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向北(求支持)

永曆16年的九月,大明的局勢似乎在這個月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在長達親二十年的韃子入侵之後,這片土地上那些在異族入侵者屠刀下倖存的人們,終於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們看到了大明中興的希望。

對於他們來說,隨着局勢的變化,他們似乎看到了。太平盛世即將到來的希望。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大明總是在經受着這樣那樣的考驗,有時候人們甚至懷疑大名隨時都有可能陷入內訌之中。可是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就在他們以爲很有可能會自相慘殺的時候。局勢卻朝着另一個出人意料的發展。

先是從北方傳出的謠言。再到後來請皇上還駕京師的緊張,再到現在淮王同意護送皇上和朝廷回到京師。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着。

大明自有忠臣在!

其實大明的忠臣又何止知識有一個淮王。大明兵部尚書張煌言同樣也是,甚至如果沒有他,朝天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還駕京師。

可是現在,這位大明的兵部尚書同樣也要離開這裡。離開他主政多年的江西。他之所以離開,並非是因爲其他,而是因爲,他必須要給天下做一個表率。

離開地方,進京爲官。在過去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甚至這是對於地方官員的提拔,可是現在,卻遠不同於當年。

“咚!”

隨着一聲鼓響起,那蜈蚣船兩側的船槳立起來來。不過船槳並沒有立即落到水中。按照吳紅船行船的規矩,他的船漿滑動都要隨着鼓聲,每一下都要整齊劃一。誰有如此才能夠保持快速的航行。

“咚!”

又是一聲鼓響,數十隻船漿落入水中的瞬間,底艙的漿手們齊聲的喝道。

“行了……”

這艘長達十餘丈的大船緩緩啓動,而那碼頭上盡是送行的人們。在船槳划動着水面的時候。人們會紛紛揮手對着船上的人大喊着保重。

張煌言佇立於窗前,深情地望着傾注下數年心血的南昌,他的心情此時顯得頗爲激動。

不僅僅是因爲這幾年南昌已經元氣初復,就連江西也顯出了幾分盛世氣象,而是因爲天下局勢,在他張煌言的策動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模樣——淮王答應朝廷還朝不說,而且還同意派船護送皇上還朝,甚至還主動要求其它三藩一同派船,淮王忠義舉世罕見。這固定是大明天下得定的前提,而史書無疑會記住他張煌言爲大明的今天所作出的貢獻,歷史也決不會忘記我張某人所立下的功業。

立言、立德、立功這是無數仕人畢生所追求的三不朽之功,儘管未曾立言、立德,但至少卻爲天下立下今日的功業,也算是此生足矣了。

正在這時。他看到江邊巨大的水車,那水車讓他的臉上顯出喜悅之色。他遙指那水車,頗有些激動的說道。

“你們看,那是紗廠的水車!”

呂留良等人紛紛都圍了過去,順着他的手臂望去,可不正是紗廠的水車嗎?呂留良更是有意恭維道。

“司馬,您於江西主政以來,非但待民以寬,更爲江西留下紗廠等廠礦,如此,可以說是利江西百姓百年……。”

這倒也不算是誇張,這幾年,張煌言在江西確實推行了不少利民的法子,江西百姓確實從中受益匪淺,甚至他還以漕糧無需北解爲名,接連免去江西本省百姓的漕糧,如此休養生息下,江西地方非但已經重現往日的繁華,甚至就連同民間的元氣也恢復許多。

至於這官辦的紗廠,不過只是他給江西留下的一項事業,不過這項事業卻是譭譽參半,畢竟它有着與民爭利的嫌疑,一廠可代替紡紗女工數萬,不知讓多少女工爲之失業,自然的也就不爲一些人所喜。不過這時候衆人見張煌言正在興頭上,誰也不願潑冷水,只是淡淡地笑着,不再言語。

“可惜,只有模樣,卻沒有精神。”

也許是因爲年青,所以羅倫素來沒有多少顧忌,他心裡想什麼口中就會說什麼。

聽他這麼說,張煌言反倒是笑問道。

“你這小子,你說話可要負責任,憑什麼我辦的紗廠只有模樣,沒有精神?”

尚書的問題,讓羅倫也笑嘻嘻地答道。

“江北的局廠我都去看過,江西的局廠我見得更多,兩相比較的話,我有這個感覺:南昌的數家局廠與江北的局廠也就是模樣是相近,但實際上兩者卻相距很大。”

呂留良連忙於一旁說道。

“模樣相近也是個基礎,至於其它的,可以慢慢培養,過些年後也就會差不多了。”

“你說得不對。”

因爲對工廠有一定的瞭解,所以羅倫較起真來了。

“模樣相似是沒有用的,關鍵在生產。江西的這些局廠,照現在這樣的辦下去,肯定比不過江北的工廠,待到天下承平,江北的工廠擴大時,江西的工廠,早晚會爲其所吞併的。”.

張煌言開始有點不高興了,畢竟這一切都是他的心血。他問道羅綸。

“莫非你聽到什麼啦?”

“下官正要跟您說這些,司馬。”

羅綸正色回答道。

“觀江北所辦局廠,姑且不說其它,就是現在廠中督辦官員少則十數人,多則數十人,這些人中又有幾人懂得辦廠,幾人懂得經營?他們上不能回報官府股本、利潤,下不能令廠工收入增加,如此尸位素餐,這工廠又焉能長久?”

和其他人不同,羅倫曾經參觀過江北的工廠。也瞭解南昌的工廠。他自然知道兩者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並沒有因爲時間的關係而慢慢說短,而是越來越大。

話是不錯,但在如此好氣氛下說這等敗興的話,這個羅綸也真是太不懂事了。也太不會說話了。呂留良見張煌言的臉色越繃越緊,心裡暗暗想着:必須把話題轉開。看着船外出現一大片田野,田中盡是成熟的水稻時,他趕緊對張煌言說。

“尚書,你看這裡,當初初來江西時,放眼望去還盡是一片荒涼,再看現在,卻盡是水田,這江西百姓如此勤奮,不過數年,便將此地變爲桑田,實是令我等汗顏。”

張煌言望了望船外,點頭說道。

“不錯,何止江西如此,我漢人之勤歷,世所罕見,就是這江西之地,曾幾何時亦盡是一片蠻荒,正是我漢人先祖於此篳路藍縷,方纔有今日之富庶。”

張煌言的這句話撩起了羅綸的極大興趣,他也禁不住贊同道。

“何止江西,江南亦是如此,三國時,江南尚是荒蠻之地,而至宋朝,江南富庶已經蓋以天下了。”

張煌言略點下頭,然後說道。

“不僅僅只是江南,當年周滅商後,當時周朝天下不過只在今日河南一帶,隨後周天子分封天下,將天下分封於諸侯,就像這江南,當年爲楚國之地“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蔞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背誦着《史記.楚世家》中的這句形容楚國開掘基業的艱辛的文字,張煌言又感嘆道。

“若非是如此一代代先人啓以山林,又焉能有了我漢家今之景!”

呂留良亦於一這點頭說道。

“確實如此,聽聞今日淮王做陣遼東,就是意於遼東啓以山林,令遼東似江南一般,永爲我中國之地,爲我北地魚米之鄉。”

呂留良的聽聞,是他於報紙上看到過許多描述東北富庶的文章,甚至用“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去形容遼東以及東北,那裡到底如何富庶,他並不知道,但至少從那些文字中,可以看出,那裡並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只是一片苦寒之地。非但不是什麼苦寒之地,甚至那裡更是土地肥沃的塞上江南,當然,即便是土地載過肥唔,總也需要人去耕種。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這東北到底如何富庶,尚是不知,但這句話卻已經傳遍天下了。”

羅綸於一旁笑道。

“而且聽人說,淮王與遼東拓荒千萬畝,授予傷殘兵士,非但授地,且又安置朝鮮佃夫爲其耕地,那些朝鮮佃夫於當地種植朝鮮稻。按報上的說法,有二十年之功,東北必可爲我大明關東之江南!”

“可不是。如果要是遼東能夠成爲我大名的江南,到時候,江南百姓就再也不需要像現在這樣承擔着漕糧之苦了。”

江南百姓的稅賦之重,遠遠超過於北方,甚至是北方的數倍,而且在稅負之外。還有沉重的漕糧。之所以如此是因爲江南的糧食產量多過於北方,如果遼東能夠產出米糧的話,姑且不說其他,至少對於江南的百姓來說是個好事,總能讓他們的負擔能夠輕上那麼一點。

“塞北江南!”

張煌言似有所思地點點頭,然後感嘆道。

“東北確實爲我大明的一塊寶地,若是他日東北能有千百萬漢人於那裡居住,想來到那時,北方草地亦再不可能爲患我大明!如此,我輩之心血也不會白費。”

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張煌言的神情顯得有些不太自然,甚至有些鬱悶,他之所神情如此不自然,是因爲他知道自己此去遼東是要到那裡幹什麼。

“那是自然的。”

呂留良於一旁點頭說道。

“不過想來待到朝廷還朝之後,大軍西征,討伐殘餘清虜,如此天下至少可得百年安穩,有百年之功,東北焉能不平?”

隨後呂留良又成功地將話題扭轉過來了。衆人隨後又在那裡談歷史說掌故,一路上談笑風生地乘船穿過鄱陽湖、然後進入長江,由長江進入運河,又從運河轉向黃河經黃河前往海州,於海州登上前往遼東的快船。之所以沒有從山東走,是因爲北運河現在運輸軍糧的任務繁忙,一切非軍用船都不得進入北運河。所以他們只能走海路。

儘管一路上又是蜈蚣船,又是多帆快船,可是待張煌言一行抵達遼東的時候,仍然用了足足四十天,才抵達旅順,這是因爲了冬天河口一帶海面結冰加之渾河河面凍結,所以不能直接乘船前往瀋陽,只能從旅順上岸,然後乘馬車前往瀋陽。

不過,如此一來,倒也讓張煌言一行人欣賞到這裡接北國風光,他們也是第一次來到遼東大地,自然的對於這裡的一切都顯得很是好奇。說好奇的自然是這塞北江南到底是什麼模樣。一行人沿着官道乘馬車一路奔馳,不過讓他們失望的是,因爲車窗外都是一副冰天雪地的模樣,自然無法看到什麼是塞北江南。

不過即便是如此那遼東的北國風光仍然讓他們爲之傾倒。離開了旅順之後的直到第五天的午後才抵達瀋陽府。

在抵達瀋陽城東的驛站時,那些車伕、隨員們立即忙活起來,在他們或是換馬、或爲馬匹打水加料時。張煌言等人已經進入了驛站之中,相比與屋外的冰天雪地,這屋子裡卻是非常暖和,即便是和江南相比,這裡都顯得很是暖和。

“人人都說這遼東是苦寒之地,自從到了這裡後,我卻不覺得這裡冷了,甚至相比起來,江西也許更冷一些。”

置身於大堂之中,坐在那沙發軟座上,呂留良頗有些感嘆的說道。

“那是因爲車上有暖爐,這屋子裡也有暖爐,你還沒感覺到冷的時候就已經到了爐子邊上,要是還覺得冷,那可就真是奇了怪了。”

羅倫在說話的時候,眼睛朝着一旁的壁爐看去。那裡頭幾根大圓木正在燃燒着,這些壁爐到是和他在江北見過的取暖爐完全不同。江北的取暖爐燒的是煤,而這裡燒的卻是木頭。

“如果遼東的百姓家家如此的話,那麼將來,這遼東必定會成爲我大明的塞北江南,有了這些爐子,至少在冬天的時候,百姓再也不需要像過去一樣忍受冬天的苦寒了。”

張煌言的話聲,這邊不過是剛落,那邊房門被推開了,幾名官員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第44章 何爲蒼生(第一更,求月票)第289章 朕之憂(求支持,求月票)第319章 好演員三阿哥(第一更,求月票)第271章 南京事(求支持,求月票)第369章 託孤(祝大家端午安康!)第498章 大進軍(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13章 徵召(求月票,求支持)第343章 帝王心(第三更,求月票)第114章第15章 大同第6章 揚州之幸(第一更,求支持)第542章 超級市場(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04章 潰敗(第二更,求支持)第408章 人心盡失 (求支持,求月票)第183章 同乘(第二更,求月票)第83章 母女(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0章 晉王途(求月票,求支持)第392章 血濺(今天加更,求月票)第322章 決定(第二更,求支持)第129章 新約克(第二更,求支持)第272章 輪船 (求支持,求月票)第242章 奴才(第二更,求月票)第297章 西岸(求支持,求月票)第317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45章 兩人(第二更,求月票)第153章 投名狀(第二更,求支持)第246章 安慶(求月票,求支持)第332章 納妾(第二更,求支持)第163章 石頭記(第二更,求支持)第82章 殺人(第三更,求月票)第386章 平天下(求支持,求月票)第175章 夜色(第二更,求支持)第136章 心驚(第一更,求支持)第79章 少爺與將軍(第一更,求支持)第117章 拋射(求推薦,求收藏)第17章 新朝(第二更,求支持)第14章 圍城(第一更,求月票)第445章第653章 父子情深第137章 無父子(第二更,求支持)第225章 渴望(求支持,求月票)第212章 探險家(第二更,求支持)第384章 鄭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42章 曬鹽(第三更,求月票)第232章 投向遠方(求支持,求月票)第27章 瀋陽城下(第一更,求支持)第338章 兩面(第一更,求支持)第452章第237章 鄉間(求支持,求月票)第631章 畫藍圖第572章 遍地黃金第264章 私心(求支持,求月票)第292章第385章 奉先殿 (求支持,求月票)第86章 宿遷血戰(一)第463章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61章 成功(第一更,求月票)第75章 奸商(第二更,求月票)第7章 鐵路(求支持,求月票)第118章 獻策(第三更,求月票)第379章 不同(求支持,求月票)第377章 十八子(第一更,求月票)第317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47章 雪恨(第一更,求月票)第30章 錢師爺(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06章 立場(求支持,求月票)第426章 新宗教(求月票,求支持)第127章 敵與友(第二更,求支持)第28章 文與武(第一更,求支持)第73章 白髮紅顏(求推薦、求收藏)第134章 心思(第一更,求支持)第93章 人生(第一更,求支持)第270章 家事第369章 託孤(祝大家端午安康!)第58章 行賞(加更,求月票)第373章 君子小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19章 可用(第一更,求月票)第119章 新帝(求支持)第265章 有關未來(求支持,求月票)第303章 選擇(求月票,求支持)第326章 放心(求支持,求月票)第218章 前奏(求支持,求月票)第71章 心所思(第二更,求支持)第108章 腹血(第三更,求月票)第131章 神策門(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8章 崩潰(第二更,求支持)第155章 異鄉客(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25章 機會(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94章 權臣(第二更,求支持)第333章 蘇伊士(第二更,求支持)第379章 義爲何(第一更,求月票)第121章 援軍(求推薦、求收藏)第179章 改良(第一更,求月票)第145章 外交(第一更,求支持)第404章 果決 (求支持,求月票)第326章 放心(求支持,求月票)第464章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70章 第n滴血(求支持,求月票)第374章 冒進(求支持,求月票)第241章 西征路(元宵節快樂!)
第44章 何爲蒼生(第一更,求月票)第289章 朕之憂(求支持,求月票)第319章 好演員三阿哥(第一更,求月票)第271章 南京事(求支持,求月票)第369章 託孤(祝大家端午安康!)第498章 大進軍(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13章 徵召(求月票,求支持)第343章 帝王心(第三更,求月票)第114章第15章 大同第6章 揚州之幸(第一更,求支持)第542章 超級市場(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04章 潰敗(第二更,求支持)第408章 人心盡失 (求支持,求月票)第183章 同乘(第二更,求月票)第83章 母女(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0章 晉王途(求月票,求支持)第392章 血濺(今天加更,求月票)第322章 決定(第二更,求支持)第129章 新約克(第二更,求支持)第272章 輪船 (求支持,求月票)第242章 奴才(第二更,求月票)第297章 西岸(求支持,求月票)第317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45章 兩人(第二更,求月票)第153章 投名狀(第二更,求支持)第246章 安慶(求月票,求支持)第332章 納妾(第二更,求支持)第163章 石頭記(第二更,求支持)第82章 殺人(第三更,求月票)第386章 平天下(求支持,求月票)第175章 夜色(第二更,求支持)第136章 心驚(第一更,求支持)第79章 少爺與將軍(第一更,求支持)第117章 拋射(求推薦,求收藏)第17章 新朝(第二更,求支持)第14章 圍城(第一更,求月票)第445章第653章 父子情深第137章 無父子(第二更,求支持)第225章 渴望(求支持,求月票)第212章 探險家(第二更,求支持)第384章 鄭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42章 曬鹽(第三更,求月票)第232章 投向遠方(求支持,求月票)第27章 瀋陽城下(第一更,求支持)第338章 兩面(第一更,求支持)第452章第237章 鄉間(求支持,求月票)第631章 畫藍圖第572章 遍地黃金第264章 私心(求支持,求月票)第292章第385章 奉先殿 (求支持,求月票)第86章 宿遷血戰(一)第463章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61章 成功(第一更,求月票)第75章 奸商(第二更,求月票)第7章 鐵路(求支持,求月票)第118章 獻策(第三更,求月票)第379章 不同(求支持,求月票)第377章 十八子(第一更,求月票)第317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47章 雪恨(第一更,求月票)第30章 錢師爺(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06章 立場(求支持,求月票)第426章 新宗教(求月票,求支持)第127章 敵與友(第二更,求支持)第28章 文與武(第一更,求支持)第73章 白髮紅顏(求推薦、求收藏)第134章 心思(第一更,求支持)第93章 人生(第一更,求支持)第270章 家事第369章 託孤(祝大家端午安康!)第58章 行賞(加更,求月票)第373章 君子小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19章 可用(第一更,求月票)第119章 新帝(求支持)第265章 有關未來(求支持,求月票)第303章 選擇(求月票,求支持)第326章 放心(求支持,求月票)第218章 前奏(求支持,求月票)第71章 心所思(第二更,求支持)第108章 腹血(第三更,求月票)第131章 神策門(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8章 崩潰(第二更,求支持)第155章 異鄉客(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25章 機會(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94章 權臣(第二更,求支持)第333章 蘇伊士(第二更,求支持)第379章 義爲何(第一更,求月票)第121章 援軍(求推薦、求收藏)第179章 改良(第一更,求月票)第145章 外交(第一更,求支持)第404章 果決 (求支持,求月票)第326章 放心(求支持,求月票)第464章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70章 第n滴血(求支持,求月票)第374章 冒進(求支持,求月票)第241章 西征路(元宵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