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無解的難題(爲新書求支持)

(無語的新書《回到明朝開工廠》已經發布了,爲新書求支持,求推薦,求收藏!)

當與英國達成和約的消息,傳回大明的時候,已經是興乾二十九年的初春了。儘管有了飛剪船、蒸汽船,甚至在南天門還有連接內陸的電報線路,但是來自歐洲的信息傳到國內仍然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時間。

而在這個消息傳回時,朱明忠並不在中都,而是在南京在高皇帝的孝陵,從閩鄭王北伐克復南京開始,孝陵就一直在不斷修繕,而到了興乾皇帝登基之後,更是由皇家劃撥專款用於孝陵的修繕,而且修繕範圍並不侷限於孝陵,將整個鐘山都列入整治的範圍,因爲鐘山地勢峻削,森林殘毀已久,導致山之上部多爲石礫,所以便制定了長期植樹計劃,以改良山地的環境,每年駐守在孝陵衛的近衛第二鎮,都會在這裡植樹,二十九年如一日的植樹,歷代官兵在鐘山種下了千百萬株各種樹木,如今的鐘山已經盡是鬱鬱蔥蔥的林木。

當然,在孝陵除了孝陵之外,還有英烈祠以及各種紀念碑。這座英烈祠不同於中都的忠烈祠,這裡的祭祀着自先秦時期有歷代中原王朝的英烈,既有文臣也有武將。

現在的孝陵已經不是單純的皇陵,而是一個到處瀰漫着愛國主義氣息的聖地。當然這也是朱明忠刻意而爲之,畢竟,是高皇帝驅逐蒙元於塞北,恢復了華夏河山東,在中原王朝的歷代皇帝之中他得國最正,也功高蓋世,自然的理應該作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聖地。

這一天,孝陵的大殿之中,朱明忠一個人呆了很長時間,沒有人知道陛下爲什麼會呆那麼久,即便是侍衛也被命令站在殿外十米。

就那麼注視着高皇帝巨大的牌位,朱明忠沉默了很久。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

或許更長時間,他就那麼靜靜的站在那裡,到最後,朱明忠自言自語道。

“一切都還好……”

是的,一切都還好!

甚至好的出乎意料,要是高皇帝有靈的話,想必也會含笑九泉吧!

在離開孝陵主殿之後,朱明忠並沒有回到城裡的皇城,而是去了自己的陵墓,按照傳統,歷代皇帝都會從一登基就爲自己修造陵墓,無論工程完成與否都要直到駕崩才能停止修建皇陵。

與永樂遷都後選擇了燕京不同,朱明忠並沒有將陵墓放在中都,而是放在了鐘山上,儘管遠離中都,但是當他將陵墓設於孝陵西的時候,仍然爲國人所稱讚,他們認爲這是孝道。

其實差不多也就是後世中山陵的位置。而且這座陵墓也於傳統的皇陵截然不同,而是朱明忠在借鑑了中山陵等後世陵墓基礎上修建,整個陵墓莊嚴肅穆的很。不僅肅穆,而且景緻也極爲美麗,陵墓依山而建,自山腳至山頂綿延千米,建有一級又一級完美且對稱的階梯花園,一條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階梯位於花園的中軸線上,宛如一條玉帶穿梭在花園層層疊疊的綠毯之中,而沿線樹木、水池、花盆、雕塑等景觀則對稱地分佈在兩側。遠遠望去,陵墓就像是凌空而建。

在藍天下仰視陵幕壯觀且極其漂亮,每每來到這裡,朱明忠都會爲這裡的景緻所吸引,步道兩各種花草或奼紫嫣紅,或蒼翠欲滴。

對於已經年過六十的朱明忠來說,他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在安排自己的身後之事了,越來越多的讓太子履行監國的責任的同時,他甚至還在私下裡下令加快陵墓的修建過程。儘管他的身體非常健康,甚至還能夜夜笙歌的享受着帝王的樂趣。

但是,人終有一死。

誰也不知道那一天,會在什麼時候到來。提前做好準備,總是沒錯的。

“陛下,爲什麼要這裡按放這兩個外國的古物件?”

突的身邊清脆話語,打斷了朱明忠的思緒,讓他回到現實中,順着身邊正值妙齡的孫夢琪,她是兩年前選入宮中的女官,兩個月前剛剛獲封婕妤。

“那是埃及的方尖碑。”

看着兩個高聳入雲的方尖碑,朱明忠笑道。

“方尖碑在古代埃及是權威的象徵……羅馬佔領埃及後,他們就將十三座方尖碑運至羅馬,以襯托羅馬的尊嚴和偉大。朕……”

走到方尖碑的底座基石邊,在基石上記載着將之運到這裡和樹立起來的艱難過程。從尼羅河從尼羅河上爲其特別建造的大船開始,歷時三年經過尼羅河、地中海、大西洋、天竺海、南大明海、長江,又用三年將方尖碑矗立在這裡。

這兩座方尖碑炫耀的是什麼呢?

是帝國的強大!

“同樣也是炫耀,孫婕妤,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從沒有徵服過那麼遠的極西之,而埃及並不是朕征服的,是他們主動臣服於我們,臣服於帝國的國威之中,這纔是真正的揚威於異域啊,這方尖碑未嘗不是朕的赫赫武功啊!”

激動之餘,朱明忠的手指着園中的花草樹木。

“就像這些花草樹木,有許多都是原產於各殖民地,這園子裡所有的一切,將來於後人來說,都是帝國強大的象徵。”

拾階而上的時候,朱明忠又說道。

“你看,這白色大理石,看似沒有什麼分別,可既來自極北濱海的,也有來自西域深山,更有來自大洋彼岸的,朕的園子不同於歷朝歷代人君的園子,它彙集着來自帝國各地的原料……”

就像是爲了證明朱明忠所言不虛似的,在一塊大理石臺階上,孫夢琪看到了上面清楚的銘刻着“大明西平殖民地敬貢”的字樣。

“陛下,臣妾實在是幼稚的很,居然連這些都是陛下赫赫武功都不知道,還請陛下恕罪。”

嘴上請罪的時候,孫夢琪的臉上卻溢滿了笑容,她是故意引出來這個話題,爲的就是讓陛下高興。

“你啊,你故意這麼說,還不是爲了讓陛下高興。”

朱明忠笑說道。

“陛下,臣妾就這麼點小心思,還讓您給看破了。”

瞧着這些來自帝國各地的石材,朱明忠嘆了口氣,然後說道。

“有不少人說,帝國的疆土現在已經夠大了,不需要再擴張了了,可是,他們也不想想,朕現在可是有一百多個孩子,皇子有六十三個……”

“陛下,臣妾聽說蘇昭儀也有了身子,不定再過幾個月,會給陛下生下個小皇子。就數臣妾不爭氣,侍寢這麼些天,居然一點動靜都沒有。”

瞧着她氣呼呼的模樣,朱明忠笑道。

“這是急不來的,況且這幾日子,你不是一直陪着朕嘛。”

“蒙陛下專寵,實在是臣妾幾輩子休來的福份,只盼着能爲陛下生下龍種,將來也好給陛下守疆拓土,教化番蠻……”

“唔,朕的兒子了,是輕鬆不下來的。”

朱明忠點了點頭,接着又說道。

“夢琪,以後等你生下兒子,朕自然會給他一個封國,封邦建國,至少在朕這一代,總歸還是要推行的,將來……”

搖了搖頭,朱明忠嘆道。

“往後的事情朕不知道,但只要朕活着一天,所有的皇子都必須封建!”

他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爲隨着幾十個兒子不斷分封海外,鉅額的開支對於朝廷而言一直都是一筆負擔,儘管表面上除了創建府衛之外,分封並不需要朝廷開支,可是實際上,除了府衛之外,還有其它各種開支。

而且並不僅僅只是財力上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分封諸王就要推動移民,每年上百萬的海外移民,早就讓國內不少人有了“弱華夏而實諸夏”的說法,在任何時代人口都是國力的基礎,在這個時代更是如此。

沿着氣勢壯觀的階梯繼續前行,朱明忠邊走邊說。

“甲申浩劫說到底還是皇家不振,皇家不振倒不全是太祖的子孫無能,而是成祖皇帝起兵奪位後,爲謀燕系穩坐江山,歷代皇帝不斷削藩,本應拱衛中央皇室,禦敵邊外諸藩,最後居然被圈禁於王府之中,出府既爲不臣,而地方文官無不以彈劾宗親,削奪宗親爲晉身之道,如此諸藩宗室爲謀自保,也就只能醉心於書畫美色,值亂時大抵上也就是如同廢物一般……”

作爲大明的皇帝,朱明忠說話當然要委婉一些,畢竟要避先人諱。

“不過就現在來說,朕已經分封三十二子於海外,從南洋到新夏再到北美,諸王不僅勤勉,而是鎮蠻撫夷時皆能身先士卒,朕的兒子沒有一個守成之君,他們建國於域外,揚華夏文明於蕃蠻,真可謂“篳路襤褸,啓以山林”,着實不易啊。而將來,若是萬一中原再陷離亂,諸夏拱衛亦不愁無賢王起兵拱衛中央。”

到現自己有六十三個兒子,他們將會分封六十三國,無論未來如何發展,這六十三國的國君都不可能盡是昏君,那怕是其中只有一成確國君有進取之心,甲申浩劫都不會再次重演。

況且,就歷史的發展而言,已經進入工業革命的大明,是不可能再爲野蠻所征服,而且相對於世界各國來說,最多再過二十年,大明就會搖身一變成爲這個時代世界上唯一的工業國,作爲唯一的工業國,又怎麼可能會被一羣農業國所威脅?

“陛下高瞻遠矚,一般人自然難以揣測聖意,臣妾謝陛下厚待,要是能爲陛下生下子嗣,實在是臣妾的福份……”

對於宮中的嬪妃來說,她們無不希望能夠爲陛下生下子嗣,究其原因倒也簡單,就是因爲大明的封建,可以讓她們在兒子成年後從宮中妃子搖身一變成爲一國的太后。

而這也同樣讓大明皇宮成爲最爲和睦皇宮——後宮嬪妃或許會吃醋,但決不會有絲毫的表現,畢竟她們知道,自己得罪其它妃子,很有可能會兒子惹上禍事,將來萬一兩個人的封國相鄰,有事不去救援,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如此一來,宮中妃子無不是刻意交好,大家從來不爲會了封號什麼爭風吃醋,相比於封號頭銜,兒子……纔是最重要的。皇帝只有一個,可是大王,可以有很多。

“朕沒有其它的奢望,只希望諸子將來能不負身上之責,就知足了!”

說罷,朱明忠有些感慨地說道。

“責任,皇家同樣也有自己的責任啊!”

作爲統治者的皇家,他們的責任是什麼?

並不是僅僅只是統治,同樣還有銳意進取,只有銳意進取的王朝,才能永遠保持朝氣,保持生命力。當王朝滿足於現狀的時候,往往也意味着王朝的衰敗。

隨着年紀越大,朱明忠對自己的身後事就越來越擔心。他並不擔心王朝的覆滅,事實上,工業革命之後,一個正常發展的國家,幾乎不可能覆滅。即便是如此,他仍然拋棄大一統的思想,通過分封諸夏的方式,在實現華夏文明於世界範圍內的擴張的同時,達到拱衛中央的目的,有數十國拱衛大明,大明幾乎不可能被任何人顛覆,畢竟,任何人或勢力所面對的並不僅僅只是一個大明,而是諸夏數十國。

儘管這個體系是極其穩固的,而且更爲重要的是,這個體系的內部競爭力會讓諸夏中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會長期保持朝氣,但是這個內部的競爭,是不能夠被嚴格控制的,如果沒有互相的吞併,又怎麼可能會有內部的激烈競爭呢?

可是如果諸夏之間的激烈競爭變成了戰爭的的話,恐怕就是一場諸夏之間的的大混戰了……

這場混戰會在什麼時候爆發?

在未來的兩三百年之間,可萬一諸夏之間爆發戰爭的話,會不會導致另一種可能呢?歐洲各國會不會在諸夏混戰的時候,再次崛起?

這樣的威脅,是朱明忠不得不考慮的事情,甚至可以說這些日子以來,他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一方面他希望諸夏之間的內部競爭,會讓國家保持朝氣,讓科技在競爭中迅速發展,而在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看到諸夏的混戰,

可問題恰恰就在這裡——有競爭,必然有吞併,有吞併必然有戰爭,要麼就是安於現狀!

在這個無解的答案中,大明的未來又在什麼地方?

第86章 儒士(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60章 騎兵(第一更,求支持)第249章 新學問(求支持,求月票)第540章 海州(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96章 火龍(求支持,求月票)第24章 衆人百相(第二更,求支持)第278章 營救(求月票,求支持)第141章 舊法(第二更,求支持)第21章 江陰城下(第一更)第281章 發明家(求支持,求月票)第36章 往京師(第一更,求月票)第557章 獵物 (新書求支持)第142章 瀋陽事(第一更,求支持)第441章第599章機會第21章 鄭成功的煩惱(第一更,求支持)第50章 下瓜洲(明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8章 事業的起步(求月票)第52章 奇貨(第二更,求支持)第409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402章 忠心耿耿(求支持,求月票)第121章 援軍(求推薦、求收藏)第384章 鄭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417章 絕望(求月票,求支持)第15章 大同第116章 迎駕(第一更,求月票)第11章 不遺後世憂(第一更,求月票)第393章 當年 (求支持,求月票)第164章 孤兒寡母(第二更,求支持)第535章 剛果河的龍(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84章 冒險家(第二更,求支持)第328章 請求(求支持,求月票)第199章 女子大學(第一更,求支持)第120章 姐妹(求推薦、求收藏)第130章 殺虜(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33章 新機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74章 新貴(第二更,求支持)第160章 (求票,求支持)第226章 南下(求月票,求支持)第158章 滅國(第一更,求支持)第122章 鄭王心(第二更,求月票)第15章 初相見(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4章 離開(第一更,求支持)第133章 求賢(第三更,求月票)第138章 劣政(第一更,求月票)第548章爲了全人類第44章 何爲蒼生(第一更,求月票)第384章 鄭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285章 土官與國公(求月票,求支持)第375章 俘虜(求支持,求月票)第276章 前奏(求月票,求支持)第37章 世間人(第三更,求支持)第46章 說說看(第三更,求支持、求收藏)第50章 以晉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499章 大戰(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86章 僞軍(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43章 青黴素(新書上架,求首訂)第219章 西征(第二更,求支持)第73章 君臣(第二更,求支持)第398章第57章 長幼(第二更,求支持)第98章 臣心(第二更,求支持)第44章 深山歸途(第二更,求支持)第285章 土官與國公(求月票,求支持)第141章 金融(第二更,求月票)第80章 他路(第二更,求支持)第60章 置國(第一更,求支持)第308章 祖孫(第二更,求支持)第175章 失業(第一更,求支持)第563章 天朝之威第375章 人才(汶川十年祭!)第334章 王權(第一更,求支持)第60章 兄妹(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26章 放心(求支持,求月票)第27章 非我族類(第三更,求支持)第25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405章 驚訝(求支持,求月票)第410章 解脫(求支持,求月票)第271章 女人心思(求月票)第67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432章 南洋熟天下足(求支持,求月票)第86章 宿遷血戰(一)第370章 說客 (求月票,求支持)第75章 奸商(第二更,求月票)第260章 蒸汽時代(求支持,求月票)第235章 勝利(第二更,求月票)第354章 北伐(第一更,求月票)第143章 領航(第二更,求月票)第170章 師徒(第二更,求月票)第124章 南昌(第一更,求月票)第141章 金融(第二更,求月票)第608章 特效藥第278章 無用(求支持,求月票)第57章 長幼(第二更,求支持)第584章 故地重遊(祝大家平安健康!)第633章 豐碑第640章 新的市場第319章 建議(求支持,求月票)第378章 何爲信(第二更,求月票)第152章 殺人夜(第一更,求支持)
第86章 儒士(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60章 騎兵(第一更,求支持)第249章 新學問(求支持,求月票)第540章 海州(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96章 火龍(求支持,求月票)第24章 衆人百相(第二更,求支持)第278章 營救(求月票,求支持)第141章 舊法(第二更,求支持)第21章 江陰城下(第一更)第281章 發明家(求支持,求月票)第36章 往京師(第一更,求月票)第557章 獵物 (新書求支持)第142章 瀋陽事(第一更,求支持)第441章第599章機會第21章 鄭成功的煩惱(第一更,求支持)第50章 下瓜洲(明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8章 事業的起步(求月票)第52章 奇貨(第二更,求支持)第409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402章 忠心耿耿(求支持,求月票)第121章 援軍(求推薦、求收藏)第384章 鄭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417章 絕望(求月票,求支持)第15章 大同第116章 迎駕(第一更,求月票)第11章 不遺後世憂(第一更,求月票)第393章 當年 (求支持,求月票)第164章 孤兒寡母(第二更,求支持)第535章 剛果河的龍(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84章 冒險家(第二更,求支持)第328章 請求(求支持,求月票)第199章 女子大學(第一更,求支持)第120章 姐妹(求推薦、求收藏)第130章 殺虜(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33章 新機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74章 新貴(第二更,求支持)第160章 (求票,求支持)第226章 南下(求月票,求支持)第158章 滅國(第一更,求支持)第122章 鄭王心(第二更,求月票)第15章 初相見(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4章 離開(第一更,求支持)第133章 求賢(第三更,求月票)第138章 劣政(第一更,求月票)第548章爲了全人類第44章 何爲蒼生(第一更,求月票)第384章 鄭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285章 土官與國公(求月票,求支持)第375章 俘虜(求支持,求月票)第276章 前奏(求月票,求支持)第37章 世間人(第三更,求支持)第46章 說說看(第三更,求支持、求收藏)第50章 以晉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499章 大戰(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86章 僞軍(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43章 青黴素(新書上架,求首訂)第219章 西征(第二更,求支持)第73章 君臣(第二更,求支持)第398章第57章 長幼(第二更,求支持)第98章 臣心(第二更,求支持)第44章 深山歸途(第二更,求支持)第285章 土官與國公(求月票,求支持)第141章 金融(第二更,求月票)第80章 他路(第二更,求支持)第60章 置國(第一更,求支持)第308章 祖孫(第二更,求支持)第175章 失業(第一更,求支持)第563章 天朝之威第375章 人才(汶川十年祭!)第334章 王權(第一更,求支持)第60章 兄妹(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26章 放心(求支持,求月票)第27章 非我族類(第三更,求支持)第25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405章 驚訝(求支持,求月票)第410章 解脫(求支持,求月票)第271章 女人心思(求月票)第67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432章 南洋熟天下足(求支持,求月票)第86章 宿遷血戰(一)第370章 說客 (求月票,求支持)第75章 奸商(第二更,求月票)第260章 蒸汽時代(求支持,求月票)第235章 勝利(第二更,求月票)第354章 北伐(第一更,求月票)第143章 領航(第二更,求月票)第170章 師徒(第二更,求月票)第124章 南昌(第一更,求月票)第141章 金融(第二更,求月票)第608章 特效藥第278章 無用(求支持,求月票)第57章 長幼(第二更,求支持)第584章 故地重遊(祝大家平安健康!)第633章 豐碑第640章 新的市場第319章 建議(求支持,求月票)第378章 何爲信(第二更,求月票)第152章 殺人夜(第一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