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憂心忡忡下的局勢明朗

琉球王國,濟州島?

張強已經很久不管那邊的事情了,大清同琉球王國打成如何都不是他的事情,總之是消耗他們的實力,又不是消耗華夏王國的實力,即便能讓他們雙方的作戰技術和經驗提升一大把,以後華夏王國對付他們更加難,可張強就是不去幹涉,因爲戰爭不是說單一的事情。

這需要考慮雙方的綜合國力,大清雖然這十幾年時間發展的不錯了,人口提升了,漢人已經消亡,有的只是漢人面孔,漢人的一些傳統的大清人,這比魯國洪承疇清軍時候哪裡的百姓更加徹底。

由於華夏王國一直在從私塾小學的時候就對那些人開始了愛國教育,灌輸華夏漢族思想,使得現在的華夏王國其實已經變成了一個認同感很強的國家。

作爲歷史上有名的康熙大帝,那能不知道華夏王國的這種動作是爲了什麼,只要不糊塗,他們是不會無動於衷的,於是,他們也學着華夏王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過比較落後的是,他們教育的是忠君思想,也提出了大清人口號,但不如華夏王國提出的多,執行的徹底。

華夏王國提出的他們是華夏漢族人,華夏民族,華夏王國,張強就是他們的君,但君和民族都是爲了國家服務的,都是凝聚國家的力量,你可以不愛君,但必須愛國,愛民族,一切爲了民族的利益考慮,無論你走到何方都要記住自己是華夏人,是華夏王國的華夏人,而不是其他王國的漢人。

總之這一套複雜的理論和思想教育是爲了凝聚民心,爲了服務整個王國,大清學會了,於是大清人的凝聚力也有了,漢人忘卻了自己是華夏民族的人,直接轉爲了大清人,這和西域被征服的哪裡的漢人直接轉成了信奉真主的漢人一樣,反正有口飯吃,我在你這裡生活,我就是你的人,你讓信什麼就信什麼,之後他們的信仰就很堅定了。

因爲真主是不容背叛的,並且真主有一套能讓這種信奉傳承千年的辦法,並不像漢人的信仰一樣,飄揚不定,從來不會傳承千年,傳承千年的是漢人這個民族,而不是信仰,漢人一直在變。

張強感到他每天都是糾結於漢人的凝聚力,漢人自強不息,漢人如何能比其他國家的人更加愛國,而不會被利益,金錢所誘導,後世他從各種的網站上看到很多人在評論一些文章的時候,開始還不怎麼樣,從九零後,八零後後期的那些人就開始變了。

直接不是愛國了,而是背叛了,他們直接指責國家,以日本人,美國人,蘇聯人的身份直接指責國家怎麼樣,他們代表的那些國家如何強大,而不是像七零後這些人,即便是去了別的國家,依然愛國,哪怕是拿到別的國家的國籍,依然心中懷着一顆無奈卻對國家的赤子之心,他們的無奈是因爲他們無法活下去,沒有安全保障,是對國家的不爭,不強大的無奈,而後面出生的那些八零後後期的人,則是全盤否定了國家,從一個黃皮白心,變成恨不得整容之後變成徹底的黑心白皮的其他國家的人。

卻不想他們爲國家做出了什麼,他們爲了國家的貧窮和軟弱奉獻過嗎?

不呆在國內,即便是自己活着,每天爲國家搬磚加瓦,也能盡一點力量,而是跑到別的國家,給人家交稅,給人家奉獻,反過來還以人家的國人的態度指責國家,指責國內的人沒有他們過的優越。

侍從彙報完三王子的琉球王國同大清的戰鬥之後就走了。

琉球王國的軍隊重新奪取了制海權,奪取了濟州島,但傷亡是慘重的,近十萬琉球王國發配到九州島的日本民夫被殺是,或者背叛,然後被重新奪取濟州島的三王子的部隊殺死,留下的漢人也被殺死,死亡的人員達到了十五萬人,而戰死的士兵達到了十萬人,雖然只是一些僕從軍,可也讓琉球王國的實力大損。

如果加上那些漢人士兵,正規軍士兵,以及東南亞,南洋土著民兵,那些被華夏王國移民過去給了琉球王國的土著人的死傷,總死亡人數達到了二十五萬人,傷五萬人,其中一萬重傷,兩萬輕重傷,基本上等於是殘廢的廢人的那種傷,還有兩萬有可能被治癒,然後成爲編制內的正規軍士兵。

正規軍士兵成爲精銳的兵力。

這樣重大的傷亡,一個是大清的兵力不少,另外一個是雙方都使用了壕塹戰這樣一戰被證明是最好的絞肉機的戰術。

另外,水師方面,清軍雖然損失慘重,有一千二百艘漁船大小的船隻損失,有二百噸以下的戰船近八百艘被擊沉擊毀,傷的更不在三百艘以下,這些裡面包括了高句麗的那種烏龜船,遼東的高大的捕魚船,以及很多的泰西人留給清朝的二百噸以下的武裝商船,泰西人爲了支持大清和日本人可是賣了他們不少的船隻,現在一下被琉球王國拼光了。

大型的戰船,三百噸以上的也損失了九成,近二百艘沒有了,戰艦,那種大福船更是損失殆盡,畢竟琉球王國裝備的可是華夏王國的戰艦,雖然數量不多可是戰鬥能力強啊。

一艘不說對抗數十艘吧,但在規模上來的時候,一個分艦隊肯定能對抗敵人近五六十艘大小船隻,從漁船包括戰艦,這就和一羣拿着棍棒的人去對抗一個拿着幾把左輪手槍的人,能把人家打傷打死,但他們的傷亡肯定巨大。

於是,琉球王國的三王子悲催的發現,他的近五百艘戰船戰艦隻剩下了二十艘了,連幫助他們的葡萄牙人都被打的只剩下可憐的三艘,還有好多人被清軍俘虜。

於是三王子發現即便他贏得了戰爭,他的水師也被消滅了,留下近百艘的三百噸到六百噸的運輸福船和廣船,這個改裝一番以後肯定比現在的清軍水師殘餘力量強大,可對於已經習慣了華夏王國水師的強大的三王子是不能接受的。

他用剩餘的商船改裝一番以後,從日本的中國島把軍隊撤回到濟州島去了,將中國島的防禦交給了孔有性,徹底從華夏王國同日本人的戰爭中退出去了。

留下五艘六百噸的戰船以及改裝的三十艘三百噸戰船其他的戰船都撤回了琉球王國保衛本土去了。

琉球王國現在再次虛弱了。

可以說三王子這次打的戰役相當的慘烈,損失也相當的重,雖然讓張強的日本戰略受到了損失,中國島的防禦一下被削弱了一半,可相對於他們的損失,琉球王國的損失纔是最重的,張強想,三王子現在肯定已經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因爲華夏軍當初就對他們佔領濟州島而不是直接運兵到日本島,幫助華夏軍攻打日本發出了譴責和不滿,如今不僅和華夏軍的關係搞壞了,自己還損失慘重。

不僅損失了人口,還損失了近一大半的精銳兵力,他們剩下的兵力僅僅能保衛濟州島和本土了,水師都無法面對其他的擁有戰艦和戰船的王國的襲擊,比如鄭成功他們的澳洲王國。

當然澳洲王國是不可能襲擊他們的,相隔何止萬里,襲擊一次他們路上就要走半年,哪怕艦隊快速襲擊,僅僅爲了和他們水師打一戰這樣的小戰役,都得先快速的走上四個月時間,來了不一定能碰到他們的艦隊,也就是說一次勞師遠征,澳洲王國就得用一年的時間來運作,還不能長期呆在這裡,無法補給物資。

華夏王國雖然和澳洲王國做生意,但除了生意,張強是不會讓鄭家人有機會染指附近的地盤,哪怕登上去休息一下都不行,僅僅只能讓商隊和少量的船隻靠岸進行交易,還得全程在華夏軍水師的監視下。

現在的局勢已經相當的明朗了,大金國滅亡了,華夏軍在北方需要和尚可喜和吳三桂打戰,大清國雖然獲得了山西州和大片的草原上的土地,但他們同樣損失慘重,兵力無法繼續征戰,還得重建被戰火毀滅的山西州,而鰲拜因爲這樣的滅國戰功被召回了燕京,升職加薪,開始了他在大清的軍中飛揚跋扈的時代。

大清現在在軍功方面,沒有人能比得上他了,至少這個時代的康熙大帝的少年時代任何人無法比得上他了。

多隆慘敗,雖然逃了回去,也得夾着尾巴做人了,索額圖拿走了他在河北州防禦華夏王國的軍權,納蘭明珠開始了自己的文官權臣之路,當然還沒有達到他以後的那種高度,現在還不是重要的人物,但也和索額圖一樣開始變得出類拔萃了。

琉球王國在一旁暗暗添傷,暗暗流淚。

新魯府發展進入快車道,四國府開始變得穩定,猶如先前的新魯府一樣,防禦加上發展。

孔有性取得了中國島的控制權,陳兵三十萬面對日本人屢遭打擊的殘兵敗將興致滿滿,正在他興致滿滿,躊躇滿志的時候,一紙調令讓他回到了中樞同他的侄女孔四貞見面,哪裡的將領換成了剛剛從前線回來的朱哥,剛剛學習了幾天時間的總參謀部參謀就又走馬上任,獨攬一面了。

第六百六十六章 巨大的利潤第四十七章 拿下武義縣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棄暗投明第六百九十四章 開採問題第三百二十二章 齊頭並進第二百四十七章 鄭鴻逵的危局第三百一十章 另一個戰場第五百八十四章 軍事總參謀部成立第2370章 裂痕第四十九章 火槍手的表演第二百一十六章 副官休伊斯·茲瓦特第八百三十一章 新艦新氣象第七百二十三章 敵人也在進步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們自立吧第二十九章 朱大典的處境第四百零七章 招募名人李光地第六百六十三章 魯國是我們的藩屬國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鐵模築炮法5第五百八十二章 精神改造文安之2第八百六十七章 陝甘州戰鬥收尾第三百六十九章 囚禁朱大典第六十四章 橋頭擊殺蒙古騎兵第七百九十章 新的人員培養第六百四十三章 勝也憂傷第2370章 裂痕第八百二十八章 多線作戰的無奈第五百九十八章 兩軍相遇第七百八十九章 大金國亡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瑣事煩神5第三十四章 混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辦公地點分家第七百三十五章 被偷襲之因第三百四十五章 隆武南明去向1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百騎兵顯威第七百五十八章 極難的選擇第四百三十章 南明烽火11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船定型生產第七百零三章 代理人戰爭這纔是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賺特賺第2378章 成長起來的王國將領們1第三百六十六章 魏無忌的心思第五百六十一章 開發寶島2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三百四十九章 剿匪當派鰲拜第九十六章 最後一刻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末日8第六百一十九章 放心打,我支持你第八百二十二五章 郡王隕落第八百九十八章 人海戰術-衝進去第八百五十七章 豌豆鳥的初戰2第二百六十八章 官制改革4第七百二十九章 新魯府進行式四十二章 技能漏洞第二十一章 惡毒之計第八百零九章 發現第五艦隊被俘船隻第八百五十三章 沒有一次衝動的人生並不完整第六百九十九章 日本的小倉船第五百一十二章 引起注意第七百二十八章 人口平衡第九十九章 交換第八百六十八章 軍銜制度改革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清不虧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一百二十八章 鄭彩壞事2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開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說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處理公務第四百零六章 戰後第七百四十五章 賣船賣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戰記敘第四百九十六章 漢人的血性哪去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鄭彩末日5第一百四十八章 葡萄牙人問題2第八百五十八章 比清軍還要頑強的高句麗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時體制解決經濟問題第四百一十一章 緊張應對第七百九十七章 新艦艦隊裝備水師第七百零七章 生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南明烽火6第一百八十三章 四方動亂洋鬼子終究氣短1第四百七十七章 觸目驚心的敵人佈置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們自立吧第六百七十二章 金聲的反擊第八百九十三章 清軍的反擊3第三百三十章 聲望大增第三百六十六章 魏無忌的心思第三百九十七章 考驗第八百九十二章 清軍的反擊2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二百七十九章 白文選的感嘆第一百一十七章 火繩槍的對決第六章 第一次殺人第二百八十章 幫一把他們吧第二百六十章 退路第四百五十六章 會鰲拜8第二百零七章 讓我們試試第二百一十一章 荷蘭人鐵桶一般的防禦第五百七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百二十一章 行動開始第二百七十三章 辯
第六百六十六章 巨大的利潤第四十七章 拿下武義縣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棄暗投明第六百九十四章 開採問題第三百二十二章 齊頭並進第二百四十七章 鄭鴻逵的危局第三百一十章 另一個戰場第五百八十四章 軍事總參謀部成立第2370章 裂痕第四十九章 火槍手的表演第二百一十六章 副官休伊斯·茲瓦特第八百三十一章 新艦新氣象第七百二十三章 敵人也在進步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們自立吧第二十九章 朱大典的處境第四百零七章 招募名人李光地第六百六十三章 魯國是我們的藩屬國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鐵模築炮法5第五百八十二章 精神改造文安之2第八百六十七章 陝甘州戰鬥收尾第三百六十九章 囚禁朱大典第六十四章 橋頭擊殺蒙古騎兵第七百九十章 新的人員培養第六百四十三章 勝也憂傷第2370章 裂痕第八百二十八章 多線作戰的無奈第五百九十八章 兩軍相遇第七百八十九章 大金國亡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瑣事煩神5第三十四章 混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辦公地點分家第七百三十五章 被偷襲之因第三百四十五章 隆武南明去向1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百騎兵顯威第七百五十八章 極難的選擇第四百三十章 南明烽火11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船定型生產第七百零三章 代理人戰爭這纔是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賺特賺第2378章 成長起來的王國將領們1第三百六十六章 魏無忌的心思第五百六十一章 開發寶島2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三百四十九章 剿匪當派鰲拜第九十六章 最後一刻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末日8第六百一十九章 放心打,我支持你第八百二十二五章 郡王隕落第八百九十八章 人海戰術-衝進去第八百五十七章 豌豆鳥的初戰2第二百六十八章 官制改革4第七百二十九章 新魯府進行式四十二章 技能漏洞第二十一章 惡毒之計第八百零九章 發現第五艦隊被俘船隻第八百五十三章 沒有一次衝動的人生並不完整第六百九十九章 日本的小倉船第五百一十二章 引起注意第七百二十八章 人口平衡第九十九章 交換第八百六十八章 軍銜制度改革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清不虧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一百二十八章 鄭彩壞事2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開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說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處理公務第四百零六章 戰後第七百四十五章 賣船賣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戰記敘第四百九十六章 漢人的血性哪去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鄭彩末日5第一百四十八章 葡萄牙人問題2第八百五十八章 比清軍還要頑強的高句麗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時體制解決經濟問題第四百一十一章 緊張應對第七百九十七章 新艦艦隊裝備水師第七百零七章 生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南明烽火6第一百八十三章 四方動亂洋鬼子終究氣短1第四百七十七章 觸目驚心的敵人佈置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們自立吧第六百七十二章 金聲的反擊第八百九十三章 清軍的反擊3第三百三十章 聲望大增第三百六十六章 魏無忌的心思第三百九十七章 考驗第八百九十二章 清軍的反擊2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二百七十九章 白文選的感嘆第一百一十七章 火繩槍的對決第六章 第一次殺人第二百八十章 幫一把他們吧第二百六十章 退路第四百五十六章 會鰲拜8第二百零七章 讓我們試試第二百一十一章 荷蘭人鐵桶一般的防禦第五百七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百二十一章 行動開始第二百七十三章 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