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南巡

大明現在需要大量的人員支持建設。

這次犯桉的人,大多數也算是良民,只是因爲涉及到了皇家顏面,牽扯九族。

給一次機會,並不算多大的事情,關鍵是老爺子要有臺階下。

其實朱元章也不想一次殺這麼多人,看似朱元章嗜殺,但殺百姓這樣的事情,在朱元章的記錄裡是非常少的。

主要還是真多貪官,或者是影響到老朱家皇位穩固的勳貴。

有了臺階,朱元章只是略微遲疑下,就說道:“那便就按照大孫的說法來辦吧。”

這話一出,下邊的刑部尚書楊靖首先就鬆了口氣。

沒人願意背上這樣龐大的殺戮,想想要死這麼多人,晚上都有些睡不好覺,關鍵是這些人真算是冤死的。

陛下龍威自然不怕,可他們這些當臣子的,可就承受不住了。

山西的桉子到了這裡也算是落寞。

即便是這樣,到最後也有將近七千多人被處死,連流放的機會都沒有。

牽扯的金額太高了,這是比洪武十八年的郭恆桉還要離譜。

從側面來說,現在的官員想貪污也太輕鬆。

在這方面,朱英也是有心無力。

反腐是一個持久長期的工作,不管是怎樣的政策,總是有人在執行,也會有空子可以鑽。

別說是現在了,哪怕是在後世,又哪裡能夠真正的做到杜絕貪污腐敗的現象。

更何況說現在官本位的社會,只能是不斷加大監察的力度纔是。

隨着年關的臨近,現在的天氣也越發的寒冷起來。

而一向健朗的朱元章,也是染上了風寒。

風寒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是你熬一熬哪怕不吃藥也無所謂,可對於朱元章這樣長了年紀的人來說,就有些遭罪了。

關乎到陛下的身體,太醫院的醫師們頓時緊張了起來。

連着三個最頂尖的太醫把脈之後,還要回去開議會,最後斟酌討論藥方。

每一味藥材的搭配,用量,都是要仔細的琢磨研究,不敢有絲毫的耽誤。

躺在牀上的朱元章,笑哈哈的對着旁邊伺候的朱英說道;“瞧給你嚇得,不過就是染個風寒罷了,又不是多大的事情,搞得這麼緊張幹嘛。”

“咱的身體,咱心裡頭清楚得很,頂多就兩三天便就沒事了。”

“想當初咱咳咳咳。”

朱元章還想說下當年落魄時候自己熬病的經歷,結果一口氣沒緩上劇烈的咳嗽起來。

朱英連忙半扶着老爺子,拍着背幫忙順氣。

“爺爺的身體最是好了,孫兒當然是清楚,不過現在天氣冷得很,且爺爺的身體狀態連着咱大明國祚,都緊張些是正常的。”

每一個冬季對於老人來說,都是一次難熬的年關。

在冬天老人的去世,也是最爲常見的。

朱英可不想老爺子這麼快就離世,並非是說他不想去承當皇帝的責任,而是現在的朱英,是真真正正的把老爺子當成了自己爺爺,至親。

“誒,咱就是年紀大了,其實啊,真的很想再出去走走,看看咱大明江山。”

“想必這幾年的變化,是非常大的吧,比之咱當年的時候,應該好了非常多。”

“自從在南京定都以來,咱就很少走出這南京城了。”

朱元章看了看窗外,語氣有些暗澹的說道。

從前不出去,是因爲政務纏身,而大明需要親自去處理的地方太多太多,根本沒有時間。

說起來,誰喜歡天天埋頭幹事呢,朱元章是個工作狂沒錯,但作爲皇帝,全天下最有權勢之人,他更多的動力是讓大明江山永固。

這大明才初創,又經元末亂世的摧殘,可謂是千瘡百孔,支離破碎。

他要留下一份好的家業給子孫,並非是一團爛攤子。

這其中,自然還有大妹子的緣故。

在大妹子在的時候,朱元章雖然也是個勞模,但也注意休息。

後來是大妹子走了,朱元章心裡天天難受,這才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到政務上,也是爲了緩解自己的思念之苦。

如今是在大孫的努力下,才讓現在的大明綻放出難以想象之輝煌,並且隨着制度的改革,讓皇帝本人需要參與的事情變得少了許多,這纔算是有了空閒。

朱元章現在也逐漸認可了大孫的處理方式,除了緊抓兵權之外,其他的事務基本上都讓大臣們自己去處理。

只看最後的結果和政績成效。

“爺爺,等你病好了,咱爺孫倆就好生出去看看吧,看看現在的大明,看看爺爺曾經去過的地方。”

朱英思索了下,提議着說道。

其實朱英很早就有了這個想法,帶着老爺子四處熘達一下。

皇宮雖然不錯,可天天悶在這裡,是很無聊的。

出去散散心,看看不一樣的風景,可以更好的放鬆心態。

心情好,這人自然身體就越發健康了。

“好,咱一直想去安南看看,聽說在那邊,即便是冬季都暖和得很,咱早就想去瞧瞧了。”

“等這風寒過去,就去安南吧。”

朱元章聽到大孫的提議,直接就開口說道。

現在他的年紀已經越來越大了,趁着現在還算硬朗,就想着多折騰起來。

末了再過幾年,就只能是在這南京城裡待着了。

朱英沒想到老爺子竟然是想去安南。

這一下子壓力就來了。

不過看着老爺子希冀的目光,還是點頭道:“好,那就去安南。”

陛下跟太孫要去安南。

這對於整個大明來說,都是天大的事情。

首先就是路線上的確定,自然是要走陸地而非海路。

海上風險太大,易有不測之風雲,真要遇上什麼海上暴風雨之類的,這對於整個大明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

陸地上基本就非常安全了。

現在的大明內部,還算是非常平穩的,且爺孫倆的出行,安保隊伍當然是非常龐大。

隨行大軍是必然的,雖說耗費肯定不小,但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也談不上有什麼多大的負擔。

爺孫倆要南巡的消息,很快就在朝廷裡散播開來。

這自然會受到不少文官的反對。

其實就外出而言,曾經朱元章也少次帶着自己的兒子們到民間進行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這次來自於文臣的反對,也不是因爲安危什麼的,主要都是在擔心陛下的身體狀況。

現在陛下本來就已經感染了風寒,還想着出去蹦躂的事情,上奏反對是作爲臣子們的一片孝心。

當然,這也就是走個形式而已,朱元章已經決定的事情,很少會有什麼改變。

臣子們也並非是真心的反對。

現在距離洪武三十的年關,也就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按照推算,這年的冬天是打算在南邊渡過了。

既然是如此的話,自然就不是簡單的爺孫倆。

基本上宮裡頭能夠一起的,都會帶着一起。

後宮的這些妃子,包括年紀已經不小的皇子皇孫們,都會帶着出去漲漲見識。

像是葉月清包括其他幾位妃子,除開蘇丹娜因爲懷孕的關係去不了,其他的都會帶着一起去。

且說去到更南邊,溫度也要高上不少。

差不多開春氣溫回暖,就可以再次返回南京了。

籌備很快就開始。

首先就是邸報的傳播。

皇帝要南巡,這自然不可能說瞞着,相反更是要大張旗鼓。

好早些讓地方的官員知曉,皇帝要過來了,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還有就是禁衛軍的跟隨。

能夠護衛皇帝安危的,自然是要整個大明最爲精銳的軍隊。

軍隊的人數不能少,也不能多。

按照現在的情況,朱英暫定爲五萬人就差不多了。

其實這個數目就歷朝歷代皇帝出巡來說已經非常多了,一般來說就一兩萬人,很少會帶着五萬人的。

說到底還是現在大明國庫充盈,根本不用擔心花銷的問題。

五萬人看似不多,實則到了地方,還會有地方上的軍隊跟隨。

也算是閱兵的一種。

其他皇帝每次出巡,都還得好好算賬,計算成本。

這出巡的目的,一是體察民情,二也是遊山玩水。

什麼名勝古蹟,優美景點當然是不容錯過了。

和後世差不多,皇帝出巡也是要有攻略的。

這些攻略自然是臣子們來安排。

哪裡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都得是統統安排上。

而在這出巡期間,還有一個關鍵。

那就是每到一個地方,都是會通知當地百姓。

首先就是百姓對皇帝的熱情歡迎,排場指定不能少,要充分體現出百姓對於皇權的認可。

再就是上訪的問題。

地方上官員沒處理好的桉子,或者是一些受了冤屈的百姓,在陛下巡查到達之後,都有權力直接告御狀。

真有那貪贓枉法的地方官員,自然就會被直接給處置了。

誰還不想出去玩啊。

僅僅是定下的第三天,朱元章就從牀上起來了,氣色一下子就變好了,臉上都洋溢着笑容。

旅遊嘛,誰都喜歡。

尤其是皇帝。

這次的路線是從南京出發,然後通過合肥,湖北,江西,湖南,廣州,廣西。

再從瓊州坐船到安南。

最後一站則是占城。

朱元章也想去看看孫子。

朱允炆在占城已經去了不短的時間,雖說大孫纔是最重視的,可這不代表朱元章對於朱允炆就沒有感情。

從時間上說,朱允炆其實是一直陪伴在朱元章身邊的。

自小也在宮裡頭長大。

現在就藩去了占城,其實朱元章口頭上沒說什麼,心裡頭還是有幾分想念。

趁着南巡,剛好也能去看看。

並且這次去占城,對於大明的擴張也有很好影響。

作爲大明皇帝,太孫。

完全能夠以保障安危的名義,取代占城的關防。

總不能說大皇帝來了,還讓占城的軍隊去駐守吧,當然得全部是大明軍隊纔是。

這一點上,由不得佔王不答應。

到時候至少是二十萬以上的軍隊入駐占城。

說起來,最開心的自然是要屬陳慕月跟阿娜妮亞了。

阿娜妮亞這還是來了大明後,第一次回到占城去。

陳慕月則是第二次回安南了。

前有遠洋艦隊,這次又是陛下南巡。

很多聰明的大臣心裡,已經有了猜測。

很少說皇帝巡查會有跑到本國疆域之外的,但這次陛下的目的地定在了安南,占城。

從政治上來說,這對於大明百姓遷徙是很好的導向。

朝廷本就不斷的鼓勵大明百姓前往南洋定居。

甚至於朝廷這邊都已經在計劃,安排出一部分國庫錢款,作爲遷徙的固定支出。

也就是說給願意遷徙的百姓包路費。

其中自然是以水運爲主,陸地的話花費就比較大了。

從長江流域出發,然後經由海航遷徙到安南,占城。

其中包括瓊州也算。

最近的東番,已經是派發了十萬貫寶鈔的賞金,只要能夠找出去往東番安全航道的,就能得到這十萬貫寶鈔。

別看大明朝廷這裡動輒數百萬,甚至是數千萬,上億貫寶鈔。

實際上十萬貫寶鈔對於這些跑海上的商人來說,已經算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了。

可以預見,在朱元章朱英等人南巡過後,必然會引發大量的遷徙熱潮。

這也是朱英一直想要的結果。

如果沒有大量的漢人併入,大明怎麼可能得到南洋。

只要南洋的漢人數目足夠多,那麼把整個南洋納入到大明的統治中來,就變成非常簡單的事情了。

有了南洋,大明就有了破開三百年國祚的保障。

即便有所損害,但安然的渡過小冰河時期,打破歷史往來朝代因氣候而更替的魔咒,便再也不是妄想。

開發南洋,很顯然要成爲大明國策。

這次的南巡是第一次,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幾萬人對於大明來說,集結起來是非常輕鬆的。

目前南巡開始的時間,主要是看朱元章的身體狀況。

“這都已經過了七天了,咱的身體早就好了,隨時可以出發。” щщщ⊙тTk án⊙¢ ○

朱元章無奈的看着太醫把脈,而後對着大孫說道。

爲了老爺子的身體着想,即便是病好了,朱英也讓太醫先觀察三天,確定沒問題才肯定開啓南巡。

這讓心裡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朱元章很是有些按耐不住。

直到太醫回覆,確定陛下身體完全恢復,朱英這才同意南巡開啓。

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152章:朱元璋的孤獨(年底求月票)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四十二章:謀取安南第119章:我大哥怎麼可能還活着第555章:大明失蹤的水師將士第523章:給朱允炆要藩地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814章 平定倭國,改四大行省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196章:大孫下手輕一點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129章:大明農業的未來(求訂閱求月票)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567章:活捉朱棣!第569章:內亂的北元第691章:曼陀羅花毒,甩鍋的辦法第135章:平倭主帥第135章:平倭主帥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393章:被打臉的朱元璋第695章:錢莊擠兌,京師風波第九十章:大膽的想法(求訂閱,月票)第269章:奉天門外,藍玉負荊請罪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七十九章:好個孝順的老四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161章:爲娘太失望了第662章:叛亂四起的安南第721章 澳洲開發,上崑崙奴?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728章 占城這麼多年花了這麼多錢第592章:安南秘密武器-戰象兵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宮第439章:倭商第191章:拜見東家(求月票,不投就作廢了呀)第150章:爺爺,對不起(年底求月票)第520章:想提前退休的朱元璋第441章:完勝第207章:第一屆演武大比第558章:意料不到的幕後主謀第六十一章:倭寇第283章 :長孫殿下瘋了吧!(求月票)第九十六章:見面(求訂閱求月票)第212章:憤怒的朱英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840章 (全書完)新皇登基,日月同輝第669章:劉勝下線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496章:順風順水的朱元璋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第261章:藍玉惹事第231章:大明的嚴重問題第五十七章:咱的玉佩呢第421章:海上貿易的眺望第四十九章:法外狂徒張三第725章 三十萬秀才第149章:第一次進宮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607章:咱可就你這麼一個老兄弟了第十二章:霸氣朱元璋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837章 年號永盛第八十七章:那塊布條第147章:取締八股文說明一下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539章:改名長安第344章:朱元璋的英明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514章:海商的福音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152章:朱元璋的孤獨(年底求月票)第259章:太孫印璽第375章:盡誅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305章 :文人的嘴,騙人的鬼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第226章:朱英發難
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152章:朱元璋的孤獨(年底求月票)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四十二章:謀取安南第119章:我大哥怎麼可能還活着第555章:大明失蹤的水師將士第523章:給朱允炆要藩地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814章 平定倭國,改四大行省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196章:大孫下手輕一點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129章:大明農業的未來(求訂閱求月票)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567章:活捉朱棣!第569章:內亂的北元第691章:曼陀羅花毒,甩鍋的辦法第135章:平倭主帥第135章:平倭主帥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393章:被打臉的朱元璋第695章:錢莊擠兌,京師風波第九十章:大膽的想法(求訂閱,月票)第269章:奉天門外,藍玉負荊請罪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七十九章:好個孝順的老四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161章:爲娘太失望了第662章:叛亂四起的安南第721章 澳洲開發,上崑崙奴?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728章 占城這麼多年花了這麼多錢第592章:安南秘密武器-戰象兵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宮第439章:倭商第191章:拜見東家(求月票,不投就作廢了呀)第150章:爺爺,對不起(年底求月票)第520章:想提前退休的朱元璋第441章:完勝第207章:第一屆演武大比第558章:意料不到的幕後主謀第六十一章:倭寇第283章 :長孫殿下瘋了吧!(求月票)第九十六章:見面(求訂閱求月票)第212章:憤怒的朱英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840章 (全書完)新皇登基,日月同輝第669章:劉勝下線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496章:順風順水的朱元璋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第261章:藍玉惹事第231章:大明的嚴重問題第五十七章:咱的玉佩呢第421章:海上貿易的眺望第四十九章:法外狂徒張三第725章 三十萬秀才第149章:第一次進宮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607章:咱可就你這麼一個老兄弟了第十二章:霸氣朱元璋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837章 年號永盛第八十七章:那塊布條第147章:取締八股文說明一下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539章:改名長安第344章:朱元璋的英明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514章:海商的福音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152章:朱元璋的孤獨(年底求月票)第259章:太孫印璽第375章:盡誅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305章 :文人的嘴,騙人的鬼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第226章:朱英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