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因爲生物的本能,從來不會缺失在人類進程裡。
別說人類,螞蟻之間也會有戰爭。
戰爭是殘酷的,平常重逾千鈞的人命,在戰爭中就只值一點賞銀和軍功,而又需要很多的軍功才能換來一世富貴。
不過對於大明朝普通人而言,能否一步通天,基本上兩條途徑:讀書科舉中進士,或者入沙場徵漠北軍功累升。
因爲太祖和永樂在沙場累積的淫威,大明的將士——至少在土木堡之變以前,大明的將士從不畏戰,甚至在薩爾滸之戰以前,亦是如此。
天朝上國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三十萬大軍,分成四線,在草原上如四個爬犁,一直向着韃靼駐牧之地拱進。
因爲鬼力赤的身亡,朱棣改了戰略。
徐輝祖部,率領大軍一路斜着插上去,在哈喇莽來休憩整頓之後,繼續斜插,到巴爾斯和坦與和蘭真沙陀之間駐軍,等待朱棣旨意。
朱高煦率領大軍一線穿插急行軍,改爲前鋒,率先進入和蘭真沙陀區域,在斥候接觸到韃靼的斥候後,開始駐軍等待朱棣旨意。
丘福率部過了慶州後,率部直上,在和蘭真沙陀右側區域駐軍,與朱高煦、徐輝祖兩部形成三叉戟,拱衛在中軍之前。
今年韃靼的駐牧之地在撒兒都魯。
根據斥候諜報,韃靼的大隊人馬陳軍在捕魚兒海附近。
當朱棣率領中軍來到和蘭真沙陀時,已將入夏,而此刻韃靼在阿魯臺的率領下,全線在捕魚兒海展開了陣線。
因爲兵力的緣故,阿魯臺選擇了以點破面。
如果朱棣繼續合圍,他就要利用騎軍的機動性優勢,擊潰明軍的一點,然後從這一點開始蠶食大明的精銳力量。
戰爭,遠遠不是在地圖畫幾根線擺上那麼幾萬兵力那麼簡單,要知道你在地圖上的一條線ꓹ 在現實裡就可能是幾百裡。
而十幾萬人卻能輕易在這幾百裡之間騰挪轉移。
最爲經典的,當屬四渡赤水河。
現代戰爭中尚且可以如此迂迴穿插ꓹ 何況交通、信號極爲落後的古代,只要朱棣稍有不慎,阿魯臺的十幾萬人馬就有可能蠶食掉大明精銳。
北方頑疾ꓹ 絕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因爲草原上可以逃竄的方向實在是太多了,不像關內ꓹ 受限於地形,很多時候敗軍的退路都被算了出來ꓹ 所以勝者會提前落子阻截。
但草原很難。
所以歷史朱棣五次征討漠北ꓹ 最接近全殲的那一次是本雅失裡只剩七騎逃脫,其餘大多時候都在你追我逃。
不過這一次的戰爭,已經脫離了歷史。
究其原因還是去年榆木川戰事帶來的影響。
當朱棣的中軍抵達和蘭真沙陀之後,軍令頻下,休憩一夜,之後徐輝祖部從左翼逼近捕魚兒海,丘福部從右翼逼近捕魚兒海ꓹ 朱高煦部作爲前鋒,率先出擊。
朱棣率領大軍跟在朱高煦後三十里ꓹ 保持隨時增援的態勢。
而神機營ꓹ 就在朱高煦和朱棣之間。
要打韃靼ꓹ 當然不能一上來就亮出殺手鐗ꓹ 那會把阿魯臺嚇跑,最完美的局勢是雙方進入拉鋸後ꓹ 戰場縮小ꓹ 形成一個有利的包圍圈或者有利的追擊態勢時ꓹ 再用神機營破敵,不給阿魯臺反應過來的機會。
記得黃昏在出徵前關於此事說過一句:給阿魯臺後悔的機會ꓹ 但不給他後悔的時間!
戰事一觸即發。
出乎朱棣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是,阿魯臺還是比較謹慎,以少量兵力襲擾前鋒朱高煦部和右翼的丘福部,主要兵力全部壓到左翼,和徐輝祖對鑿。
朱棣知道阿魯臺第一波攻勢肯定是以逸待勞攻擊兩翼,按照朱棣的預算,阿魯臺應該是會攻擊丘福和張輔率領的右翼,畢竟丘福已老而張輔又太年輕。
所以朱棣早就給丘福、張輔下了軍令,如何應戰,戰後又怎麼調動兵力,交代得很清楚。
不曾想竟然是攻擊左翼的徐輝祖。
阿魯臺腦殼有包?
朱棣有點想不明白,不過兵部尚書金忠給出了答案。
一則丘福有靖難之戰的卓越表現,又是一位國公,加上張輔在安南之戰中表現出來的能力,阿魯臺忌憚這兩位很正常。
而徐輝祖就不一樣了。
靖難之戰,徐輝祖纔打了一兩次勝仗,陛下你就覺得打不贏他,用了盤外招主動讓建文帝把徐輝祖撤回了應天,所以徐輝祖在關外聲名不彰。
柿子撿軟的捏。
阿魯臺認爲徐輝祖就是一個軟柿子。
更重要的是因爲去年的榆木川戰事,阿魯臺的兒子馬哈丹死在徐輝祖手上,當父親的給兒子報仇心切,至於去年戰事是否展現了徐輝祖卓越的軍事能力?
按照金忠分析,阿魯臺不會這麼認爲。
因爲去年的戰事原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果——只要徐輝祖繼續選擇合圍,搞不好馬哈丹和三萬鐵騎都要死在榆木川,但徐輝祖最後卻選擇了硬撼,讓阿魯臺誤以爲徐輝祖的軍事能力也就那樣了。
但是顯然,阿魯臺低估了徐輝祖。
雖然在兵力上處於絕對劣勢,但戰爭不可能是你十幾萬人一窩蜂的衝上去,也得分階梯陣型,得有那麼大的戰場讓你鋪開戰線。
結合地形才能發揮兵力的優勢。
所以戰爭是一場人口數量的對峙,但又不是絕對依賴於人數,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例子數不可數。
在得知阿魯臺部和徐輝祖展開正面對決後,朱棣很是着急,急忙發出數道軍令,可惜,他的軍令還沒抵達右翼,那邊的戰事就分出了勝負。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徐輝祖率領的右翼竟然一觸即潰!
而且徐輝祖就好像是個軍事白癡,他潰敗就潰敗了,不想着往中軍朱棣這邊靠近,反而慌不擇路的撤向巴爾斯和坦區域。
阿魯臺大喜,越發覺得徐輝祖不屑一提,已經和大部隊失去聯繫的徐輝祖部,在這漭漭草原之上,就是待宰的羔羊。
阿魯臺派出部分鐵騎追擊撕咬,大部隊回過來去拆解明軍的右翼。
按照他的計劃,要將二十五萬明軍拆解成一片一片,再以騎軍的絕對優勢,在草原之間縱橫捭闔,將這些碎片一一吞食。
出乎中軍大營裡所有官員的意料之外,左翼大敗,朱棣得到軍報後竟然沒有任何問責的意思,甚至也沒有馬上着人去聯繫徐輝祖的意圖,更沒有派斥候送去軍令得想法,而是仰天大笑,說了句輝祖懂朕,大明之軍神也!
以徐輝祖的能力,怎麼可能一觸即潰。
徐輝祖的潰敗,是因爲他看懂了朱棣的戰略意圖,大明需要送給阿魯臺一點信心,讓他更加堅定的和朱棣在捕魚兒海來一場決定國運的正面戰爭。
只有這樣,才能讓阿魯臺想退的時候來不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