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

只是現在的足利義持太小了。

別的不說,至少是近幾年內,是沒有可能去真正的掌控權力的。

畢竟足利義滿可是還活着,幕府的實際權力根本不可能有撼動的可能,要是足利義滿連自己這麼個十來歲的兒子都擺不平,那也算是白活了。

這還是足利義持的年紀太小,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

在他的心裡,如果自己作爲大明太孫的義子,那麼身份地位無限拔高,幾乎可以和父親同起同坐,甚至於比擬天皇。

可這樣的身份地位,除了讓足利義滿更加忌憚之外,又有什麼意義。

大明的官員可還沒有進入到倭國官府中,這意味着倭國官府的權力大明沒有乾澀的能力,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不斷的吞併倭國的疆土。

足利義持藉助朱英義子身份去行事的想法,只能說非常的幼稚,倒也符合他現在這個年紀所能看到的眼界。

而這些,朱英當然能看透。

名氣是虛的,兵權在手纔是實打實的。

“如今我大明快速發展,尤其是在軍事層面之上,本宮於大明京師建有軍事學院,專爲培養軍事人才。”

“你這個年紀雖說是小了點,但也勉強能夠達到了,本宮有意跟你父親協商一番,爲促進兩國之友好,於今年的開設大明軍事學院特招班,可讓倭國貴族之中與你年歲相彷者參與。”

“關於這件事情,你回去後跟你父親好好說說,便也告訴他,今日本宮喚你過來便是此事。”

朱英也算是費了心思,這就相當於幫助足利義持來打造往後的心腹班底。

可以想象,大明對倭國開放名額的情況下,那麼諸多倭國貴族必然是趨之若鶯,把自家兒子送到大明去學習這個世界上最爲先進的軍事知識,怎麼算都是划得來的。

能夠爭搶到這些名額的貴族,必定是倭國掌有實權的大貴族才行,去的基本上也是家裡符合年紀的長子或嫡子。

同輩之中,雖說足利義滿已經要有意大力培養自己的嫡子足利義嗣,但不可否認現在足利義持幕府將軍的身份是倭國中最爲高貴的。

況且出了倭國之後,足利義滿這些人就根本影響不到了,加上遠走異國他鄉,這要是足利義持還不能盡收班底,那朱英也沒有什麼再去扶持的必要。

等到幾年過後,足利義持長大了些,加上那些跟着去大明的貴族之子一起,自然就是未來倭國的中流砥柱。

再來分割足利義滿的權力,就要容易許多了。

足利義持這邊,聽到大明太孫完全沒有提及關於認自己爲義子的事情,臉上流露出很是明顯的失落,這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符。

只是聽到後面之後,神情逐漸發生變化,原本有幾分頹廢的眼神也是發亮起來。

最後那句,聽着有些奇怪,明明是自己主動過來求見,大明太孫卻說是他召自己過來。

只是轉瞬間,足利義持立即明白了大明太孫話中的深意,當下再次磕首道:“小國之臣感謝天朝上國太孫殿下。”

朱英擺擺手:“行了,免禮吧,今日便就是這樣了,明日隨你父親過來再詳談。”

足利義持按耐住心中的激動:“謹遵天朝上國太孫殿下令旨。”

“你是說那小子,偷偷的去拜訪大明太孫了?”

府中足利義滿跪坐上首,聽着下邊僕從的彙報,語氣平靜的問道。

和大明的建築文化不同,倭國的會議多是在裡屋之中,並沒有像是宮殿和大堂那樣的格局。

這樣的會議對比起來更爲私密一點,如同是後世的會議室般。

“足利大人,確實是這樣。”僕從肯定的回道。

此刻在府中裡屋,還有包括斯波義將在內的多名心腹。

聽到這回答,足利義滿笑着說道:“看來咱們的幕府將軍,是想要跟大明太孫搞好關係,好是藉助大明之力壓制我等啊,哈哈哈!”

隨着足利義滿大笑,這些心腹大將們也跟着大笑起來。

他們嘲諷足利義持完全看不懂現在的局勢,卻不知道如何真正的介入局面。

況且足利義滿想要傳承足利義嗣的想法,這是所有追隨家主們都很是清楚的事。

從身份上來說,即便是足利義持已經認日野康子爲主母,但這也只是爲了名正言順的繼承幕府將軍位罷了。

足利義嗣纔是真正的嫡子,不是足利義持這個假嫡子能夠比擬的。

在其後,可是有着日野家撐腰。

足利義滿的左手,也是和斯波義將作爲足利義滿心腹,便就是日野康子的父親,日野家家主日野資康。

足利義滿的正室日野業子,就是日野資康的姐姐,可見日野家對於足利義滿來說是多麼重要。

日野家不僅是在軍事上有很大的權力,關鍵是於錢財上很是豐富。

如果沒有日野家的大力支持,足利義滿當初奪回室町幕府也沒有這麼簡單。

包括是之後發生的南北朝戰爭,日野家在其中也是發揮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和其他人一樣,日野姿康也是隨着哈哈大笑,只不過眼神之中的神色頗有些耐人尋味。

因爲他還有個小女兒,如今是七歲多的年紀,叫日野榮子。

在這個年紀上,正好是可以嫁給足利義持爲妻。

足利義嗣太小了,現在的倭國又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日野姿康對於足利義持還是有幾分看重,誰也不知道足利義嗣長大之後會是如何。

日野家有一句古訓,用漢語的意思來說就是狡兔三窟,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

多線投資向來是日野家的傳統風格。

也正是因爲這樣,日野家纔有這樣的地位。

所以日野姿康是準備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足利義持。

至於足利義嗣這邊,倒也沒有多大的關係,等過個幾年情況明朗後,真要是足利義嗣能夠擔當室町幕府大任,甚至是集天皇位與幕府將軍位爲一體。

那到時候自己再生個女兒嫁給足利義嗣也是一樣。

不管是誰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日野家都會跟着贏家一起共享富貴。

大笑過後,衆人再次回到之前的討論上。

倭人崇拜強者,同時也會去學習強者的一切。

現在的大明正是倭人需要學習的對象,他們在長期的討論和研究之後發現,現在的大明似乎於強盛程度上,比之大唐絲毫不差,甚至還要更強一些。

大唐號稱是萬國來朝,疆域遼闊,軍事經濟極爲繁榮。

觀現在的大明,驅逐韃虜,盟約北元解邊境憂患,南下覆滅安南大軍,一道令旨不費一兵一卒,迫使占城割讓城池。

開海路以興商業,天下萬國行商彙集於大明。

唐朝最爲強盛時期,總兵力有百多萬,而現在的大明建國不到三十載,已有兵將兩百餘萬。

更別說現在的倭國連九州島都只能是拱手讓人。

越是如此,倭國貴族們越覺得大明值得依附學習。

足利義滿平時召集心腹們談事的時候,除了一些倭國政治,多數情況下就是討論怎麼去對倭國軍隊,領地,甚至是官府進行改革。

足利義滿本身就是趨向於改革的統治者,曾經掌控室町幕府後,便就大刀闊斧改革各種遺留陋習,正是因爲勇於改革這才能夠取得南北朝天皇之爭的最後勝利。

現在面對大明,自然許多更多的改革提升才行。

否則這日益增強的壓力,最終會讓整個倭國無法抵抗,最後全部淪爲大明領地。

眼下雖說是割讓了九州島,但同時也給倭國爭取到了很多的時間。

尤其是在礦藏方面,大明派遣數以千計的工匠進行開發,運輸加工。

這使得真正統治九州島的精力不斷加大。

什麼和平盟約,不過是爲了利益最大化罷了,包括是送來高產作物,其實不過是大明的順手之舉。

統治九州島後,大明勢必也會把高產作物帶到九州島來進行種植,那麼倭國同樣也能夠得到這些高產作物的種子。

現在的高產作物,只是大明的順水人情罷了。

目前的大明和倭國,便就是在準備着軍事競賽,看誰能夠有着更爲快速的發展。

當然不是說倭國去跟整個大明相比,要是這樣的話還不如是趁早全部投降,至少還能混個富貴。

他們只需要去跟九州島的這些藩王們去相比。

其實對於藩王們,足利義滿還是很有信心的。

因爲他們的行爲很難是得到九州島倭國百姓們的支持,尤其是大力開發礦藏的情況下。

這世道採礦,是極度危險的事情,不是說會死人,而是說要死多少人。

就拿現在來說,在大力開發礦藏的同時,基本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生礦洞塌方。

這些在礦洞最底層幹最危險最累工作的,自然不可能是大明將士或者是匠人。

都是倭國的百姓來做,屬於是藩國之內的徭役。

但凡是九州島內的倭國百姓,都要服徭役進行礦洞開採。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明和當地倭國百姓的矛盾是非常尖銳且不可調和的。

不徵發徭役,難不成還要耗費大量的錢財,僱傭船隻從大明調動工人,付給高額的工錢和補貼去開採。

且要是大明的工人因礦洞塌方而導致身死,還要付高額撫卹。

現成的徭役不用,去運大明工人,瘋了吧?

顯然四大藩王是沒瘋的,且清醒得很,所以現在九州島的倭國百姓,可謂是苦不堪言。

壯年勞力哪怕是貴族身份也沒有任何作用,除了極少數有身份,對藩王們有用的倭國貴族外,其他的是一個也沒得跑。

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會有很多九州島的倭人逃向四國島或是本州島。

不過這樣的逃跑難度很高,明軍早就駐紮以防逃跑,且株連制度更是讓倭人膽寒。

但凡家中有逃跑者全家連坐,妻女歸入藩國內教坊司,兒子兄弟貶爲罪人,臉頰刺青處以終生勞役之刑。

是以對於足利義滿來說,反倒是先前的燕王世子更讓他忌憚。

真要是這些藩王們都像是燕王世子那麼做,那足利義滿可就愁死了。

雖說九州島倭人百姓生活很苦,但民心一直都是在倭國這邊,這也就是足夠了。

終有一日這些九州島的倭人百姓會反抗起來,一旦倭國和這些藩王們真正開戰後,這些平日裡飽受欺凌的倭人百姓,就是足利義滿手中最好的利刃。

其實這些情況,朱英來到倭國隨便看了看之後,就已經是發現了。

跟安南不同的是,倭國的礦藏真的是太多了,以現在採礦的工業水平,對比後世的危險度是極高的。

要礦還是要九州島倭人百姓的民心。

這個選擇朱英都沒有資格,總不能腦子進水當聖母讓自家子民來幹吧,那不如跑到那歪脖子樹上吊死算逑。

資本的原始積累,總是要帶着些血腥味的。

這是歷史的必然,誰也沒有辦法去改變。

且對於倭國來說,朱英覺得挺好的,完全沒有改變的必要。

至於往後倭人百姓起義如何,那就鎮壓唄,還能是怎樣。

髒活累活,總得是要有人來做。

足利義持也沒在朱英這邊待多久,簡單幾句話就回來了。

聽到父親正在裡屋跟衆多心腹們議事,便就讓僕從去稟告,說是有要事告知。

“哼,我倒是要看看這孽子從大明太孫那裡得到了何種支持,這纔剛剛回來就迫不及待的跟我炫耀來着,讓他進來。”

足利義滿的語氣中帶着冷漠,即便足利義持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但他的偏愛現在已經全部給了嫡子足利義嗣。

現在足利義持幕府將軍的身份,反倒是成了眼中釘。

只是現在自己已經成了太政大臣,嫡子足利義嗣才堪堪兩歲,也不可能讓別人去當這幕府將軍,這才只能是先讓足利義持擔任着。

斯波義將等心腹也是嘴角帶着玩味的笑容,同時也好奇這足利義持到底獲得了大明太孫什麼承諾跟支持,行事要如此猴急,完全沒有城府可言。

包括是日野姿康聽到足利義持過來拜見的消息後,眼中都閃過很明顯的失望。

心中在考慮到底要不要將自己的小女兒日野榮子嫁給他了。

第444章:讓咱大孫去打仗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791章 李景隆的消息.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九十九章:黃子澄的苦澀(求訂閱求月票)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105章:紅顏禍水(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697章:這不是撞槍口上麼第611章:安南內閣制第135章:平倭主帥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833章 君主立憲第184章:布條歸位,滴血認親(求一波月票)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699章:連夜跑路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572章:來自於大明的咆哮第135章:平倭主帥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605章:成爲傀儡的安南王室第660章:南巡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氣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第695章:錢莊擠兌,京師風波第606章:大明擴軍,備戰天下第452章:狄仁傑後世子孫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684章:售賣國土,欺天之罪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538章:釣魚如釣國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672章:太孫手裡的刀第573章:皇對皇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384章:正陽大道第665章:刺殺大明皇帝,太孫第137章:朱棣暴怒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656章:干預真臘暹羅的戰爭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諒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第195章:不過一小孩罷了第510章:冊封世子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445章:對朱高熾的看重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二十六章:朱英身世的漏洞第304章 :來自於文人的反擊第515章:再謀草原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269章:奉天門外,藍玉負荊請罪第九十七章: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210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820章 都想去東勝神州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七十五章:朝聞道,夕死可矣第172章:考校大孫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707章:史上最強學霸第674章:超越時代的火器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614章:京師的萬人血書第125章:純手工打造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179章:藍玉求情第574章:太孫殿下這是瘋了嗎?第649章:發展大明的人口入侵第778章 諸王回京(中秋快樂)第118章:這特麼什麼玩意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198章:大明軍威,遠揚中外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682章:我怎麼就選了文科第534章:決策的艱難第七十三章:我沒事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106章:朱英出手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五章:京師之行第十章:姚廣孝的安排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381章:沙盤軍演第472章:夷三族第558章:意料不到的幕後主謀第566章:成了困獸的朱棣第475章:這是在刮咱的肉啊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389章:藍玉的小心思
第444章:讓咱大孫去打仗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791章 李景隆的消息.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九十九章:黃子澄的苦澀(求訂閱求月票)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105章:紅顏禍水(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697章:這不是撞槍口上麼第611章:安南內閣制第135章:平倭主帥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833章 君主立憲第184章:布條歸位,滴血認親(求一波月票)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699章:連夜跑路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572章:來自於大明的咆哮第135章:平倭主帥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605章:成爲傀儡的安南王室第660章:南巡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氣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第695章:錢莊擠兌,京師風波第606章:大明擴軍,備戰天下第452章:狄仁傑後世子孫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684章:售賣國土,欺天之罪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538章:釣魚如釣國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672章:太孫手裡的刀第573章:皇對皇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384章:正陽大道第665章:刺殺大明皇帝,太孫第137章:朱棣暴怒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656章:干預真臘暹羅的戰爭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諒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第195章:不過一小孩罷了第510章:冊封世子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445章:對朱高熾的看重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二十六章:朱英身世的漏洞第304章 :來自於文人的反擊第515章:再謀草原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269章:奉天門外,藍玉負荊請罪第九十七章: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210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820章 都想去東勝神州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七十五章:朝聞道,夕死可矣第172章:考校大孫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707章:史上最強學霸第674章:超越時代的火器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614章:京師的萬人血書第125章:純手工打造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179章:藍玉求情第574章:太孫殿下這是瘋了嗎?第649章:發展大明的人口入侵第778章 諸王回京(中秋快樂)第118章:這特麼什麼玩意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198章:大明軍威,遠揚中外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682章:我怎麼就選了文科第534章:決策的艱難第七十三章:我沒事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106章:朱英出手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五章:京師之行第十章:姚廣孝的安排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381章:沙盤軍演第472章:夷三族第558章:意料不到的幕後主謀第566章:成了困獸的朱棣第475章:這是在刮咱的肉啊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389章:藍玉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