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章 老師來訪

大明金主 三百章 老師來訪

春節過後,各府州縣在開印辦公之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勸農春耕。雖然江南頭一季的水稻該在三月插種,但是在此之前必須召集各鄉圖老人開會,三令五申強調春耕事宜,對於家裡的確有困難的人,還要給以耕牛和農具的補貼。

這些工作要從正月忙到二月,直到三月插秧,官府的壓力纔算輕鬆一些。

鄭嶽少年時候在家裡也是不務生產的貴少爺。他家的地都是佃農耕種,他最多也就是遠遠看過一眼。真正能夠分辨五穀,知道稻和麥的區別,還是上任爲官之後的事。這一天,他趁着天氣晴朗,藍天白雲,便興起了巡訪的念頭。

太祖皇帝爲了不許官吏擾民,特別強調縣官不能下鄉村,並且寫進了《大明律》。不過好在後面還有一條小尾巴:如果是點視橋樑、圩岸、驛傳、遞鋪、踏勘、災傷、檢屍、捕賊、抄扎之類,不在其限。

鄭嶽此番出行,就是去點視橋樑圩岸的。

目的地就是唐行。

據說唐行如今更是繁榮,雖然還不能跟華亭媲美,但比起上海也差不多了。這種雨後春筍一般冒出的繁榮,在農業社會還是太過罕見。大家已經習慣了一塊土地經過三五十年,乃至上百年才完成基礎積累,成爲富庶之地,看到唐行/?只是三五個月就更上一層樓,感覺神異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徐元佐眼裡,這卻是很正常的事。因爲仁壽堂包攬賦稅,糧櫃就設在唐行。所有人要納糧,就得來唐行。稍遠些的地方當天無法往返,就造成了留宿經濟。村裡人出趟遠門不方便,多少要帶點土產。於是又刺激了商品經濟。

以前農家繳稅,各種愁雲慘淡,仁壽堂卻是以商稅彌補了一部分難收的農稅。雖然讓小商人承擔了更多負累,但是農民卻緩了口氣,也能夠添置一些家庭用品。因此又反哺了小商人的生活。

這些鏈條環環相扣,構成了社會經濟活動的剪影。在封閉的小環境中。效果格外明顯。

鄭嶽坐在小轎裡,隨着轎伕的起伏而晃悠。他透過轎窗,看到一塊塊放滿了水的好田,知道這是插秧的前奏,心中也是頗爲欣喜。轎子走得慢,遠處風光幾乎不動。鄭嶽看了一陣又眯睡一會兒,再看時眼前已經是桑林棉花,甚至佔用了良田。

雖然不通農務,鄭嶽也知道這代表着什麼。國朝之初。百廢待興,大明真個是一窮二白從零開始,衣食住行什麼都缺。所以太祖皇帝纔將休養生息放在首位,非但勸農稼穡,也規定了棉麻桑樹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

最初時,百姓都願意種糧,不願種植棉麻。等國家太平日久,糧食漸漸夠吃用了。而棉麻消費日高,種植一畝桑棉可以抵三五畝水稻。還沒有種植莊稼的勞累。趨利是人的通性,自然樂意將有限的土地優先種植桑麻棉竹等經濟作物。

至於糧食,夠自己吃就行了。就算不夠吃,還可以買嘛。湖廣、浙江都是產糧大省,交通方便,運費也不很高。尤其是湖廣。在宋時還是蠻夷荒地,至今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天下糧倉。等到兩廣的土地開發出來,蘇鬆浙江恐怕都不用再種糧食了。

鄭嶽心中暗歎一聲:無農終究不穩,可惜厚利之下,誰肯務本?好在我明年任滿。也該是可以升任科道了。

自孝宗弘治朝以來,知縣升任知州的只有武宗時候出現過一例,可以忽略不計。其他極少數政績卓越的知縣能夠升任按察僉事,少部分升任給事中,最普遍的情況是升任監察御史。

鄭嶽覺得自己升任按察僉事的機會幾乎爲零,只希望能夠安穩地升個給事中,別再煩心下面的庶務。若是選了監察御史,也希望是大差,不要是巡按光祿寺之類的小差。他正猶自幻想,突然聽到後面馬蹄隆隆,轉眼間就已經很近了。

轎伕紛紛避讓,連帶着轎子晃動起來,如同暴風雨之中的小舟。

鄭嶽緊緊抓住兩旁的搭手,頭上烏紗直顫,好像要掉下來一般,叫他又連忙去扶,一時間儀態大失。

“外面何人縱馬!給我攔下了!”鄭嶽大怒。

縣官唯一的好處就是出行有儀仗,算是這個苦逼職業的安慰獎。然而現在竟然有人敢衝撞儀仗,這豈不是連縣官最後一點尊嚴都叫剝去了麼!

外面轎伕連忙落下轎子,打着儀仗的皁班衙役上前攔路。

高頭大馬長長嘶鳴一聲,硬生生止住了蹄子。

“混賬!沒聽到開道鑼鼓,沒見到縣尊牌子麼!”衙役紛紛罵道。

鄭嶽在轎中扶正了烏紗,尚懷着一口意氣,沒有出去,只聽衙役罵那騎士。

“混賬!我乃徐閣老家人,小小縣官也敢攔我去路!”那人竟然絲毫不顧,與衙役對罵起來。

衙役一聽到是徐閣老的名頭,氣勢頓時矮了三分。他們在暗地裡可不管你是閣老還是皇帝,有無數種手段啃大象吃大戶。然而正面硬抗卻不是他們的本色,罵聲頓時一息。

鄭嶽當然聽得清清楚楚,心中暗罵一聲:刁奴!

他與徐璠關係極好,更是徐元佐的老師,這在華亭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這廝敢打着徐家的旗號出來侮辱他,顯然不是徐璠一系的人。然而即便是其他不長眼的奴僕,鄭嶽也得給徐階面子,咬牙忍過去。

“還不讓開!”那刁奴放聲喊道:“誤了閣老的要事,要你們好看!”

鄭嶽這才反應過來,衙役正等自己發話呢。

——讓開的話,顏面無存;不讓的話,人情堪憂。

鄭嶽想了想,終於出聲道:“讓他走。”

那刁奴朝暖轎裡拱了拱手:“謝過!”說罷揚鞭,絕塵而去。

鄭嶽掀開轎簾,看着一人一馬漸漸消失在視界之中,咬了咬牙。

李文明跳下騾子。快步上來,低聲道:“東翁,這人像是徐瑛的奴僕。”

鄭嶽微微搖了搖頭:“徐瑛,哼,以僕觀主,可知一二。”

李文明也嘆道:“徐大官人是何等人物。結果弟弟竟然這般模樣。再看徐震亨、徐敬璉兄弟,也是謹小慎微的謙謙君子,誰能想到竟是一家人呢。”

——徐敬璉纔不是敬小慎微的謙謙君子呢!

鄭嶽心中否認,以爲李文明識人不明,嘴上卻道:“龍生九子尚且子子不同,也是常理。”

李文明見鄭嶽心情略好了,便又叫打起了排場,往唐行趕去。

在鄭嶽一行離開縣衙的時候,一隻飛鴿也離開了籠子。

這是徐元佐的鴿廠訓出的第一窩鴿子。如今只設了三個點:崇明、唐行、商榻。這點路程對鴿子而言不過是熱身。而且也沒有天敵的威脅,所以安全可靠,幼鴿時候就已經飛過幾次了。

徐元佐因此早早就知道了鄭嶽要來唐行的消息,心中暗笑:我這老師竟然還玩突擊檢查的把戲。

徐元佐根本需要特意安排,因爲唐行鎮僅僅有條,街面上連垃圾都看不到。這也多虧了災民涌入,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比如街道清潔的工作本是街坊居民自己承擔的,現在廣濟會出錢。僱傭了災民清掃。

人們只看到救濟災民的成本,卻沒看到廉價勞動力能帶來生活品質的提高。在徐元佐的嚴格調配之下。災民非但沒有引起社會動盪,沒有侵佔本地人的工作機會,反倒以極低的成本提高了唐行居民的生活水平。

環境清潔,樹木養護,道路修補,這些都是缺乏技術能力的災民最容易獲得的崗位。有些頭腦靈便的商家。也開始僱傭災民做些簡單的重體力活。不過在這點上,仁壽堂一再強調同工同酬——僱唐行人是什麼價,僱災民也必須同樣的價格。

這既是對災民的保護,不至於被人乘火打劫,剝削勞力。也是對唐行人的保護。不至於被廉價勞動力搶了活路。

即便如此,唐行附近的窯廠、木廠還是招收了上百人。

因爲仁壽堂的訂單太多,必須要增加人手才能儘快完成生產任務。

鄭嶽到了唐行,甫一下轎,腳下就傳來別樣的硬實感。

——這不是凍土的感覺。

鄭嶽低下頭,地上是異樣的灰色。

“恩師大駕光臨,學生未能遠迎,還請老師恕罪。”

鄭嶽在琢磨這地的時候,徐元佐已經帶着一幫隨從上來給老師見禮了。衙役見了徐元佐,那是真正見了財神爺一般,目射精光,含笑讓路,哪會阻攔。

鄭嶽本來還想就徐家刁奴的事提醒一聲,現在徹底被腳下的硬路所吸引,輕輕跺了跺腳,道:“這地面是如何平整的?”

古代行車多有車轍。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這車轍就像是自然形成的軌道。如果每輛車都沿着相同的車轍行駛,車轍非但不是累贅,還是保持車輛平穩性的幫手。可是這種理想狀態終究很少,路上絕不止一條車轍。

拉車的動物又不懂道理,止不住它們頻繁變道,一變道就要從一條車轍扎到另一條車轍上去,那個顛簸也就足令人覺得酸爽了。

城門口是車輛進出的要道,沒有硬化過的路面密佈着各種方向的車轍。下雨天泥濘不堪,晴天顛簸不已,乃是最令人頭痛的事。徐元佐趁着災民多,首先就叫人把城門前的廣場平整出來,爲此還進行了車輛分流,每輛車要進城還得繳納五十個錢的城建費。

如此一來,進出城的車輛大爲減少,可進可不進的車輛都選擇了不進。門口自然多了一批扛肩輿的苦力,以滿足有錢人足不佔泥的身心需求。

鄭嶽踩着的這片地,卻也不是單純平整之後的結果。

還因爲徐元佐抹了水泥。

水泥在隆慶年間早已經稀罕物了。這種燒製出來的石粉在調和水溶液之後,能夠黏合磚石。若是奢侈一些,還可以用糯米汁調和,據說堅硬度更高,效果更好,典型案例就是南京城牆。不過徐元佐並不知道其中的科學原理,亦或是匠人們故佈疑陣散播的謠言。

真正起作用的,是水泥之中的礦物成分。因爲江南沒有火山,所以無法直接取火山灰做水泥。然而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果斷學到了道士煉丹時用來封爐的六一泥,將之用在了建築上,並且保密配方。

說來羞愧,徐元佐竟然也屬於被保密之列,而“文科生”的羞恥屬性導致他無法明確說出配料成分,更別提配比分量了。所以他只能購買這種行業壟斷的產品,以此要挾窯廠僱傭更多的災民,研磨出最細的水泥顆粒。

越細的顆粒越容易凝結。土水泥在施用之後三個月內,硬度會持續增強,半年後徹底穩定。如果顆粒研磨得足夠細,就能大大加快這一過程,而且乾燥更快,不妨礙生活。

至於強度嘛。徐元佐不知道各項技術指標,也不知道該如何測試,不過網上傳言南京城牆曾扛住了日寇的迫擊炮,由此可見還是可堪一用的。

“這邊是已經乾透了的,那邊圍起來的是還在等晾乾。”徐元佐解釋道:“等春雨下下來,恐怕進度就要慢了。”

鄭嶽踩在水泥地上,走了兩步,並沒有見多少塵土,感覺的確不錯。他正要表揚徐元佐,卻見李文明在一旁擠眉弄眼,像是肚子痛。李文明顫聲道:“敬璉啊,你這花了多少銀子?”

徐元佐笑道:“不多,也就幾十兩。人工便宜,關鍵是可以叫窯廠開工,僱傭災民。”

鄭嶽吸了口春寒之氣,喉頭髮癢,問道:“幾十兩?”

徐元佐呵呵一笑:“鎮裡大戶捐的……”

“二十兩是幾十兩,九十兩也是幾十兩。”鄭嶽是真的想弄清楚到底花了多少銀子。

“唔,差不多吧……”

“到底多少!”鄭嶽提高了聲調。

“九十多兩吧。”徐元佐報出了個公開的數字,到底廣濟會拿了人家的善款,有義務告訴別人用了多少,用在哪裡。數字即便不實,也總不能裝聾作啞。

——那就是一百兩銀子啊!這哪裡是鋪路,這是在鋪銀子!

鄭嶽覺得自己肝顫,只能反覆跟自己說:這不是我的銀子!這不是我的銀子!

*(未完待續……)

ps:求各種支援~!

第31章 信字當頭三九四劫匪第47章 銀子去哪兒了二九零運量第28章 圖窮匕見二九二決策三五七衛生設施三六五利益分配二四一招股說明會一零九章 商談二九二決策三七九宣講會二九六賑災第167 女孩子女海賊第55章 洗腳婢第177章 官差如虎第34章 羅家子第44章 站隊二七七托拉斯三七八圖書館第95章 銀和錢三零四絲行三四七東窗事發第93章 朱氏和春堂一一五開小竈求月票推薦票一九六章 回程三百五十一章 徐氏新學二七六案例分析三百五十章 同窗第187章 道試案首三百五十一章 徐氏新學一二八邀約求月票第70章 忠誠度三八四金山銀山一五四住店二三三三冰雪之國二九六賑災一五三住店求月票第52章 避難一三一正餐求月票二五八下海瑞相約第79章 人微言重第40章 借雞生蛋二二八該來的總是要來的三一三主義之爭第69章 獎金分配二七二歹人第94章 野心第400 舒振邦的出息一六三去拜壽求月票第22章 第一項任務三六一安六爺的事三零三蘇州盟友三七零追風少年一四四準備開業求月票二一八海瑞要來了第176章 工商之學第192章 條件一二三考場異變三更四零八來訪第99章 一本紅三七三鄭老師家一二七正科求月票二四五五倫二八三阿茂叔三零四絲行四零五家事二零二章 首次操練二五六教做人一零三章 書坊引出的小念頭二六零鐵骨錚錚第44章 站隊三七九宣講會一三零詩才求月票一六二贊助商求月票四一一國公爺一五零必考題求月票一一二章 馬不停蹄三一五生意上門三六五利益分配二六八銀子的用法三一一不信任二四九陸樹聲第38章 機會三九一會面第49章 小心打行二二三天才就是天才第58章 回家二八五八卦時間一五四住店二三七二長樂二五一開徵三零二扁舟送風來二七四來客三五五科學的新起點第303 肺腑之言二一六獻策二五四保護傘四零八來訪
第31章 信字當頭三九四劫匪第47章 銀子去哪兒了二九零運量第28章 圖窮匕見二九二決策三五七衛生設施三六五利益分配二四一招股說明會一零九章 商談二九二決策三七九宣講會二九六賑災第167 女孩子女海賊第55章 洗腳婢第177章 官差如虎第34章 羅家子第44章 站隊二七七托拉斯三七八圖書館第95章 銀和錢三零四絲行三四七東窗事發第93章 朱氏和春堂一一五開小竈求月票推薦票一九六章 回程三百五十一章 徐氏新學二七六案例分析三百五十章 同窗第187章 道試案首三百五十一章 徐氏新學一二八邀約求月票第70章 忠誠度三八四金山銀山一五四住店二三三三冰雪之國二九六賑災一五三住店求月票第52章 避難一三一正餐求月票二五八下海瑞相約第79章 人微言重第40章 借雞生蛋二二八該來的總是要來的三一三主義之爭第69章 獎金分配二七二歹人第94章 野心第400 舒振邦的出息一六三去拜壽求月票第22章 第一項任務三六一安六爺的事三零三蘇州盟友三七零追風少年一四四準備開業求月票二一八海瑞要來了第176章 工商之學第192章 條件一二三考場異變三更四零八來訪第99章 一本紅三七三鄭老師家一二七正科求月票二四五五倫二八三阿茂叔三零四絲行四零五家事二零二章 首次操練二五六教做人一零三章 書坊引出的小念頭二六零鐵骨錚錚第44章 站隊三七九宣講會一三零詩才求月票一六二贊助商求月票四一一國公爺一五零必考題求月票一一二章 馬不停蹄三一五生意上門三六五利益分配二六八銀子的用法三一一不信任二四九陸樹聲第38章 機會三九一會面第49章 小心打行二二三天才就是天才第58章 回家二八五八卦時間一五四住店二三七二長樂二五一開徵三零二扁舟送風來二七四來客三五五科學的新起點第303 肺腑之言二一六獻策二五四保護傘四零八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