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

軍官比士兵遲了半小時才離艦,顏東來拉着行李小車拖着一袋行李袋出來,受到了一妻一妾和兒女們的熱情歡迎!

顏東來官拜海軍上校,收入豐厚,有一妻二妾,兒女四個,還有二個阿三僕人。

包頭的阿三僕人乃是“進口”而來,工作細緻耐心,特別擅長服侍人。

這一點受到了華人、紅毛番的高度認可,以致於顏大少在去倭國度假時,還送了一打阿三給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同志。

不過,從事服務業的他們很難獲得東南儲的戶口,得到戶口的多是專業技術人才和爲東南府拼命的傢伙。

妻子心細,見他行李不如以前的多,怪而問之。

“放假三天,然後再次訓練!”顏東來說道。

原來如此,頓時妻妾們的臉拉下來。

“東南亞10號”的訓練非常緊張,這是頭一條的新型戰列艦,打下還有四條在建,爲了訓練更多批次的艦員,因此艦員訓練不停地輪換,忙碌不堪。

“孩子都送幼兒園了,我們沒事可做!”夾雜着幽怨,妻子說道。

顏東來出航一次都是個把月甚至更多天,沒男人陪的日子真難過。

“你去陸軍總部做工吧!”顏東來想出方法道。

東南府行新風,女性做工受到支持,而且提供的工作職位不錯,收入可以,尤其是軍人家屬,譬如陸軍總部的文職工作,憑藉顏東來的面子,可以拿得到。

一般地,顏東來是海軍,他的妻子就不能到海軍部門工作,乃“迴避制”規定。

“那我呢?”小妾急着問道。

“你也去吧!叫小玉(另一個小妾名)看家就成了!”顏東來吩咐道。

“噢耶!老公真好!”小妾送上香吻。

他們坐上自家的馬車,向莊園駛去,結果開動不久,就給攔住。

ωωω ▲ttκΛ n ▲Сo

前面封路!

警察控制了道路,禁止其他車輛和行人通過,豪華的車隊從碼頭區出發,車廂關閉,警備森嚴,顯然接了大人物,就不知道是誰。

不提顏東來回家,擋他路的要人,卻是他顏家的親戚,顏大少的又一個岳父,熊文燦是也!

深受大明國恩的二品大員熊文燦叛明,歸東南府!

……

熊文燦,四川省瀘州市瀘縣雲錦鎮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授黃州推官,歷禮部主事、郎中,山東左參政、山西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兵部侍郎、尚書等職。崇禎起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

在福建,他招撫劇盜顏常武,顏某人率臺灣軍民歸明,這是老熊一生中最聰明的決策!

嗣後任兩廣總督,爲人開明,發展經濟,兩廣經濟實際上與江浙富裕之地不相上下,但表面上還不如江浙,其實兩廣藩庫銀子都被他爲首的一羣堅定的大明愛國者所侵佔。

即便如此,老熊也好過東林黨多多----東林黨有口水大把但沒一分銀子上交朝廷的。

到得崇禎十年四月,被崇禎帝看得起,能文燦裝傻,提出“五難四不可”,竭盡推託,崇禎仍委以大任。老熊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負責進剿農民起義軍。

崇禎十一年五月,文燦行前策招撫張獻忠、劉國能投降,相繼又招降了羅汝才、左革裡等部,除李自成外的十二家農民起義軍全被他熊某人招降了,能文燦得意洋洋,號曰天下無賊!

而張獻忠名義上是歸順明朝,實際是向熊文燦催索餉銀,屯兵數萬於谷城,伺機而動。

莫說大明文官們不信張獻忠是真降,老熊自己都不信,老熊的女婿顏常武更勸老熊將張獻忠給喀嚓了,從此歷史上就沒有了八大王。

但自己約的炮,含着淚也要打完,自己招降的流寇,怎麼也得維護。

一者,如果流寇都死光光了,老熊就得去碰黃臺吉了,他哪有這個熊膽!

二者,你招降的流寇,你殺了他們,得,流寇雖死,卻有人爲他們出頭,那就是大明的文官們,他們會蜂擁而上,咬死你去!

曰你背信棄義,曰你根本拿朝廷當兒戲……慷慨激昂,對流寇好象親爹一樣,而之前對流寇喊殺聲最響亮的還是那幫叼人!

特M的,畫風不正,這些文官站哪邊的?

三來,你殺了流寇,以後就不會有人信你,那你就永遠地呆在中原地區剿匪,直到他們死掉,或者你掛了。

現在多好,流寇都投降了,平安無事!

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再起,勢如破竹,頓時朝臣中許多傢伙精神大振,正等着哩,對熊文燦攻訐之風大起!

帝怒,削文燦官,着他戴罪視事。

七月,熊文燦正坐中軍帳視事,突有軍使來報:“僉事張大經監大將陳洪範軍追剿張獻忠羅汝才於英山地區,不幸中伏,陳洪範被張獻忠斬于軍前,張大經自殺殉國,五千人盡墨!”

熊文燦跌坐座位,作聲不得!

大營裡接着敗軍陸續返回,情況越來越明,氣到熊文燦破口大罵張大張害人害已,死有餘辜!

原來老熊聽聞張獻忠羅汝纔等蝟集於英山地區,遂派陳洪範引軍先行,曰不可衝突,見賊即退,待熊文燦麾下驍將顏田率二千火槍兵趕到,合擊張羅之衆。

顏田,叫顏常武爲叔的,二千火槍兵,多是兩廣、閩省人,依東南府兵法訓練,十分精銳,殺賊不費吹灰之力。

陳洪範知道顏田軍厲害,自然想配合-----破敵拿功勞,危險也小,幹嘛不呢。

可是監軍張大經不幹!

這傢伙乃響噹噹的清流,看不起TJ、看不起武將,連熊文燦都看不起!

他視熊文燦是“濁流”,與清流相對立,濁流官就是那些貪官壞蛋,比方說,你在兩廣任上幹得有聲有色,給朝廷上交多三成稅糧,此時類似張大經這幫清流不但不說你好,反倒彈劾你在兩廣搜刮民脂民膏,擾亂民間,導致民不聊生,還有,你這麼給力,從中貪了多少?該當嚴查,下天牢治罪!

張大經就是這樣看不起熊文燦……天可憐見,老熊管軍,他在兩廣和閩省的錢賺夠了,兵血都不喝,而張大經對於將軍們剋扣軍餉所奉上給他的各種孝敬收得是心安理得!

他更對熊文燦手下的顏田看不起,姓顏的不過是東南府的海賊,披了官軍的皮,沐猴而冠!

老熊的軍令被他當成了耳邊風,強令陳洪範出兵攻敵!

我是文官我怕誰!

監軍的文官、TJ大過主將是明朝的一大特色,陳洪範受逼不過,不得不就範,出兵攻打張獻忠,結果中伏,與張大經雙雙死難。

他們雙腿一蹬,世間之事再不關他們的事,卻將老熊給害苦了!

第145節上帝是站在伙食最好的軍隊這邊第1240節 蒙古之事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768節 輪番上陣第1077節 帥得過分的卡薩維拉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第1935節 忠言逆耳第1078節 王的女人,當信媽祖!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562節 驅虎吞狼之老趙西行第295節 捕鯨記(求訂閱)第1996節 南京,向龜茲轉賬!第126節久米村條約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374節 讓大家一起發財第1104節 驚雷戰役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1288節 九邊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1864節 民工馬寶第1322節 有人聰明有人傻第418節 以法治國第1992節 聰明的葉素甫·烏依古爾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1792節 什麼都不改變第1975節 王弟泰維斯亞跪了第1881節 阿達納城萎了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564節 驅虎吞狼之素丹廷議第876節 寶洞聖母號的下場第1778節 中國大酒店在歐洲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1039節 魔都果阿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1202節 閒人顏常武第1529節 經典之戰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50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七)第1914節 大維齊爾出馬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1773節 爲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敵人?第389節 紅毛番國學水平比你高第138節中倭高峰會議(二)第1322節 有人聰明有人傻第36節斯托姆的加入第755節 入川之奪漢中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102節張龔氏(一)第803節 我能說個不字嗎?第1445節 硬剛(一)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第1506節 三個帕夏的命運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1091節 未戰先鬥智第445節 救女神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1782節 爲反對而反對的維特議員第1399節 奧朗則布來摸華人屁股第1284節 朱由榔歸天第758節 北京保衛戰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700節 楊康榜的痛快第1315節 我們憑什麼?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456節 王甲“高升”第1598節 冊立皇太孫第165節校場演練第1693節 廷議風聞奏事(二)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1865節 帕夏的詩第630節 多爾袞慫了第41節地瓜有了好出路第635節 選擇道路第15節送你三萬兩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1358節 漠南蒙人不好過第1968節 面子害人第655節 東南府不興這套第1446節 硬剛(二)第730節 一石多鳥第852節 史鄉長的進擊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933節 我們中國人講人情第1572節 幸運的普通人陳蝦第255節到呂宋之不急
第145節上帝是站在伙食最好的軍隊這邊第1240節 蒙古之事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768節 輪番上陣第1077節 帥得過分的卡薩維拉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第1935節 忠言逆耳第1078節 王的女人,當信媽祖!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562節 驅虎吞狼之老趙西行第295節 捕鯨記(求訂閱)第1996節 南京,向龜茲轉賬!第126節久米村條約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374節 讓大家一起發財第1104節 驚雷戰役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1288節 九邊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1864節 民工馬寶第1322節 有人聰明有人傻第418節 以法治國第1992節 聰明的葉素甫·烏依古爾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1792節 什麼都不改變第1975節 王弟泰維斯亞跪了第1881節 阿達納城萎了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564節 驅虎吞狼之素丹廷議第876節 寶洞聖母號的下場第1778節 中國大酒店在歐洲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1039節 魔都果阿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1202節 閒人顏常武第1529節 經典之戰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50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七)第1914節 大維齊爾出馬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1773節 爲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敵人?第389節 紅毛番國學水平比你高第138節中倭高峰會議(二)第1322節 有人聰明有人傻第36節斯托姆的加入第755節 入川之奪漢中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102節張龔氏(一)第803節 我能說個不字嗎?第1445節 硬剛(一)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第1506節 三個帕夏的命運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1091節 未戰先鬥智第445節 救女神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1782節 爲反對而反對的維特議員第1399節 奧朗則布來摸華人屁股第1284節 朱由榔歸天第758節 北京保衛戰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700節 楊康榜的痛快第1315節 我們憑什麼?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456節 王甲“高升”第1598節 冊立皇太孫第165節校場演練第1693節 廷議風聞奏事(二)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1865節 帕夏的詩第630節 多爾袞慫了第41節地瓜有了好出路第635節 選擇道路第15節送你三萬兩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1358節 漠南蒙人不好過第1968節 面子害人第655節 東南府不興這套第1446節 硬剛(二)第730節 一石多鳥第852節 史鄉長的進擊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933節 我們中國人講人情第1572節 幸運的普通人陳蝦第255節到呂宋之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