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世間萬般人
在還未暖熱的洪熙年號下,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着這兩年發生的事情,尤其是皇家的事情更是讓人樂此不疲。
有擔憂的,有看熱鬧的,也有無所謂的。
但不管怎麼樣,朱高燧謀逆一事,再怎麼說也是引起極大影響的,可和遺詔一事相比,那就相形見絀了。
和一開始的朱高燧一樣,所有人都不明白如今的皇帝朱瞻基爲什麼會這麼做。
然而,隨着一封詔令,所有人的疑惑都解開了,同時也將他們帶入了更深的疑惑之中。
趙王朱高燧,勾結太宗皇帝宦官黃儼,私藏遺詔,企圖伺機以此爲契機,裹挾吳王一脈起兵造反。
然,幸得先皇英明,覺察趙王之不軌,改封其封地至瀋陽府,方杜絕了其裹挾吳王,以遺詔爲要挾逼反之舉。
現,趙王起兵謀逆,實爲倒行逆施之舉,奪其爵,廢爲庶人,發配奴兒干都司兀的河衛。
這道詔令,不僅讓百姓感到震驚,就連朝中上下的官員貴族聽了都感覺心驚膽戰的。
黃儼,的確是太宗皇帝時期的宦官,而且還很得太宗皇帝的信任,曾先後兩次任司禮監太監。
司禮監,和明朝中後期掌握極大權力的司禮監不同,現在的司禮監其實就是掌管宮廷禮儀、命婦朝賀等事情的。
但是,他們有一項工作很重要,而且也在這次所謂的遺詔事件中被人們所重視。
紀事奏御。
所謂紀事奏御,其實就是記錄一些重要事情,傳遞奏摺文書等職責,而大明的太祖高皇帝和太宗皇帝都是嚴禁太監讀書的,所以他們負責這樣的事情也不需要擔心什麼。
想到這裡,所有人的腦海中就浮現出了事情的“真實”經過。
太宗皇帝臨終前定下遺詔,卻被和趙王勾結的宦官黃儼所攔下,意圖憑着這封“吳王靖難”的遺詔,裹挾吳王一脈起兵謀逆。
但是事情敗露,被先皇洪熙皇帝察覺,這纔將自己親弟弟的封地由漳州府改爲瀋陽府這個極寒之地。
趙王見事情敗露,自知遲早會被清算,就趁着此次洪熙皇帝駕崩,起兵謀逆。
事情發展到這裡,所有人“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個經過,這才導致事情有了這樣的發展。
但明白了歸明白了,人們還是對朱瞻基的決定感到……顫慄。
趙王謀逆,奪其爵、廢爲庶人這些沒什麼,這可以說是皇室宗親謀逆失敗之後要經歷的固定流程了,但流放兀的河衛這一條實在是有些……
太狠了。
兀的河衛是什麼地方?是現在大明疆域最北,而且還是不能實際掌控的地方。
不過這個不能實際掌控指的不是之前對兀良哈三衛那種的羈縻統治,此前建州衛謀逆,聯合了海西女真和北山女真,最終被朝廷全部清剿。
這兀的河衛就是北山女真所在的地方。
不能實際掌控,說的是大明現在還沒有給那邊派遣官員,因爲那裡是比黑水河(黑龍江)更北,甚至比薩哈林(庫頁)島更北的地方。
在眼下的年景,瀋陽衛都可以被算作是苦寒之地了,兀的河衛這種地方是個什麼鬼樣子就不言而喻了。
把趙王流放到那裡,那是明擺着讓趙王去死的。
所以,有人覺得朱瞻基太狠了,此前洪熙皇帝登基的時候,將趙王封地改爲瀋陽府,人們就已經覺得夠狠了,現在直接流放兀的河衛……
雖然沒像當初的谷王謀逆那樣直接就沒信兒了,但和那個有什麼區別呢?
但是,要真說起來,狠嗎?
私藏遺詔、意圖裹挾吳王一脈起兵謀逆,這種行爲不管是放在誰身上、放在哪裡都是不能被原諒的。
自己起兵反叛,和親族刀兵相向不說,還想裹挾着爲大明開疆拓土,打下可以說是萬里江山的吳王一脈。
所以,也有人覺得這個結局並不算是過分,甚至還有些輕了。
要知道,萬一他成功了,那給大明帶來的就不只是一場持續時間不過月餘的戰爭了,而是全方面的內亂。
想到吳王一脈現如今的實力,再想想吳王一脈和朝廷刀兵相向的局面,所有人都不寒而慄。
然而,還沒有等到他們驚訝,另一個消息的傳出讓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
吳王世子朱瞻壑,自巴爾喀什湖和古絲綢之路進入東察合臺汗國,而目的地是……
順天府!
萬安街。
其實作爲以元大都爲基礎、以應天府爲藍圖設計和建造的順天府,這裡的萬安街和應天府的萬安街一樣,都是這座城裡最……嗯,落後的街道吧。
但是今天,在這個萬安街,卻聚集了一羣了不得的人。
除了爲人們所熟知的楊榮、楊士奇、楊溥之外,還有禮部尚書呂震、燕山左衛指揮使王祥、金吾左衛指揮使齊整、張榮。
單是看這些人,就足以讓大明的朝廷抖三抖了,因爲這些人要麼是舉足輕重的文官,要麼就是頗有影響力的武將。
單是,這還不止。
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戶部主事李儀,以及……
兵部左侍郎,于謙。
于謙會出現在這裡,其實應該算是一場意外,一場很巧合,且很難再重現的意外。
現如今吳王一脈所轄的地區越來越大,朝廷中很多人都是不想往那邊派人的,因爲時間長了很難說會不會成爲吳王一脈的助力,但有些時候有些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做主的。
首先就是這些地方吧,雖然不歸朝廷管轄,但再怎麼說也是掛着大明二字的,既然是朱瞻壑這個大明吳王世子打下來的,那就是大明的領土。
大明律第一條:失土者斬。
另外,給香州府和南州府派遣官員協助治理,這是自太宗皇帝的永樂年間就已經定下來的事情,就算是不願意,那也不能違背。
最後,朝廷派人過去倒還好,最起碼可以保證派過去的都是自己挑選出來的人,萬一朝廷不派人,吳王一脈自己選人治理,那就更不可控了。
隨着朱瞻壑打下來的疆域越來越廣闊,被派過去的官員就越來越多,雖然都是一些新晉士子,但也相對應的減少了朝廷這邊的官員數量。
還有就是,于謙這種在傳臚賜宴上就敢上書太宗皇帝,說一些什麼與民休息、施恩於天下之類的話,無疑是很引人矚目的。
再加上先皇洪熙皇帝本就是那種想休養生息的皇帝,于謙被任用也算是時間和局勢,再加上朱瞻壑共同作用的結果。
只不過,今天讓他們聚集於此的原因,可不是什麼休養生息。
“想辦法吧!”攢了這個局的李儀率先開口,眼神中翳動着陰沉的光芒。
“吳王世子經東察合臺汗國來順天,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