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6章,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

明朝成熟的科舉考試製度之所以能夠運行下去,這跟科舉考試之後官員們的選拔、提拔是密不可分的。

因爲考的好就可以升遷快,更有前途,再加上科舉考試相對來說是比公平公正,講究才學的,大家也都認可和服氣。

這個制度也就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大家也都一直在默默的遵守着這個規則。

縱然是劉晉也不能違背這個制度和規矩,並且這個制度也有其合理性,也相對更加的公正、公平。

在後世,你要是朝中無人的話,即便是清北出來的高材生恐怕也是很難有出頭的時候,反觀那些有背景的,自身或許根本就不會讀書,在國內參加高考的話連二本都考不上的人。

他們的父母可以送他們去國外留學鍍金回來,一樣快速的提拔升遷,相對來說這對於認認真真讀書人的是很不公平的。

以至於後世讀書沒用的觀點非常盛行,很多人都覺得非常有道理,會讀書不如有背景,甚至於很多人還調侃大學生在給小學生打工、大學生送外賣等等。

總結來說,其公平性是遠不如明朝的科舉制度的。

明朝的科舉制度之下,你要是考不上進化的,縱然是內閣大臣的兒子也一樣難出頭,像劉健的兒子孫子考不上科舉,始終都無法出頭。

而類似於這樣的事情非常普遍,朝中很大大臣的兒子一直考到四五十歲都考不上進士,他們父母縱然是有再大的能量,也一樣沒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平步青雲。

只有考上了進士了,有了這樣的一個出身了,你才能夠有平步青雲的機會和可能,即便是寒門子弟,像劉晉這種,也一樣可以飛黃騰達。

這一點是明朝的科舉考試的特點,唯科舉考試爲標準!

一切都看你科舉考試的情況,考不上進士,你就註定了無法出頭,進不了翰林,你就跟大官無緣。

而科舉考試製度又非常的嚴格,很少有舞弊鬻題的事情出現,一旦出現也是會給予最嚴厲的懲處,無論查到誰都會嚴懲。

這樣的制度之下,你敢說讀書無用?

你即便是家財萬貫在讀書人的面前也是要低人一等,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富家翁拼了命的想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那些窮秀才了。

像謝遷、楊廷和、張居正這些人,還是年輕的時候就很有才華,名震一方,早早的就有當地有名有姓的士紳給看上了,爭先將自己的女兒許配過去,都又不少的故事流傳下來。

還有劉晉,雖然是寒門出身,但是讀書人又有才華,考上狀元了,都可以同時娶定國公和禮部侍郎的孫女。

從這些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的出來,在明朝,讀書人的身份和地位絕對非常高的,全社會都認可。

整個科舉制度相對公平公正,給寒門子弟以出人頭地的機會。

這一點比起後世來就強太多了。

後世伴隨着社會的發展,階級固化是越來越嚴重了,好的單位幾乎都是父子相傳了,像電力、鐵路、銀行、菸草、石油等等這些,你外人是很難、很難進去的。

另外即便是考公務員,普通人的子弟也是更難出頭了,基本上一輩子都是混個科員就到頭了。

而有背景的子弟就不一樣了,不管會不會讀書,這都不重要了,不會讀可以去國外鍍金,回來就是香饃饃,是海龜了。

即便是國內的學校,只要混個三本、高專什麼的,還有專升本,甚至於連中轉都可以轉大專,再轉本科混研究生什麼的。

有很多種渠道可以讓他們得到想要的文憑,輕鬆的碾壓沒有背景的寒門子弟。

這樣的現象還在持續,階級的固化將會越來越嚴重,寒門子弟將會更難出頭。

劉晉因爲是穿越者,早早地就進行過深入的對比和分析,也覺得古代的科舉制度相對是公平、公正的,給寒門子弟留下了機會和出頭的可能。

尤其是現在的大明朝,大家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更高了,儘管有免費的新學學校可以讀,但也有大量的普通百姓將自己的孩子送去讀書院和私塾,爲的就是其將來可以考科舉。

這也是大明科舉考試壓力越來越大的重要原因。

因爲傳統讀書人比起以前來也多了很多倍,競爭壓力自然就更大了。

以前的時候,能夠讀書的自然都是家庭條件極爲不錯的富裕家庭,普通人根本就不足以支撐自己的孩子去讀書。

因爲讀書的花費實在是太貴了,束脩、筆墨紙硯、長期脫離生產,趕考、交友等等,這些都是花錢的,而且都是大把、大把的花銀子。

靠着這樣的方式,高高的豎立起高牆大院,將普通子弟隔絕在外,只有有條件的家庭才能夠讀得起書。

這有點類似於後世歐美地區的教育制度。

普通的家庭你的孩子送去公立學校實行的是快樂教育,主要就是各種各樣的玩樂,到初中的階段了,連九九表都不會,算數都不會,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等於多少都算不出來。

這絕對不是在這裡胡扯,而是真實的一面,快樂教育出來的人幾乎都是廢人,但就這也還有無數的人在舔,說快樂教育好,培養孩子的天性什麼的,純粹就是扯澹。

想要學到知識,那就必須要讀私立的學校,而私立學校的學費是極其昂貴的,隨隨便便都是幾萬美刀一個學期,你沒點家底根本就讀不起。

而只有讀了私立學校,才能夠上好的私立高中,好的私立高中才能夠上好的大學,只有上了好的大學才能夠成爲社會的精英。

靠着這樣的辦法築起高牆大院,隔絕了普通子弟出人頭地的機會,只有少部分的精英可以這樣一直延續下去,一直掌控方方面面。

這和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是很相似的,都是通過昂貴的教育費用來的隔絕普通子弟的。

但是現在大明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支撐起自己的孩子去讀書書院、私塾了,這就給傳統的讀書人增加了競爭和壓力,科舉考試也變的更難起來。

但總的來說,它是公平公正的,一切都看科舉考試的成績來說。

守舊派官員能夠翻身、打壓不倒,那是因爲其基礎就是這科舉考試製度了,大家都認可,全大明社會都認可的科舉考試製度。

它在源源不斷的爲大明朝廷輸送官員,輸送高級官員,即便是現在的實幹派官員,其實本身來說科舉考試出身的,也是儒家子弟。

只是因爲治國的理念不同而分成了實幹派和守舊派,本質來說都是儒家子弟。

新學的子弟現在只有極少個別人在當官,還都是小官小吏,根本就無法影響大明的朝野。

如果不改變科舉制度,那就意味着始終是無法徹底的打倒守舊派。

可是如果改變科舉制度,又該用什麼制度來取代它?

後世的公務員考試製度本質上還不是和現在的科舉考試差不多,並無什麼區別,頂多就是考試內容的不同而已。

完全可以在科舉考試之中增加相應的學科和內容,根本就沒必要去廢除科舉考試的制度,這一個制度從隋朝開始,一直運行了千年的時間,它已經是非常的完善了。

劉晉一直在思索這個事情,也是一直以來都在維持現有局面的原因。

因爲劉晉打心底也是認可科舉考試製度的,因爲它給了寒門子弟機會,是相對公平公正的制度,至少比起後世要公平很多。

大家都認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尊重知識,尊重讀書人,這是一個很好的社會風氣。

新學裡面的學習風氣就非常不錯,人人讀書都很認真,珍惜難得的讀書機會,社會對於讀書人也更加認可。

後世可是有無數人信奉讀書無用論,這就是極其不少的社會風氣,對知識不尊重,對知識分子也不尊重。

第2005章,這日子過的舒服啊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172章,手都震麻了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6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811章,外科手術和輸血第195章,鯨魚第1986章,大山裡的震驚第1088章,去工廠幹一段時間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438章,終於回來了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88章,夜課第957章,鼓勵生育和堅持移民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891章,弘治皇帝的安排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674章,開闢澳洲航線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1836章,種植園經濟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1090章,坑人我可是專業的第94章,天火術和千里眼第964章,生意難做了第866章,班師回朝第76章,這都是辛苦錢第996章,爲什麼要叫香港?第780章,聖人之心第1582章,背叛者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2151章,要飛翔天空的牛人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182章,天價糧食第1332章,就有了?第1273章,再次來到天津造船廠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386章,一定要拼一把第354章,顏色越亮麗越值錢第2088章,大明人的命更珍貴第1418章,王守仁的工業論第1774章,一路的風景第1004章,牛痘預防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281章,都準備看笑話第1562章,黑海商行的買賣第955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806章,大明的春耕2第1547章,打工夫妻的小幸福第369章,先站穩北方市場第1503章,興王第557章,中轉點第353章,不算不知道第30章,一對三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1691章,就往權貴的地修路第1947章,懶散的崑崙奴第741章,漁翁得利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48章,廷議第56章,環境?森林?第1547章,打工夫妻的小幸福第1918章,這就要當爺爺了?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55章,和皇帝再次合夥做生意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1487章,大明的冬天天竺篇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28章,京師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2119章,萬國來朝第620章,大國的自信第1720章,驚豔亮相第276章,曬鹽法第249章,銷售宣傳第418章,雄鷹隕落(下)第644章,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第391章,知識改變命運第1531章,招工難第794章,融合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1035章,接連打擊第288章,少女懷春第32章,地理第1243章,三百年積累的財富第1582章,背叛者第75章,張氏兄弟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1761章,厚照城第29章,逛京城第2211章,電影的巨大作用第181章,從來沒有這樣富過第1395章,王根生買車第309章,狼煙四起第1377章,哪裡的美人好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352章,機器的力量
第2005章,這日子過的舒服啊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172章,手都震麻了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6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811章,外科手術和輸血第195章,鯨魚第1986章,大山裡的震驚第1088章,去工廠幹一段時間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438章,終於回來了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88章,夜課第957章,鼓勵生育和堅持移民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891章,弘治皇帝的安排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674章,開闢澳洲航線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1836章,種植園經濟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1090章,坑人我可是專業的第94章,天火術和千里眼第964章,生意難做了第866章,班師回朝第76章,這都是辛苦錢第996章,爲什麼要叫香港?第780章,聖人之心第1582章,背叛者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2151章,要飛翔天空的牛人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182章,天價糧食第1332章,就有了?第1273章,再次來到天津造船廠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386章,一定要拼一把第354章,顏色越亮麗越值錢第2088章,大明人的命更珍貴第1418章,王守仁的工業論第1774章,一路的風景第1004章,牛痘預防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281章,都準備看笑話第1562章,黑海商行的買賣第955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806章,大明的春耕2第1547章,打工夫妻的小幸福第369章,先站穩北方市場第1503章,興王第557章,中轉點第353章,不算不知道第30章,一對三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1691章,就往權貴的地修路第1947章,懶散的崑崙奴第741章,漁翁得利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48章,廷議第56章,環境?森林?第1547章,打工夫妻的小幸福第1918章,這就要當爺爺了?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55章,和皇帝再次合夥做生意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1487章,大明的冬天天竺篇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28章,京師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2119章,萬國來朝第620章,大國的自信第1720章,驚豔亮相第276章,曬鹽法第249章,銷售宣傳第418章,雄鷹隕落(下)第644章,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第391章,知識改變命運第1531章,招工難第794章,融合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1035章,接連打擊第288章,少女懷春第32章,地理第1243章,三百年積累的財富第1582章,背叛者第75章,張氏兄弟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1761章,厚照城第29章,逛京城第2211章,電影的巨大作用第181章,從來沒有這樣富過第1395章,王根生買車第309章,狼煙四起第1377章,哪裡的美人好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352章,機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