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改革軍制

和金聲簡單聊了一會兒,最後金聲道:“大人,當下你主作戰,可作爲一地父母官,下官手裡也需要有兵,以應付一些暴民,流民鬧事。”

張強也覺得有道理,但他不想讓外人掌握軍隊,於是道“各縣有地方守備官,府城也有府城的守備,府城同知一官則負責的是緝拿盜匪的職責,我看把這個官位單獨提出來,直接管理這些守備,而同知歸大人調遣,不知道大人意下如何?”

金聲道:“理當如此,不知道大人認爲你的屬下何人可當此重任?”

這個人不用想,秀才功名,還能處理一下民政,能和這些讀書人說到一塊的當然是周粥了,於是他道:“武義縣知縣兼守備周粥大人可爲這一職。”

金聲站起來,“這樣我就放心了,大人下官下去辦事了。”

守備這個官職手中的兵力可大可小,但這裡張強把他定位爲一個百戶所能統帶的兵力。

維護一下地方,緝拿盜匪,用不了多少兵力,平時維護地方治安,協助文官執政,戰時協助守城,差不多兩百人就夠了。

這些人受到同知的直接垂直管轄,擊中使用,或者平時受到知縣的請求鎮壓一下流民,盜匪,有限參與地方事務。

他們一般只防守縣城。

張強自認都司,他使用的是明朝衛所兵制,義軍嗎,暫時也不需要太正規的兵制,而且看來他的兵制和純正的歷史上的明朝兵制還不太一樣,因爲他比較隨意,有時候按照實際和自己的想法來,他就是這麼一個人。

先前他的兵不多,幾個屬下統領一個兵種,自己統領屬下們,合起來組成一支軍隊,同敵人打仗,如今他就得把這種簡單的兵制給稍微複雜一些。

都司下面是衛指揮使,負責指揮千戶,要不然你不好分配,說這些被張強分到各處的將領是千戶吧,他們統領的兵力遠遠超出張強規定的千戶的人數,看起來是低配了。

都司,衛指揮使,千戶,百戶,總旗,小旗,什長,伍長這是張強劃分的軍隊軍職,簡化和修改了明朝的衛所軍職和官職制度,一目瞭然。

都司和衛指揮使不會固定指揮的下級千戶的數目,因爲這樣對於張強的當下形勢不合適。

眼下,一個衛指揮使可能指揮兩個千戶,甚至兩個千戶,一個百戶,有的則指揮一個千戶,幾個百戶,完全是爲了防守敵人需要而配置兵力。

張強的隊伍裡面:

一個伍長,指揮五名士兵,加上他就六個人了。

一個什長,指揮兩個伍長,十二人,加上他以及兩個傳令兵,就是十五人。

一個小旗,指揮兩個什長,三十個人,加上他自己的四個護衛,也是傳令兵,以及他,就是三十五人。

一個總旗,指揮三個小旗,一百零五人,加上他自己,以及十名護衛,就是一百一十六人。

一個百戶,指揮兩個總旗,二百三十二人,加上他自己,加上十五名護衛,就是二百四十八人。

一個千戶,指揮五個百戶,一千二百四十人,加上他自己,加上三十名護衛,一千二百七十一人。

而衛指揮使,就是魏無忌,軒轅龍飛,杜歌,米淳,米林,賀錦,藺養成,胡奎他們所轄的兵力都不一樣。

魏無忌和杜歌任務重。

魏無忌下轄兩個千戶,加一個百戶,加上他自己的一個百戶兵力的親兵衛隊,總共兩千四百接近五百人,縣城裡面還有剛剛配備的屬於周粥這個同知指揮的一個守備百戶的兵力,也是二百一十八人。

杜歌因爲防守的地方有三個鎮子需要防守住,才能徹底堵塞敵人攻東陽後背,襲擊永康縣城,偷襲金華府成的道路,因此他下轄三個千戶的兵力,加上自己的一個百戶親兵衛隊,因爲那裡不是縣城,因此沒有守備這個百戶兵力。

周粥這個同知,駐府城,全府的守備,守備兵力歸他節制,他在府城還擔任着府城駐守衛指揮使的官職,指揮着一個千戶的兵力。

軒轅龍飛駐守義烏縣,帶領兩個千戶的兵力,加上兩個百戶兵力,以及他自己的親兵衛隊一百五十人,也有近三千的兵力。

賀錦和藺養成同時擁有一千六百的兵力,每個人節制一個縣城的駐守千戶的兵力,同時還節制着兩個百戶的臨時調遣兵力,自己本身還擁有一個幾十人的親衛隊。這主要是張強對他們並不太信任,畢竟他們是降將,也就是說他們只相當於一個千戶的權利。

要不是防守任務重,張強也不會臨時給他們加派兩個百戶的兵力。

米林,米淳,兩個人各轄兩個千戶兵力。

胡奎原先駐守婺城,下轄四個百戶騎兵中隊的兵力,同時負責哨探周邊敵軍動向,後來因爲周粥回到了府城,他只能帶着一個百戶騎兵衛隊去接掌武義縣城駐軍,擔任武義縣城衛指揮使,下轄兩個千戶的兵力。

張強親自統帶三個百戶騎兵中隊,不過那三個百戶騎兵中隊仍然駐紮婺城,張強則帶領自己的一個親兵騎兵中隊,一百五十人,以及兩個千戶兵力的火銃兵駐紮金華縣城裡面。

周粥統帶的那個千戶的兵力其實是駐紮在縣城的後面,北山山口上,防止敵人從背後偷襲金華府城。

目前各個縣城駐紮一個千戶負責守衛縣城,府城則由我親領,兵力變動,沒有常制。”

這麼說吧,張強的目前軍隊其實沿用明朝衛所軍一部分軍制,但實際上他的軍隊已經自成體系了。

但稍微不同,守備是負責執行布政使命令,由同知負責具體執行,守衛城池,剷除盜匪,追緝對我們有威脅的流寇,等兇惡之徒,而平時的收稅,上堂審判,還是由衙役,捕快負責,那是官府的事情。

張強的正兵,現在外面也稱金華義軍,雖然也負責守衛城池,但直接受張強管轄,不歸地方管轄,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爲了防備外敵,出外作戰的。

張強這一個模式,說白了,就是相當於後世的警察,武警,軍隊的分工。

時間過的很快,又是一個星期過去了,金聲已經積極的在金華府以及下屬的縣裡面,流民以及原先的金華府百姓裡面開始招募行政人員,拜訪一些仍然留在金華府的鄉紳,重新理順地方關係,讓他們承認了義軍對金華府的保護職責,以及他們承認義軍爲地方軍隊,承認納稅給義軍,也就是張強的軍隊。

由於金聲的宣傳,張強的民望再次漲了一大截,根據系統的統計,他的民望達到了三十。

按照系統對民望的劃分,0,是冷淡,5是接受,10,是友善,20,是友好,30,親近。

也就是說他們現在已經從內心接受張強,並且願意親近這樣的軍隊和這個人了。

有了金聲的這些先期工作,張強決定把所有的部下招回來,正式舉行一次封官,授印儀式,並且將這次想好的軍制正式調整到位,爲接下來同敵軍的戰鬥做準備。

第一百七十六章 伏擊9第六百四十章 撤退第三百三十四章 田斌的想法第七十章 金聲來投奔第四百八十七章 暗渡陳倉1第六百五十三章 這些不是漢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會鰲拜1第五百五十章 一種外交遊戲而已第三十五章 流寇小隊第七百三十章 三王子的憂慮第三百九十二章 密謀1第八百八十五章 古人太聰明第十二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二百零三章 寶島我來了第八百一十二章 海戰突圍2第二百七十章 隆武朝危急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鬥2第八百五十九章 兩個大清漢臣的忠誠第五百九十七章 前鋒變斷後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銀幣問題第三百零七章 固若金湯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清不虧第一百章 我這是跟你學的第八百四十六章 頑強的山城第四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四十章 咱們也學習華夏軍2第六百五十七章 裁撤軍隊3第七百一十六章 魯國混戰第五百零二章 高一功的算盤第六百五十八章 兵強馬壯第三百八十二章 打葡萄牙人我支持你第一百三十九章 鄭彩末日5第四百三十四章 南明烽火15-偷襲雲南第八百二十一章 洪家長子的隕落第八十九章 難題先從忠誠開始解決第三百九十四章 好消息啊第八百八十四章 挑撥和藉口2第八百三十一章 新艦新氣象第六百一十九章 放心打,我支持你第四百一十四章 朱大典的籌謀1第二百零四章 親眼目睹攻城第一百零七章 陰謀第二百一十三章 震撼的炮擊第二百章 追兇09——偶遇第八百二十二五章 郡王隕落第八百二十二章 敵人仍然強勢第十三章 難以適應身份的朱大典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五百七十八章 經營西南的難處第七十一章 授官布政使第三百零二章 血染府城第六百五十九章 當上國王的日子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和南明國初戰2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合作伙伴第八百三十七章 編制有些不合理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第五百六十三章 楊陽陽的尷尬第三百九十章 明軍最終還是敗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戰記敘2第八百八十五章 古人太聰明第二百四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朱大典的友好第五百九十四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2第三百四十九章 剿匪當派鰲拜第二百三十九章 讓世界亂起來,張名振第七百二十二章 馮銓來訪第三十三章 追兵第六百二十四章 對手變得厲害了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五百四十七章 卡住之後第七百八十三章 海上遭遇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朱大典的友好第七十四章 炮兵營第四百二十四章 南明烽火5第三十八章 生擒劉良佐第八百一十二章 海戰突圍2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一百四十八章 葡萄牙人問題2第四百九十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六百二十三章 洪承疇的進攻第三百零五章 唱一出空城計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開局第十一章 奪軍第六百九十四章 開採問題第一百九十四章 追兇3第三百二十六章 勝利在即第七百六十章 瑣事煩神1第六百九十九章 日本的小倉船第一百七十三章 伏擊6第七百八十章 二王子起義3第四十七章 拿下武義縣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四方動亂洋鬼子終究氣短2第八百八十章 山西州是被炮灰打下來的第二百一十七章 赤嵌城歸屬談判第五百二十七章 處理公務第一百一十四章 再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支援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一百零一章 婢女引起的感想第四十四章 米淳和米林
第一百七十六章 伏擊9第六百四十章 撤退第三百三十四章 田斌的想法第七十章 金聲來投奔第四百八十七章 暗渡陳倉1第六百五十三章 這些不是漢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會鰲拜1第五百五十章 一種外交遊戲而已第三十五章 流寇小隊第七百三十章 三王子的憂慮第三百九十二章 密謀1第八百八十五章 古人太聰明第十二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二百零三章 寶島我來了第八百一十二章 海戰突圍2第二百七十章 隆武朝危急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鬥2第八百五十九章 兩個大清漢臣的忠誠第五百九十七章 前鋒變斷後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銀幣問題第三百零七章 固若金湯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清不虧第一百章 我這是跟你學的第八百四十六章 頑強的山城第四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四十章 咱們也學習華夏軍2第六百五十七章 裁撤軍隊3第七百一十六章 魯國混戰第五百零二章 高一功的算盤第六百五十八章 兵強馬壯第三百八十二章 打葡萄牙人我支持你第一百三十九章 鄭彩末日5第四百三十四章 南明烽火15-偷襲雲南第八百二十一章 洪家長子的隕落第八十九章 難題先從忠誠開始解決第三百九十四章 好消息啊第八百八十四章 挑撥和藉口2第八百三十一章 新艦新氣象第六百一十九章 放心打,我支持你第四百一十四章 朱大典的籌謀1第二百零四章 親眼目睹攻城第一百零七章 陰謀第二百一十三章 震撼的炮擊第二百章 追兇09——偶遇第八百二十二五章 郡王隕落第八百二十二章 敵人仍然強勢第十三章 難以適應身份的朱大典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五百七十八章 經營西南的難處第七十一章 授官布政使第三百零二章 血染府城第六百五十九章 當上國王的日子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和南明國初戰2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合作伙伴第八百三十七章 編制有些不合理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第五百六十三章 楊陽陽的尷尬第三百九十章 明軍最終還是敗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戰記敘2第八百八十五章 古人太聰明第二百四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朱大典的友好第五百九十四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2第三百四十九章 剿匪當派鰲拜第二百三十九章 讓世界亂起來,張名振第七百二十二章 馮銓來訪第三十三章 追兵第六百二十四章 對手變得厲害了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五百四十七章 卡住之後第七百八十三章 海上遭遇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朱大典的友好第七十四章 炮兵營第四百二十四章 南明烽火5第三十八章 生擒劉良佐第八百一十二章 海戰突圍2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一百四十八章 葡萄牙人問題2第四百九十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六百二十三章 洪承疇的進攻第三百零五章 唱一出空城計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開局第十一章 奪軍第六百九十四章 開採問題第一百九十四章 追兇3第三百二十六章 勝利在即第七百六十章 瑣事煩神1第六百九十九章 日本的小倉船第一百七十三章 伏擊6第七百八十章 二王子起義3第四十七章 拿下武義縣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四方動亂洋鬼子終究氣短2第八百八十章 山西州是被炮灰打下來的第二百一十七章 赤嵌城歸屬談判第五百二十七章 處理公務第一百一十四章 再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支援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一百零一章 婢女引起的感想第四十四章 米淳和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