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山西鋤奸(四)
大明永泰元年八月,在火種行動執行的同時,張振嶽還是決定試探性的進行了一次北伐,孫傳庭和蕭嚴同時發動,一個東出潼關,一個強渡淮河。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隨着東南半壁江山的順利收復,朝中上下,包括江南百姓都認爲目前朝廷的力量足以驅除建奴,恢復華夏了。忠君社更是拿這個事情大做文章,攻擊東平王等人擁兵自重,不思報國。這話就很重了,而且還充滿了迷惑性。在大多人看來東平王的軍隊既然可以在三個月內殲滅清軍六十萬,爲什麼就不能迅速收復失地,把建奴趕出關外呢?
這種心態的產生還源於大家對於滿清的恐怖記憶,實在是太恐怖了,一句蠻子獻寶,大家就得家破人亡。所以大家很怕建奴,希望建奴離自己越遠越好,最好滾回關外去。
於是阮大鋮、方孔炤等人的奏摺就被人有意無意的忽略了,奏摺其實寫得很清楚,江南地區的光復並非我軍已經天下無敵,而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使然。一來江南地區水網密佈,不適合建奴騎兵的大範圍大規模使用。二來當時正好趕上建奴八旗主力勞師遠征半歲,需要回到北京補充休整。三來雖然清軍在江南屯兵六十萬,但這裡面一來有二十多萬是南明降軍,二來有三十多萬是這些漢奸抓的壯丁。所以這些軍隊雖然數量驚人,但是戰鬥力卻低下無比,和我王師一戰往往不出半刻就自行潰散了。而此時北伐不同,孔有德等人的綠營兵雖然只有三十萬,卻有大半是原來宣府、大同的邊軍,更有李闖舊部主力夾雜其中。這樣的軍隊也算是百戰餘生,不可輕敵。更何況八旗鐵騎一旦到了黃河和淮河之間的平原地區,那戰鬥力很容易迸發出來,所以此時北伐萬萬不可。
可惜這樣理智的聲音被主戰派的高調給覆蓋了,他們甚至還藉機組織所謂的北伐義勇軍,弄得張振嶽下令解散也不是,下令禁止也不行。
一時間從五月到八月,十萬由江南子弟組成的義勇軍被編練了出來,黃道周爲此興奮的對忠君社諸人道:“這些義勇纔是真正的天子親軍,是我大明天子日後掌握乾坤的真正保障。”
可惜社中骨幹黃宗羲、顧炎武這個時候的思想經過甲申三百年討論會後發生了變化,他們開始從原來的封建帝王制度的鐵桿擁護者向反對者的方向轉變。所以他們爲首的一部分對着幹事情似乎缺乏足夠的熱情,而黃道周居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張振嶽不好再反對什麼,只能是同意了御前會議的決策,出師北伐。
不過這個不能反對,不代表就得支持啊。由於張振嶽持不支持的態度,所以在物資和兵力調配上,軍務院幾乎是謹慎謹慎再謹慎,最後明明是助戰的十萬義勇卻衝在了整個北伐大軍的最前面。
而這個在大熱天突然冒出來的北伐也把大清的靖南王孔有德嚇了一大跳,他不得不停止對高一功部的追擊,調轉方向,大舉南下支援耿仲明。
耿仲明的軍隊比不得尚可喜,他這裡頭南明降軍多一些,農民軍少一些,而且大炮火器供應也還沒到位。所以在和南明義勇的交戰中,居然沒能打垮南明義勇軍,居然還鬥了個旗鼓相當,這老臉算是丟盡了。
丟臉沒什麼,關鍵是這不等於告訴別人自己很菜嗎?和義勇軍一起渡過淮河的還有烏恩其的天雄軍,他看到了戰機,果斷下令出擊,結果將耿仲明殺得大敗。
耿仲明一共投入了六萬多軍隊,結果一戰被斬殺了二萬三千人,被俘一萬七千人,耿仲明只帶的八千人逃回徐州。
初戰告捷使得義勇軍上下士氣大振,原來清軍不過如此,殺清軍如殺狗爾。
接下來自然是驅軍大進了,黃道周自請以左都御史的身份到軍前督戰,太后恩准。
結果八月二十一日,在徐州城下,義勇軍遭受到了劇烈打擊,大清豫親王多鐸帶着四萬多精銳八旗軍突然出現,僅僅用了一個衝鋒就把整個義勇軍的前隊給打垮了,引發了義勇軍的全線潰逃。最後還是張振嶽的妹夫李巖帶着猛虎軍和多鐸進行了一次時間不長的遭遇戰,雙方都傷亡不小,最後多鐸只能選擇停止追擊。十萬義勇折損二萬多,餘下七萬隨着猛虎軍和天雄軍緩緩撤回了淮河以南,轟轟烈烈的“東林北伐”就以失敗告終了。
這次北伐始於八月初五,終於九月十六日,前後不過四十來天,但是後果卻影響深遠。第一以黃道周爲首的東林和復社勢力遭受到了沉重打擊,因爲兵敗,負有監軍督戰之責的黃道周不得不引咎辭職。不過張振嶽也許並不希望東林上下因此憤憤不平,所以呂大器一躍成了左都御史,纔算是勉強平息了事態。第二,整個江南主張的聲音一下子低了不少,畢竟是二萬多條人命,大家意識到淮河對面的滿清還是很強的。第三就是此戰讓張振嶽很是震撼,一直以來,張振嶽都相信靠着手裡的火器完全可以對付八旗精銳。但是李巖和多鐸的那場遭遇戰的結果顛覆了他的這個觀點,八旗在火器面前表現的非常驚人。
八旗如今都穿着三層甲,一般的火器只要不打在要害上根本死不了。而且八旗顯然很熟悉火器的威力,所以槍炮一響,他們不但沒有驚慌逃走,反而勒住戰馬拼死向前,不斷的縮短雙方的距離,儘量進行肉搏戰,以求把明軍火器的威力降到最低。
整個遭遇戰實際上就只打了一個衝鋒,猛虎軍遇敵的這個團雖然成功打退了八旗兵,但是付出的傷亡就很嚇人了,擊斃斬殺八旗不過一千六百多人,而這個五千人的火槍團幾乎被打廢了,傷亡突破了二千四百人。看到這個數據張振嶽忍不住倒吸額一口冷氣。。。
同樣吃驚的不止張振嶽這一家,多鐸事後也被嚇得不清,雖然對面的明軍傷亡明顯高於自己,但是一戰損失一千六百多正白旗精銳使得他不得不停止了追擊,然後把這個事情向攝政王多爾袞稟告。八旗可比不得漢人,一個成熟的戰士是需要多次生死磨練才能得來,死一個就少一個,人丁有限的他們註定是死不起的。
所以此戰最大的影響就是南北雙方都選擇了消停,對面既然看起來不怎麼好惹,那最好還是別去招惹爲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