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

《大明崇正律》一經宣佈,可謂石破天驚,皇上竟然要約束自己的權力範圍,而且還要把朝廷中樞的大部分權力下放給內閣,這簡直是千古奇談,駭人聽聞!

皇上這是什麼意思,還真沒人能想明白,不過,滿朝文武,卻沒有一個上奏摺勸阻的。

這倒不是因爲朱慈炅實行高壓政策,把所有不服的聲音全壓下去了,也不是因爲所有文人都趨炎附勢,失去了錚錚傲骨,主要原因是他們沒理由反對啊!

文人本來就有治理國家,展露抱負的夢想,這點在明朝尤甚,文官集團和皇帝爭權從明太祖朱元璋時期開始,一直到明熹宗朱由校的天啓朝,將近三百年時間,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不知道多少文人因此而丟了性命,甚至還出現了皇帝培養宦官集團對付文官集團的怪現象,以致有明一朝也是權傾朝野的大太監出的最多的年代,甚至比歷朝歷代加起來都多。

當然,明朝這些文官並不是想推翻皇上,謀朝篡位,他們大多是代表着各種利益集團的訴求,也有的純粹就是爲了理想,爲了抱負。

現在,皇上已經把治國的權力幾乎全部下放了,正是文人夢寐以求的事情,還去勸阻,不說皇上會不高興,絕大部分文人都會不高興,這種既得罪皇上又得罪天下文人的事情,誰幹誰就是二百五,所以,《大明崇正律》宣佈以後,朱慈炅一封反對的奏摺都沒收到!

不過,還是有人來勸阻他了,倒不是說這人是個二百五,主要他不是屬於文官集團的,而是屬於皇室集團的,這位自然就是皇五叔信王朱由檢。

正當整個京城,甚至是各部衙門都議論紛紛的時候,他默默的拿着一沓奏摺向皇上的私人書房走去,貌似是有重要的奏摺請皇上批閱。

說實在的,他還真沒這麼謹慎小心過,平常的時候他去找皇上都無需準備什麼,有奏摺就順便捎上,沒奏摺那就空着手,從沒有這樣刻意掩飾過。

他並不是什麼愣頭青,他也知道這個時候去勸阻皇上會得罪人,明目張膽,肆無忌憚的去,絕對會成爲口誅筆伐的對象,所以他刻意掩飾了一下,儘量避免別人的猜疑。

這個時候朱慈炅正在籌劃組建新的部門呢,實施《大明崇正律》只是他改進治國方略的一部分,建立健全各職能部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聽聞皇叔來了,他連忙放下手中的毛筆,直接站起來,向門口迎去。

叔侄倆的關係自不必說,甚至還很有一番明君賢臣的味道,雙方見禮過後,朱慈炅便拉着信王朱由檢來到會議桌旁,將他引到左位,這纔在主位上坐下來。

朱由檢將奏摺往跟前一放,恭敬的坐下來,尚未來的及開口,朱慈炅卻是興致勃勃的道:”五叔,你來得正好,朕正想和你說說內閣改組之後的施政方略呢。“

朱由檢聞言,不由尷尬的道:”皇上,這個,請恕微臣多嘴,您爲什麼要將治國之權下放到內閣呢?“

朱慈炅也知道,這個時候應該沒人能理解他爲什麼要放權,不過他並不擔心有人會反對,如果把權力給他們,讓他們施展,他們還反對,那就是有毛病了。

倒是這個五叔朱由檢他忽略了,從皇室的角度出,這樣做,的確是吃虧了,但是這個虧他卻不得不吃,因爲隨着大明的展,各種利益集團也會慢慢展起來,如果一點話語權都不給他們,他們勢必會想盡辦法來爭奪這個話語權,到時候爭到亡國都有可能!

換句話說,如果他現在不吃這個虧,他的子孫後代絕對會吃更大的虧。

信王朱由檢不理解也很正常,因爲他不知道當社會展到一定的程度,封建王朝是必將滅亡的,不想滅亡,就必須改變。

當然,這些朱慈炅現在說出來也沒用,因爲沒人能理解,他只能先看看這位五叔到底是怎麼想的,再用現在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跟他解釋了。

想到這裡,他直接問道:”五叔,你認爲這樣做不妥嗎?“

朱由檢其實也有執拗的一面,只是他一直沒有機會表現出來而已,這次,他認爲自己是爲了皇室的利益,腦袋裡那根筋終於搭上了,他竟然學着黃道周以前那倔驢樣,犯顏直諫道:”皇上,豈止是不妥啊,您這簡直是太阿倒置,授人以柄啊!“

要是別人這麼說,朱慈炅估計不飆也得生氣了,因爲他已經習慣了當皇帝一言九鼎,誰敢這麼直接的頂撞他,他不生氣纔怪。

不過,他五叔倒是可以例外,他聞言並未生氣,而是饒有興致的問道:”噢,有這麼嚴重嗎?“

朱由檢苦口婆心的道:”皇上,您是不知道啊,那些文官權力慾太強了,您不放手,他們都想奪權,我大明從太祖開始就一直在防範,不知道殺了多少人才將他們壓下去,您怎麼能直接把大權全交給他們呢?“

有明一朝殺文官的確是出了名了,尤其是太祖皇帝,殺起來那叫一個狠啊,動不動就是血流成河,整個洪武一朝,文官被殺了一半還不止,可以說在大明當官,那是相當高危的職業。

文官集團和皇上爭權一直貫穿了明朝的始終,只是有時候爭的厲害,有時候被壓制的厲害而已,爭來爭去,有什麼意義呢,反倒把個盛極一時的大明朝爭的越來越虛弱,明朝那是典型的前強後弱,太祖成祖時期簡直是天下無敵,到了天啓和崇禎這兩兄弟這裡,簡直是任人欺凌,這與內鬥嚴重是脫不了干係的。

鬥來鬥去其實就是個社會展的問題,因爲社會是向民主和文明方向展的,除非開倒車,壓制社會展,不然封建帝制遲早會被淘汰,這個朱慈炅自然知道,但現在卻不能這麼跟朱由檢解釋,他只能從現在的形勢出,引導道:”五叔,你認爲在大家都不是傻子的情況下,一個人的能力能過十個人甚至是成百上千的人嗎?“

這個自然是不可能的,朱由檢也不知道皇上問這個是什麼意思,他只能搖頭道:”當然不可能。“

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一章 暗鬥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四章 隱忍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序章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
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一章 暗鬥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四章 隱忍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序章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