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

仗打到這樣的程度,奧斯曼人也服貼了。

固然華人的火力兇猛,但大家心中明白,華人的戰鬥意志絕不在奧斯曼人。

當被炸得渾身是血、狀似地獄放出的惡鬼般的奧斯曼人瘋狂襲來時,華人寸步不讓,與奧斯曼人面對面地幹起來,以上了槍刺的火槍與奧斯曼人近戰,後面的開槍。

面對奧斯曼人,華人的陣勢不亂,裝彈的手不抖,打退了奧斯曼人的進攻。

所以奧斯曼人對華人表示欽佩,被打服了。

事情的真相是,讓奧斯曼人吃癟的主力部隊其實是印度阿三!

不守,奧斯曼人不承認!

阿三向來被世人看不起,奧斯曼人尤甚,他們同教兄弟是莫臥兒人,統治着印度大部分地區,毫無壓力,印度人逆來順受,是個小受,他們會打仗?三鍋能戰?

別逗了!

可是,打敗奧斯曼人的主力確實是印度三哥無疑!

守開羅新城的東南軍新編第四軍大部分軍人都是從印度徵召的三鍋,李來亨訓練他們,最終形成了有印度特色的指揮模式。

即華人軍官爲骨架,組建起第四軍的印度部隊。

而這些印度部隊,只要華人軍官不死,那麼印度兵就會死拼到底。

反之,如果在印度兵中的華人軍官死掉,那麼印度兵就會潰陣。

因此打仗的時候,華人軍官高聲下達命令,印度兵執行,不用華人軍官身先士卒,他們讓印度兵“給我上”,而印度兵欣然從命,以之爲然!

軍官當然是要呆在後面的,哪有軍官衝在前面的?

衝在前面的軍官,是不負責任的軍官,死掉了,誰給咱三鍋下命令?!

沒有命令,三鍋見到敵人時,連槍都不會開!

這是真事!

對於印度兵,你得把他們放在眼前你才能放心!

當你一個人帶着印度兵時,絕對不能你站在他們的前面,重要的話說三遍,“當你是軍官,獨立指揮印度兵時,要站他們的後面而不是前面!”

否則當你回頭時,發現那些印度兵不知道跑哪了!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三鍋做不出的---公元1962年天朝紅軍與三鍋的戰爭中,一個地堡裡的三鍋廓爾喀兵束手被擒,紅軍問話說:怎麼不開槍?回答:沒接到命令,問話:爲什麼不逃跑?回答:沒接到命令。

三鍋中的廓爾喀士兵沒有命令絕不亂動,即使一天不吃飯,命令他坐着,他也不會離開。

其他三鍋也好不了多少,他們的理念是軍官爲剎帝利,屬於貴族階層,而普通士兵則爲低級的吠舍與首陀羅,哪有剎帝利去拼命而不是吠舍與首陀羅先死掉的?!這太不印度了!

奇葩的三鍋理念徹底傾覆了東南軍的頭腦,在華人官兵看來,軍官身先士卒帶頭衝鋒是理所當然的,如他們的領袖在海戰中哪一次不是站高挺拔把自己暴露在敵人的戰火中,讓全軍將士們看得見!

其他軍官敢在作戰時不是“弟兄們跟我衝”而來“兄弟們給我上”的話,他在軍隊就呆不久了。

但指揮三鍋作戰的話,你完全可以在陣後開一把大遮陽傘,拿上二張沙灘椅,你坐一張,找個美女坐另一張讓美女相陪,同時鋪上一張圓桌,上面放了小蛋糕和茶水供你與美女吃喝,你就這樣指揮作戰的話,三鍋的士兵絕對不會不滿!

事實上,第四軍中的一些被提撥起來的印度軍官對於東南軍的一些軍規嘖有怨言。

比方說,印度軍官起牀後要自己疊被子、行軍時要自己揹包,還要自己走!……

在那些印度王公的軍隊裡,印度軍官的小日子相當的滋潤,他們將士兵視爲奴僕,由士兵伺候他們這些軍官老爺們。

行軍時,軍官有馬騎馬,有牲力車坐牲力車,比如驢車,高官甚至騎象出陣,部隊行軍速度以象速爲基準,不能走快!

要是什麼牲畜都沒有的話,那麼就是人力頂上,肥屍大隻的軍官坐在由四個瘦骨的士兵擡着的轎子上,一個軍官就把四個士兵壓得雙眼發直,用盡吃奶的力氣擡着他前進!

既然三鍋是這樣的德性,華人從善如流,打仗的時候也就站在後面,拿着皮鞭!

東南軍自身不搞體罰,對於三鍋也不想搞體罰,但你得明白,你對他們說一百句也不如皮鞭抽一下!

三鍋就是那麼地犯賤!

你對他說是沒用的,打一下他們立即明白!

哎,這樣打仗,軍官不是很爽嗎?都不用站在陣前容易死了。

如果真是這麼爽的話,公元1962年的那場戰爭三鍋就不會大潰了!

道理很簡單,軍官不靠前指揮,哪能夠取得勝利?!

戰機一縱即逝,軍官不衝鋒,不審時度勢,三鍋自己會打仗?!

別說奧斯曼人看不起他,華人也在搖頭,哪怕是對三鍋久經訓練,可三鍋就是不行---這點,平行空間中英國人將三鍋兵訓練來訓練去,訓練到滿意了,帶他們去非洲打仗,結果頭一仗,三鍋就被敵人趕下海去喝海水去了!

在開羅新城使用印度兵作戰,東南軍創造性地使用了“夾心指揮模式”即印度兵前面有華人軍官指揮,後面有華人軍官督戰,並且獎罰分明,結果收到奇效。

三鍋兵作戰勇猛,他們使用密集的火力對來襲的奧斯曼人實施了火力覆蓋,火力兇猛,給所有的奧斯曼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鍋兵投擲的一顆顆炸彈如同雨點一般打在了奧斯曼人中間,一時間迸飛的彈珠與與玻璃夾雜着煙塵籠罩了陣下。

負責投彈的是錫克人,他們普遍身材高大,當擲彈兵很有優勢。

當奧斯曼人突上開羅新城城牆時,華人軍官在前面指揮,教印度兵如何對付奧斯曼人,後面的華人軍官則痛罵着那些印度兵,臭罵着他們的祖宗三代,叉着他們家裡的女人,說也奇怪,你越罵印度兵,他們打得越好!

他們沉着的開槍,與奧斯曼人肉搏,向奧斯曼人投擲炸彈。

這麼多天的戰鬥下來,居然沒有一個印度兵成爲孬種,打得棒極了!

第1626節 營壘立諸事定第2175章 許二牛回鄉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753節 造反非小事第1991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7節東南號的訓練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162節書房夜話之督師經歷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824節 瘋狂的菜鳥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119節 遜色的造反者第769節 殺鰲拜第646節 豐收年第984節 如此的外交大臣!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476節 烈焰狂奔第1229節 伏筆當其時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1312節 滅虜會議(一)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1184節 你有火槍,我有阿三第353節 釜底抽薪第752節 北伐之其實兩邊都一樣第251節到呂宋之上艦參觀第2042節 夜戰我最強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248節到呂宋之屈辱第2078節 與馬耳他醫院騎士團不死不休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1243節 夜茶第2000節 開心的將軍們第1368節 奪命雙英(二)第1981節 圍點打援很快樂第1481節 勸上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457節 運牲船運人第1500節 智勇雙全劉國軒第1197節 巨大的誘惑第1012節 兩場報告第2066節 杜亨·哈提婕的震驚第572節 驅虎吞狼之虎敗第1547節 香菸(一)第498節 王巡撫的動作第614節 看錯了第1354節 阿部賢六心心念念第1249節 好想幹上一票第963節 王子開齋記第750節 窮途末路的韃靼人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第1384節 鹽務改制第1205節 幸福的倭寇第416節 你必能成就一番偉業!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326節 草原帶路黨在行動第1337節 茶事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第2035節 初戰伊斯坦布爾第1347節 千葉合戰之明軍參戰第1542節 叄蹶帕夏第1571節 運河之成功經驗第1191節 槍與甲第892節 洪煕官的心聲第1829節 下風照肝第1703節 今上的的道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1421節 蘇雷什之心第1628節 進攻伊爾庫茨克城第1271節 變質的軍隊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247節到呂宋之劫持第1524節 領袖奇談第1322節 有人聰明有人傻第1260節 猛將兄過時了第10節修路風波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657節 天津保衛戰之填溝壑第724節 新軍校學習(二)第248節到呂宋之屈辱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1458節 勝利會師第473節 南洋香料總公司第5節初議事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2180章 定名分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679節 在荷蘭(二)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1788節 大維齊爾之死第1810節 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白皮?!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1021節 開羅城裡的暗流
第1626節 營壘立諸事定第2175章 許二牛回鄉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753節 造反非小事第1991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7節東南號的訓練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162節書房夜話之督師經歷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824節 瘋狂的菜鳥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119節 遜色的造反者第769節 殺鰲拜第646節 豐收年第984節 如此的外交大臣!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476節 烈焰狂奔第1229節 伏筆當其時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1312節 滅虜會議(一)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1184節 你有火槍,我有阿三第353節 釜底抽薪第752節 北伐之其實兩邊都一樣第251節到呂宋之上艦參觀第2042節 夜戰我最強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248節到呂宋之屈辱第2078節 與馬耳他醫院騎士團不死不休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1243節 夜茶第2000節 開心的將軍們第1368節 奪命雙英(二)第1981節 圍點打援很快樂第1481節 勸上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457節 運牲船運人第1500節 智勇雙全劉國軒第1197節 巨大的誘惑第1012節 兩場報告第2066節 杜亨·哈提婕的震驚第572節 驅虎吞狼之虎敗第1547節 香菸(一)第498節 王巡撫的動作第614節 看錯了第1354節 阿部賢六心心念念第1249節 好想幹上一票第963節 王子開齋記第750節 窮途末路的韃靼人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第1384節 鹽務改制第1205節 幸福的倭寇第416節 你必能成就一番偉業!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326節 草原帶路黨在行動第1337節 茶事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第2035節 初戰伊斯坦布爾第1347節 千葉合戰之明軍參戰第1542節 叄蹶帕夏第1571節 運河之成功經驗第1191節 槍與甲第892節 洪煕官的心聲第1829節 下風照肝第1703節 今上的的道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1421節 蘇雷什之心第1628節 進攻伊爾庫茨克城第1271節 變質的軍隊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247節到呂宋之劫持第1524節 領袖奇談第1322節 有人聰明有人傻第1260節 猛將兄過時了第10節修路風波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657節 天津保衛戰之填溝壑第724節 新軍校學習(二)第248節到呂宋之屈辱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1458節 勝利會師第473節 南洋香料總公司第5節初議事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2180章 定名分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679節 在荷蘭(二)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1788節 大維齊爾之死第1810節 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白皮?!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1021節 開羅城裡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