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教化海外

其實朱英還是忽悠過藍玉很多次的。

比如讓他交出所有的田產,以支持朝廷的決定。

又比如讓他去擔任治安司大都督,看似平調,實則是把他拉出了軍隊之外,更好使得自己軍事學院的學子對軍隊進行滲透。

再比如要藍玉去草原軍事基地,暗示他如果能夠拿下草原,甚至可以封王。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對於朱英來說,藍玉對於軍隊的影響力太大了,如果他一直在五軍都督府,那麼根本很難下手。

這也就是朱英了,即便是朱元璋這麼弄都不好使。

藍玉之所以能夠順着朱英的意思去幹,其實很大的因素還是因爲兩人之間的親戚關係。

在依靠血脈維繫爲主的宗族時代,這份關係極其重要。

在藍玉看來,這是自己的親外甥孫,自己不幫誰來幫,如今外甥孫正是舉目無親的時候,怎麼也不可能拒絕朱英的請求。

更何況朱英是太孫,藍玉儼然是他的孃家,心腹,哪裡可能虧待藍玉。

其實到了現在,藍玉已經是看出來了,這親外甥孫還是用了幾分手段。

不過他不在乎。

因爲當年朱英把那份名冊交給他的時候,他就知道不管怎樣,自己都要站在太孫這邊。

如果沒有藍玉這個淮西勳貴的領頭羊默許,朱英怎麼能夠這麼順利的掌控軍隊,當初矛盾爆發的時候,很多千戶去找藍玉,結果藍玉是閉門不見。

這樣一來,大家也就明白了。

軍隊裡沒有了主心骨,加上皇家的名義,朱英要是還不能掌控兵權,那還不如找個柱子撞死得了。

而今日,公侯可封國的消息傳到藍玉這裡的時候,藍玉就知道此事必然會成,且自己也有一份。

封國和封王,雖然意義不同,但成爲一國之主,哪怕是大明屬國,那也絕對是天大的誘惑。

自從封諸侯國的消息在京師傳開後,各公侯的門坎都要快被踏破了。

很多世家都察覺到這是個巨大的機會,讓家族更進一步的機會。

四藩王在倭國的一些事情,於有心人的眼中並非是什麼大的秘密,依靠着礦藏迅速發跡,那潑天的富貴,現在終於是要輪到自己了。

如今海貿發達,許多家族又有海上的買賣,要是能夠佔據某個小國,這家族的萬世基業豈不就是有了。

按理說文官這邊應該是大面積反對,雪花一樣的奏章飛入宮中。

然而實際上文官團體也異常沉默,這麼大的事情,哪怕是在早朝的時候,都沒有人站出來說一句,好似根本知情一般。

這是大量的世家在發力。

就算是有某個官員想要勸阻,也會被世家攔下。

再是清廉的官員,他的背後也有宗族,親戚,朋友。

而這件事,除了朝廷的利益外,顯然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大孫你看,這些官員們天天喊着爲了朝廷,爲了咱如何如何,真正遇到在這種事情面前,一個個就成了啞巴。”

“倒是有幾個忠心的想寫奏章,不過當天晚上就有人去勸阻了,他們比咱的錦衣衛鼻子還要靈。”

“所以啊,人心叵測,真要是信了這些腐儒的,咱大明還能有現在這般模樣?”

華蓋殿裡,朱元璋冷笑着說道。

錦衣衛監察京師,在京師發生的這些事情哪裡能逃過朱元璋的耳目,而昨天晚上,顯然大量的情報進入了宮中。

朱英道:“爺爺說的是,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世家貪圖更多的富貴,武官貪圖更大的功勳,此番封諸侯國,等於是給他們開了一道新的口子。”

“如今這情況,哪怕是想停下都已經不能,所有的文武官員,世家富族都會聯合起來,促進此事的成立。”

“不過這樣也好,到時候他們爲大明版圖的開擴,也會更加的盡心盡力。”

“孫兒想着,準備弄個海外開荒令,先賜予一批公侯之家,數目不多,先弄個十幾枚,也好過他們太過分散了,同時也能拿捏一二。”

朱元璋笑道:“這個法子好,咱方纔還想着一下子跑出去這麼多人,咱都你有點把控不住,對於咱大明也有影響,如此甚好。”

“此事已然發酵三日,也差不多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明日月朝,咱便把此事定下來吧。”

如今朝會三日一開,叫做小朝。

每月月底則開一次大朝,俗稱月朝。

倒是沒有年關那麼多人,不過京師七成官員都要參加,主要的內容是對本月的工作作一次彙報。

因着現在官員數目的增加,即便是月朝也有一千多號人。

月朝並非是在奉天殿進行,朱元璋改到了東宮大殿。

之所以改動,這跟朱英對東宮大殿的設計有很大的關係。

多處的迴音設計讓說話更加輕鬆,在足夠安靜的情況下,朱元璋講話的聲音能夠傳遞到後排的官員那裡。

這也就避免了先前奉天殿後邊官員聽不到的情況。

況且奉天殿也容納不下一千多號人,擠着是能擠,可這樣一來就沒了儀態。

朱元璋只是去了一趟東宮大殿,就喜歡上了這裡。

甚至心中都隱約生出要把奉天殿砸了重建的想法。

二月底大朝會。

這次來的人特別多。

除了已經去草原北伐的三王外,基本上能夠上朝的都來了。

五軍都督府這邊,更是滿滿當當。

按照規矩,其實大部分的武官,尤其是都督之下的,是可以免朝的,他們通常需要練兵或者其他事情。

但是這次對於武官來說,纔是最大的誘惑。

還有那些世襲的公侯,他們有些本身沒有官職,但爵位可以享受朝廷俸祿,也可以不用上朝,但是在今日全部都到齊了。

“涼國公。”

“宋國公。”

“曹國公。”

“開國公。”

“穎國公。”

“魏國公。”

文武百官見着幾位國公紛紛見禮,這是大明目前僅存的五大國公。

湯和死後,因爲兒子早逝,孫子年歲還小,尚且不能繼承公爵之位,據說孫子體弱多病,也不知道能不能撐到成年。

李善長就不用說了,已然是滿門抄斬。

鄧愈兒子的鄧鎮的申國公因爲李善長牽連也沒了,倒是子嗣還在,不過爵位沒了貶爲庶人。

大明開國後,一共封了九位國公,去掉四個,也就剩下這六個了。

濮英東浪公不算在內,他是進增追封,兒子濮璵是西涼候,不在國公之內,當然,濮璵今日也來了。

東宮大殿寬廣,千餘人在裡面也不覺得擁擠。

六大國公在最前排跟已經受封的皇子們一起,這樣的場面也是罕見。

後邊的官員議論紛紛。

“穎國公不是一直喊着年邁體衰,要告老還鄉的嗎,怎的今日精神滿面的來了。”

“這又如何,你且看開國公都來了,這等事關家族傳承之大事,誰能免得了俗。”

“宋國公自從討伐倭國後,基本都不露面了,也就是去年跟着陛下北伐,今日也來了。”

“莫說幾位國公,你且看後幾排,哪怕是沒官職在身的世家子,那也是趕來了。”

六大國公里,唯一比較拘謹的就是開國公常升了。

他的情況不同,原本是他哥哥受封鄭國公,但爵除使他上位。

即便他的母親是開平王夫人,小舅子是涼國公藍玉,但實際上本身沒有拿得出手的功勳,因此自然差了許多。

加上五軍都督府目前的狀況,平日裡常升基本上是閒着。

原本他是不想過來的,但是老母親那邊訓斥了一番,這纔過來。

常升之所以不願意過來,原因也簡單。

他雖有過練兵的記錄,但實際上軍事能力顯然是沒繼承到父親常遇春。

況且常遇春曾經的部將都歸於了藍玉,他在軍中也沒有多大的話語權,跟同爲繼承爵位的徐輝祖完全不能比。

所謂將門,最大人脈還是在軍隊裡,或許先前兄長常茂有,但他顯然沒得。

這外封諸侯國是個好事,可常升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因此就沒打這個主意。

況且現在母親開平王夫人,也就是常遇春的妻子,藍玉的姐姐,朱英的外婆還活着。

哪怕是朱元璋那裡都要給幾分面子。

野史裡有個悍婦之肉的故事,說是朱元璋把常遇春的妻子殺了煮肉,這就是純粹扯淡了。

女兒太子妃,女婿太子朱標,夫君鄂國公,這樣的身份只要不是造反,哪裡可能會動。

且其與馬皇后關係極好。

《龍興慈記》記載常遇春一大把年紀,卻無任何子嗣,常常引以爲憾。

然而實際上常遇春在元順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歸附朱元璋,第二年長子常茂就出生了。

長子常茂出生的這一年,常遇春才二十六歲。

常升有老母親罩着,還真就安安穩穩享受富貴,完全沒必要去海外征戰個諸侯國回來。

不過這次是老母親要求他來,也沒有辦法。

沒多久,就有宦官進來,偌大的東宮大殿頓時寂靜無聲,所有人都恭敬的站着,然後是御史監察儀態。

大概一炷香的時間,確定沒問題後,這才上報,也就輪到了朱元璋出場。

這是章程,也是規矩,亦是爲了維護皇家威嚴。

哪怕是皇子皇孫,亦或是六大國公,也不能有絲毫僭越。

曾經有過,比如胡惟庸,又如李善長,他們仗着自己的功勳哪怕是在朝堂上也沒有忌憚。

現在呢,墳頭草已經三尺深了吧。

這一次,朱英是跟隨着朱元璋一起入場的。

作爲每月一次的大朝會,自然還是有許多需要上奏之事,也不會一開始就點明主題。

隨着各部尚書一一彙報詳細,朱元璋的詢問過後,時間也過了差不多一個時辰。

而朱元璋也點到了封諸侯國之事。

到了這個節點上,自然就不是商議,而是蓋棺定論了。

朱元璋寥寥灑灑講述了數千言。

大意是上古三皇五帝統御四海,這天下都應該屬於中原,而今四方蠻夷愚昧不知教化,我大明奉承天命,使天下之民脫離愚昧,是大功德之事。

因此按照朱元璋的意思,這並非是什麼侵略,也不是殖民,而是教化。

咱們大明是秉承了上天的意志,對天下的百姓實行教化之道。

朱英在旁邊聽着咂舌,誰說老爺子不是讀書人,就單單這一番話,要他是怎麼都說不出來的。

這番話一出,頓時就讓朱英定下對外的征戰披上了正義的旗幟。

什麼海外開荒令,分明是海外教化令。

我們去到你們的國家,不是爲了帶來戰爭,是爲了讓百姓有更好的生活,是爲了讓每個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這些話是很有用的,因爲此乃大義。

朱英明顯的看到,當老爺子的話說出來後,下面文武百官士氣高昂。

果然,不管是哪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有一個最明顯的特徵,那就是能說會道。

比起老爺子來,朱英感覺自己還是差得很多。

大朝會上,朱元璋並沒有直接點出哪些公侯可以獲得去海外進行教化的資格。

顯然是準備讓各方博弈。

這種讓各方博弈的政治手段,也是屬於權術的一種。

曾經朱元璋不怎麼用,是因爲沒有太大的必要,反正是一力降十會,不聽話的殺了便是。

現在就不同了,因爲這些人要遠離大明,怎麼的選擇讓大明更有利益,或者說誰更符合大明的利益。

而太輕鬆得來的東西,就沒有人珍稀。

這麼下來,哪怕是國公,也不見得能夠穩穩得到資格。

不過這對於藍玉來說倒是不算什麼,不管怎樣,朝廷都會讓他出去。

即便是朱英現在已經掌控了兵權,但藍玉的影響力同樣是不容小覷,對於皇家來說,終究是不大不小的威脅。

而他只有離開大明,才更加符合皇家的利益,也符合他自己的利益。

朝會之後,就是各方博弈的開始了。

畢竟按照朝廷的要求,能夠去到海外必須要向朝廷證明你自己的實力,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去的。

比如船艦,人員,物資等等。

而其中最基礎的,首先就是要向朝廷繳納一百萬寶鈔的保證金。

要是連一百萬寶鈔都拿不出,那還是洗洗睡吧。

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352章:對燕王當如何安排第597章:少女情懷總是詩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十二章:霸氣朱元璋第237章:最喜歡摸魚的朱英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129章:大明農業的未來(求訂閱求月票)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660章:南巡第230章:驚喜的皇子們第210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求月票)第159章:繼續關着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672章:太孫手裡的刀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404章:中都皇城第378章:連陛下都起身了第412章:新的百萬畝牧場第839章 登基前夜第613章:給倭國送高產作物第611章:安南內閣制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132章:朱英的驚喜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743章 梨園看戲勾欄聽曲第575章:把北元王朝發展成傭兵帝國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九十四章:大哥回來了(求訂閱求月票)第217章:鍍金的朱英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692章:爲大明賀!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第520章:想提前退休的朱元璋第472章:夷三族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416章:實業興國第230章:驚喜的皇子們第611章:安南內閣制第二十九章:朱英的防備第795章 愛上旅遊的朱允熥第533章:等階森嚴的好處第164章:寧妃第785章 蒙古聯合衝擊呼倫貝爾第193章:五萬有點少,不如先上二十萬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九十四章:大哥回來了(求訂閱求月票)第621章:教化倭國第114章:長兄如父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556章:倭國變故第673章:對朱允炆的敲打第195章:不過一小孩罷了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551章:大明商人在海外的地位第130章:陽謀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四十七章:準備跑路的朱英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470章:不留活口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第402章:朱棣的手段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709章:你已經是成熟的黃觀了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789章 王爺,我先行一步.第356章:呂氏,呂氏!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383章:目光西南第384章:正陽大道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隱患第789章 王爺,我先行一步.第502章:一觸即發的大戰第321章:被遺忘的犯人第131章:大哥饒命啊!!!第315章:有被驚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189章:百姓吃食之事,拜託了第742章 準備召開全國第一屆將領大會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五十八章:中場休息第737章 蔓延的屠殺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七十四章:祭祀第295章 :冊封大典,大明閱兵,爲大明賀!第213章:恐怖的鼠疫
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352章:對燕王當如何安排第597章:少女情懷總是詩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十二章:霸氣朱元璋第237章:最喜歡摸魚的朱英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129章:大明農業的未來(求訂閱求月票)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660章:南巡第230章:驚喜的皇子們第210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求月票)第159章:繼續關着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672章:太孫手裡的刀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404章:中都皇城第378章:連陛下都起身了第412章:新的百萬畝牧場第839章 登基前夜第613章:給倭國送高產作物第611章:安南內閣制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132章:朱英的驚喜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743章 梨園看戲勾欄聽曲第575章:把北元王朝發展成傭兵帝國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九十四章:大哥回來了(求訂閱求月票)第217章:鍍金的朱英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692章:爲大明賀!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第520章:想提前退休的朱元璋第472章:夷三族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416章:實業興國第230章:驚喜的皇子們第611章:安南內閣制第二十九章:朱英的防備第795章 愛上旅遊的朱允熥第533章:等階森嚴的好處第164章:寧妃第785章 蒙古聯合衝擊呼倫貝爾第193章:五萬有點少,不如先上二十萬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九十四章:大哥回來了(求訂閱求月票)第621章:教化倭國第114章:長兄如父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556章:倭國變故第673章:對朱允炆的敲打第195章:不過一小孩罷了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551章:大明商人在海外的地位第130章:陽謀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四十七章:準備跑路的朱英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470章:不留活口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第402章:朱棣的手段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709章:你已經是成熟的黃觀了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789章 王爺,我先行一步.第356章:呂氏,呂氏!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383章:目光西南第384章:正陽大道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隱患第789章 王爺,我先行一步.第502章:一觸即發的大戰第321章:被遺忘的犯人第131章:大哥饒命啊!!!第315章:有被驚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189章:百姓吃食之事,拜託了第742章 準備召開全國第一屆將領大會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五十八章:中場休息第737章 蔓延的屠殺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七十四章:祭祀第295章 :冊封大典,大明閱兵,爲大明賀!第213章:恐怖的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