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百年暢想

克里斯蒂娜一定想不到,自己派出去遠赴千里的使節跑去東方中國的首都以後,想的最重要的事情竟然是賣女王。

沒錯,比起公主女天皇什麼的,遠在歐洲的瑞典也有一個女王啊。

克里斯蒂娜女王生於1626年12月8日。1632年因爲父王戰死,而繼承王位,成爲瑞典女王。雖然榮登王位,但克里斯蒂娜這個從小被母親嫌棄而被父王寵愛的小姑娘固執地宣佈自己是瑞典國王,而不是什麼女王。

可以預見,瑞典使節文斯特普這一回恐怕免不了一輪申飭。

後世,不知道多少人把克里斯緹娜當做是女同性戀的代表人物。至於克里斯蒂娜到底是怎樣的性格,自然是衆說紛紜。

但至少目前可以確信的是,出生於26年的克里斯蒂娜現在24歲,依舊未婚。

當然,文斯特普想要撮合,難度巨大。

不僅是朱慈的態度全然未知,更重要的是,克里斯蒂娜可是信仰天主教的。當然不是說宗教信仰與世俗權力的衝突,而是說……天主教是信封一夫一妻的。讓一個國王當情婦,似乎有些異想天開。

……

撇去文斯特普的狂想,這一場戰爭的勝利也開始越發發酵。

比如,朝鮮人、日本、琉球以及越南三國開始紛紛上表表示忠誠,進獻貢品。

而此前一直以來沒有入境進貢稱臣的大城王朝巴薩通國王也迅速派出了自己的次子進京求學,並且搭配上了龐大的使節隊伍,從海路北上,進發天津衛,通過陸路抵達京師。光是提起大城王朝一般人不怎麼有印象,但要說起另一個稱呼,衆人表瞭然了。沒錯,這就是泰國。大城王朝而今還叫暹羅,就是後世的泰國。

大城王朝有了動作,隔壁的緬甸人自然不甘落後。

這個時候的緬甸有些撲街。

百年前,緬甸二度統一,百年王朝再續輝煌。但是,二十年前的緬甸內憂之外,又起了外患。這個外患,來自遙遠的西方。

荷蘭人與英國人相繼來到亞洲,並且都在緬甸建立了分公司,東印度公司的分公司。

東印度公司自然不是過來搞投資送關懷的,而是過來搶錢搶娘搶地盤的。

總而言之,是過來侵略的。

緬甸人對此十分苦惱,在荷蘭人以及英國人到來之前,他們早就深受葡萄牙人的侵略。廢了老鼻子勁才把葡萄牙人趕出去,結果荷蘭人以及英國人有來了。

還好,上兩任國王給力。阿那畢隆驅逐了葡萄牙人以後,繼任的他隆執政時(國富民強。他擯棄了勞民傷財的對外擴張戰爭,致力於國內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分配土地給無地農民。1638年他還進行一次全國性普查,編制了各地戶口、耕地面積、產量和稅賦情況的調查統計,作爲徵稅和徵調勞役的依據。

但是,崽賣爺田不心疼。現任國王平達力執政的時候,國力開始衰弱。

面對荷蘭人以及英國人的入侵,平達力漸漸不支。

老對頭泰國人北上抱大腿去了,緬甸人一聽,哪裡敢怠慢,連忙迅速朝着雲南的沐府示好,希望緊緊抱住大明這根大腿。

尤其是聽聞了中國人拳打荷蘭,腳踢英吉利以後,緬甸人頓時如同找到了救星一般。

大明雖然這些年有些落寞,不再如同過往一樣強大。

但天朝儒家文化圈以及朝貢體系的維持依舊讓大明在亞洲有着極高的地位,誰都知曉北面這個國家有着怎樣龐大的地位。

經營了數千年的天朝上國地位在合適的時機裡得到了釋放。

大明的影響能力迅速開始擴散到原本限於一隅的東亞,開始朝着東南亞以及南亞擴散。

而這,便是朱慈這些天需要忙碌的事情了。

東南亞並不需要朱慈再單獨跑一趟就能攻略。

當朱慈在遠東地區抓到了東印度公司的總督卡爾以後,東南亞的歸屬就已經成了定局。

東南亞此處,有數的強大勢力除了越南三國就是暹羅的大城王朝、以及位於緬甸的若開王朝。

在兩國之上的,自然就是西方殖民者建立的殖民據點。

其中尤其以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最爲強大。其次,便是英國人的東印度公司,以及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殖民據點。

後兩者一個已經臣服,已經被打怕以後也跟着臣服。

前者呢,也都是手下敗將。

有了這兩個手下敗將的例證在,加上大明千年來經營的天朝上國地位,暹羅以及緬甸迅速認清了形勢。

如此一來,整個東南亞便沒費多大功夫就淪入了大明的掌控之中。

而這,歸根到底又要說到大明在遠東地區的勝利之上。

一戰得勝,功勳卓著,收穫之豐富有些超出朱慈的醫療。

“真是個贏家通吃的時代啊。”朱慈站在紫禁城的望臺之上,看向四周。宮中地基本來就高,在這裡置一個望臺更是可以登高望遠,看到很遠的地方。

朱慈看向京師各處生民,有些羨慕他們。

羨慕他們處在了一個帝國的上升期。

而不是如同大明的對手一樣,許多都處在帝國的沒落時期上。

“陛下。東南亞各國的回禮已經備下了。還有,有三個國家請求內附。其中,有一個國家頗爲特殊,還請陛下細查。”說話是外交大臣陳貞慧。

朱慈接過一張報告,掃了一眼,放在瞭望臺的桌子之上隨後坐了下來。

身邊的宮人往來忙碌,講四周的炭盆燒的通紅。幾個宮女輕手輕腳地將玻璃斜臺升起。天色有些晚了,嫣紅的晚霞落在西邊,預示着天氣即將轉涼。

當天空悄然就被透明的玻璃屋頂合上的時候,朱慈也睜開了眼睛。

“客家人跑去新加坡建國啊……真是……”朱慈揉了揉太陽穴:“他們的眼光倒是不錯。外交部是什麼想法?”

“臣以爲不可。”陳貞慧沉聲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身爲漢家兒郎,不思歸附故國,卻想着自立一國。那駱陳深心懷不軌,實在不能輕饒。只不過此輩久居東南亞,根深蒂固,又是大肆封侯拜相,將東南亞各處豪族都拉攏了過去。眼下稍成氣候,一時之間難以剪除。加上駱陳深上奏請封,態度還算恭敬,臣啓奏陛下,靜候陛下指示。”

三個國家,兩個都是當地滿意土邦。朝廷照例賞個土司官兒做做便是。他們地方偏遠,深處熱帶雨林之中,不是朝廷喜歡直接管轄的地方。

至於那些易於經商,已經被大明殖民百姓們佔據的地方,自然是乖乖內附。

但有一個內附的國家卻是一個客家人駱陳深建立的,而且就建立在新加坡這一處小島之上。上面,本來是有些土著以及歐洲殖民者的。

但這駱陳深卻趁着大明連番大勝的東風,聯絡東南亞各大華族,一擁而上,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新加坡。

顯然,知曉新加坡此處位置重要的人十分衆多。

說起來,這還與朱慈有些緣分。

大明繪製地圖有個極重要的環節,那就是許多地方都會由朱慈命名。

朱慈畢竟是個穿越客,早已熟悉了後世的許多城市名字。其中,新加坡便是一例。這樣的事情幹多了,許多人也就摸索到了規律。

因爲,朱慈能記住的,無一不是大有作用十分重要的地方。

新加坡能被皇帝陛下關注,自然也是個重要城市。

事實上,這裡不僅重要,而且還是咽喉之處。是大明走出東南亞,走向印度洋的關鍵。

“獨立建國,是不可能了。讓他們內附……哼,就報告上提的條件,也是別想。”朱慈頓了頓,又道:“給一個邊疆直隸州的身份罷。對於這等已經在外有所成型的國家,可以允許以邊疆直隸州的形勢存在。照比海西邊疆直隸州。雖然都是漢民,但既然各有心思,便讓那先緩一緩,也不着急一時半會收拾他們直轄。”

“是。”陳貞慧迅速地記着。

“國防軍事主權、關稅、國稅照比其他內附土著小國處置。給他們一些寬待,讓他們往來內地方便一些,經商便利一些。至於邊疆直隸州的庶務如何處置,地方稅務他們如何安置。可以他們商量着處置,報備到京師。這便是底線了。”朱慈輕輕吐出一口氣:“新加坡,是大明必得之地啊。比朕還手快一步,那駱陳深的確是膽大包天。但有一點,他還算明智。朕是不打算耗費時間與內鬥在新加坡上。他們既然願意內附,只要同意這些底線,你們便去談好了。

“臣明白了。”陳貞慧情聖說着。

朱慈招呼着陳貞慧走出瞭望臺,一步步地在紫禁城裡閒逛着,這會兒天邊已經染紅大半,朱慈隨口說:“陳愛卿。大明未來百年格局,你可有考慮過?”

“百年格局……?”陳貞慧頓了頓,差點有些沒喘過氣。

他好一陣子才反應過來朱慈的年紀。

陳貞慧給人的印象是年輕的。畢竟,復社四公子,這麼風流倜儻的稱呼,怎麼也不會是一個老頭。但實際上,年輕時有的。只是並沒有人想象得那麼年輕。

幾年前的風流往事不提,現在的陳貞慧實際上已經四十六歲了。

這樣的陳貞慧,哪怕在大明沒有任期的說法,他的政治生命一二十年就頂天了。

更別提,大明還要完善退休年齡這回事。

如此一來,政務規劃之上,十年的規劃都已經挺長了,更別提百年。

“臣……思慮不及,請陛下責罰。”陳貞慧苦笑。

“朕又不是來給你考試的,不必緊張。隨口聊聊,朕最近想到了這一點,便格外有些興趣,有些激動。”朱慈是真正的年輕,朝氣蓬勃。論及政治生命,朱慈恐怕有至少四十年的時間可以度過。

哪怕以繼承的時間去算,朱慈的長子二十年後才能長大成人。再過二十年各級衙門政務的歷練,朱慈纔會放心將國務交出去。

漫長的政治生命使得朱慈完全可以想到百年之後的世界。

“百年之後,臣覺得。大明的觸角可以往東覆蓋整個太平洋,抵達西班牙人控制的美洲大陸。在美洲大陸上據守一片易守難攻之地。往西,可以選擇以馬達加斯加爲據點,在非洲大陸攻略。阿拉伯半島爲奧斯曼土耳其的控制範圍。大明一旦在內陸上繼續深入,遲早會與之交鋒。臣以爲,可以奉行遠交近攻,拉攏歐陸諸國分拆奧斯曼。往北,而今已經辦到。往南,將澳洲大島控制。基於這一點猜測直轄,臣以爲……未來的外交格局,就是大明如何控制如此龐大的領土了。分封勢在必行。而大明往後恐怕要耗費極大的力氣在於如何平衡龐大的領土之上。”陳貞慧說完,砸吧砸吧嘴,忽然說:“陛下,若真有這一點。我大明……將是中華世界之上,古往今來最強盛的時期了。比蒙古人還要甚之。”

蒙古人克沒有打下日本,沒有東南亞,沒有澳洲,更沒有美洲。

一個史無前例的龐大國家將鑄就起來。

這樣的場景,光是想一想都覺得激動人心,讓人從靈魂深處爲之戰慄。

“歐洲,實在有些太遠了。”朱慈喃喃地說着。

如果歐洲近在咫尺,大明統一歐洲的計劃就可以啓動了。只可惜,大明隔着太遠。

而未來,伴隨着工業革命的開展。歐洲即將崛起,朱慈雖然竭力擴大勢力範圍,但終究只能籠罩東半球。

至於打下來這麼龐大的領土以後,大明能不能發動起工業革命,朱慈始終有些擔憂。這裡,就不得不提及朱慈的弱點。

他畢竟不是神仙,一個商科的傢伙,能有一點槍械機械的興趣與知識就已經不容易了。再想推動工業革命,只能依靠這個時空的科技。

朱慈雖然費盡心機,卻也只能培育出一個可能誕生工業革命的環境。

第三十三章:很美妙很可笑第一百零九章:御駕親征復遼東第一百五十一章:大將之風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四十九章:日本人用大明的教科書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六十四章:藏龍臥虎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第十二章:戶部一天第一百零八章:包場第九十八章:大兵出城第六十章:天佑大明的神蹟第二十五章:變天了第二十六章:是你們武士!第二十八章:士子不風流第46章:抓捕漢奸,絕不議和第二十四章:潛入敵營第十六章:都算完了第十四章:八大晉商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一百一十六章:興子微微一笑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一百五十九章:決不辜負第八十六章:皇帝的籌謀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四十三章:天皇美人計第十四章:呂偉迎的身份第五十三章:趟渾水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七十七章:重擊第五十五章:刺客第五十五章:不拋棄不放棄第一百零六章:海西邊疆直隸州第一百一十五章:火藥味第一百七十章:心尖盪漾第一百四十七章:天命所歸第六十四章:搶馬進行時第六十一章:又一個神醫第八十八章:同盟公約第二十八章:皇者的挑戰第一百五十二章:巧取豪奪第六十六章:南京軍機處第八章:女醫師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一百二十三章:殺機驚現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四十五章:無禮失禮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一百四十八章:上蒼助我第七十八章:漢城潛流第四十二章:功勳卓著 賀小不長老加更第七十八章:太平洋東岸的中國海盜第一百零二章:大人物與小人物第二十六章:技術儲備第十二章:又是查賬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第一章:天家親情第一百三十六章:失控的李自成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五十二章:迎敵、戰鬥第九十一章:北征朝鮮第二十五章:所謂正統第三十六章:阿巴泰的憤怒第二十九章:號召第五十一章:百貨大樓第五十五章:擲彈兵出擊第五十九章:以打促打第五章:佔領輿論陣地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九十二章:爭先入籍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四十二章:宣佈大勝第三十八章:明國海軍殺過來了第四十八章:找命門第一百二十五章:遇敵第一百二十七章:強弱分明第五十五章:江洋大盜第五十六章:遼南第十二章:舌辯羣士第四十一章:還真不客氣第一百一十二章:兵強馬壯第二十四章:用人之法第九十章:上代國王第十八章:中興一式步槍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八十章:追殺第50章:亡國滅族,不死不休第五十二章:迎敵、戰鬥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十一章:紅娘子上陣第二十八章:士子不風流第九十章:上代國王第四十一章:只有站着生的勇士第四章:小馬兒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四十六章:玄武湖盛會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四十七章:黃崖口外的刀光
第三十三章:很美妙很可笑第一百零九章:御駕親征復遼東第一百五十一章:大將之風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四十九章:日本人用大明的教科書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六十四章:藏龍臥虎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第十二章:戶部一天第一百零八章:包場第九十八章:大兵出城第六十章:天佑大明的神蹟第二十五章:變天了第二十六章:是你們武士!第二十八章:士子不風流第46章:抓捕漢奸,絕不議和第二十四章:潛入敵營第十六章:都算完了第十四章:八大晉商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一百一十六章:興子微微一笑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一百五十九章:決不辜負第八十六章:皇帝的籌謀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四十三章:天皇美人計第十四章:呂偉迎的身份第五十三章:趟渾水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七十七章:重擊第五十五章:刺客第五十五章:不拋棄不放棄第一百零六章:海西邊疆直隸州第一百一十五章:火藥味第一百七十章:心尖盪漾第一百四十七章:天命所歸第六十四章:搶馬進行時第六十一章:又一個神醫第八十八章:同盟公約第二十八章:皇者的挑戰第一百五十二章:巧取豪奪第六十六章:南京軍機處第八章:女醫師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一百二十三章:殺機驚現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四十五章:無禮失禮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一百四十八章:上蒼助我第七十八章:漢城潛流第四十二章:功勳卓著 賀小不長老加更第七十八章:太平洋東岸的中國海盜第一百零二章:大人物與小人物第二十六章:技術儲備第十二章:又是查賬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第一章:天家親情第一百三十六章:失控的李自成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五十二章:迎敵、戰鬥第九十一章:北征朝鮮第二十五章:所謂正統第三十六章:阿巴泰的憤怒第二十九章:號召第五十一章:百貨大樓第五十五章:擲彈兵出擊第五十九章:以打促打第五章:佔領輿論陣地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九十二章:爭先入籍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四十二章:宣佈大勝第三十八章:明國海軍殺過來了第四十八章:找命門第一百二十五章:遇敵第一百二十七章:強弱分明第五十五章:江洋大盜第五十六章:遼南第十二章:舌辯羣士第四十一章:還真不客氣第一百一十二章:兵強馬壯第二十四章:用人之法第九十章:上代國王第十八章:中興一式步槍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八十章:追殺第50章:亡國滅族,不死不休第五十二章:迎敵、戰鬥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十一章:紅娘子上陣第二十八章:士子不風流第九十章:上代國王第四十一章:只有站着生的勇士第四章:小馬兒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四十六章:玄武湖盛會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四十七章:黃崖口外的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