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混亂與穩定並存

第425章 混亂與穩定並存

全城縞素。

當李彬回到應天府,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整個人都呆住了。

他知道,自己還是晚了一步。

想到整個吳王一脈因爲自己而錯失了良機,李彬不由得暗自懊惱,而與他完全相反的是,柳升則是滿面驚喜。

此前他就一直在想怎麼樣才能瞞得住這個消息,但此次北征可以說完全都是吳王一脈一手推動的,所以纔會有李彬和徐亨這樣的將領加入,並且身居要職。

一個是三千營的統帥,一個是五軍營的統帥。

明軍三大營佔其二,這兩個人代表了什麼樣的角色以及有多重的分量,不言而喻。

所以,柳升思前想後也沒有想到任何一個能夠繞開李彬和徐亨二人,而且不管是當時還是事後都不能被二人發現,並且將消息順利傳遞到皇太后張氏手中的辦法。

甚至,柳升一度做好了死守順天府的打算。

因爲在他看來,在李彬和徐亨的牽制之下,皇帝一脈最終的,也是唯一的機會,可能就是順天府和應天府的距離很遠,可以藉着這個優勢打個信息差。

但是,作爲忠實的吳王擁躉,再加上光是這兩人就統管了明軍三大營其二,而且其中一個還是人數最多的五軍營……

柳升覺得很不樂觀,在他的預想中,順天府都是有可能陷落的,所以才做好了死守的準備。

但現在看來,一切都不用擔心了,皇帝一脈現如今唯一能夠穩住人心的那個人,皇太后張氏,她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

進入順天城,看着文武百官都身着麻衣,迎接戰死沙場的皇帝回家,柳升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而相對的,李彬和徐亨則是面色陰沉,直到當他們看到了同樣身着麻衣的陳循等人時纔有所緩解。

在他們看來,陳循這種朱瞻壑心腹和胡濙這種同樣是朱瞻壑佈下的棋子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吳王一脈也應該做好了準備纔是。

就算是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但最少也得有個心理準備吧?

然而,殊不知,無論是柳升還是李彬、徐亨,他們都是在杞人憂天。

眼前的這一幕場景,不過就是統治階層的一個交易,只不過相較於普通人來說,這個交易的籌碼顯得有些驚世駭俗了。

但是,這也同樣詮釋了權力二字的無情。

權力二字,無情到了連皇帝也可能會淪爲交易的籌碼,無情到了李彬、徐亨這種從漢王擁躉到吳王擁躉,從未有過二心的人都會被矇在鼓裡。

同樣,也無情到了連親情都會被棄之不顧。

看着宮中的人有條不紊地將那略顯寒酸的梓宮接走,李彬和徐亨下意識地轉頭看向了徐亨。

朱瞻壑不在,朱高煦也不在,陳循被認爲是最能夠代表朱瞻壑的人。

然而,陳循只是回了他們一個安定的眼神,然後就跟着皇太后張氏離開了。

……

很快,快到了超出人們的預計。

朝廷就好像是早有準備一樣,安置朱瞻基的梓宮、整理朝綱,甚至不過短短七天,宮中就開始祭祀社稷壇和太廟,同時由之前的皇后、如今的皇太后孫若微抱着還不能走路的朱祁鎮去皇陵祭祀。

這,就代表着新皇登基了。

一個話都說不明白的孩子,就這麼成了大明的皇帝,他的母親成了皇太后,祖母成了大明首個太皇太后。

一切,都是那麼的有條不紊,甚至可以說是平靜到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步。

然而,對這個問題感到疑惑的人,無一不是沒有資格進入權利中心的人。

而那些整日在權利的最中心摸爬滾打的人就沒有這樣的疑問。

因爲,他們很清楚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個來龍去脈,甚至未來幾年的景況他們都一清二楚。

……

皇宮,養心殿。

如今已經是太皇太后的張氏坐在最高的那個位置上,在她的旁邊,已經是皇太后的孫若微抱着大明有史以來以最小的年紀登基的皇帝。

下面站着的則是陳循等一衆人。

這也就是在養心殿了,是張氏自洪熙皇帝駕崩之後的居所,若是在清寧宮甚至是幹清宮,哪怕她是太皇太后,同樣沒資格坐在最高的位置上。

因爲在那兩座宮殿中,最高的位置都有着與衆不同的象徵。

但是在這養心殿中,張氏纔是最高的話事人。

“那,臣等就先行告退了。”

陳循帶着胡濙等人一同躬身,給張氏,同時也是給孫若微和朱祁鎮行禮。

就是在這養心殿中,剛剛確立了大明未來短則十年,長則更久的決定。

皇帝駕崩,新帝初登基,但卻沒有上朝理政的能力,而且主少國疑,人心不定,這時候就需要有人來穩定大局。

通常來說,在這種情況下都是由皇太后垂簾聽政,畢竟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而歷史上也是這樣的。

在歷史上朱瞻基剛剛駕崩的那段時間內,正是張氏垂簾聽政,同時任用內閣三楊和禮部尚書胡濙、英國公張輔等五位大臣輔政,給朱祁鎮創造了一個吏治相對清明的正統前期。

但是,那是歷史上。

歷史上這個時候早就沒有朱瞻壑了,朱瞻基也沒有死得這麼早,朝中的局勢更是沒有這麼複雜。

現在,就算是張氏想,就算是他有着充足的理由,她也做不到垂簾聽政。

原因有二。

第一,大明嚴禁後宮干政。

從立國之初的馬皇后到剛剛纔升級成爲皇太后的孫若微,後宮不得干政這個規矩從未破過,最起碼在表面上是沒有破過的。

就算是主少國疑,就算是朱祁鎮如今做不到處理朝政,她也不可能垂簾聽政。

第二,先皇宣德皇帝在駕崩之前留下遺詔,有內閣首輔陳循爲主、六部尚書爲輔,輔佐幼主治國安邦。

這封遺詔是李彬帶回來的,不是因爲朱瞻基親手將其交給了李彬並且讓他帶回來,而是因爲李彬“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後“說服”了衆人將此遺詔交由他保管,並且帶回順天府,交給朝廷。

柳升曾經不止一次地想過怎麼樣才能把這封遺詔從李彬手裡搶走,爲此他想過不知道多少種辦法,但結果都是一樣的。

做不到。

原因很簡單,不管是用什麼辦法,首先李彬和徐亨就是不可能同意,但如果是用陰的或者是用強的,那最終的後果他承擔不了。

爲什麼?因爲吳王一脈會掀桌子的。

所以說,人生在世,想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最重要的就是你得有掀桌子的能力。

如果沒有,那你仍舊會處處受制於人。

不管怎麼說,雖然是遇到了皇帝駕崩這種事情,但大明還是穩定下來了,形成了以陳循爲首的內閣以及六部共同輔佐幼主治理朝野的局面,一切的一切都在人們的意料之外,但卻又好像是在情理之中。

說是在意料之外,是因爲人們覺得事情不應該這麼發展。

說是在情理之中,是因爲這件事情好像也只能這麼發展。

但總體來說,朝廷是穩定的,只不過民間的百姓有些不同的說法。

原因,其實還是因爲新帝。

正統,這個年號放在歷史上其實是沒什麼的,因爲如果是照歷史上的來看,朱祁鎮雖然是幼年登基,但也算是名正言順,是順位繼承的。

但是在如今,朱祁鎮的登基就有說法了。

尋常百姓並不知道皇帝御駕親征並且戰死沙場一事不過是皇帝一脈和吳王一脈的一場交易,所以在他們看來,這次的皇帝駕崩其實是吳王一脈的一個機會。

一個絕頂好的機會。

然而,吳王一脈卻不爲所動,朱高煦就呆在那個舊都應天,沒有任何動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說吳王一脈沒有爭位的心思,那是沒有人會信的,所以人們都覺得吳王一脈是準備好了別的後手。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新帝登基以及新帝年號的昭告天下,讓所有人都……

忍俊不禁。

一個一歲多點兒的皇帝,兩個婦道人家,這樣的組合能不能壓制住如日中天的吳王一脈?

顯然是不能的,就算那兩個婦道人家一個是皇太后,一個是太皇太后。

而且,新帝的年號纔是真的讓人忍俊不禁的。

正統,這個本應該很正常的年號,但在這個時候,而且還是用在朱祁鎮的身上,就算本來沒人多想,那也讓人忍不住多想了。

這個在歷史上本來最正常不過的年號,在現在看來,卻好像有了一種刻意強調自己是正統的意思似的,讓人忍不住發笑。

應天府,漢王府。

說實話,這個一直沒換的牌匾多多少少有點兒不倫不類的意思,畢竟一個封號已經改成吳王的人卻一直用着以前的封號,這多少有點兒不太像話。

但是現在,漢王其實已經成了一種標杆,是一個代表着一個時代的印記。

不過朱高煦自己倒是沒有這種感覺,他其實就是念舊,外加有一點懶,所以才一直拖着沒換。

“一天到晚的別想那麼多,很多時候其實人家根本就沒多想,是你們自己多想了。”

朱高煦看着面前的兒子,多多少少有點兒哭笑不得的意思。

正統年號一事,在民間被熱議也就算了,畢竟要說的真實,或者是說的難聽一點,那些熱議這件事的百姓都是沒有政治天賦的,甚至是有些傻。

但是他沒想到自己的兒子也在想這件事。

“兒子知道這事兒其實大伯母沒多想,而且就算是多想了也不是所謂的因爲心虛而強調,而應該說是在告誡。”

朱瞻垐倒是處變不驚,在面對自己父親的時候不卑不亢。

“兒子覺得,大伯母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想動手可以,但是別選在這個時候。”

“嗯?”朱高煦詫異地看向了自己的兒子。

自家兒子的反應多少讓朱高煦有些意外。

現在的朱高煦已經不是以前的朱高煦了,最起碼不是永樂七年八年那會兒被太宗皇帝玩兒團團轉的那個朱高煦了。

當年那個面前掛着一塊肉就能追着跑半輩子的朱高煦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朱高煦已經被自己的大兒子朱瞻壑給鍛煉出來了。

關於正統這個年號,不管有沒有想多,朱高煦是發現了一點不同。

第一是這個年號本不應該出現,就算是應該,那也是不應該的,這個問題不光是朱高煦,就算是換了朱瞻壑過來也會這麼認爲。

正統這個年號在歷史上出現沒有任何問題,就單純的是個年號而已,就算是有一些額外附加的意思在裡面也不會太多。

但是現在,在這個情況下,正統這個年號是不能出現的,因爲出現了就等於是在打皇帝一脈的臉。

可它還是出現了。

這就是作爲太皇太后,也是作爲現如今皇帝一脈唯一還能站得住臺的人做出的最後努力。

這是在震懾,但同時也是在妥協。

第二,這是在告訴天下百姓,誰纔是正統。

正統這個年號的出現,在這個時候的確是有點兒扇自己耳光的嫌疑,但不得不說這是十分好用的,能夠讓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於此。

至於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儘量拖延吳王一脈的腳步,給朱祁鎮足夠的成長時間。

但其實這是皇帝一脈不需要擔心的,因爲吳王一脈不管是心在歐洲的朱瞻壑,還是身在中原的朱高煦,其實都沒有想得這麼着急。

時間是個問題,但卻也最不是問題的。

在成績上,誰都可以確定沒有人可以超越現在的朱瞻壑了,因爲就算是超越也無從超越。

在治國上,朱瞻壑提出了考成法、即時候補和攤丁入畝法並且沿用至今,雖然每一項制度在有完善且有效的監察制度之前都會有漏洞,區別不過是早晚的事情,但不得不說朱瞻壑所提出的這些到目前爲止還是好用的。

在安邦上,朱瞻壑攘除外夷,是真的做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了。

後人想要超越都沒有辦法,畢竟能打的地方也就這麼多點兒,朱瞻壑幾乎上打了個遍。

怎麼超越?

(本章完)

第475章 銘者,或歌功頌德,或申明鑑戒,永第530章 陽謀,又見陽謀!第202章 講道理和耍流氓第38章 戰爭序幕第1章 愁雲慘淡第156章 推波助瀾第417章 眼中的未來第350章 兄弟夜談第409章 弊端第246章 讓我出主意?第155章 興師問罪第337章 棄車保帥?不一定好使第408章 兵敗如山倒第528章 是謀逆,還是勤王第483章 科技的優先級第435章 想好要怎麼死了嗎?第309章 無人敢犯!第82章 財神爺的新思路第303章 亂!又亂了!第428章 必須要規劃了第306章 栽贓第160章 心心念念,忠義之人(二合一)第182章 給太子的小建議第193章 新稅制下隱藏的暗流第529章 是死忠,還是愚忠?第522章 奇怪的朱高煦第117章 空有名號不見人,想唬誰?第537章 最後的宗室之亂(下)第100章 虎落平陽?第276章 唾手可得?發個單張,說明一些問題第49章 盡誅之!第182章 給太子的小建議第435章 想好要怎麼死了嗎?第345章 叔侄第461章 來自明軍的警告(下)第229章 可讓人聞之色變第149章 回馬槍第10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400章 亂成一團第402章 總有人不怕死第149章 回馬槍第179章 公平交易,互不相欠第507章 火炮改制第68章 來找錢!第139章 權的附庸(二合一)第377章 完美無缺的人第438章 燒出舍利的攻城第122章 可惜了第37章 第一次遭遇第423章 即將革新的時代第483章 科技的優先級第165章 搞我?我直接自斷後路!(二合一)第270章 太便宜他們了第465章 絕美的地獄第334章 鄭和第325章 誰犯的錯,那就誰去解決第9章 事急從權第441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69章 人比人得死第70章 東南大地震第404章 煤山之上第27章 誰都沒想到的轉折第449章 永遠不要將自己的命放在他人的手中第153章 攪弄風雲第118章 沒有金剛手段,莫行菩薩心腸第509章 自掘墳墓第33章 出征第425章 混亂與穩定並存第516章 曾經的功臣完本感言第307章 世間萬般人第529章 是死忠,還是愚忠?第272章 不能回頭的路第336章 科技教育,勢在必行第421章 死亡其實才是最大的逃避第482章 離開前的準備第370章 兩個極端第187章 給敵人挖的坑第24章 瘋了吧?這是瘋了吧?第30章 除夕夜宴第343章 人終會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第88章 朱棣第533章 陽謀!又見陽謀!第445章 牆頭草第9章 事急從權第298章 恢復和發展第328章 陽謀第482章 離開前的準備第179章 公平交易,互不相欠第369章 合縱之術第453章 蟻穴遍佈的大堤第187章 給敵人挖的坑第52章 兀良哈三衛的反應第310章 文賊竊國第413章 此刻盡顯!第504章 第503:“驚世駭俗”第51章 完了,玩兒脫了!第272章 不能回頭的路
第475章 銘者,或歌功頌德,或申明鑑戒,永第530章 陽謀,又見陽謀!第202章 講道理和耍流氓第38章 戰爭序幕第1章 愁雲慘淡第156章 推波助瀾第417章 眼中的未來第350章 兄弟夜談第409章 弊端第246章 讓我出主意?第155章 興師問罪第337章 棄車保帥?不一定好使第408章 兵敗如山倒第528章 是謀逆,還是勤王第483章 科技的優先級第435章 想好要怎麼死了嗎?第309章 無人敢犯!第82章 財神爺的新思路第303章 亂!又亂了!第428章 必須要規劃了第306章 栽贓第160章 心心念念,忠義之人(二合一)第182章 給太子的小建議第193章 新稅制下隱藏的暗流第529章 是死忠,還是愚忠?第522章 奇怪的朱高煦第117章 空有名號不見人,想唬誰?第537章 最後的宗室之亂(下)第100章 虎落平陽?第276章 唾手可得?發個單張,說明一些問題第49章 盡誅之!第182章 給太子的小建議第435章 想好要怎麼死了嗎?第345章 叔侄第461章 來自明軍的警告(下)第229章 可讓人聞之色變第149章 回馬槍第10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400章 亂成一團第402章 總有人不怕死第149章 回馬槍第179章 公平交易,互不相欠第507章 火炮改制第68章 來找錢!第139章 權的附庸(二合一)第377章 完美無缺的人第438章 燒出舍利的攻城第122章 可惜了第37章 第一次遭遇第423章 即將革新的時代第483章 科技的優先級第165章 搞我?我直接自斷後路!(二合一)第270章 太便宜他們了第465章 絕美的地獄第334章 鄭和第325章 誰犯的錯,那就誰去解決第9章 事急從權第441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69章 人比人得死第70章 東南大地震第404章 煤山之上第27章 誰都沒想到的轉折第449章 永遠不要將自己的命放在他人的手中第153章 攪弄風雲第118章 沒有金剛手段,莫行菩薩心腸第509章 自掘墳墓第33章 出征第425章 混亂與穩定並存第516章 曾經的功臣完本感言第307章 世間萬般人第529章 是死忠,還是愚忠?第272章 不能回頭的路第336章 科技教育,勢在必行第421章 死亡其實才是最大的逃避第482章 離開前的準備第370章 兩個極端第187章 給敵人挖的坑第24章 瘋了吧?這是瘋了吧?第30章 除夕夜宴第343章 人終會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第88章 朱棣第533章 陽謀!又見陽謀!第445章 牆頭草第9章 事急從權第298章 恢復和發展第328章 陽謀第482章 離開前的準備第179章 公平交易,互不相欠第369章 合縱之術第453章 蟻穴遍佈的大堤第187章 給敵人挖的坑第52章 兀良哈三衛的反應第310章 文賊竊國第413章 此刻盡顯!第504章 第503:“驚世駭俗”第51章 完了,玩兒脫了!第272章 不能回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