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朱允炆謀劃

大明皇宮,奉天殿,早朝。

“陛下,臣有本奏,高麗使臣已然抵達京師附近,不日即將入住天界寺,還請陛下示意。”

禮部侍郎任亨泰上前一步作揖問道。

金鑾殿上,朱元璋聞言,拿過太監遞過來的奏疏看了看,說道:“這次李成桂派人過來,請咱給高麗賜個名,便是想要稱王了。”

“咱看李成桂這人不錯,和之前的高麗王相差甚大,便是讓天界寺好生招待。”

這份關於高麗過來的文書,自然早就被朱元璋批閱過了,此刻早朝過來,只是走一道程序。

朱元璋對於李成桂的臣服,心底裡十分高興。

在洪武二十年,北元殘餘還沒被破滅時,朱元璋給當時的高麗國王發文,要求佔領原元朝控制的鐵嶺衛。

然而高麗王朝已經趁機佔領了此地,自然是不願意讓給大明,要攻打遼東。

最後李成桂以李成桂造反結束。

在朱元璋看來,李成桂就是自己的盟友,奏章中間用詞也很是臣服。

現在朱元璋正想把海外原先奉元諸藩納入新的奉明體制中,高麗此刻的情況,正是如他所願。

禮部侍郎任亨泰聞言,再次問道:“陛下,高麗使臣中,有一女子乃李成桂上貢陛下,當如何處置。”

朱元璋聞言,眉頭一挑,說道:“先安置在天界寺吧。”

ωωω◆ ttκǎ n◆ CΟ

“臣遵旨。”

早朝過後,朱元璋到華蓋殿中。

劉和連忙送來高麗使臣上貢的畫像。

朱元璋看了一眼後,說道:“這李成桂,還跟咱說這女子乃是他舉全國之力挑選出來的,咱看來也就如此嘛。”

“容貌還算可以,但若說傾國傾城,就有些浮誇了。”

劉和聞言,說道:“陛下,高麗不過彈丸之地,能有多少人,自然不可能比過我大明。”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就是不知道咱大孫喜不喜歡。待會你讓人把畫像給咱大孫送過去。”

“他要是有心思,也可去天界寺裡去瞧瞧,若是喜歡,當個側妃也行。”

高麗送過來的文書,自然不會說是給朱元璋選妃子,高麗作爲藩屬國,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一般藩屬國送女,就是打着送到皇室的名頭,至於大明皇帝如何安排,那他們就不管了,反正心意到了就行。

“臣遵旨。”劉和收起畫像,躬身說道。

同時心底裡更加了解,陛下對於長孫殿下的寵溺。

於此同時。

朱明月和朱允熥從皇宮學府出來,正在去找朱權的路上。

“姐,皇爺爺怎麼讓我們帶着小叔一起過去呢。”

朱允熥有些納悶的說道,好不容易今日像學府裡的教書先生請假,和姐姐一起去找大哥玩,結果接到口諭,須帶着十七叔朱權一起去。

朱元璋子孫衆多,有些甚至年齡相差不大。

就出生來說,朱權僅比朱允熥大上一歲,比朱明月大數月。

由於輩分的緣故,皇宮學府裡的皇子和皇孫們,相對來說還是涇渭分明。

“十七叔去年封王,藩地大寧,那可是大明邊疆,皇爺爺的意思,這都看不明白嗎。”

“算了,說了你也不懂,按皇爺爺的吩咐去做就好了。”

朱明月說道。

“好吧。”朱允熥嘟囔了一句,跟隨着姐姐朱明月過去。

寧王朱權的年紀不大,本來也是和衆人一起在皇宮學府接受教育。

去年封寧王后,朱元璋就給其安排了單獨的老師,一對一教學。

奉天門前廣場西側爲右順門,門內爲尚未就藩的諸王宮室。

曾經秦、晉、燕、周、楚等諸位藩王,也是住在這裡。

右順門口,兩小讓太監傳達。

很快,一名少年就從中出來。

“十七叔。”

兩小恭敬行禮道。

這就是最讓人不快樂的地方,明明大家年紀差不多,但高了一個輩分,就屬於長輩了。

朱權拱手回禮,看上去華貴雍容,讓人眼前一亮,怪不得只是庶子,朱元璋也極爲喜歡。

......

就在三小出宮的時候,春和殿中。

朱允炆和李景隆相對而坐。

整個皇宮裡,要論顏值這塊,李景隆和朱權,就屬於天花板級別了。

李景隆單單只是坐在那裡,就讓朱允炆眼中帶光。

“表哥,這次回來也不跟我說一聲,我都不知道你回來了。”朱允炆有些埋怨的說道。

李景隆微微一笑,說道:“殿下,西番那邊正是貿易期間,太多事情需要安排,這次趕回也比較匆忙,所以並未過來叨嘮。”

朱允炆聽到這話有些不開心,李景隆的語氣,讓他覺得有些見外。

李景隆顯然也察覺到了,不慌不忙的說道:“這次的茶馬互市,我特意選了一批上等駿馬,給殿下帶來。”

“只是因爲過於匆忙,還未完全馴服,待馴服後,便將此馬獻給殿下。”

朱允炆聽到這話,心裡的那一點點不愉快,頓時就拋到腦後。

李景隆是朱元璋的外甥孫,和皇孫屬於同輩,雖然年紀上相差有十來歲,但也一直都是在皇宮中生活長大。

而顏值出衆的李景隆,又是皇孫輩分,所以一直被朱允炆仰慕。

“謝過表哥。”朱允炆滿意的說道。

李景隆笑道:“這都是表哥應該做的。”

“咳咳。”

一旁的黃子澄,見兩人不斷寒暄,不由輕輕咳嗽兩聲,提醒朱允炆。

朱允炆聽到這聲音,也想起這次將表哥李景隆叫來的目的。

“表哥回京師後,可是聽到關於孝陵的傳說。”朱允炆開口問道。

李景隆微微點頭,說道:“此事流傳甚廣,如今不僅僅是京師,便是其他的地方,也開始流傳起來。”

說完後,李景隆又皺眉說道:“說來也怪,孝陵這等地方,乃皇家祖陵,但這流言官府卻沒有出面阻止。”

聽到這話,朱允炆判斷,李景隆當是不知道大哥朱雄英的事情。

於是開口問道:“表哥覺得,一個去世十年的人,還有可能復活嗎。”

李景隆搖頭說道:“子不語怪力亂神,這等鬼神之說,不過是糊弄世人,自不可能當真。”

朱允炆聽到表哥李景隆的話,心中一喜。

直接將關於大哥朱雄英的猜測,將了出來。

李景隆聞言,眉頭緊皺,良久後才說道:“表弟的意思是說,有人冒充薨逝十年的長孫殿下,欺瞞陛下。”

朱允炆並未直接回答,轉而說道:“十年前我年齡尚幼,記事不多,想來關於大哥的情況,表哥應當參與過的。”

李景隆點點頭,十年前他也是送葬隊伍的一員,親眼看到嫡長孫朱雄英下葬。

所以對於孝陵的事情,也沒有多想。

思索一番後,李景隆說道:“虞王殿下小時候,和太子殿下長得極爲相像,想來長大後也是如此。”

“讓陛下認定是虞王殿下復活,除了孝陵那邊棺槨的事情外,想來出現在京師的此人,在長相上,肯定跟太子殿下一般無二。”

朱允炆聞言,臉色變得極爲難看。

他對大哥朱雄英沒太大的印象,畢竟見得少,當時年紀小。

等他懂事的時候,朱雄英都已經成了宮中禁忌,都沒人敢私下議論。

關於長相這個事情,他確實是不知道。

看着表哥李景隆皺眉沉思的模樣,朱允炆試探着問道:“長相相似,年歲相仿,難不成這人真是我大哥朱雄英不成。”

李景隆搖搖頭,說道:“此事必有蹊蹺,虞王殿下薨逝的時候,在仁智殿停留七天,這才下葬,僅僅不過八歲,哪怕是假死,七天不吃不喝,身體根本不可能扛住。”

“更別提還要被封入棺槨之中,便是假死也會窒息,醒來也當不能活。”

朱允炆點點頭,要說疑點,這其中也太多了。

但是皇爺爺委實對其太過於信任,朱允炆能感覺到,自己要是不做點什麼,等到九月冊封太孫的時候,恐怕上臺的那人,將不會是自己了。

“在西番的時候,我曾聽說,番外有特殊之人,會易容之術。”李景隆並未說完,但對面的朱允炆,已然是全免理解。

“表哥你的意思是說,此人便是易容過來,想要壞我大明江山!”朱允炆不由聲音拔高說道。

李景隆微微搖頭,說道:“此事不好說,這事定然是陛下嚴查過的,其中或許有些關鍵,你我都不甚清楚。”

“只是在我看來,想要達到欺瞞陛下的程度,尤其是孝陵那邊,這簡直過於匪夷所思。”

“此人的來歷過往,想來已經被錦衣衛嚴格篩查,不可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但凡有什麼可疑之處,陛下都不會放過。對於陛下的脾性,表弟比表哥,應當更爲清楚。”

朱允炆點點頭,也正是因爲清楚,所以在明面上,他根本不可能去反對皇爺爺,只能順從,然後另外想辦法。

“我想請表哥,看能不能去尋一下此人。不管真假,便是表哥見過之後,應當要清晰許多。”朱允炆再次說道。

李景隆點點頭,應了下來。

不同於朱允炆,李景隆作爲李文忠岐陽王之子,本身又是曹國公,在京師人脈不小。

調查一下情況,自然不算什麼難事。

第194章:恭迎大哥回宮!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六十八章:劉和見朱英第119章:我大哥怎麼可能還活着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106章:朱英出手第五十八章:中場休息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242章:朱元璋昏厥,大氣的朱英第241章:咱大孫還好生生的活着!第769章 崩潰的北元大軍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第638章:洪武大典第123章:最適合當皇帝的大孫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484章:膽大包天的朱棣第662章:叛亂四起的安南第785章 蒙古聯合衝擊呼倫貝爾第439章:倭商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547章:朱英的四項基本國策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宮第142章:苦澀的朱棣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八十五章:傷痕累累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461章:朱英的應對第326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684章:售賣國土,欺天之罪第141章:朱英的恐怖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759章 火車出新時代的開啓第347章:煤炭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747章 那我能跟着一起去嗎第253章:朱元璋對帖木兒的重視第517章:海貿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109章:身份確鑿無疑(求訂閱求月票)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397章:大婚第三章:朱棣暗子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726章 大明官員體系變法第436章:等待神風的倭國第753章 連太孫妃子的主意你都敢打第356章:呂氏,呂氏!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626章:狩獵第771章 伏擊之策第556章:倭國變故第123章:最適合當皇帝的大孫第648章:大明的手越發長了第159章:繼續關着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214章:只能放鴿子了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四十章:石見銀山第712章:道衍,你老了第564章:礦藏優先權第167章:有被震懾到的藍玉(求月票)第十章:姚廣孝的安排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諒第617章:公主殿下不見了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415章:發兵遼東第826章 想探路的那就去吧第313章:皇子守國門,藩王死社稷(求月票)第496章:順風順水的朱元璋第556章:倭國變故第694章:愛會轉移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431章:蘇州第788章 大明第一守將.第394章:朱元璋的糾結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586章:一碰即碎的安南第255章:大孫,你準備好了嗎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210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第465章:老朱家的集體遊玩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757章 世界在變化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第307章 :惶恐的劉三吾第377章:巡查玄甲衛(七夕快樂)第435章:肉爛在鍋裡第664章:針對大明皇帝的行動第778章 諸王回京(中秋快樂)
第194章:恭迎大哥回宮!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六十八章:劉和見朱英第119章:我大哥怎麼可能還活着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106章:朱英出手第五十八章:中場休息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242章:朱元璋昏厥,大氣的朱英第241章:咱大孫還好生生的活着!第769章 崩潰的北元大軍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第638章:洪武大典第123章:最適合當皇帝的大孫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484章:膽大包天的朱棣第662章:叛亂四起的安南第785章 蒙古聯合衝擊呼倫貝爾第439章:倭商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547章:朱英的四項基本國策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宮第142章:苦澀的朱棣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八十五章:傷痕累累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461章:朱英的應對第326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684章:售賣國土,欺天之罪第141章:朱英的恐怖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759章 火車出新時代的開啓第347章:煤炭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747章 那我能跟着一起去嗎第253章:朱元璋對帖木兒的重視第517章:海貿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109章:身份確鑿無疑(求訂閱求月票)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397章:大婚第三章:朱棣暗子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726章 大明官員體系變法第436章:等待神風的倭國第753章 連太孫妃子的主意你都敢打第356章:呂氏,呂氏!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626章:狩獵第771章 伏擊之策第556章:倭國變故第123章:最適合當皇帝的大孫第648章:大明的手越發長了第159章:繼續關着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214章:只能放鴿子了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四十章:石見銀山第712章:道衍,你老了第564章:礦藏優先權第167章:有被震懾到的藍玉(求月票)第十章:姚廣孝的安排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諒第617章:公主殿下不見了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415章:發兵遼東第826章 想探路的那就去吧第313章:皇子守國門,藩王死社稷(求月票)第496章:順風順水的朱元璋第556章:倭國變故第694章:愛會轉移第825章 你敢出兵,我就敢投降第431章:蘇州第788章 大明第一守將.第394章:朱元璋的糾結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586章:一碰即碎的安南第255章:大孫,你準備好了嗎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210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第465章:老朱家的集體遊玩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757章 世界在變化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第307章 :惶恐的劉三吾第377章:巡查玄甲衛(七夕快樂)第435章:肉爛在鍋裡第664章:針對大明皇帝的行動第778章 諸王回京(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