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

知道丈夫對古文是七竅通了六竅,公主朱真真就解釋給他道:“此乃春秋時楚國伍子胥滅楚,楚國申包胥興楚,他到秦王面前所講的話,,這位阿部君來了個借鑑,前來遊說我們夫婦倆!”

頓時阿部賢六大起知已之意,他精通中華文化,讀通四書五經,能力勝過了許多中國人,也包括面前這位東南王。

否則,阮大鋮憑什麼這麼給面子給阿部賢六,還不是這位倭人景仰上國,連自己本國的倭文都不會寫了,說起本國的倭文都不如說中文流利,讓這個倭人去參加前明的科舉,進士可能考不上,但是舉人應該跑不了,秀才是十拿九穩。

對於這樣的倭人,是要給面子的。

燈塔國的輻射下,中華八個小跟班上層盡用漢語,以說漢語爲時髦,他們貴族的漢語水平真的勝過了許多中國人。

東南王道:“我讀得書少,你不要騙我!”

公主立即叫人找了本簡體的《春秋左傳》找到了《申包胥哭秦庭》那一段給他看,原來是件“扒灰”惹出的事情,楚平王中途截胡,搶了兒子的媳婦,又迫害兒子、兒子的師傅伍奢,伍奢之子伍子胥復仇,借了吳國兵攻打楚國,破楚都,此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就刨墳將屍體打了三百下!

申包胥是楚國大夫,伍子胥滅楚,申包胥興楚,到秦國借兵打伍子胥。

秦王不允,不想借兵,申包胥就哭,哭了個七天七夜,哭得稀里嘩啦的,秦王受感動嘩啦稀里的,遂出兵,結果伍子胥被打跑,楚國復國。

當時秦王就作了一首著名的《無衣》送給申包胥,賦曰: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顏常武看完,對阿部賢六道:“接下來,阿部君是要哭了?”

聽到殿內三人不由翻白眼,王爺呵,也不要那麼直接嘛!

你應該先拒絕了,然後人家來說服你,你把頭搖得象個撥浪鼓說“不聽,不聽!”之後,再到人家來哭這個環節。

孰料顏常武把手一擺,對阿部賢六道:“很好,你所講的事情,孤已知曉,孤決定出兵,助孤的侄兒坐正幕府大將軍的位置!”

顏常武與上任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光約爲兄弟,他稱呼現任的幕府大將軍德川家綱爲侄兒,比直接說助德川家綱更靠譜!

就這麼簡單?阿部賢六楞住了。

阮大鋮擅長察顏觀色,對阿部賢六說道:“王爺一諾重如泰山,他既然這麼說,還不謝恩!”

阿部賢六叩首道:“下國感謝上國恩賜和存亡續接之恩,雖萬死亦不能報王爺之恩也!”

顏常武笑眯眯地道:“去吧!”

待倭人離開後,顏常武冷笑道:“本國的著名典故,豈能由倭人來演繹,那太擡舉他們了!”

公主恍然大悟,阮大鋮恭維道:“王爺高見!”

“去召集內閣的各位大人來王府商議出兵倭國之事,告訴他們,倭國錢多、人傻、好宰、速來!”顏常武着內侍去傳旨道。

於是內閣首輔馬士英、次輔楊天生、閣臣楊鋮新、堵胤錫四人應詔而來,連同阮大鋮五人,他們都是朝廷的心腹重臣,待遇肯定槓槓的,移到了閱江樓三樓處開會。

儘管來過多次,但站在閱江樓上,居高臨下,觀看浩瀚大江滾滾東去,橫無際涯,長江上的艦隊排列整齊,從閱江樓到長江之間平坦開闊,下有一波碧池盧龍水,令人心曠神怡。

閣臣們陸續到來,正好先看關於倭國的情報。

情報上看來,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在位的時候爆發了“寬永大饑饉”,農業收成不好,民不聊生。

說起來倭國還是太小,一個颱風打來,整個倭國都處於風雨交加中,收成徹底完蛋。

如果旱澇災害發生,同樣是全島都陷入飢餓中。

當然,再大的災害也傷不到貴族,他們有金銀,可以去海那邊的大明或者東南國進口糧食,可是金銀有限,不可能背起全國倭民的口糧,甚至德川家光親領的土地---天領的民衆也吃不飽穿不暖,畢竟交通不便,運輸工具落後,進口的糧食昂貴。

幕府掌握了佔當時全國糧食總產量1/4的富饒的土地,和大阪、京都、江戶等重要城市以及主要的礦山,還壟斷了金、銀、錢三種貨幣的鑄造權。

但是承擔天領民衆的生活也是不易,家光將軍一方面加緊搜刮各地大名,以維持天領的經濟不徹底崩潰,另一方面也因此而被迫放鬆了對諸侯的監視和鉗制。

家光去世後,年僅十歲的家綱繼位,主少國疑,發生浪人暴亂未遂事件(慶安事件),社會動盪不安,讓諸藩國找到了可乘之機。

這次造反的共有六個藩國,包括長州、肥前、土佐、豐後、日向藩以及薩摩藩餘孽等,他們的人員組成、軍力和武備都有數據可查。

幕府軍的人員組成、軍力和武備同樣有數據可查,甚至可以說明人比倭國自己人更瞭解他們。

通過數據對比,幕府軍的力量至少是倒幕軍的二倍以上,卻連吃敗仗,算不算是前明的翻板?!

仗還沒打,就已經有了很大的眉目,成功率很高。

“春節之後,立即出兵,直取倭國!”顏常武不容置疑地道。

兵貴神速,殿內人一起點頭。

新明朝廷的正規軍經過整編,戰鬥力很強,機動力亦強,說走就走,一點也不含糊。

還有一個問題,誰可爲帥?

再有一個問題,開春之後,就要進攻蒙古,誰又可以主將?

北京留守祖大壽上表,以自己年老體衰爲由,說守守城可以,去蒙古草原跑馬就要他的老命了!

“蒙古之事,甘輝回來了,讓他去辦,李過爲副將,祖大壽負責辦糧臺!”顏常武一言而決,這是他絕對的領域,個個贊同。

“至於倭國之事,還是本王去跑一遭吧!”顏常武笑口兮兮地道:“本王還想見見本王的侄子呢!”

在座的人跟隨他這麼久了,知道他對於倭倭有着滿滿的惡意,都爲那些可憐倭倭的命運而稍爲擔心一下!

序成爲大海盜之子第1165節 倭人阿部賢六第159節天下哪有攻不破的關隘!第395節 殺海盜祭旗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757節 斬使以示威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1160 帝都之亂第531節 熊文燦升官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離去:倦勤第1275節 不殺人第1883節 外國狗就是蠢第1346節 千葉合戰之炮決猛將兄第1311節 行軍途中第927節 佛祖的感召!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394節 救災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614節 看錯了第511節 黑化的華人第15節送你三萬兩第308節 惡棍也會心痛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843節 備戰打白皮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1862節 巷戰要律第608節 紅海一行第1793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的智慧第1500節 智勇雙全劉國軒第1423節 圈套第1486節 伏擊之土耳其人雄起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1088節 炮擊開羅新城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762節 冬至起事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936節 與三鍋的交涉第801節 制服皇子第444節 驅蚊大計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1420節 成爲鄧士載第二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1796節 聰明的荷蘭人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1432節 輕下德里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316節 真理就在我們手裡1684節 事情跟不上變化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第1488節 畫風大變第460節 馬打籃人來了第2195章 朱和坪之心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71節參觀英國軍艦第1725節 想當醫生的西藏兵第979節 番鬼妹的宮廷生活第564節 驅虎吞狼之素丹廷議第1132節 智者的對策第70節英國人到訪第1732節 爲何收藏?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911節 錫蘭海戰之準備打了第92節揚名立萬第10節修路風波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632節 黃臺吉不傻第1175節 大明大改第1009節 土澳留守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693節 弱女子說強者語第1064節 招供第959節 終於有了發現第551節 在南京之董小宛第19節回老家第650節 我大明有東南軍第831節 功成後起齟齬(求訂閱)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2058節 陳子升見蘇丹第1121節 二一添作五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352節 夫人簽署義務教育法第1884節 十天破城第1516節 撤退(一)第178節戰列線交戰第1648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五)第1456節 錫克人上陣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8節初建軍(一)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210節 兄弟倆第1809節 修復戰艦第1722節 楊璟新打關隘
序成爲大海盜之子第1165節 倭人阿部賢六第159節天下哪有攻不破的關隘!第395節 殺海盜祭旗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757節 斬使以示威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1160 帝都之亂第531節 熊文燦升官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離去:倦勤第1275節 不殺人第1883節 外國狗就是蠢第1346節 千葉合戰之炮決猛將兄第1311節 行軍途中第927節 佛祖的感召!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394節 救災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614節 看錯了第511節 黑化的華人第15節送你三萬兩第308節 惡棍也會心痛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843節 備戰打白皮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1862節 巷戰要律第608節 紅海一行第1793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的智慧第1500節 智勇雙全劉國軒第1423節 圈套第1486節 伏擊之土耳其人雄起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1088節 炮擊開羅新城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762節 冬至起事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936節 與三鍋的交涉第801節 制服皇子第444節 驅蚊大計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1420節 成爲鄧士載第二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1796節 聰明的荷蘭人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1432節 輕下德里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316節 真理就在我們手裡1684節 事情跟不上變化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第1488節 畫風大變第460節 馬打籃人來了第2195章 朱和坪之心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71節參觀英國軍艦第1725節 想當醫生的西藏兵第979節 番鬼妹的宮廷生活第564節 驅虎吞狼之素丹廷議第1132節 智者的對策第70節英國人到訪第1732節 爲何收藏?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911節 錫蘭海戰之準備打了第92節揚名立萬第10節修路風波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632節 黃臺吉不傻第1175節 大明大改第1009節 土澳留守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693節 弱女子說強者語第1064節 招供第959節 終於有了發現第551節 在南京之董小宛第19節回老家第650節 我大明有東南軍第831節 功成後起齟齬(求訂閱)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2058節 陳子升見蘇丹第1121節 二一添作五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352節 夫人簽署義務教育法第1884節 十天破城第1516節 撤退(一)第178節戰列線交戰第1648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五)第1456節 錫克人上陣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8節初建軍(一)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210節 兄弟倆第1809節 修復戰艦第1722節 楊璟新打關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