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

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

漢武大帝,序由皇帝親寫。

也是一部正史,受衆未必廣,卻是一部頂級的歷史之作。

全文140萬字,從文景之治開始,到漢武帝駕崩,時間跨度很長,分5冊。

正史,受衆不廣,爲了照顧讀者。

特此推出兩部大女主演義式小說。

太子妃親自主持編纂,一本叫竇漪房,分兩個版本,正版是正史,還有一版叫美人心計,純野史爽文。

另一本叫衛子夫,同樣的,有正史版,和野史版,後者叫鳳求凰。

也有一本大男主爽文演義,叫霍去病。

皇帝出手,就不會讓人失望。

皇帝乾脆,加封霍去病爲王,追封李靖爲王,和關羽、岳飛、于謙,五帝合祀。

所以,捧霍去病上神壇,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皇帝有借這幾部大女主正史,在皇帝廟旁邊,開一座陪殿,設皇后廟。

主要目標是女性羣體。

本以爲,漢武大帝銷量一般呢,結果皇帝的口碑擺在那裡,首印2000萬部,一天就被搶購而空。

貞觀長歌是野史,正史叫大唐三部曲,貞觀盛世。

現在女性思想又在不停開放,皇帝不斷提倡男女平等,女子也逐漸獲取社會權利。

隋唐演義裡面,李靖也是極爲出彩的一位。

但漢朝沒有廟號,武帝,專屬於漢武帝。

預計,全文超過200萬字,共七冊,目前只校對出前兩冊,目前看是年更。

後祀可祭,但這幾位不行!

祭祀賢后,不是祭祀妖后,這些人羋八子二婚,武則天篡唐,呂太后、竇太后牝雞司晨,這樣的妖后,如何能祭祀?

衆所周知,皇帝十分推崇唐太宗,一度想將唐太宗捧上神壇,所以貞觀盛世,篇幅非常長,細節特別多,就連李東陽,在閒暇時間,也要詳細研讀。

李東陽手頭上正在編纂大唐軍神李靖。

只有長孫皇后和馬皇后,是全無爭議,必須入廟的。

甚至,劉娥、蕭太后也決不許,劉娥臨朝稱制,蕭太后養小三,這樣的絕不行,禍亂宮闈之輩,哪有資格被祭祀?

衍生文很多,長孫無垢和文成公主。

本來,皇帝想將羋八子、呂太后放在廟裡,遭到羣臣往死裡反對。

而和唐太宗關聯的長孫皇后,那更是被孫太后、吳太后、故去的唐皇后、胡貴妃、林貴妃等等萬分推崇的皇后。

看似是正史,其實是大爽文。

這本書早就在寫了,比武瞾還早,但細節還在考察史料,詳細比對,長孫皇后可就沒有野史了,完全一本正史。

大漢本身又太強大,和兩宋不一樣,兩宋純弱雞啊,岳飛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蜀漢也夠弱的。

讀者市場,也成就了女視角小說的爆火。

于謙是皇帝硬捧的。

閨閣之中有很多模仿之作,精品也很多。

口碑直接爆炸。

岳飛靠實力起來的,祭祀關羽又特別早,有歷史因素。

大明女讀者超級多,女讀者讀正史,是從燕雲臺開始的,原來正史也這麼有意思?

關鍵古代大女主是真的多。

隋唐演義筆墨更多放在隋末亂世上,貞觀之治雖然有,但不是主要模塊。

民間讀者不知道劉娥,但一定知道長孫皇后。

這本書從景泰五十五年開始編纂,但一直猶豫在正史和野史之間,於景泰五十六年才動筆。

本來,皇帝想將霍去病捧上神壇的,奈何霍去病過於爽文大男主,一路爆炸性砍殺,功績太猛,死的太早。

貞觀盛世,以隋末亂世爲起點,到唐太宗駕崩,對隋末亂世點到爲止,更多描寫玄武門之變之後的李世民,如何帶領大唐走到頂峰的故事。

女子在社會上的地位直線提升。

李世民本身就是一部爽文大男主,完全是天降猛男,小說都不敢那麼寫的大男主。

說起這兩位,就得說李東陽,藉着東風,推出一部只准備一部分的貞觀長歌,本來想跟風起名叫貞觀大帝的。

無論文學圈,還是市民圈,都在熱議漢代歷史人物,尤其霍去病一本書,點燃了男人們的激情。

本來霍去病就有廟,景泰朝祭祀頻率也高,百姓自發的去祭祀。

而且,貞觀大帝前代沒有這個名字,所以改叫貞觀長歌。

這本書區別於隋唐演義。

根本沒用皇帝捧,霍去病直接上了神壇。

將歷朝歷代的賢后,列入殿中祭祀,而歷朝歷代的烈女孝女,全部列入殿中陪祀。

倒是可以加上太宗皇帝的徐皇后。

皇帝翻個白眼,那是不是把張皇后也加上,本朝都進了三位了,也不差一個孫皇后了。

全員入廟得了唄?

此事也就暫時擱置下來。

所以,李東陽編纂的長孫皇后,可沒有一點野史,完全是正史大女主。

作爲唐太宗的白月光,情史顯然沒有武則天、楊玉環豐富。

盛唐的開放風氣,於大明來說,未必是壞事。

景泰朝就鼓勵寡婦再嫁,也不賜貞節牌坊了,甚至鼓勵愛情自由,比盛唐還狠。

所以,在皇帝眼裡,這算不得什麼事,蕭太后和韓德光的愛情故事,他覺得不錯。

但民間反應很激烈,認爲不該鼓勵不貞潔的女人云雲。

皇帝也沒轍。

合封五王,共同祭祀,設立皇后殿,祭奠后妃。

民間意見是很大的。

霍去病、李靖都進去了,張良差哪了?衛青差哪了?郭子儀差哪了?徐達差哪了?名將那麼多,憑什麼就封他們呀?

提議一出,直接炸鍋。

皇帝把人心考慮簡單了,之前他覺得,關羽都能被祭祀,霍去病、李靖哪差了?

但祭祀關羽不是今天開始的,隋唐時期就開始了。

于謙是皇帝硬捧的,天下人給皇帝點面子,讓于謙混進去,霍去病和李靖憑什麼混進去?

他們能進,古往今來至少有十位名將能進。

名臣就差了?

天下人就願意爭論這些。

當時設廟祭祀先賢的時候,民間就吵得不可開交,這個不能進,那個不能入的。

這幾年,皇帝每次發佈紀念幣、紀念郵票什麼的,民間就會爭吵一波,吵個沒完沒了。

皇帝也沒轍。

但該說不說,皇帝敢將皇家事拿出來議論,絕對是獨一檔的,哪怕是前朝皇家事,正常也不允許民間說的。

皇帝不止自己說,還寫,自己寫,更允許天下人寫。

但扭曲歷史人物、抹黑祖宗的,一概不允許。

可以考證,但不能亂黑。

這是華夏曆史之魂,不容抹黑。

景泰五十九年聖誕節。

這是大明過的第二個聖誕節,皇帝還出錢,搞盲盒抽獎,這次獎品是書籍,有剛發佈的新書。

抽盲盒熱鬧起來,百姓願意參與進來,也就有了節日氣氛。

同時,公佈大漢三部曲,光武大帝。

漢武大帝在夏天發表,民間反響極佳,只是很快就書荒了,這段時間,治書局沒有新項目立項,只是連載老書。

wωω⊕ttkan⊕¢ ○

很多書迷,是將老書翻過來掉過去地看。

終於等到了聖誕節。

光武大帝橫空出世,直接屠榜。

這本書,卻是雙男主,王莽和劉秀,雙男主,從兩條線,論述兩漢之交的政治戰爭。

又是正史,全文170萬字,大部頭5冊。

寫到劉秀大帝,就必須要提到陰麗華了。

宮廷同時發佈兩個版本,陰麗華和秀麗江山。

後者是野史版。

這種大女主爽文,絕對銷量超過所有書,景泰五十九年,大明女子人數約在15億。

女子社會地位提高後,都捨得花錢。

愛看書的,起碼超過3億,人手一本,銷量會多麼恐怖。

隨着小說爆炸式發展,租書店已經應運而生了。

大街小巷,開滿了租書店。

如果單純爲了看着玩,沒必要買一本書回去收藏,一本書是很貴的,相對而言租書是非常划算的。

之前就有租書店,這個概念,還是皇帝推廣的。

但是,租書店這些年不慍不火。

直到中樞帶動小說爆火,租書店直接被踩破了門檻,好看的書籍多了,大家才願意進租書店。

中樞自然插了一腳,開租書集團,在民間營業。

但很快就發現,不賺錢。

租書店是小本經營,賺的是個辛苦錢,你開個集團,養活那麼多員工,再經手貪一點,還能剩下什麼了?

反倒百姓自營的租書店,賺得盆滿鉢滿。

這時,中樞才發現,皇帝根本就沒下場。

在經商方面,還是皇帝有先見之明。

國企賠錢不是一次兩次了。

這幾年,國企虧損率不停增長,前幾年,國企剛建還不停擴大經營規模,還大規模賺錢呢。

現在,投資越來越多,虧損越來越多。

錢去哪了?

劉大夏繼封神演義之後,推出西遊記,獻禮聖誕節。

給吳承恩上一上強度,逼他寫出更好的西遊記來。

西遊記,大綱是皇帝出的。

劉大夏主編,治書局上下幾千人,都參與了這本書的創作。

全書取材於大唐西域記。

大明又征服了印度,唐僧的所有路線,如今都在大明境內,所以史料方面,開放皇家藏書館,所有資料都能找到。

西遊記,雖然是小說,卻十分注重歷史考究,每一處都是經過嚴格考究的,看似是神話小說,其實是歷史小說。

一個猴,帶火了西域、印度全線旅遊。

沒錯,西遊記的誕生,比封神榜更火,繪畫也是最完美的一部。

同名劇,直接搬上戲劇舞臺。

全方位聯動發展,全球爆火。

影響力,超過了所有演義小說,火爆程度連皇帝都大跌眼眶,知道它好,但沒想到火成這樣。

他還以爲,西遊記爆火,需要時間積澱呢。

他本想助力一波,強令改編成戲劇,結果天下劇場早就自發改編了,反響特別好。

一部西遊記,蓋過了爆火的封神榜。

登頂所有幫當第一,強勢屠榜。

其實封神榜也不差,再版改名爲封神演義,接受羣衆意見,進行一定程度的修訂後,已經非常完美了。

但西遊記,明顯更勝一籌。

封神榜太亂了,出場神魔人物上千位,寫的再細,也不可能人人經典啊。

羣像再好,也不如一個猴。

必須得承認,西遊記的文學性更高,代表的含義更深刻。

最可怕的是,這部書作者第一個名字,是朱祁鈺。

誰看了都會懵逼。

你一個皇帝,要什麼自由啊?反抗啊?你得多逆反啊?你都是皇帝了,還想反抗,反抗誰啊?

皇帝就這麼任性。

別的皇帝藏着掖着,不敢讓百姓看的東西,他就敢寫,還寫到爆火,甚至直接署皇帝本名。

皇帝真的沒少署名,景泰風雲、洪武王朝、漢武大帝、光武大帝、西遊記,皇帝都直接署名。

其中關於造反的故事,據說他是本人出的大綱。

這是一個正常皇帝乾的事嗎?

同樣的,朝野上下卻看到了老皇帝的胸襟。

他不怕人追求自由,不怕人追求平等,不怕人反對壓迫,他怕的是百姓不敢說出口!

你們敢說,朕就敢給!

民間在讀完西遊記之後,不禁感慨,皇帝是真的希望大明在變好。

他不是隻想做一家一姓的皇帝。

而是想做世界的皇帝,做天下人打心眼裡欽佩、真正爲國爲民的好皇帝。

原版西遊記,有很多錯漏之處,景泰版西遊記,是集萬人之力共同書寫的,細節全是參照史實。

而且,通行版西遊記才82萬字。

景泰版西遊記,多達340萬字,共11冊,加上插畫,足足32冊。

這本書的大綱,是景泰四十六年皇帝拿出來的,直到景泰四十八年,治書局成立,才正式開始寫。

西遊記沿線的城市,全都按照西遊記書籍建造名場面,吸引旅遊。

一時之間,西遊記成爲最火的IP。

經過粗略計算,西遊記一個月銷量,高達1億2千萬部,打破了所有書籍銷售記錄。

西遊記掀起神魔小說熱。

宮中公佈神話版搜神記,將搜神記故事彙編成小說,彌補了封神榜、西遊記中間的歷史空白。

並將宮中編纂完畢的搜神記全集,公之於衆。

直接大賣。

神魔志怪小說,在大明十分有市場。

立刻讓古代的妖怪小說翻紅,民間文人也跟風,書寫志怪小說。

有聰明人,瞄準了民間神話故事八仙。

投稿,卻遭到出版社的拒絕。

因爲在中秋節當天,宮中公佈東遊記。

把關於八仙的傳說,寫成小說。

但是,八仙的傳說流傳很久了,八仙人物也不盡相同,西漢有淮南子八公,五代時有蜀中八仙,唐朝有飲中八仙,現在看到的八仙,是元代雜劇裡的八仙。

宮中的東遊記,正式將八仙改爲歷史人物,李白、蘇軾、辛棄疾入選,呂洞賓和鐵柺李不變,其他人全都由歷史真實人物補入。

在民間反響巨大,譭譽參半。

基本不太認可皇帝的排位。

畢竟元雜劇對民間影響很大的,而且八仙是道教人物,諸道掌教對皇帝的排位也不認可。

皇帝卻覺得,八仙會成爲千古不衰的大IP,可後世八仙爲什麼沒起來,因爲人物陌生,人設立得不錯,但人物很陌生,和現實剝離。

可變成了李白、蘇東坡,誰會不知道呢?

百姓看完,只會恍然說原來八仙是他們啊,我知道啊。

有這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東遊記書成,在民間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力。

百姓開始認可書裡的八仙。

但爭議依舊很大。

雖然人物爭議一直存在,但故事,肯定比吳應泰版更好看,因爲東遊記,出了名的文學性沒有、故事性都很差,這都不是一本恰爛錢之作,純粹是應付之作。

別說比西遊記了,南遊記、北遊記都不如。

沒錯,一共有四遊記。

而景泰版東遊記,從國內,寫到了倭國,寫到了美洲,有了升級線,直接把倭國的妖怪也搬出來,來一波打妖怪。

文學性只能說中上,但故事和西遊記差不多,都是正經爽文。

東遊記全書只有60萬字,上下兩冊。

這本書在國內沒火,但在美洲、大洋洲火爆了,他們都是離鄉人,這本書成了他們的根。

緊接着,北遊記和南遊記,北遊記寫的是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在大明受的香火極多,因爲太宗皇帝靖難之後,對真武大帝極爲推崇,以此來穩定朝局。

民間祭祀真武大帝的廟宇很多,朝廷一直在花錢建。

所以,北遊記將關羽、岳飛、于謙等名臣武將,全都變成了真武大帝坐下童子轉世。

太宗皇帝變成真武大帝轉世。

進一步神化皇帝,爲朱家做皇帝,增加了神性。

大明北征,是真武大帝的指引,直接把西方神全都放進去,包括中亞、東歐所有神靈,全都放進去。

看真武大帝拳打腳踢各地神仙,最後將所有外神收服,化爲己用。

全書110萬字。

完全是爽文,但百姓願意看啊,誰不願意看自己國家強大,對外一路擴張。

東遊記沒火,反倒北遊記爆炸火。

其實是披着神話皮的爭霸天下的故事,打得是鬼子,殺得是血流成河,看得爽啊。

百姓就吃這套。

一時之間,真武大帝廟,在中亞、東歐香火更盛了。

隨之公佈的南遊記,寫的是華光大帝南征故事。

華光大帝,在民間也有一定粉絲羣。

卻架不住百姓讀夠了北遊記,對南遊記已經免疫了,一樣的故事,過幾年還可能炒一炒冷飯,一起發佈,純屬找不痛快了。

所以,東遊記、南遊記全部撲街。宮廷版小說,第一次撲街。

其實,細讀的話,這兩本書質量是不錯的,只是同期著作太耀眼了,導致這兩部撲街。

皇帝要求治書局重寫東遊記和南遊記,四遊記不能撲街。

臨近年關,宮廷又公佈西洋記。

寫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原版西洋記,被後世評爲情節荒誕,文字平庸。

原因是,原版西洋記,是一本純爽文!

原書描寫永樂年間鄭和掛印,招兵西征,王景宏爲其副手,共平服三十九國,一路斬妖除魔,懾服諸國事。

沒看錯,原時空讀者也喜歡看爽文,也夢想過大明把龍旗掛到世界去。

看原版覺得荒誕。

但景泰版絕不荒誕!

因爲鄭和所去的國家,現在全是明土。

一本西洋記,對外征服型爽文,直接點燃年底圖書市場。

讓民間跟風西遊記的小說,全部黯然失色。

進一步坐實了太宗皇帝是真武大帝,派遣鄭和征服西洋,全文270萬字,全9冊,加上插圖,足有20冊。

詳細描述了鄭和下西洋路上的所有國家,詳細地貌,詳細國情,畢竟這些地方現在都是明土,他們的歷史,都在皇家藏書閣裡藏着呢。

這個世界上,最知道世界歷史的,只有大明皇家。

西洋記,一本神魔志怪小說,反倒和歷史掛鉤,完全出自史實,畢竟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最清楚的就是姓朱的。

星槎勝覽、瀛涯勝覽等等著作,都在皇家藏書閣裡。

整個下西洋的資料,能裝十個大殿,皇帝允許編纂西洋記的小說家們進去閱覽。

不止允許看資料,還讓他們去實地走訪。

反正都是大明疆土,隨便去,皇帝給報路費。

西洋記,明明是一本志怪小說,活脫變成了一本考據史,並歌頌三寶太監,將三寶太監直接捧上神壇。

原版多寫道家,主角是張天師,但景泰版,剔除了張天師的存在,變成了永樂朝的名臣武將。

更加偏向於歷史,對於佛道名家也有涉及,但篇幅不多。

把鄭和下西洋的英雄們,全都書寫出來,藉着志怪小說的皮,讓天下人看到這一塊真正的歷史。

皇帝下旨,令鄭和入媽祖廟陪祀媽祖,封鄭和爲鄭聖,保佑四海昇平。

一本西洋記,帶火了全球旅行。

誰讓這些地盤都是大明的呢。

大明藩國,也抓住賺取流量的機會,按照西洋記描寫的場景建造,吸引遊客來消費。

皇帝出手,從來不會讓讀者失望。

治書局,已經成爲金字招牌。

中秋剛過,治書局再出王炸,西遊後傳。

寫孫悟空棒打西方神的故事,取經變成了傳經,向西方傳經,一路傳到東歐。

文學性比不了西遊記,但卻象徵着大明雄心。

盛世大王朝,不肯停止開拓的腳步。

有西遊記、西洋記珠玉在前,西遊後傳吃到了紅利,卻丟了口碑。

治書局也出撲街書了。

可真正細讀的人,會發現,西遊後傳,故事性比西遊記更好,文學性偏低,但絕對是本好書,只是百姓審美疲勞了。

當志怪小說遇到瓶頸。

反倒破案小說,迎來小高峰。

楊一清改狄公案,爲神探狄仁傑,改包公案爲神斷包龍圖,故事設定進行一部分修訂,多融入武俠元素。

賣了一波情懷。

然後,楊一清推出世界上第一部,武俠小說,三俠五義。

將公案小說,和俠義小說合流。

名場面狸貓換太子、五鼠鬧東京、鍘龐昱、北俠除霸、打龍袍、血手印、鍘美案等等。

公案小說雖然火,但因爲志怪小說和曖昧文的衝擊,一直無法出圈。

楊一清只能拿出王炸。

這個大綱,也是皇帝給的。

當時公案小說能否發表問題,朝堂上爭論不休時,皇帝讓他楊一清主持彙編三俠五義。

全書一共170萬字,匯聚三俠五義、五鼠鬧東京、大破沖霄樓、七傑小五義、白眉大俠、龍虎風雲會。

整個故事十分完整。

如今武術,正值巔峰。

景泰三十五年,皇帝將武術納入教科書,要求天下學子,學習武術,強身健體。

武術聯賽,是年年辦。

不是表演,是實戰。

再加上大明不停對外開拓,民間尚武之風濃烈,武術,顯赫一時,學武的人比比皆是。

小說也有,形成三俠五義這麼龐大影響力的書,沒有。

三俠五義,一經發布,頓時引爆了人們心中的俠義之心。

武俠小說,開山鼻祖誕生。

從歷史,到志怪,再到武俠,大明近兩年,製造了民間讀書熱。

民間本就尚學,這些精彩的小說涌現市場,在民間形成一個又一個風潮,最熱的就是讀書熱。

以前書店裡,多是工具書。

小說類別有,古書多,現代書也有,好看的卻少。

隨着治書局連出王炸,小說堆滿了一個又一個書架,給書店帶來了龐大的流量,每天來買書、看書的人絡繹不絕。

書店開闢出一個讀書室,辦卡後,每日可以免費閱讀。

圖書館,則是免費觀看圖書。

現在,大街小巷人們討論的是漢武帝,是包公,是展昭,是孫悟空。

順便也帶動了漫畫產業鏈。

漫畫早在景泰八年的時候,就通行全國,但一直沒發展起來,隨着景泰五十八年的小說熱,連帶着引爆漫畫行業。

原來漫畫可以這樣畫啊。

這樣的漫畫真好看。

對於繪畫國手,畫漫畫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以前他們都不屑一顧,隨着皇帝重視,民間喜愛,發現這東西特別賺錢,那麼這些國手就會親自下場,深入漫畫行業。

尤其是志怪小說,對漫畫行業發展是無比巨大的。

緊接着的武俠,進一步助推漫畫行業。

同樣大受裨益的,還有戲劇、舞臺劇,甚至體育聯賽都過來湊熱鬧,期待治書局出一本體育小說。

民間出現了圖文模式。

一些廣告詞,也不是乾巴巴的,而是用圖文生動表達,尤其是可愛風漫畫,引爆少女心。

看着商品銷量走高,漫畫得到進一步推動。

民間資本進入漫畫行業,助推漫畫發展。

以前皇帝強行推動漫畫行業發展,結果反響平平,如今資本看到漫畫的好處,紛紛涌入漫畫行業,助推漫畫發展。

皇帝也真金白銀支持了一波。

楊一清三俠五義之後。

又推出一本三俠劍。

掌握着治書局的官員,一看武俠熱,我們也能寫啊,這東西有啥難寫的,基本是一個月一本啊。

頓時,市場上出現大批武俠小說,好壞參半。

民間有很多盜版書商,打着治書局的名號,出版武俠小說。

武俠市場開始被衝爛了。

李東陽決定,把民間神話傳說白蛇傳拿出來。

他也壞,若叫白蛇傳反而看的人不多,改名叫白娘子傳奇,看看火不火就完了。

畢竟前面有武媚娘傳奇,楊玉環傳奇,穆桂英傳奇,梁紅玉傳奇,只要寫一個女人,你看看火不火就完了。

果然,武俠再多,俠義英雄再好看,也不如兒女情長啊。

一部改編自民間傳說的白娘子,頓時成了景泰五十九年年末最炙手可熱的人物,幾乎和孫悟空平齊了。

每一次爽文火,都會被李東陽一把火澆滅。

武俠剛火,李東陽一個白娘子,直接把武俠給乾沒了。

民間從業者都在罵李東陽,這就是個行業災星。

只能期待治書局出王炸,治一治李東陽了。

可是,治書局都在忙碌編纂新書,存貨沒有了,沒法治他。

治書局治不了他。

景泰六十年開年,皇帝出手,濟公傳。

又是一部志怪型小說。

也取材自民間傳說,這部書全文120萬字。

剛發佈,就得到佛門一片好評,各大寺院,進行一次會談,對這本書進行擴編,擴編到了300萬字。

主要原因,白娘子傳奇,把和尚黑得夠嗆。

各地和尚,都有被百姓毆打的案子,百姓棄信情況已經出現了。

一部濟公傳,算是給和尚們正名了。

一時之間,這本書成爲弘揚佛教的門面。

佛教這樣的人物很多,各大高僧都參與寫小說,弘揚佛法不丟人,畢竟小說的傳唱度,遠比經書更廣。

可惜,效果遠遠不如濟公。

因爲濟公的故事,民間百姓耳熟能詳,大家都知道的,說一些陌生名字,很難喚醒人的記憶。

所以,濟公傳火得一騎絕塵。

進一步看出民間喜歡的內容,除惡揚善,關注弱勢羣體,扶危濟困,是亙古不變的主題。

本以爲志怪類小說市場疲軟。

一部濟公傳,看得出來,不是志怪小說疲軟,而是距離百姓太遠的志怪小說疲軟。

看幾部獵奇可以,長時間閱讀,會出現審美疲勞。

百姓更喜歡民間傳說故事,比如白娘子、濟公這樣耳熟能詳的故事,其實華光大帝,在民間也有很大市場。

奈何南遊記,撲得找不到北了。

而發現百姓喜歡的東西,故事不就來了嘛。

寫這種傳說故事,比歷史簡單太多了,治書局幾百個小說家,一個月就能成型,然後經過審覈、遴選、刪改,最多三個月就能成書。

龍擡頭,皇帝一口氣放出來三個愛情故事。

志怪版梁祝、孟姜女傳說和牛郎織女,三部短篇小說,在前人基礎上,進行二創。

這些都算是開放IP,鼓勵民間在基礎上創作。

皇帝讀完這些愛情小說,決定斥資建立一個志怪故事樂園。

以梁祝、孟姜女、七仙女、崔鶯鶯、孫悟空、濟公等虛擬人物,建立類似於迪士尼樂園似公園。

皇帝打算,初期投入200萬,先在北京建一座樂園,賣門票賺錢,也是爲了打造傳統文化產業園。

皇帝本打算推出元雜劇,在西廂記等雜居基礎上,進行推陳出新。

這幾年,教坊司推出了牡丹亭、拜月亭記、荊釵記等經典曲目,應該把這些東西,都搬上小說。

然後搬進產業園裡,進行文娛聯動。

皇帝打算,總投資在上億元,但初期投資200萬,先把框架搭起來,再吸引民間資本進入。

有迪士尼珠玉在前,傳統文化大IP憑什麼做不起來?

大明手握這麼多經典IP,樂園手到擒來。

迪士尼樂園坐起來的根源,是吸引兒童消費,並牢牢佔據兒童市場,甚至在搞飢餓營銷。

要是每一次都能順利玩上,去過一次絕對沒人再想去第二次,你們各地公園的鬼屋,誰願意去第二次?

迪士尼,讓你排隊,排兩個小時玩十分鐘,伱就意猶未盡。

這就是飢餓營銷。

換到任何一個IP,都能做到一樣的火,所以玩的不是玩具,而是營銷。

皇帝喜歡小說。

各地方官員爲了討好皇帝,也養了一羣小說家,開了文學工作室,開始產出皇帝想要的小說。

在朝廷打造的大IP上進行二創,進行夢想聯動,實現全行業大文娛。

皇帝還支持,在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推陳出新,創新發展文娛行業。

所以,楊一清在三俠五義、三俠劍爆火後,推出蜀山劍俠傳。

張敷華推出蜀山劍俠傳。

民間學者推出臥虎藏龍、鷹爪王、荒江女俠、十二金錢鏢、七殺碑等等。

這幾部爆火。

張敷華又推出蜀山劍俠之長眉大俠,蜀山劍俠之峨眉七矮,蜀山劍俠之三英二雲,蜀山劍俠之四大弟子等小說。

蜀山劍俠傳在民間爆火。

臥虎藏龍也不差,這個沒有官方背景的小說家,一書成名,並連續創造多部無暇小說。

武俠的火,讓從業者眼前一亮。

大歷史我們寫不了,武俠隨便寫啊。

一時之間,各種武俠小說,充斥出版社、報刊。

朝廷鼓勵圖書出版,所以各大出版社,不設限制,只要不賠本,就敢出版。

爲了促進出版業發展,皇帝邀請各大圖書館,對市面上的書籍,必須收藏。

就是說,市面上出版一本書,收藏一本書。

肯定有渾水摸魚的。

卻最大程度促進出版業的發展,鼓勵民間創作,中樞願意負擔這個成本。

但是,出版社全是私企,國企有,出版的只是治書局的書籍而已,對外並不出版。

私企是要權衡利弊,考慮能否賺錢的。

當然了,肯定有私企專門來鑽空子,但是,大明有權力清算後賬的,大明法律沒有追溯期這一說,只要你犯罪了,永遠都在追溯期內,你死了,兒子接着,兒子死了,孫子接着。

武俠小說層出不窮,卻沒撈出幾本精品。

誕生了江湖奇俠傳,劍嘯江湖,俠義英雄等名篇。

質量確實不錯,但還入不了皇帝的眼。

獻禮端午節,宮中公佈陸小鳳傳奇系列,共分八冊,金鵬王朝、繡花大盜、決戰紫禁之巔、銀鉤賭坊、幽靈山莊、鳳舞九天、劍神一笑。

其實這部書,皇帝也不滿意。

宮中小說家文學性高,故事情節精彩,江湖氣卻沒有,換了很多作者,都寫不出古龍的味道來。

故事比原作精彩,就是沒味道。

皇帝要求民間二創,允許進行整理重寫,擇優錄選。

書迷都懵了,寫的這麼好的小說,竟然還達不到皇帝的要求?

武俠風靡全國,民間產生了功夫熱、武俠熱、陸小鳳熱,將武俠和偵探結合到一起,陸小鳳是巔峰之作。

剛到月底,宮中又公佈楚留香傳奇。

共分8冊,分別是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鬼戀俠情、蝙蝠傳奇、桃花傳奇、新月傳奇、午夜蘭花。

一部陸小鳳,一部楚留香,直接引起偵探武俠的潮流。

民間效仿者不知凡幾。

在原書上進行修訂的更多,皇帝挑出幾本滿意的,給這幾個作者署名,放在治書局出版社下出版。

楚留香傳奇也經過這些小說家的加工,成爲景泰朝的經典。

海外的李承勳,剛讀到陸小鳳傳奇。

他手上的宋慈洗冤錄,立刻就不香了。

宋慈洗冤錄走的是老套路,和包公案、狄公案類似,缺乏新意,反而狄公案改成神探狄仁傑後,流量暴漲。

若現在把宋慈洗冤錄發出去,恐怕會撲到姥姥家。

李承勳絕對修改宋慈洗冤錄。

融入武俠元素。

神探狄仁傑裡還有一個李元芳呢,宋慈直接就變成李元芳和狄仁傑合體型人物,並以法醫爲切入點。

他決定延緩發書時間,對宋慈洗冤錄大改。

本來作爲獻禮端午節的禮物,只能被迫推遲,他上疏給皇帝請罪。

楊一清受到陸小鳳和楚留香的啓發。

立刻推出神探狄仁傑2和神斷包龍圖2。

對李元芳和展昭的人設,進行深刻挖掘,融合武俠元素,從廟堂到江湖。

果然,民間很喜歡陸小鳳、楚留香的文風。

狄仁傑和包青天兩個IP,再現生機。

效仿者不計其數。

皇帝喜歡看小說,民間的小說無法讓皇帝滿意,皇帝就親自操刀來寫小說,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三年來,圖書市場爆炸。

都跟皇帝親自下場有直接關係,而民間文人發現皇帝愛小說,自然挖空心思的寫,造就了圖書盛世。

шшш.тt kan.C〇

而引領潮流的,永遠是皇帝。

皇帝出版下一本小說,射鵰英雄傳。

 

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20章 受命於天!朕朱祁鈺纔是皇帝!(近四第438章 歐洲爆梗王,爹呀,求求您不要禪讓第44章 請陛下御駕去死!(求收藏)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474章 戰後復甦:皇族的親情,由校和由檢第73章 愛妃,請正經點!把腦袋捧起來,輪流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73章 愛妃,請正經點!把腦袋捧起來,輪流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84章 啪!你的賢名是用皇爺的惡名換來的!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93章 京畿大清洗!數三聲,殺一人,殺出個第353章 政策放寬容易,收緊難第301章 南巡的準備,皇帝的經濟霸權!第80章 殺陳狗!解陳黨!奪皇權!任何人阻止第404章 蜀國楚國荊國篇:佛國和撤皇帝制的第460章 大戰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二第441章 朱祁鈺公開恐怖資產,天下人震驚又第49章 給皇太后送去!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10章 太子,萬貞兒不錯,留下侍寢吧第177章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第52章 宣鎮告急!朕不當亡國之君!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316章 屠龍者終成惡龍,狠狠鞭笞王誠!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180章 先誅孔,再殺文人,定乾坤!第398章 郕國吳國篇:與死神共舞,毒物縱橫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335章 迴鑾,日新月異的大明!中學爲本,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101章 宮中選美!查糧行動!糧食,好多糧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377章 醫藥 釋奴 科舉,扶持藩國國策不容第134章 撿起來,呈上來,朕拿金印砸死你!第252章 朝鮮大亂,出兵吞其民,放其地,當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332章 大明是瘋狗嗎?東北這塊爛地,也要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第256章 打土豪分家產,自發鴿命也是利益驅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479章 終章:天下無皇,皇在心中(大結局第405章 太子欺朕年老無力?請陛下改立太子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146章 小產真相,錢王妃發瘋,卻把最溫柔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蹤!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402章 南美篇:老天爺追着往嘴裡旋飯,逼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385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產業結構,地區間平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265章 狡詐VS狡詐,看誰技高一籌!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289章 請陛下上路,獻皇后於後庭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新書《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聖君》求支持第242章 朱大陰陽師祁鈺:朕噴死你們這幫廢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17章 朱祁鎮,看招(吃飯勿看,求追讀!)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135章 朕做了一個夢!(端午節快樂!)
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20章 受命於天!朕朱祁鈺纔是皇帝!(近四第438章 歐洲爆梗王,爹呀,求求您不要禪讓第44章 請陛下御駕去死!(求收藏)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474章 戰後復甦:皇族的親情,由校和由檢第73章 愛妃,請正經點!把腦袋捧起來,輪流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73章 愛妃,請正經點!把腦袋捧起來,輪流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84章 啪!你的賢名是用皇爺的惡名換來的!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93章 京畿大清洗!數三聲,殺一人,殺出個第353章 政策放寬容易,收緊難第301章 南巡的準備,皇帝的經濟霸權!第80章 殺陳狗!解陳黨!奪皇權!任何人阻止第404章 蜀國楚國荊國篇:佛國和撤皇帝制的第460章 大戰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二第441章 朱祁鈺公開恐怖資產,天下人震驚又第49章 給皇太后送去!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10章 太子,萬貞兒不錯,留下侍寢吧第177章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第52章 宣鎮告急!朕不當亡國之君!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316章 屠龍者終成惡龍,狠狠鞭笞王誠!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180章 先誅孔,再殺文人,定乾坤!第398章 郕國吳國篇:與死神共舞,毒物縱橫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335章 迴鑾,日新月異的大明!中學爲本,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101章 宮中選美!查糧行動!糧食,好多糧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377章 醫藥 釋奴 科舉,扶持藩國國策不容第134章 撿起來,呈上來,朕拿金印砸死你!第252章 朝鮮大亂,出兵吞其民,放其地,當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332章 大明是瘋狗嗎?東北這塊爛地,也要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第256章 打土豪分家產,自發鴿命也是利益驅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479章 終章:天下無皇,皇在心中(大結局第405章 太子欺朕年老無力?請陛下改立太子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146章 小產真相,錢王妃發瘋,卻把最溫柔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蹤!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402章 南美篇:老天爺追着往嘴裡旋飯,逼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385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產業結構,地區間平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265章 狡詐VS狡詐,看誰技高一籌!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289章 請陛下上路,獻皇后於後庭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新書《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聖君》求支持第242章 朱大陰陽師祁鈺:朕噴死你們這幫廢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17章 朱祁鎮,看招(吃飯勿看,求追讀!)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135章 朕做了一個夢!(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