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炅在畢懋康等人的陪同下足足轉了三個時辰纔將超級戰列艦的整個生產過程細細看了一遍,他們出發的時候還是紅日當午,剛用過午膳,等到看完已經是彩霞滿天,晚膳的時間都快到了。
朱慈炅自然不可能在造船廠用膳,皇上的飲食講究可多了,沒有百十號人,根本就伺候不過來,而他總共才帶了十多個人,御廚什麼都沒帶一個,完全達不到規制要求,所以儘管造船廠的高管準備了豐盛的晚宴,殷切挽留,朱慈炅還是示意畢懋康推了。
一行人趕回大明號的時候,船上早就準備好了豐盛的御宴,朱慈炅賜幾個親信一起用完晚膳,便帶着畢懋康、王徵、孫元化、曹化淳四人匆匆趕到會議室,準備開會了。
這四人的組合貌似有點奇怪,一個工部尚書,一個兵部尚書,還有一個工部左侍郎和一個東廠提督,怎麼看都有點奇怪,而且會議室的佈置更是奇怪,這四人每個人跟前竟然都有一盞明燈,而且還有文房四寶,甚至墨水都磨好了!
朱慈炅並沒有解釋這樣做的用意,招呼衆人坐下以後他便點名道:”曹公公你負責記錄,朕說的每一個字都要記下來,以備查閱。“
曹化淳連忙拿起毛筆,沾上墨水,恭敬的道:”微臣遵旨。“
朱慈炅掃視了一圈,立馬嚴肅的道:”孟侯,朕想在一年之內將東大營造船廠超級戰列艦的產量提升到兩百艘。“
畢懋康聞言,錯點沒將剛吃下去的晚膳全噴出來,這怎麼可能,他也顧不得那麼多了,直接拱手道:”皇上,請恕微臣斗膽,這超級戰列艦結構複雜,非熟練工匠不能參與生產,現在匠戶中的熟練工匠幾乎都招完了,要在一年之內將產量提高一倍不大可能啊!“
朱慈炅並沒有生氣,反而點頭道:”恩,人員不足,這個問題提的好,朕就教教你怎麼把人員擴充一倍。“
畢懋康聞言,不由自主的抓起了毛筆,做凝神靜聽狀,皇上可從來不吹牛,他說有辦法,那就絕對有辦法。
果然,朱慈炅緊接着解釋道:”朕今天細細的看了一遍超級戰列艦的生產過程,有很多地方的確非熟練工匠不行,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是不需要熟練工匠的,比如說材料的週轉,以一車木方爲例,在木料加工場加工好以後,是加工木方的熟練工匠親自送到管事那裡去點數入庫的,這個搬運過程和點數入庫的過程浪費了多少時間,這個熟練工匠的時間是不是浪費掉了?到了生產組裝這邊,又是熟練工匠親自去點料領料,這段時間他什麼都幹不了吧,這又浪費了多少時間?還有固定龍骨的,木料一般都很大很重,都是那些熟練工匠一起爬上爬下,擡一根固定一根,這樣又浪費了多少時間?這些諸如搬運過程之類的純力氣活完全不需要熟練工匠吧,如果專門招一些學徒來搬運,應該立馬就可以上手吧,這樣人員很快就能擴充一倍。“
畢懋康記着記着感覺不對勁了,他不由放下筆,小心的道:”皇上,這材料並不是那麼好辨別的,光是木料就有上千種,隨便招個學徒,他根本就不知道應該搬運些什麼材料啊!“
朱慈炅繼續點頭道:”這個問題也提的好,朕就教教你怎麼讓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學徒準確的找到需要的材料。“
畢懋康疑惑的提起筆來,臉上露出迷茫的神色,這個貌似有點不可能吧!
朱慈炅則直接從旁邊孫元化那裡將紙筆拿過來,刷刷刷幾下畫了個超級戰列艦的輪廓圖,然後在各個部位分別標上一二三四等數字,畢懋康呆呆的看着戰列艦的輪廓圖,完全不知道皇上是什麼意思。
這個其實在後世的工廠裡面是個很常見的東西,說白了就是材料編號,後世生產任何東西幾乎都有材料編號,這編號的作用大着呢。
朱慈炅將輪廓圖推到畢懋康跟前,詳細的解釋道:”一艘戰列艦材料是很多,但加起來總不會到一萬種吧,我們可以給所有材料都編上號,不到一萬種,那就用四位,九千九百九十九種都只要用四位編號就夠了,比如這個一層甲板,第一位編號就是一,然後再細分比如一層甲板艙室的材料是一一,炮門的材料是一二等等,然後再到第三位,比如艙室地板的材料是一一一,艙室牆壁的材料是一一二等等,然後再到第四位,比如一層艙室地板第一塊的編號是一一一一,第二塊的編號是一一一二,這些數字可以在材料入庫的時候直接派專人用鋼字在統一的位置砸出凹痕,然後再抹上各種顏色的塗料,比如一開頭的是紅色,二開頭的是綠色,紅色的擺一起,綠色的擺一起,這樣的領材料的人只要一看顏色就知道該往那裡去領料,只要再一看編號就知道自己該領哪些料了。“
畢懋康刷刷刷記錄完,立馬拱手道:”皇上真是太英明瞭,微臣真是茅塞頓開,茅塞頓開啊!“
沒想到,朱慈炅卻是搖頭道:”孟侯,你茅塞開的還不夠,這編號可不光有這麼一個作用。“
畢懋康立馬提起筆,渴求道:”請皇上教誨。“
朱慈炅耐心的解釋道:”這編號可是個大工程,首先,你要組織相關人員編一本完整的《戰列艦材料編號大全》,詳細標明材料的名稱,用途、尺寸、數量等信息。“
這的確是個大工程,一艘戰列艦幾千種材料,這《戰列艦材料編號大全》編出來起碼有十來本。
朱慈炅繼續解釋道:”這個《戰列艦材料編號大全》編出來以後,就要根據編號重新劃分倉庫,每個倉庫都是一類編號的材料,而不是根據什麼方料,板料去劃分倉庫,這樣負責生產每個部分的工匠只要到一個倉庫就能將所有材料領齊,這中間節省的時間就多了。“
畢懋康邊記邊點頭,眼神中的欽佩之色越來越濃,甚至連王徵和孫元化都忍不住跟着記錄起來,這材料編號在後世雖然是個隨處可見的東西,但是在明朝這會兒,還真是個超前不知道多少年的管理經驗,如果能推廣開來,整個大明各行各業的生產效率都會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