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造幣廠(求月票)

暫時將家中的那些女人們的瑣事拋在一旁,馬車沿着泥結碎石路面行走時,馬車的顛簸讓板簧懸掛的車廂不時的起伏着,坐在車廂中的朱明忠,將視線朝着車窗外看去,此時道路兩側的穀子已經長成了,再過兩個來月就會成熟。到時候這些新收的小米,就會是北方百姓最重要的口糧。

與後世不同,小麥在古代的北方種植並不普遍,畢竟相比於高粱、小米,小麥生長期間需要更多的水,而在古代的北方大多數地區,糧作物往往更依賴雨水,而不是灌溉,古代的北方只有少數的水澆地,大多數百姓是靠天吃飯,也正因如此,一些地區的水利工程可以使當地百姓受益千百年,但受限於地形、河流以及產量等限制,在北方,現在的主要農作物是產量更高更爲耐旱的高粱、小米,而不是後人想象的小麥。

“將來還是要興修水渠啊!”

看着田間的作物,朱明忠自言自語着,相比於高梁、小米的一年一收,如果種植冬小麥的話,在山海關以南的關內地區,一年至少可以收兩季糧食,甚至有些地方還可以加收一季土豆,但是前提是需要修建大量的水渠等灌溉設施,當然還有就是想辦法解決土地肥力的問題。

“水渠要解決,還要想辦法解決肥料,要不然,一年兩季根本就不現實,現在百姓收完地之後,種一季豆子,不就是爲了養地……”

儘管對於種地並不怎麼了解,但現在通過詢問朱明忠多少總知道一些這個時代的耕種規則,收完高粱之後,北方的百姓會在地裡種上一季大豆,通過種植大豆利用其根部固氮,增加肥力,以便來年種植主糧。

儘管這個時代的人們並不知道其中的科學道理,但是千百年來的摸索,使得古代中國人早就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種田技術。

“還有耕種技術,回頭也許可以建立一個研究所,專門研究種田技術。”

想到中國古代的技術傳播的落後,尤其是許多百姓根本就不瞭解如何種田,更不知道如何種植才能提高產量,他們只是按照千百年來的習慣種田,使用着落後的工具,落後的種田方式。

“然後再把這些種田技術推廣出去,嗯,可以通過派出技術員的方式……”

想到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朱明忠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後世的農技推廣,在建國後的幾十年間,數以千萬計的技術人員,曾紮根農村向農民普及種田技術,爲新中國的糧食生產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而在此之前,中國絕大多數百姓,都用着極爲落後甚至原始的方式的從事着農業生產。種田是門技術活,只不過並不是誰都懂得,而懂得的人也不見得願意教授別人,對於絕大多數百姓來說他們往往的只是靠天吃飯。

“看來今年的年景倒是也不錯。”

確實,雖說現在兵荒馬亂的,可是年景卻不錯,基本上還算是風調雨順的,不像十幾年前那樣,整個北方都被水災、旱災以及蝗災、瘟疫折騰着。或許,也正因如此,北方的百姓才願意相信什麼所謂的五行之說,所謂的滿清水德取代明朝的火德,相信這冥冥中的天意,相信天命在清。

“哼哼,可你們又能相信得了多久?”

在馬車駛入一處位於被護城河和城牆包圍重兵把守的院落時,朱明忠暗自嘲笑道,嘲笑着那些相信改朝換代的順民。

馬車駛進的這個院落不僅僅是江北的鑄幣廠,同樣也是軍正司的鑄幣坊。前者是鑄造銀元、銅錢,而後者同樣鑄造銅錢,只不過所鑄造的並不是永曆通寶,而是順治通寶。

剛一進入鑄錢坊,就感受到了鑄爐處那灼人的熱浪,難怪這鑄錢坊的牆壁大開,憑着鑄爐處散發的熱量,即便是寒冬臘月想來也不會讓人覺得有絲毫冷意,可以看到工匠們正在那裡鑄造着錢幣,往錢範中倒銅液,只不過有這些鑄錢的銅液成色截然不同滿清的定製,早已經由紅銅七成,白銅三成搭配變成了鉛五銅五的搭配,非但如此,在鑄造時還會偷減銅量,將重量減輕,而這樣鑄造出來的自然是劣錢,可就是這種劣錢,對於制錢不足市場來說,仍然可以被接受,不過這種接受是有限度的。

就像現在,市場正在對順治通寶一步步淪爲劣錢作出反應,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順治通寶貶值了。

“聽說現在市場上順治通寶是每千文換一兩?”

瞧着成筐被鑄造出來的新錢,朱明忠笑着問道身旁的鄭居明,他原本是南京的工部官員,主持南京鑄局,入清後同樣主持江寧局鑄錢,現在在江北主持鑄幣廠。

“分地方,在清河是千文兌一兩,在北直隸是九百文,在南直隸是九百五十文,若是在湖廣,則是八百至九百文……”

雖說是鑄幣廠的總辦,可是他同樣負責鑄造僞錢,這些僞錢會通過各種渠道流通出去,而最普遍的渠道就是藉助淮鹽出售的渠道運出,不過對此,鄭居明並不瞭解,對於他來說,他的職責就是鑄錢,鑄造出儘可能多的銅錢。畢竟,鑄錢千文含工本銀甚至不足0.5錢,如此一來意味着利潤將會達到一倍以上。

除了鑄錢可以獲得豐厚的錢利之外,更爲重要恐怕就是大量的低劣的順治錢流通於市場,可以讓其信用不斷的下降,最終爲百姓所拒絕,而理所當然的,到時候百姓更願意使用成色極高的永曆錢。

“之所以有這樣的反差,歸根結底在於,江北、南直隸都大量鑄造我朝的足色永曆錢,即便是南京所鑄的也是六成銅四成鉛的足色錢,而且皆是一錢四分足重製錢,反而咱們現在所鑄的順治錢,不但將銅錢每文鑄重由一錢四分改爲鑄重一錢,變銅七鉛三爲銅五鉛五配鑄。而大幅度減輕錢文鑄重和減少鑄錢用銅的比例,極大地降低了鑄錢成本。如此一來,民間自然樂意用足色永曆錢,而不是順治錢,隨着民間的永曆錢日多,最後,這順治錢自然也就被擠出了江直隸,而且隨着大量的永曆錢不斷被商販帶到各地,各地的順治錢兌價日高,百姓自然也就不樂意使用了……”

劣幣驅逐良幣,可是良幣同樣可以驅劣幣。只要保持足夠的良幣供應,當然,這種良幣還有可能被民間毀鑄,被民間私毀改鑄劣錢。

抓起一把銅錢,看着這些不足色的順治通寶,接下來它們還會繼續降低成色,其含銅量最終將會低於五成,到時候,這些順治錢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商品貨幣流通領域內順治錢價格很快就會由貴變賤。

想到這朱明忠便開口問道。

“江白,現在咱們鑄錢的成本是多少?我是說我朝的永曆錢。”

“回經略,現在鑄錢坊用銅每百斤價銀二兩一錢,鉛每百斤價銀四兩,鑄錢千文含工本銀在0.65錢左右,不過現在因爲調至六銅四鉛,所以成本會有所下降,不過尋常百姓,並不能識出成色下降。”

將銅錢的成色降低,這是減少成本,獲取更多錢利的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鑄錢的目的雖說是爲了解決世界供應,但是在另一方面來說,同樣也是爲了獲取錢利。

“咱們現在的銅錢成色是六銅四鉛配鑄,順治錢是銅五鉛五配鑄,永曆錢重,順治錢輕,若是萬一民間毀鑄永曆錢,又該如何?”

丟下手中的銅錢,深知這是一場貨幣之戰的朱明忠直接道出了他擔心的地方,一般來說,銅錢中含銅量越高,成本越高,含銅量越低,成本越低,重量越大,成本越高,重量越輕成本越低。

“永曆錢是一錢四,而順治錢是一錢二,一錢一,直至一錢,若是毀永曆錢鑄順治錢,自然有利於我,順治小錢越多,其價值越廉,且最後我們也可以頒佈法令,禁止清錢流通,可若是有人毀永曆足色錢,改鑄差色永曆錢,又該如何?”

既然現在江北發動了這場貨幣之戰,那麼無論是民間的逐利,或者滿清的反撲,都有可能導致毀錢改鑄的事情發生,這甚至是無法避免的,畢竟歷朝歷代都有私鑄之事。

之所以提及這件事,是因爲朱明忠擔心這樣的毀鑄會導致貨幣之戰的失敗。

“如果到時候,永曆小錢充斥市場,那麼豈不失去我等鑄造順治小錢的本意?”

將視線看着那邊一箱箱等待運出鑄錢局的銅錢,這些不足色的順治錢將會最大程度上擾亂滿清的市場,不斷衝擊着滿清的貨幣信用,令其貨幣市場陷入混亂,但是在另一方面,朱明忠卻不得不擔心毀鑄之後,同樣的混亂髮生在江北,畢竟劣幣驅逐良幣才符合經濟的運行規則。

“經略,這……”

鄭居明沉思片刻,然後搖頭說道,

“這恐怕還真沒有法子,畢竟千百年來,私鑄一事總無法避免,既然永曆錢成色高,這毀錢改鑄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所謂的“毀錢改鑄”,其實就是私鑄錢,就是民間自行鑄造的錢幣,冒充官方的貨幣,以便流通使用牟取暴利,因意在牟利,私鑄錢一般比官爐錢輕小粗惡;從銅質到文字都明顯劣於同時官爐所出之錢。而江北鑄順治錢就是私鑄。既然江北可以私鑄清錢,那滿清就可鑄永曆錢,滿清可以,民間百姓同樣也可以。

古往今來,私鑄因爲暴利而屢禁不止,對此,鄭居明並沒有任何辦法,能提到的法子,無非就是一些尋常的厲法嚴禁的傳統法子。

鄭居明的回答,讓朱明忠的眉頭微微一皺,他一邊往另一個造幣車間走去,一邊思索着,思索着古代禁止私鑄的法子。古代禁止私鑄的辦法非常簡單,到滿清這會爲了禁止私鑄,對錢法管制甚嚴,以是私鑄很少,凡私鑄者皆處以死罪。不僅爲首鑄造錢幣的要殺頭,而且鑄造工匠、運輸人員、買賣和使用也要殺頭,甚至連地方官員也要連帶坐罪抄家殺頭。如此嚴厲的法律仍然不能完全禁絕私鑄現象,乾隆、嘉慶之後,民間私鑄之風愈演愈烈,直到清末民初,這私鑄制錢以及後來的銅元,都不曾因爲厲法威懾而停止過。

銅元!

突然,朱明忠的眼前一亮,他立即想到了清末流通的銅元,光緒晚期,廣東開始仿照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元。由於機制銅元具有規格統一,大小適中,花紋細緻,文字清晰,鑄工精良的特點,迥然不同於翻砂手工鑄造的制錢。清政府認爲其不易仿造,從此“杜私鑄、私銷之弊”,因此“著沿江沿海各督撫籌款仿辦”。

銅元!

如果改鑄銅元呢?

想到現在江北製造的那些面值不等的銀元,朱明忠的眼前頓時一亮,江北的一兩、五錢、兩錢以及一錢銀元,從剛一發行,就因爲成色固定,且重量標準而受到市場的推崇,以至於也有私人錢莊爲了獲得錢利,進行私鑄。

只不過憑藉着技術上的不同,江北鑄錢局的官鑄銀元爲機制,所以有着輪廓分明,文字清晰,花紋細緻,地張光滑的特點。而私鑄銀元爲手工翻砂製作,即使採用正版官鑄銀元印模,也僅能形似而無法神似,其文字不清,花紋模糊,尤其是地張粗糙,砂眼遍佈,如此一來,百姓就可以輕易分辨出私鑄銀元,從而拒收。

如果用製造銀元的方式去製造銅元怎麼樣?

那些製作精美的銅元,本身就天然具有防僞的特點,就像後世爲了阻止僞幣制造,不正是通過增加錢幣的製造難度來阻止僞幣嗎?

相比於銅錢,製作精美的銅元自然是更難製造,即便是有私鑄,也無法鑄造出式樣精美的銅元。

心底的這個念頭浮現出來之後,就再也無法控制,朱明忠便直接問道。

“江白,制銀幣的廠房在什麼地方?”

第319章 好演員三阿哥(第一更,求月票)第29章 摘挑(第一更,求支持、求推薦)第145章 軍法(上架大爆發!求首訂、求支持!)第307章 休園(第一更,求月票)第367章 忠烈祠(第二更,求月票)第159章 別離(第一更,求支持)第386章 平天下(求支持,求月票)第175章 海軍的未來(第一更,求月票)第93章 人生(第一更,求支持)第96章 帝心 (第二更,求支持)第29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73章 君臣(第二更,求支持)第633章 豐碑第35章 三代之盛(第一更,求支持)第282章 焚城(第二更,求月票)第174章 海軍(第二更,求月票)第188章 男兒(第二更,求月票)第411章 家人(求月票,求支持)第89章 第89章 爲臣(第一更,求支持)第475章 用間(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86章 平天下(求支持,求月票)第424章 (求支持,月票)第449章第190章 考慮(第二更,求支持)第47章 新營新兵(第二更,求月票)第31章 寇雲(今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46章 破壞性的發明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11章 陌生且熟悉的中都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3章 練兵 (明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6章 棄我昔時筆(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章 漕幫(第二更,求支持)第305章 說客(第一更,求月票)第89章 何憂(第一更,求支持)第4章 神醫授術 (第一更、求推薦、求支持)第252章 學習(求支持,求月票)第82章 士與民(第二更,求支持)第549章 投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04章 皇帝與大臣(求月票,求支持)第125章 海上(第二更,求支持)第336章 喜事(第三更,求支持)第145章 軍法(上架大爆發!求首訂、求支持!)第12章 相見(第一更,求推薦 求收藏)第70章 問策(第一更,求支持)第493章 無解的難題(爲新書求支持)第472章 抗議(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31章 心機(第一更,求月票)第305章 說客(第一更,求月票)第150章 言殺人(第一更,求訂閱)第29章 矯枉須過正(求支持)第17章 新朝(第二更,求支持)第81章 豪奪(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49章 數控機牀第110章 人才(第二更,求支持)第1章 家臣(第二更,求月票)第97章 克敵(第二更,求月票)第272章 輪船 (求支持,求月票)第425章 教化(求月票,求支持)第119章 可用(第一更,求月票)第26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02章 江寧(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70章 劫難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80章 奴才們(第二更,求支持)第408章 人心盡失 (求支持,求月票)第521章 藥物實驗室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66章 鷹旗下 (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232章 投向遠方(求支持,求月票)第230章 情與法(求支持,求月票)第383章 流人(第一更,求支持)第153章 投名狀(第二更,求支持)第182章 區別(求支持,求月票)第167章 君臣(第一更,求支持)第232章 投向遠方(求支持,求月票)第579章 行業壟斷第440章第260章 蒸汽時代(求支持,求月票)第268章 故地 (求支持,求月票)第517章 新的機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12章 探險家(第二更,求支持)第124章 開局(第一更,求支持)第121章 向北(求支持)第25章 王怒(第一更,求支持)第407章 下國臣(求月票,求支持)第46章 謀略(第二更,求支持)第99章 各取所需(第一更,求支持)第192章 江戶(第二更,求支持)第53章 虛名(第三更,求支持、求收藏)第529章 夜笙歌(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40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224章 基隆(求月票,求支持)第111章 選擇(第一更,求月票)第150章 南都(第一更,求支持)第170章 師徒(第二更,求月票)第617章 建議第103章 浮想(求支持)第139章 論政(第二更,求月票)第541章 遺失秘境(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56章 穿越者的福利(第一更,求月票)第23章 賭命(求推薦、求收藏)第434章註定 (求支持,求月票)第121章 向北(求支持)
第319章 好演員三阿哥(第一更,求月票)第29章 摘挑(第一更,求支持、求推薦)第145章 軍法(上架大爆發!求首訂、求支持!)第307章 休園(第一更,求月票)第367章 忠烈祠(第二更,求月票)第159章 別離(第一更,求支持)第386章 平天下(求支持,求月票)第175章 海軍的未來(第一更,求月票)第93章 人生(第一更,求支持)第96章 帝心 (第二更,求支持)第29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73章 君臣(第二更,求支持)第633章 豐碑第35章 三代之盛(第一更,求支持)第282章 焚城(第二更,求月票)第174章 海軍(第二更,求月票)第188章 男兒(第二更,求月票)第411章 家人(求月票,求支持)第89章 第89章 爲臣(第一更,求支持)第475章 用間(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86章 平天下(求支持,求月票)第424章 (求支持,月票)第449章第190章 考慮(第二更,求支持)第47章 新營新兵(第二更,求月票)第31章 寇雲(今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46章 破壞性的發明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11章 陌生且熟悉的中都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3章 練兵 (明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6章 棄我昔時筆(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章 漕幫(第二更,求支持)第305章 說客(第一更,求月票)第89章 何憂(第一更,求支持)第4章 神醫授術 (第一更、求推薦、求支持)第252章 學習(求支持,求月票)第82章 士與民(第二更,求支持)第549章 投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04章 皇帝與大臣(求月票,求支持)第125章 海上(第二更,求支持)第336章 喜事(第三更,求支持)第145章 軍法(上架大爆發!求首訂、求支持!)第12章 相見(第一更,求推薦 求收藏)第70章 問策(第一更,求支持)第493章 無解的難題(爲新書求支持)第472章 抗議(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31章 心機(第一更,求月票)第305章 說客(第一更,求月票)第150章 言殺人(第一更,求訂閱)第29章 矯枉須過正(求支持)第17章 新朝(第二更,求支持)第81章 豪奪(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49章 數控機牀第110章 人才(第二更,求支持)第1章 家臣(第二更,求月票)第97章 克敵(第二更,求月票)第272章 輪船 (求支持,求月票)第425章 教化(求月票,求支持)第119章 可用(第一更,求月票)第26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02章 江寧(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70章 劫難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80章 奴才們(第二更,求支持)第408章 人心盡失 (求支持,求月票)第521章 藥物實驗室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66章 鷹旗下 (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232章 投向遠方(求支持,求月票)第230章 情與法(求支持,求月票)第383章 流人(第一更,求支持)第153章 投名狀(第二更,求支持)第182章 區別(求支持,求月票)第167章 君臣(第一更,求支持)第232章 投向遠方(求支持,求月票)第579章 行業壟斷第440章第260章 蒸汽時代(求支持,求月票)第268章 故地 (求支持,求月票)第517章 新的機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12章 探險家(第二更,求支持)第124章 開局(第一更,求支持)第121章 向北(求支持)第25章 王怒(第一更,求支持)第407章 下國臣(求月票,求支持)第46章 謀略(第二更,求支持)第99章 各取所需(第一更,求支持)第192章 江戶(第二更,求支持)第53章 虛名(第三更,求支持、求收藏)第529章 夜笙歌(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40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224章 基隆(求月票,求支持)第111章 選擇(第一更,求月票)第150章 南都(第一更,求支持)第170章 師徒(第二更,求月票)第617章 建議第103章 浮想(求支持)第139章 論政(第二更,求月票)第541章 遺失秘境(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56章 穿越者的福利(第一更,求月票)第23章 賭命(求推薦、求收藏)第434章註定 (求支持,求月票)第121章 向北(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