你這孩子,大孫子都出生了,怎麼也不寫封信過來。”徐儀華有些埋怨道。

她都不知道自己有孫子,當奶奶了。

朱高熾苦笑道:“我派人傳了信,是從安南直接到倭國的船隊,後來才知道,船在路上遇了風浪沉了。”

海上的危險是不可預知的,尤其是在如今的年代,看似繁榮的海路,每年總會遇到各種問題而導致發生危險,讓不少船隻沉入海底。

朱高熾沒等到回信,開始還以爲父王不想搭理自己,直到去年才知曉沉了。

這也因爲朱高熾在安南處理的政務很多,說是日理萬機都不爲過,尤其是在水稻種植,水利灌溉這塊。

安南能夠上貢如此之多的糧食,朱高熾有很大的功勞。

朱棣沒有多說什麼,點點頭後,就去抱大孫子。

“王爺,大孫子跟你長得真有幾分相似呢。”徐儀華把朱瞻基遞過去後笑着說道。

朱棣仔細一看,眉眼之間,果然跟自己有幾分相似,當下笑得更加的開心了。

朱高熾無奈的看着兒子在父王的懷裡玩樂。

顯然父王跟母妃已經沒空搭理自己了。

“你弟弟他們在後院裡,你去跟他們打個招呼吧,大孫子我先跟你父王帶着。”徐儀華笑着說道。

現在朱高熾跟朱高煦,朱高燧的關係還是很不錯。

因爲朱棣沒有靖難不是皇帝,世子的位置兩人也沒法動搖,畢竟上頭還有個皇爺爺壓着呢,就算是父王想,那也得看皇爺爺答不答應。

朱高煦也非常清楚,在皇爺爺那裡,大哥顯然要比自己吃香多了,因爲調皮不讀書,皇爺爺更喜歡大哥。

去後院的路上,張氏小聲道:“安南那邊已經穩定了,瞻基馬上就三歲了,你是燕王世子,長期待在安南像個什麼,或許你應該跟父王也說說,此番之後,一起去倭國。”

朱高熾回道:“這還得看太孫的意思。”

張氏道:“只要你向太孫請求,他自然不可能拒絕,現在父王和母妃都很喜歡瞻基,這可是個機會。”

朱高熾只好回道:“我尋個機會說說吧。”

在安南,朱高熾是大臣,很顯然朝廷這邊也不可能再給朱高熾封王。

而且安南王室那邊,也已經得到了太孫的承諾,太孫月妃的兒子朱文南,聽這個名字都知曉是要封王安南的。

況且太孫的各個妃子去封王各國,這在大明來說都已經是非常明顯的事情了。

朱高熾開始沒多少想法,可張氏就不願意了。

不管怎麼說,朱高熾都是燕王世子,未來肯定是要繼承燕王之位,那麼在倭國的燕城,纔是日後真正要生活的地方。

現在等於是在給大明打工。

所以張氏就想着這次回京師,可以讓朱高熾去到倭國燕城。

“你就算不爲自己考慮,也應該爲兒子想一想,他可是世孫,難道就一直待在安南嗎。”

張氏聽出了朱高熾嘴裡的敷衍,當即就說道。

朱高熾聽到兒子,這才認真道:“我明日便進宮求見太孫。”

張氏這才滿意。

這邊,徐儀華也在對抱着孫子的朱棣道:“此番熾兒回來,我看就不去安南了,等北伐的事情結束,就跟着我們一起去燕城吧。”

朱棣聞言冷哼一聲:“這難道不是他當初自己的選擇嗎,好像跟在我的身邊,他就不自在一樣。”

徐儀華說道:“你再怎麼不喜歡老大,也應該爲你懷中的大孫子想想,況且老大是世子,他一直待在安南,以後怎麼繼承燕城。”

朱棣道:“他有的是治理內政的本事,你還擔心他接管不了燕城嗎。”

徐儀華當即有些生氣,從朱棣的懷中抱過大孫子:“我可不想大孫子一直待在安南那邊,幾年都不能見上一面,這次大孫子出生,我們都不知道。”

“如果你堅持要這樣做,那你就帶着老二老三回倭國,我跟老大去安南算了,我可捨不得我的大孫子。”

朱棣聽着這話,當下氣勢就下去了。

“行了,都聽你的,讓老大一起回燕城。”

“也不是這段時間的事情,沒必要如此着急,這次可是父皇要御駕親征,北伐草原,還不知道打仗打多久。”

“說起來,太孫這一手真厲害,差點誤導我們。”

朱棣的語氣中帶有幾分感慨,在路上的時候還提心吊膽,得到父皇好好活着的消息,這才落下心來,要不然他都有些不敢進南京城。

感情是太孫擺了他一手。

“我看或許是多想了,興許太孫根本就沒那個意思呢。”徐儀華一邊逗着大孫子,一邊回道。

朱棣搖頭道:“絕不可能,不要小看太孫,他的手段比我們猜測的還要高深。”

“我聽到消息,前日涼國公府上,聚集了大量的都督將軍,他們想要參加這次的北伐。”

“但是藍玉從宮裡回來後,就告訴了他們父皇御駕親征的事情。”

徐儀華聞言道:“父皇御駕親征,太孫那邊也管不到吧。”

朱棣冷哼一聲:“通知我們回來,完全就是太孫的意思,父皇是後來才知情的,依照父皇對太孫的寵溺,他要是有什麼安排,父皇能不答應?”

“真正對淮西勳貴們下手的,我看可不是父皇,而是太孫。”

徐儀華奇道:“太孫不是一直護着淮西勳貴們嗎,怎麼這次突然下手了。”

朱棣道:“他可不是護着淮西勳貴,他是護着藍玉。”

“曾經他入宮的時候,可是得到了淮西勳貴的大力支持,當年淮西勳貴就代表了大明軍隊,他還有父皇的寵溺,如此誰敢說什麼閒話。”

“狡兔死,良狗烹。太孫靠着建立的軍事學院,不斷滲透軍隊,現在淮西勳貴已經成了阻礙了,他藉着這次北伐,就是想要奪取淮西勳貴手裡的兵權。”

“我們這些皇叔,不過是他手裡的棋子罷了。”

“這個大侄子,是真的不簡單吶。”

捫心自問,朱棣對於朱英還是有幾分佩服的,不管是搞經濟,搞政治,搞軍隊,朱英的手段都讓他歎爲觀止。

原來有些事情,還可以是這樣去辦。

最早之前,大家都看不出什麼,這幾年的時間過去,才懂得朱英的佈局多麼遼闊。

這等潤物細無聲的手法,朱棣現在也感覺自己輸得不冤。

朱棣現在早就沒了造反的心思,大明在朱英的治理下,達到如此程度,朱棣自問如果自己是皇帝,絕對達不到現在這樣的程度。

是以不得不承認,朱英手段高深,卻也是真正的聖明之君。

徐儀華此刻突然想到寧王,便道:“太孫整出來的火車,我們都還沒有坐過,聽說在科研司那邊,有個專門用作測驗的火車,明日左右也是無事,不如去體驗下。”

這個消息徐儀華還是從你別處聽來的。

太孫特意開放了科研司的火車,都可以坐着去感受,最近在勳貴圈子裡傳得神乎其神。

因此徐儀華也生了興趣。

朱棣點頭道:“不錯,我們也去看看,或許能在倭國也把火車建出來。”

火車稍微瞭解一下,就知道其用處有多大。

有了火車,就意味可以更好的掌控地方,朱棣當然也想在自己封國里弄出來。

轉眼幾天時間悄然而過,因爲北伐的事情在邸報上刊登出來,這讓整個京師的百姓都熱情高漲。

大家議論紛紛,和吐蕃不同,這次可是跟草原打。

大明建國至今三十三年,很多老一輩的都還是在蒙元統治下長大,回憶起曾經的日子,當真滿是唏噓。

此番之戰,牽動大明國運,不僅要勝,且還要勝得漂亮。

這邊大明雖還未宣佈出征,但通往九邊的火車早正月過後,就已經是轟隆隆的開動了起來。

大量的士兵,糧草,火器,不斷的被裝在火車上向着九邊駛去,開始做足準備工作。

只等着三月三這日大朝會後,朱元璋就御駕親征,直達草原。

御駕親征的決定,也代表了此次北伐的決心。

其實朱元璋是很少親征的。

倘若他知道朱棣後來搞什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必然會覺得荒唐。

朱元璋的政策,是藩王守邊,天子守國。

作爲皇帝,就應該在後方發展經濟,支援指揮。

這次之所以親征,首先是因爲他自己的心願,最主要的是現在大明有了大孫。

他會帶上所有能戰之皇子,這樣即便出現了什麼意外,太孫也能順利登基。

至於如果路上駕崩,身邊的皇子會不會對皇位有想法,這不在朱元璋的考慮之內。

自古以來,政變跟造反完全就是兩碼事。

司馬懿也好,李世民也好,他們可不是帶着大軍去攻打王宮,恰恰實際上是少數兵力出其不意,快速的控制王宮。

哪怕是朱棣,如果沒有李景隆的裡應外合,他也不可能進得了南京城,最後也是失敗的局面。

第121章:批閱奏章的小技巧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336章:殺他百萬又如何!(求月票)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355章:朱元璋的殺心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258章:朱元璋的血脈傳承第139章:朱允炆謀劃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560章:搞風搞雨姚廣孝第698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706章:十年遠征第333章:血染京師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八十四章:不裝了,我攤牌了,我確實不是我爹生的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432章:股份售賣第434章:手段第330:左右都得死!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239章:軍心可用第五十七章:咱的玉佩呢第四十章:石見銀山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224章:羣英商會的特殊服務第408章:陳慕月終入宮第547章:朱英的四項基本國策第432章:股份售賣第347章:煤炭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第614章:京師的萬人血書第289章 :拖出去砍了(求訂閱求月票)第772章 北伐第576章:北元都得念着太孫的好第375章:盡誅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762章 奪取大明的火車第379章:御賜,大明第一衛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594章:大明皇曾長孫出世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第797章 教化海外第363章:除夕夜第465章:老朱家的集體遊玩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589章:攪動西域第三十六章:回憶第767章 清掃西域第652章:淮西勳貴集團的尷尬處境第334章:帝王心態第379章:御賜,大明第一衛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415章:發兵遼東第605章:成爲傀儡的安南王室第一章:八百里加急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714章:這該死的儀式感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760章 撥款二十億寶鈔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426章 :巡查之初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第326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462章;京師血案第225章:開國戰第253章:朱元璋對帖木兒的重視第369章:來自文人的反抗第195章:不過一小孩罷了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五章:京師之行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746章 重裝騎士第362章:文化的碰撞第212章:憤怒的朱英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333章:血染京師第217章:鍍金的朱英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227章:人間清醒的呂氏第七十四章:祭祀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349章:正旦將至第832章 登基沖喜,帖木兒暴斃
第121章:批閱奏章的小技巧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336章:殺他百萬又如何!(求月票)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355章:朱元璋的殺心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258章:朱元璋的血脈傳承第139章:朱允炆謀劃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560章:搞風搞雨姚廣孝第698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706章:十年遠征第333章:血染京師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八十四章:不裝了,我攤牌了,我確實不是我爹生的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432章:股份售賣第434章:手段第330:左右都得死!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239章:軍心可用第五十七章:咱的玉佩呢第四十章:石見銀山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224章:羣英商會的特殊服務第408章:陳慕月終入宮第547章:朱英的四項基本國策第432章:股份售賣第347章:煤炭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第614章:京師的萬人血書第289章 :拖出去砍了(求訂閱求月票)第772章 北伐第576章:北元都得念着太孫的好第375章:盡誅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762章 奪取大明的火車第379章:御賜,大明第一衛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594章:大明皇曾長孫出世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第797章 教化海外第363章:除夕夜第465章:老朱家的集體遊玩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589章:攪動西域第三十六章:回憶第767章 清掃西域第652章:淮西勳貴集團的尷尬處境第334章:帝王心態第379章:御賜,大明第一衛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415章:發兵遼東第605章:成爲傀儡的安南王室第一章:八百里加急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714章:這該死的儀式感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760章 撥款二十億寶鈔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426章 :巡查之初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第326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462章;京師血案第225章:開國戰第253章:朱元璋對帖木兒的重視第369章:來自文人的反抗第195章:不過一小孩罷了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五章:京師之行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746章 重裝騎士第362章:文化的碰撞第212章:憤怒的朱英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333章:血染京師第217章:鍍金的朱英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227章:人間清醒的呂氏第七十四章:祭祀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349章:正旦將至第832章 登基沖喜,帖木兒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