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面和他有這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兩個人孔有德的弟弟孔有性,這個人原先應該死在孔有德敗亡之後,可最終還是跟着鰲拜逃走了,馬得功和他弟弟馬得力同樣厲害,也逃掉了性命,這次馬寶爲主將,孔有性爲副將,馬得功弟弟馬得力爲參將,馬得功則跟着洪承疇清軍,三個歷經磨難的將領已經成熟,並且上位爲大將軍,擁有獨立領軍的能力,率領洪承疇清軍進攻近衛旅一旅佔據的泰安府。
這幾個人可是比起洪承疇,馮銓,比起多隆,索爾圖,鰲拜更加了解華夏軍,因爲他們都是被華夏軍從南打到北,十幾次的大型戰鬥,都是幾萬人上下的戰鬥打敗過的,他們可是瞭解華夏軍的厲害,他們知道自己無法抵擋華夏軍大軍的進攻,所以到達了濟寧府以後,整軍備戰,卻對洪承疇,馮銓的幾次催促置之不理。
即便洪承疇派遣馬得功這個老將來督軍,他們也不去理會,馬得功逃跑更是一流,他當初就知道孔有德他們打不過華夏軍率軍逃出了廣西州,後來在湖廣州被打敗,一路隨着清軍難逃,逃到了湖北州以後馬得功帶領部隊逃進了四山州,在四山州那個地廣人稀,千里無人煙的地方同土司戰鬥了幾年以後,終於耐不住寂寞投靠了吳三桂,吳三桂撤軍陝甘以後,他同夔東十三家打戰,屢立戰功,被吳三桂提拔起來,後來又投靠了豪格,豪格封他爲總兵,令他帶兵防備吳三桂,氣的吳三桂差點吐血。
在鰲拜打敗大金國之後,他又在戰場上臨陣倒戈,投降了鰲拜,後來被清廷派來監視洪承疇,獨自領三萬漢軍旗士兵駐紮在臨沂府,滿清官員反叛洪承疇的時候,他也想要參一腿,可洪承疇比他老辣,提前控制了中下級將領,那些中下級將領都是漢人,當然向着洪承疇這個原先的大明官員了。
於是馬得功被軟禁了,兵權被奪,後來馬得功走通馮銓的門路,被洪承疇啓用,封他一個遊擊將軍的閒職,丟到鄉勇,團練裡面去掌握五千鄉勇,團練的烏合之衆。
這次馬寶等人不聽洪承疇的命令,早點發動對華夏軍的攻擊,洪承疇就把他提起來,封他爲武威將軍,就是一個低等的爵位,他的官職還是遊擊將軍,但爵位對於沒有爵位的馬寶等人來說,就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主子,不能不供着。
顯然,馬得功不用他們供着,而是主動向他們靠攏,因爲他們幾個都很熟悉,大家都曾經在廣西州在孔有德的賬下爲將,以前他們幾個除了馬寶以外都沒有顯露頭角,可都很熟悉,尤其是馬得力還是馬得功的親弟弟,這就是給馬得功送功勞啊,馬得功很樂意來這裡,這也是洪承疇派他來這裡的原因,因爲他是這幾個人的前輩,老將,是能壓制住他們的。
馬得功坐在濟寧府的府城府衙大堂,端着茶水慢慢的品茶,下面坐着馬寶,孔有性,馬得力,蒙古騎兵千夫長莽爾古勒四人。
馬寶道:“老大人,此次之所以不同華夏軍打戰,是因爲什麼,你同華夏軍交戰過,也知道他們的厲害,儘管這次對面不過是一個旅的兵力,可我們如果要進攻的話,肯定拿不下來,華夏軍太厲害了,我們之所以坐鎮此處,是要等華夏軍來攻。
畢竟對手即便厲害,可是兵力少,一旦對手離開了老巢,咱們可以把兵力分爲兩部分,一部分防備華夏軍,一部分去進攻華夏軍的老巢,切斷他們的後路,後面就是黃河渡口,咱們只需要派遣一部分騎兵去封鎖渡口,就讓他們在黃河北邊無法逃走,我們可以慢慢在我們熟悉的地盤上將他們一點一點磨死。此戰,只能這麼打,沒有別的辦法。”
馬得功可不會只是聽從自己這些老朋友,部下,還有弟弟的意見,他也想立功,也想往上爬,雖然自己有個沒有什麼多大用處的爵位,可這爵位也不是皇帝封的,是洪承疇封的,他根本不在意爵位,他在意的是手裡能掌握兵權,這年頭,誰手裡有兵權,誰就是老大,老爺,其他人都得巴結着他。
至於留在揚州府的那五千烏合之衆,他看不上,他看上的是這裡的三萬綠營兵,八千漢軍旗兵,不是他不想要兩支新軍鎮的火器部隊,他也眼熱,可他知道馬寶這個人是不會放棄兵權的,他任用孔有性爲副將,就是爲了制衡他弟弟,爲了把握這兩支部隊。
兩支新軍鎮部隊,每支一萬三千兵力,原先是一萬一千兵力,是洪承疇學些華夏軍的,不過後來洪承疇知道自己的部隊沒有敵人的部隊厲害,從武器裝備,士氣,戰鬥力上根本不足以抵擋敵人的一個旅,因此他把兵力又增加了兩千兵力,原先是那些驍勇善戰的滿清兵,可後來他反抗滿清的滿人,以漢人身份自居,就把那兩千多兵力換成了戰鬥力相對比較高的,對他比較忠誠,他已經掌握的漢軍旗部隊,而留下來發誓效忠他的滿清兵,則只有幾百人,充作這兩千漢軍旗部隊的輜重兵。
實際上這支部隊有三千八百兵力,兩千漢軍旗部隊,一千綠營漢人部隊,八百滿清騎兵部隊。
其中漢軍旗部隊是火槍部隊,一千綠營部隊是炮兵部隊,八百滿清兵是騎兵部隊,也算是一支戰鬥力強勁的野戰團了。
兩支部隊總兵力就達到了兩萬七千六百兵力,加上將領的衛隊騎兵部隊,就有兩萬九千多兵力,近三萬兵力,可以說是洪承疇的部隊裡面的精銳中的精銳部隊了。
如今洪承疇清軍部隊裡面主次已經掉過來了,由於洪承疇以漢人自居,反叛清軍,因此,漢人爲第一等,綠營兵經過調整,鼓舞,高人一等以後,戰鬥力排第三,第一的是漢軍旗部隊,不過漢軍旗部隊因爲兵力少,威脅不大。
第三的是蒙古人,兵力也不多,大都是已經在大明駐紮十幾年的蒙古人第二代了,或者已經失去了勇猛,士氣的蒙古老兵,他們的兵力比漢軍旗多一點,但地位卻差了一些,因爲漢軍旗也是漢人,所以只能屈居第三等人,滿族人,因爲即使轉變,投靠洪承疇,作爲洪承疇這個老賊,也不想把事情像華夏軍那樣做的太絕,因此對待他們還算客氣,只要投靠他,不反叛,就仍然讓他們領軍,兵力雖然不多,戰鬥力不俗,可地位只能是第四等人。
作爲最精銳的部隊,馬寶當然是自領一軍,另外一支讓和自己走的近的孔有性領着,孔有性自從從湖廣敗亡以後,來到了洪承疇這裡鬱悶不得志,就投靠了同樣因爲打了敗仗,朝廷追究,投靠了洪承疇的馬寶,兩個人臭味相投,就此成爲兄弟,馬寶把第二軍給他帶領。
馬得力雖然也曾經是哥們,和孔有性關係不錯,卻只能去率領那些漢軍旗部隊,綠營兵被馬寶控制,十幾個將領都是他的心腹,還有幾個將領是洪承疇的心腹,馬寶也不敢大動,只能由着他們。
馬得功早就在十幾天時間內把這裡的情況都摸清楚了,他覺得自己能獲得漢軍旗,八千多兵力,加上如果能統領那些滿清將領的兵力,也有一萬多兵力,所以他慢慢吞吞的和馬寶等人打馬虎眼,不斷的催促他們出兵,有時候卻打着哈哈告訴他們自己支持他們,瞭解他們的難處,會向洪承疇報告他們的難處,請求瞭解,執行他們的作戰方案。
馬寶可是個人精,十幾天打交道以後,馬上明白了馬得功的意思,和孔有性和十幾名自己的心腹部下一商量以後,很痛快的答應了馬得功的要求,將綠營的那幾個洪承疇的心腹將領劃給馬得功率領,馬得功獲得了六千兵力的指揮權,之後兩個人繼續打太極,馬得功又獲得了四千漢軍旗的指揮權,兩千滿清士兵的指揮權,之後他利用監軍的權利,將後勤兵力,那些民夫和青壯拉來五千兵馬,同時獲得了大量的物資補給,控制了馬寶等人的後勤權利的一半,才痛快的給洪承疇寫信,替馬寶等人求情。
洪承疇很是明白馬得功的意思,很快回復他,自己看着辦,戰要勝利,打贏了什麼都好說,打不贏,他和馬寶一起承擔責任。
於是馬得功發現自己被馬寶套住了,一起和馬寶承擔責任,兩個人成了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幾個人面面相覷,沉默不語,一起感嘆洪承疇的奸詐,自己等人的無知,只能放下勾心鬥角,一起商量着怎麼應付華夏軍的進攻。
這十幾天的耽擱,使得華夏軍換掉了第二十七野戰旅,換成了第一近衛旅,第一近衛旅在張強的率領下,正在慢慢的朝着他們這裡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