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其實和王景略想做的事情,其中,鄭芝龍也有自己該要演繹的份額,特別是這種君臣心生間隙的場面,朱慈烺更是期待的很。
隨後,等到朱慈烺在天津衛呆了十來天的時候,他預備的事情,顯然也是有頭有臉的開始了演出。
特別是那一張檄文,也是在王景略的安排下,迅速傳遍了京師的各個地方,想必,要不了多久,這個檄文的內容,就能被李自成等人看到。
隨後,他們也是尋了一個合適的良辰吉日,朱慈烺正式將劉宗敏,還有劉芳亮兩人喪事提上了日期。
當天,顯然那站在臺上說的王景略,也是不斷的引經據典,開始對那兩位闖王軍隊的將軍歌功頌德,另外一方面,他也是沒有吝嗇自己的言語,又轉頭誇了一波這守城的兩萬將士。
在下頭,鄭芝龍一夥人也是安靜的聽着,在之前,他已經得到了帝王的暗示,知道了自己要做的事情,隨之,臉色也是極力的表現出那種陰沉的感覺來。
大概這個喪事進行了過半,那看臺下頭的鄭芝龍,終於是按耐不住性子,隨之,帶着自己的一夥兄弟,就是掀桌而起。
“臺上的!你說說,這闖王部隊的兩個膿包玩意,哪裡能夠和我們這死掉的三萬人比擬!我和你說,他們都是反軍,當年京都圍困戰的時候,他們一個個,可是逼死了崇禎皇帝!這樣的人,值得表彰!”
“這是當今聖上的意思,將軍,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還有,你這條命也是陛下撿回來的,你難道要抗旨,難道是要造反不成!”
王景略也是一唱一和,這一時間,這上頭的人,可謂是一個唱紅臉,一個下頭唱黑臉,配合的好不默契。
而這事情,自也是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近乎是在半天的時間裡頭,天津衛守將鄭芝龍和皇帝鬧掰的大小文章,便傳遍了大街小巷。
當然,最爲重要的赫然還不至於此,要知道,這一場罵戰裡頭,作爲主講官的王景略,那可是極力的維護着兩個反賊的名聲, 聽說,現在繼位的小皇帝,真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也是因爲這個消息,不少人開始堅信這個皇帝,他也許真的不在意什麼門第,什麼敵人,什麼身份問題。
反正,總結起最後一句話,那就是眼前的小皇帝,他求賢若渴壞了!
而坐在天津衛府衙裡頭的朱慈烺,聽到這些傳遞消息的人,也是微微笑了笑。顯然,這其中不少有自己人推波助瀾的結果。
“陛下,今天這事情解決完了,我們是不是該班師回朝了?”
“嗯,的確是可以了,對了,出去之前,也讓鄭芝龍等人隨後過來,既然君臣都有間隙了,同行顯然不符合這個設定。”
“微臣已經吩咐下去了,現在,我們班師回朝之後,想必,這京都的人,也會有自己的舉動纔是,而鄭芝龍將軍,又是一員不可多得的武將,故此,想來無論如何,都會受到招攬。”
朱慈烺和王景略在房間之中,也是交談着今天發生的事情,他們相視一笑,顯然都明白了彼此的想法。
而現在,這魚餌什麼的,都已經放出去了,等得,就是將線頭放的長些,隨後釣到自己想要釣上的魚。
【京師】
朱慈烺出師已經將近一個月過去了,這一個月裡頭,關於前線的事情,顯然也傳回來不少,特別是十天前,這線報說起朱慈烺偷襲劉芳亮成功,殺死劉宗敏,收服天津衛,河間府,保定府,真定府,石家莊的時候。
在朝堂的文武大臣,赫然是一個個呆若木雞,他們心中是一萬個不相信,畢竟,誰能夠想到這樣一個剛剛繼位的小皇帝,帶着幾個掛着古人名諱的手下,就這樣電光火石之間,連克數城!
爲此,朝堂上頭的老人,一個個也是不斷的討論起了這個事情,大部分人,都打算靜觀其變來。
如果說,朱慈烺真的打了勝仗,那麼便是喜事,如果這消息是假的,那麼等到劉軍攻城,他們就直接投降而去。
可以說,這樣的想法,着實是迎來了不少人的同意,除了戶部尚書倪元璐那羣人以外,顯然,其餘人都達成了一致。
只不過,這個消息隨着後續的表彰大會,包括鄭芝龍和陛下的鬧掰,最後落下了帷幕。
這大明的肱股之臣,最終也是回過頭來,堅定了這小皇帝打了勝仗的想法。
但也是如此,這羣人又起了一個新的憂慮,那就是現在的小皇帝,行事太過肆無忌憚,他不過是個二八年華的人罷了,這般做事,赫然也惹怒了一些位高權重的傢伙。
“諸位,我能夠讓你們進入親王府,其實,我想說的,你們也是明白的。”
“這...”
自從朱慈烺繼位以後,這親王,赫然就封了兩位,一位是永悼王朱慈照,一位是永哀王朱慈烔。
前一位是田貴妃之子,一位則是和朱慈烺一母同胞的兄弟。
而此刻,他們都待在這個永悼王的府邸之中,因爲當時他們年歲相仿,都在十三四歲年華,故此,這三子當中,也屬他們最說得來。
爲首的,乃是永悼王,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頭,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一雙眉目,倒是頗有威嚴。
而下頭的人,一個個看着這位親王,也是沒有說任何話來。
“之前京城刺殺的事情,想必大家都不是什麼傻子,知道的也應該比我知道的還要多,所以,我想必沒有多少能夠說的纔是。”
“親王殿下,這個,我們着實是什麼都不知道。”
“你們這羣大臣,平日裡頭大多奉承獨善其身的道理,但是,這朝堂之上的風雲變化,你們即便在裝傻,也知道一二,現在陛下親征結束,不日回朝,你們這羣人什麼下場,其實,不說也能夠看到。”
“殿下,你是在慫恿我們造反?”
“這話說的偏駁,大家都是爲了討口飯吃,哪裡有什麼造反不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