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6章,內閣職權

翌日早朝。

“陛下,臣最近深感身體不適,再加上年紀已大,思鄉心切,還請陛下恩准臣回鄉養老!”

等到朝中江南籍的官員爲了削減南直隸科考名額一事鬧的差不多了,謝遷也是站出來遞上了自己的請辭奏疏,希望弘治皇帝能夠恩准自己回家養老。

“謝公,萬萬不可啊~”

“是啊,謝公,你身體健朗,僅有六十,豈能現在就回鄉養老。”

“謝公,您可是朝廷的中流砥柱,陛下的肱骨之臣。”

聽到謝遷要回鄉養老,頓時朝野上下有很多大臣都紛紛站立出來,特別是守舊派的官員和江南官員,一個個都紛紛站出來。

謝遷可以算是他們這些官員在朝中的代表了,也算是守舊派和江南官員最後的大靠山和支柱了。

這謝遷要是歸鄉養老的話,那他們就更加沒有什麼話語權了,到時候就全是以李東陽、張懋、劉晉、佀鍾這些爲代表的改革派官員了,天知道到時候這大明會讓他們給玩成什麼樣。

弘治皇帝接過謝遷的請辭奏疏,快速的掃了一眼。

奏疏說自己什麼身體欠佳,又思鄉心切,無法再爲天子效力,希望能夠回家頤養天年,最後還感謝天子多年來的信任和重用,感謝天子對自己的恩情之類的一大堆。

這都是辭官的老套路了。

有些是身體的真的不行了,必須要辭官了,但大部分都是已經年事已高,身體欠佳爲藉口來辭官的。

“謝愛卿,如果身體不舒服的話,朕會讓大明醫學院和大明皇家醫學院的教授來給你看看,另外最近朝鮮國王進貢了一批高麗人蔘,回頭朕讓人送一些過來。”

“這辭官一事就免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謝遷,他雖然不是自己的老師,但從自己登基一來,也是從自己的侍講大學時做起的,一直陪伴左右。

弘治皇帝也是一個很念舊情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寬厚仁慈之人。

儘管對謝遷不滿,但對方真的要辭官的時候,弘治皇帝還是有些捨不得,多年的君臣之情,也不是說割捨就能夠割捨的。

所以弘治皇帝也是挽留起來。

當然了,這也是常規操作了。

就好比是古代開國皇帝登基的時候一般,都要下面的臣子一請、二請再三請,皇帝雖然心裡面巴不得早點登基上去,但是也要一拒絕表示自己能力有限,二拒絕表示自己恐難當大任,三就半推半就的勉爲其難當了皇帝。

這古代臣子要辭官回鄉養老,當皇帝的除非是對這個臣子極其的不滿和厭惡,否則類似的程序也還是要走一遍的。

第一次請辭肯定是不會同意的,對方說身體不好,還要派御醫去看,順帶着賞賜一些滋補的藥材給臣子。

第二次請辭也肯定是不會同意,還要賞賜一些金銀、錦緞之類的東西以表示天子薄待了大臣,希望對方可以繼續留下來給自己效力。

第三次請辭的話,那就要看具體情況了,如果是身體真的不行了,又或者是皇帝確實是不想再留對方了,又或者是對方確實是想要歸鄉養老了。

那麼天子就會給對方很多賞賜,然後再加一些頭銜,如果有兒子在朝中做官的話,還會給你的兒子稍微提拔一下,讓你可以風風光光的回家養老。

弘治皇帝是一個寬厚仁慈的人,又是一個念舊情的人。

謝遷這第一次申請辭官,自然是要挽留的。

不管如何,對方的面子一定是要給足的,即便是要回家養老,那也是要讓對方風風光光的回家養老。

“陛下,臣去意已決,實在是年事已高,身體不堪重任,還請陛下恩准。”

見弘治皇帝挽留自己,謝遷也是感動的泛起了淚花。

說實話,給弘治皇帝打工是真的舒服,不需要擔心太多,弘治皇帝是寬厚仁慈的老闆,對下面的臣子是真的不錯。

除非是動了天子的逆鱗,弘治皇帝是很少動殺意的,幾次大案,被殺的官員終究是少數,大部分的官員也就罷官、流放,至於家人更是不會大規模的牽連。

現在對自己又是關心,又是賞賜的,這讓謝遷也是很感動。

但天子挽留一二,那也是常規操作了,謝遷去意已決,自然是還會不斷的請辭的。

“不允~”

弘治皇帝丟下一句話就直接退朝了。

尚書房內,弘治皇帝也是再次挽留謝遷,但謝遷依然是去意已決,無心繼續留下去了。

沒辦法,謝遷好歹也是內閣大臣,也是要臉面的,你弘治皇帝微服私訪,三個閣老帶了兩個,就是不帶自己,這不是讓自己難堪嘛。

朝野上下知道了,自己還怎麼去當這個內閣大臣?

接下來的幾天,謝遷接連不斷的上書請辭,弘治皇帝也是挽留再三,一連挽留了六次之後,見謝遷去意已決,也是最終不得不同意謝遷回鄉養老。

當然,弘治皇帝對謝遷也是極爲優待。

首先就是賞賜了大量的金銀珠寶、珍珠翡翠、錦緞布匹之類的東西給謝遷,這是保證他能夠有足夠的錢物好好養。

接着對謝遷進行了加封,封一個伯爵,當然並不是世襲罔替的那種,這個伯爵是無法繼承的,他一死的話就會收回來,兒子沒辦法繼承,並不是鐵飯碗,一般都是賞賜給重要文臣大佬的,像劉健也是封了一個伯爵。

同時又加封了少傅兼太子太傅,這差不多跟後世的官員一樣,退休養老的時候再提高一個級別。

最後弘治皇帝還提拔了謝遷的兒子謝正,以表示自己的隆恩。

當然了這些都是小事了,隨着弘治皇帝同意謝遷歸鄉養老,朝中大臣們的話題瞬間又回到了該推薦誰入閣的事情上來。

內閣大臣,在明初的時候並無多少實權,但到了明中期之後,內閣大臣就是真正手握大權的重臣了。

內閣大臣的職權大致上有票擬批答之權、草擬詔敕與封駁之權、顧問諮詢與勸諫之職、會議決策、會審、經筳進講之職。

所謂票擬批答即對各衙門、臣僚進獻的奏章,草擬答覆或處理意見,以供皇帝參考決策。從票擬職權的初設看來,內閣只是秘書機構。

然而,隨着仁宗、宣宗時,內閣票擬製度被明確固定下來,票擬成爲內閣參與行政決策的重要手段。

由於皇帝決策前,必須經過內閣的票擬,草擬政策處理意見,在皇權和司禮監權利較受限制的時期,重要的決策主要由內閣票擬決定。

票擬大約經歷了“同宣協恭”、首輔專票、分票三個時期。

早期,衆閣臣商討擬票,交由皇帝斟酌,若意見不合,則發還改票,多時可至五改,形成皇帝與衆閣臣之間的政治協商。

簡單來說,內閣大臣雖然是天子的秘書,但擁有的權力很大,甚至於可以駁回天子的意見,很多事情,如果內閣大臣不同意,天子都沒辦法,只能夠和內閣大臣們商量着來,互相妥協一番。

草擬詔敕與封駁,詔敕的擬訂初由翰林院執行。內閣制度完備後,翰林院與內閣分置,詔敕的擬訂專由內閣。

所謂封駁,即如果閣臣認爲皇帝的諭旨不妥,或者是太監假傳聖旨,可以封還不受,或拒絕草擬,由於詔敕需由內閣出,這就意味着皇帝的意志無法向下傳達,也就不可能予以貫徹執行。

顧問諮詢、勸諫之職,大約分爲兩種,一是召對顧問、諮詢;二是密疏進言。

對於密疏進言者,有專印,加蓋即專呈皇帝,一般必有答覆。由於一般的奏章,都需傳抄邸報,發於諸大臣知道,而密疏則可以留中不發。

密疏就給了進言的大臣以極大的發言權,使其能夠言他人所不能言,極大拉近了皇帝與密疏進言者的關係,因此密疏進言是一種極大的特權,也屢遭人詬病。

會議決策與會審之職,內閣權力由內廷轉向外廷的一種體現。

內閣會議由內閣、六部、六科、九卿等共同參與,定期商討日常重大事務的決策,其建於內閣建立之初。

由於政務“必下內閣而後行”,內閣的日常行政權力由此得到鞏固,簡單來說,則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內閣不僅僅參與其中,而且還是內閣大臣們起決策審議的作用。

經筵,即爲皇帝講解治國、施政、立身、正心之道,每月三次。另有日講。

這個職權就不算重要了,特別是這經常講來講去的,時間久了也就沒有什麼可講的了,不過這等於是時常陪伴天子左右,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能夠給天子講一講治國之道,那也是獲得提拔的大好機會,翰林院的人爲什麼提拔快。

還不是因爲他們都是天子的近臣,天天在天子面前晃來晃去的,表示好一些,提拔就跟坐火箭一樣。

從內閣大臣所擁有的主動職權來看,這內閣大臣的權力是非常大的,自然而然,這做官都想要成爲內閣閣老,大權在握,位極人臣。

第994章,倫敦大屠殺第123章,人一定要拼,要去搏第178章,先用內帑購糧第26章,昌黎三才子第1301章,思想觀念的束縛第1465章,萬族歡呼第236章,服務百姓,建設美麗大明第2025章,得罪的人太多了第731章,教化他們第757章,仁慈的弘治皇帝第800章,烏斯藏農奴制度第671章,你們這是自己斷了自己的路啊第154章,有人擡高糧價第1061章,這是一個需要上帝的國度第1320章,弘治皇帝的警告第1979章,彭木匠的春天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715章,小王知錯了第596章,熱鬧非凡第1261章,這是偉大的巨龍第155章,有股陰謀的味道第2225章,全球乾旱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1923章,大明的民族融合第1715章,煤油第920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1(加餐)第173章,弘治皇帝的怒火第1084章,睡眠的重要性第926章,南洋的奴隸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業第1052章,尚書房小會議(加餐)第1017章,開花彈的威力第845章,退股第2007章,丁憂第213章,劉晉的目標第723章,弘治皇帝的眼睛都紅了第1724章,新一輪技術爆發第783章,不一樣的劉晉第1232章,也只有他想得出來第1226章,你瘋了嗎?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801章,再次進言第1394章,奔馳自行車工廠第2231章,風靡西班牙的電影第267章,回京第717章,海外行省榜?第741章,漁翁得利第2077章,飢寒肆虐的歐洲1第738章,科提王國第318章,長蘆鹽場第271章,詩書傳情第1451章,得罪了世界第二強國第600章,都成了球迷第1526章,問題多入牛毛第2015章,守舊派翻身第33章,挖坑第1360章,沒有贏家的戰爭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633章,這個冬天不冷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1102章,南洋的甘蔗第33章,挖坑第1602章,劃時代的意義第878章,長見識了第2070章,攻克癆病和肺炎第915章,弘治皇帝交代後事第1130章,股票與鐵路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888章,腸癰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471章,攻訐劉晉~第1019章,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72章,以工代賑第2225章,全球乾旱第467章,富可敵國第1552章,單月稅收破億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1430章,非洲形勢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1532章,涼涼了第2243章 ,大變樣的黃土高原第433章,屁股決定腦袋第1271章,我有弟弟了第296章,傻眼了第138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路線第2079章,大明和西班牙帝國的關係第883章,必須有所改變第384章,抵達寶島第1827章,新時代的地主第290章,爭取武將勳貴實力的支持第1644章,給子孫後代留家業第1210章,大明的新年2第2204章,拍攝霍去病大破匈奴第1176章,大明紅海軍第277章,富者田連阡陌第1138章,天竺大陸的形勢第1552章,單月稅收破億第552章,入關
第994章,倫敦大屠殺第123章,人一定要拼,要去搏第178章,先用內帑購糧第26章,昌黎三才子第1301章,思想觀念的束縛第1465章,萬族歡呼第236章,服務百姓,建設美麗大明第2025章,得罪的人太多了第731章,教化他們第757章,仁慈的弘治皇帝第800章,烏斯藏農奴制度第671章,你們這是自己斷了自己的路啊第154章,有人擡高糧價第1061章,這是一個需要上帝的國度第1320章,弘治皇帝的警告第1979章,彭木匠的春天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715章,小王知錯了第596章,熱鬧非凡第1261章,這是偉大的巨龍第155章,有股陰謀的味道第2225章,全球乾旱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1923章,大明的民族融合第1715章,煤油第920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1(加餐)第173章,弘治皇帝的怒火第1084章,睡眠的重要性第926章,南洋的奴隸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業第1052章,尚書房小會議(加餐)第1017章,開花彈的威力第845章,退股第2007章,丁憂第213章,劉晉的目標第723章,弘治皇帝的眼睛都紅了第1724章,新一輪技術爆發第783章,不一樣的劉晉第1232章,也只有他想得出來第1226章,你瘋了嗎?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801章,再次進言第1394章,奔馳自行車工廠第2231章,風靡西班牙的電影第267章,回京第717章,海外行省榜?第741章,漁翁得利第2077章,飢寒肆虐的歐洲1第738章,科提王國第318章,長蘆鹽場第271章,詩書傳情第1451章,得罪了世界第二強國第600章,都成了球迷第1526章,問題多入牛毛第2015章,守舊派翻身第33章,挖坑第1360章,沒有贏家的戰爭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633章,這個冬天不冷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1102章,南洋的甘蔗第33章,挖坑第1602章,劃時代的意義第878章,長見識了第2070章,攻克癆病和肺炎第915章,弘治皇帝交代後事第1130章,股票與鐵路第1984章,回家過年的年貨第888章,腸癰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471章,攻訐劉晉~第1019章,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72章,以工代賑第2225章,全球乾旱第467章,富可敵國第1552章,單月稅收破億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1430章,非洲形勢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1532章,涼涼了第2243章 ,大變樣的黃土高原第433章,屁股決定腦袋第1271章,我有弟弟了第296章,傻眼了第138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路線第2079章,大明和西班牙帝國的關係第883章,必須有所改變第384章,抵達寶島第1827章,新時代的地主第290章,爭取武將勳貴實力的支持第1644章,給子孫後代留家業第1210章,大明的新年2第2204章,拍攝霍去病大破匈奴第1176章,大明紅海軍第277章,富者田連阡陌第1138章,天竺大陸的形勢第1552章,單月稅收破億第552章,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