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下大變(求支持,求月票)

更大的馬車!

馬車能有多大?

明代時中國的馬車並不大,所謂的“大車”,不過只能拉兩千斤貨,那種兩輪大車,並不適合軍隊使用。所以在定居江北之後,朱明忠便借鑑十八世紀發明的西部大篷車設計了一種大型馬車,這種馬車有5.5尋長(1尋約1米),3.3尋寬,高1.2尋,它可攜帶10000斤貨物,在馬車頂部有一個白色的帆布篷,可以抵禦惡劣的天氣,它的車架和懸架雖然是用硬木製成,但是包鐵的木輪更爲耐用。

在江北的兵工廠製造出這種大型四輪馬車之後,它就受到軍隊的歡迎,它既可以用來運輸物資,也能拉士兵,如果萬一遇到襲擊,也可以憑藉這些車輛作爲防守陣地。它幾乎在一夜之間淘汰了舊式馬車,無論是軍隊,或是民間都是如此。在過去的兩年間,這種大型四馬車,更是隨着忠義軍的腳步,擴散至全國各地。

儘管這種大型四輪馬車載重量很大,但仍然不能滿足一些特殊情況下的需要。

“烈山煤礦……”

在進入馬車廠之後,朱明忠一邊走一邊對張煌言說道,

“皇室佔有65%的股份,但是從烈山煤礦到碼頭,卻有60餘里,過去一直是用大馬車運輸,每噸煤平空多出了五分銀子的運輸,差不多就是十里一分,一千里的話,就是十兩,五千裡,就是五十兩,當然,實際上應該會翻上一番以上,畢竟,遠程運輸車馬損耗更多,再加上人員工錢,運費應該不少於100兩,甚至可能還要再多一點,所以,以朕的估計,往西域運送物資,每噸的運費應該在100兩至150兩之間,如果我們派出十萬大軍,一年的作戰所需要的物資,不會少於10萬噸,僅僅只是運費就需要1000萬兩以上,如果持續三年、五年,到時候,可就是四五千萬兩銀子……”

見張煌言欲開口說話,朱明忠便直接伸手製止他,然後說道。

“西域必須要打下來,而且,我們在瀋陽繳獲的那筆銀子,就是用於追擊滿清的軍費,這兩年,僅僅只是利息,就已經有幾千萬兩了,銀子,確實夠!但是代價……”

搖搖頭,朱明忠的語氣顯得有些沉鬱。

“太大!”

“陛下,到時候,恐怕不需要十萬,也許只需要五六萬官軍就足以平定虜患。”

張煌言只以爲陛下是在感覺開支太大,知道不可能阻止陛下用兵西域的他,便試圖縮小西征的規模。

“確實用不了十萬,五六萬足以……”

點點頭,朱明忠看着院中一輛輛馬車,然後長嘆道。

“可是一噸一百兩的運輸,朕想到就是心痛啊,心痛的不是其它,而是因爲這一百兩是打水漂了!”

打水漂了!

之所以打水漂,是因爲這些運費是看不到任何實際回報的。

“雖然運費是必須,但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浪費,怎麼樣減少浪費,這個問題,就必須加以考慮……”

在說話的時候,朱明忠已經來到了馬車廠後院,這家奔馳馬車廠曾是官府的兵工廠,專門從事馬車製造,去年與一些兵工廠一同被拍賣出售,現在這家馬車廠儘管是明軍最重要的馬車供應商之一,但卻已經屬於私人,它的股東既有勳貴也有普通的官員、士紳。當然,皇家並不佔股份,對於馬車……朱明忠還瞧不上。

“其實,這又回到了剛纔的話裡,就是烈山煤礦的煤炭運出上,無論是運輸成本或是運輸需要,都不是大馬車所能滿足的,所以,平妃……她是商家出身,這幾年一直都是她負責打理皇產,”

在一如這個時代的帝王,朱明忠同樣也有他的三宮六院,笑着說道。

“爲了這件事,她在年前的時候一直向朕報怨,什麼運輸限制了產量,什麼每到下雨時,運輸多少不便,什麼馬匹折損,總之,都是這樣的話,所以,朕便給個想了一個主意……哪,你看。”

進入後面的停車場,朱明忠手指着一排整齊排列的小車說道。

“就是這種車,很快烈山煤礦就會用這種車取代大馬車,用它來運煤。”

“什麼?”

詫異看着一排寬不過三尺、長六尺、高五尺左右的小車,張煌言不解的問道。

“它?它能比大馬車運更多的貨?”

這車實在太小了,別說是張煌言,就是對陛下從不曾懷疑過的錢磊,同樣也有些懷疑了,他懷疑着,這馬車能不能運那麼多的貨。

“陛下,它的車輪怎麼這麼小?”

顧炎武指着小車的車輪說道,錢磊也朝着車輪看去,仔細觀察了一下,他才發現,這車輛似乎是用鐵鑄的,並不是木製的車輪,而且……突然,錢磊像是發現了什麼不同的地方似的,他先是仔細觀察一下,在擡頭時,看到顧炎武的臉上也有些驚詫。

“陛下,它爲何停在鐵……”

“鐵……鐵軌上?”

猶豫着,顧炎武與錢磊兩人幾乎同時問道這個問題,只不過在顧炎武猶豫的時候,錢磊先說出了“鐵軌”兩字。

“因爲它是在鐵路上行駛,自然要停在鐵軌上啊!”

“什麼?鐵路?”

張煌言、顧炎武以及錢磊三人的眼睛同時一睜,立即失聲問道。

“鐵路?難道是要用鐵築路?”

“應該說是用鐵軌築的路,自然就是鐵路了!”

鐵路!

在另一個時空中,是誰發明了鐵路?

此事已經不可考證了,但是用來運貨的軌道路,卻經歷了多次變革,從在19世紀中晚期仍然於北美林場中廣泛使用的木軌路,到18世紀就在英國煤礦廣泛使用的板軌路,再到鐵軌路,前後用了多長時間的演變,朱明忠並不清楚,但是當他的妃子向他抱怨着運煤的問題時,他就立即想到了鐵路,當然,這個鐵路並不同於後世的鐵路。

“在烈山煤礦使用的運煤車道,並不是使用馬匹挽曳,而是使用人力推,之所以使用人力,是因爲風雨天的時候,人可以穿着油布雨衣,而馬匹不行,相比於人,馬匹更驕嫩,所以2尺寬的運煤車道,纔會用人力推。”

運煤車道用人力推,在19世紀的煤礦是極爲普遍的,無論是礦道內或是礦區內,都很尋常,在中國的許多小型的地方煤礦甚至直到二十一世紀,仍然使用人力推運礦車,不過都侷限於礦內。

“但是這樣人力推運礦車並不適合真正的鐵路……”

所有人都很好奇,不但張煌言、顧言武、錢磊、朱大咸、吳有才等朝中的官員,總會把目光投向那個扎着花的棚子,就連那些清河書院的老師和學生們,同樣也是好奇的張望着,今天不但朝中的官員來了,就連同書院山長朱之瑜以及黃宗羲、王夫之等人也來到了這裡。

與舊時推崇理學不同,新朝推崇“實學”,而朱之瑜不僅僅是清河書院的山長,他同樣還是帝師——他是陛下的老師,這也是陛下推崇實習的原因之一,當然,更重要的是“實學”的流行,並不是朝夕的事情,張居正、海瑞、焦竑、徐光啓等人都是實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們是其中的“王霸並用派”,也可稱之爲“義利雙行”派。這一派復興先秦的諸子學說,對管子、韓子、老子、莊子、墨子等都有所稱頌,尤其是吸收了管、商的“功利”學說,不諱言“富強”,以“富國強兵”作爲終極目標。

實學所要摒棄的是正是理學的兩種治學風習,即“八股之習”與“道學之習”。這也是明代實學大家所共同鍼砭的目標,往往稱之爲“俗學”,以與他們所提倡的“實學”相別,他們講究“實用”,提倡“實學”、“實行”、“實政”,主張“實心”任事。他們拋棄道學家遊談無根的陋習,更多地注意那些有關國計民生的事情,諸如農田、水利、河漕、鹽法、天文、地理等等,他們主張實踐、主張科學、甚至主張中西合璧。

這也是朱明忠選擇“實學”的原因,在歷史上,明代自嘉靖年間開始的實學風潮,於一定程度上來說,相當於中國的“文藝復興”。這一股以“經世致用“、倡導“實學“爲主要特徵的實學思潮,對理學和心學的禪化進行抨擊,終結以宋明理學爲主流的長期統治。

只不過這場文藝復興卻因爲滿清的入侵被徹底摧毀,那些實學思想家,或是被興義兵抗清,死於刀兵,或是以身殉國,或是流亡海外,或是隱居山林。而已經式微的理學,卻因爲滿清的入侵,得已續命,最後這個被實學思想家稱作“誤人才,敗天下事者,宋人之學也。”的理學,反倒成了所謂的“儒家正宗”,歷史總是如此的抓弄世人。

但是現在,清河書院卻已經成爲實學的大本營,在朱明忠本人的支持下,清河書院畢業的學子,已經進入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在大明的書院之中,實學已經成爲絕對的主流,至於理學……“誤人才,敗天下事者,宋人之學也。”。自然被徹底的否定。

今天,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云集於此,因爲對於大明來說,是個大日子,至少對於皇帝本人來說,是個大日子,當然,對於清河書院而言,同樣也是如此。

“舜水兄,你看,世侄也來了!”

黃宗羲衝着不遠處的朱大咸微微點下頭,

“他是閣輔,陛下和百官都來了,不能不來。”

朱之瑜微微一笑,或許他一生不曾出仕,但是兒子卻能官居閣輔,已經讓他頗爲欣慰了。

不過在看到人羣中的另一個兒子,朱大勇的時候,他的神情還是略顯有些不甚自然,既然是已經過去多年,也無法改變。

覺察到朱之瑜的臉色變化,順着他的目光,看到那位正與官員們暢談的朱大勇時,黃宗羲自然明白,這位仁兄的臉色爲何會顯得不甚自在,畢竟朱大勇曾有赴滿清科舉的舉動,對於朱之瑜來說,這是他永遠無法洗去的污點。

“舜水兄,今天對於我清河書院來說,可是一個大日子。”

黃宗羲並沒有插手朱之瑜父子間的事務,而是把話題轉移到了眼前的事情上,他瞧着花棚後方那個被紅綢遮擋物體看去,看到一旁的張英時,特意說道。

“張敦復,他是工學科的,現在就在工部吧,也算是學以致用,聽說,這個差事,就是他負責的?”

雖說新朝已經兩年未開科舉,但是新朝仍然補充了數千官員,這些官員當然不是特旨招來的前朝進士,其中大多數都是清河書院畢業的學子,也正因如此,清河書院纔會受到學子們的追捧,今年更是考進了三千新生。他們於書院所學的並不侷限於聖人文章,畢竟“實理實學、學以致用”是書院的信條,於書院內先後設立了法學、數學、醫學、工學、船學等學科,開展科學教育。這也是清河書院的特點,當然,現在國內的其他書院,受清河書院的影響,同樣也相繼開設了這些學科。

只不過,現在清河書院的畢業依然壟斷着官場,官場上六成的青年官員皆畢業於清河書院,其它四成則是出自各個專門學校。

“他和師弟們一同做的,這件事是皇差。”

朱之瑜倒是沒有絲毫的隱諱,直截了當的道出了這件事的不同之處。

“此事若成,我清河書院必將名垂千古!”

世人皆好名聲!

朱之瑜同樣也不例外,他之所以將全部心思放在書院上,既是想趁現在陛下推崇實學,朝中官員半數主張實學的機會,把實學推廣至少全國。同樣也是爲了個人的名聲,而他早已經和書院聯繫在一起,也正因如此,纔會顯得這麼在意。

“畢竟,此事是功在千秋的好事!”

說出這番話後,朱之瑜更是看着從那花棚中延伸出來的軌道,神情顯得有些激動。

“此物大行天下之時,必將是天下大變之日!”

第287章 殺雞(求月票,求支持)第50章 以晉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287章 來與去(求支持,求月票)第224章 基隆(求月票,求支持)第376章 太原(汶川十年祭)第21章 江陰城下(第一更)第64章 絕不後撤(第二更,求月票)第134章 快意(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89章 英倫落日(新書發佈,求支持)第83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596章 時代之門第74章 浮思(求推薦、求收藏)第178章 邊疆(求支持,求月票)第42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05章 拓殖(第三更,求月票)第48章 新軍制(第三更,求月票)第574章 解決問題的關鍵第130章 病(第一更,求支持)第339章 薩拉丁(第二更,求支持)第208章 文源(第二更,求月票)第142章 何辨忠奸(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89章 何憂(第一更,求支持)第213章 軍心(第一更,求月票)第354章 北伐(第一更,求月票)第281章 緬人心思(第一更,求月票)第93章 誰是魚肉(第一更,求支持)第103章 浮想(求支持)第26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41章 傳國(第一更,求支持)第155章 新籌碼(第二更,求月票)第316章 (第二更,求月票)第140章 米券之變(第一更,求月票)第425章 碰撞 (求支持,求月票)第146章 生路(第一更,求支持)第321章 師徒(第一更,求支持)第95章 忙中閒(第二更,求推薦、求支持)第411章 家人(求月票,求支持)第1章 史上最悲劇的穿越(新書發佈,求支持、求推薦)第341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21章 奴才(第二更,求支持)第151章 府內人(第一更,求支持)第22章 洛陽鏟(求推薦、求收藏)第261章 案件 (求支持,求月票)第177章 流星第96章 帝心 (第二更,求支持)第15章 舉義(第二更,求支持)第38章 天下(第一更,求支持)第402章 忠心耿耿(求支持,求月票)第375章 俘虜(求支持,求月票)第116章 夜襲(求推薦,求收藏)第424章 (求支持,月票)第157章 毀滅(第二更,求支持)第91章 背書(第一更,求支持)第50章 紅線(第二更,求月票)第395章 入城第526章 美好的未來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1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147章 祥瑞(第二更,求支持)第306章 立場(求支持,求月票)第561章 外面的世界第629章 暴行第398章第243章 文和(第一更,求月票)第369章 託孤(祝大家端午安康!)第230章 應戰(第一更,求月票)第607章 皇太子的鐵腕第49章 吞併(第一更,求支持)第212章第107章 徐家(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5章 暴行(求推薦,求收藏)第261章 案件 (求支持,求月票)第234章 相信(求支持,求月票)第70章 問策(第一更,求支持)第69章 獻寶(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2章 家人(第二更,求支持)第98章 臣心(第二更,求支持)第126章 清河(第三更,求月票)第302章 他鄉遇故知(求月票,求支持)第29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30章 楚藩(第一更,求支持)第176章 回家(第二更,求月票)第210章 教化(第二更,求支持)第334章 家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83章 同乘(第二更,求月票)第135章 內憂(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98章 早晚有一天(求支持,求月票)第117章 罪人(求支持)第30章 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91章 血戰(第二更,求月票)第2章 長亭外(求月票,求支持)第132章 通濟門下(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6章 工業革命(求月票)第11章 漕幫(第二更,求支持)第404章 皇帝與大臣(求月票,求支持)第596章 時代之門第336章 喜事(第三更,求支持)第147章 爭論(第二更,求月票)第197章 踐行(第一更,求月票)第325章 家族利益(第二更,求支持)第354章 北伐(第一更,求月票)
第287章 殺雞(求月票,求支持)第50章 以晉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287章 來與去(求支持,求月票)第224章 基隆(求月票,求支持)第376章 太原(汶川十年祭)第21章 江陰城下(第一更)第64章 絕不後撤(第二更,求月票)第134章 快意(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89章 英倫落日(新書發佈,求支持)第83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596章 時代之門第74章 浮思(求推薦、求收藏)第178章 邊疆(求支持,求月票)第42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05章 拓殖(第三更,求月票)第48章 新軍制(第三更,求月票)第574章 解決問題的關鍵第130章 病(第一更,求支持)第339章 薩拉丁(第二更,求支持)第208章 文源(第二更,求月票)第142章 何辨忠奸(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89章 何憂(第一更,求支持)第213章 軍心(第一更,求月票)第354章 北伐(第一更,求月票)第281章 緬人心思(第一更,求月票)第93章 誰是魚肉(第一更,求支持)第103章 浮想(求支持)第26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41章 傳國(第一更,求支持)第155章 新籌碼(第二更,求月票)第316章 (第二更,求月票)第140章 米券之變(第一更,求月票)第425章 碰撞 (求支持,求月票)第146章 生路(第一更,求支持)第321章 師徒(第一更,求支持)第95章 忙中閒(第二更,求推薦、求支持)第411章 家人(求月票,求支持)第1章 史上最悲劇的穿越(新書發佈,求支持、求推薦)第341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21章 奴才(第二更,求支持)第151章 府內人(第一更,求支持)第22章 洛陽鏟(求推薦、求收藏)第261章 案件 (求支持,求月票)第177章 流星第96章 帝心 (第二更,求支持)第15章 舉義(第二更,求支持)第38章 天下(第一更,求支持)第402章 忠心耿耿(求支持,求月票)第375章 俘虜(求支持,求月票)第116章 夜襲(求推薦,求收藏)第424章 (求支持,月票)第157章 毀滅(第二更,求支持)第91章 背書(第一更,求支持)第50章 紅線(第二更,求月票)第395章 入城第526章 美好的未來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1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147章 祥瑞(第二更,求支持)第306章 立場(求支持,求月票)第561章 外面的世界第629章 暴行第398章第243章 文和(第一更,求月票)第369章 託孤(祝大家端午安康!)第230章 應戰(第一更,求月票)第607章 皇太子的鐵腕第49章 吞併(第一更,求支持)第212章第107章 徐家(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5章 暴行(求推薦,求收藏)第261章 案件 (求支持,求月票)第234章 相信(求支持,求月票)第70章 問策(第一更,求支持)第69章 獻寶(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2章 家人(第二更,求支持)第98章 臣心(第二更,求支持)第126章 清河(第三更,求月票)第302章 他鄉遇故知(求月票,求支持)第29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30章 楚藩(第一更,求支持)第176章 回家(第二更,求月票)第210章 教化(第二更,求支持)第334章 家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83章 同乘(第二更,求月票)第135章 內憂(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98章 早晚有一天(求支持,求月票)第117章 罪人(求支持)第30章 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91章 血戰(第二更,求月票)第2章 長亭外(求月票,求支持)第132章 通濟門下(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6章 工業革命(求月票)第11章 漕幫(第二更,求支持)第404章 皇帝與大臣(求月票,求支持)第596章 時代之門第336章 喜事(第三更,求支持)第147章 爭論(第二更,求月票)第197章 踐行(第一更,求月票)第325章 家族利益(第二更,求支持)第354章 北伐(第一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