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上代國王

鄭成功微微一頓,又道:“我等身上揹着一個大明將官的身份在,那做事總是能夠干係到大明朝廷身上去的。若是我等與荷蘭人開戰收復了臺灣,這便是一處大功。以此報功於上,朝廷如何發落,便可以看出這位太子爺真正心中所想了。”

“七八分理了。但還差了一處……”鄭芝龍揹着手,看着東邊大海,道:“臺灣不是王化之地,在大陸上的****上國曆代皇帝都不看重海外,所以太晚也算不得治權所在。一個前朝的澎湖巡檢司更是隻是個縣鄉機構。故而,只要咱們佔了臺灣,往後也可以不必死死盯着大明國內了。狡兔必有三窟,佔臺灣這事是應該做。只不過爲父是沒力氣去做了。這未來的天下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朱慈烺能做出一番中興大明的功業,我的孩兒亦是有那資格去做這般大事。”

說到這裡,鄭芝龍盯着鄭成功的眼睛,輕聲道:“相信在臺灣的荷蘭人也一定擋不住我兒!”

顯然,鄭芝龍並沒有自己下定決心將力量都轉移到臺灣上去。畢竟,荷蘭人在海上之強大他是深有感觸的,與荷蘭人掀翻臉未免會讓自己的財源受到大大的波動。而且,他雖然不希望歸順朱慈烺,卻不代表他打算離開明國國內。沒有這麼一個超級大市場與貿易地如何維繫海上霸主的力量?

聽完鄭芝龍前頭的話,鄭成功臉上露出了微微一點失望的神情,但此刻聽着鄭芝龍殷切期許,他又頓時開心了起來:“父親大人放心,那便我去做好了!孩兒定爲父親大人打出一片新天地!”

……

鄭成功走後,鄭芝龍臉上和藹可親的笑容緩緩收了起來,左右踱着步子,最終還是思緒落到了而今局勢裡。

荷蘭人強大,鄭成功亦是年幼,這便意味着成果遙遠。太晚的事情只能算得上一個長遠的佈局。哪怕這個佈局在如何英明果斷卻也解決不來當下的問題。

“朝堂……”

“太子……”

“建州……”

鄭芝龍看着一副海圖。忽然將指頭劃到了平壤上。

“沒記錯的話,朝鮮人親清派的金自點是鄭彩打過交道的。至於平壤,亦是在丁卯胡亂時被清軍佔據,眼下依舊是清人的勢力範圍。不管如何……先去看看。先看看……”這般想着,鄭芝龍喃喃自語了起來:“只是先看看。畢竟老了,若是沒那般嚴重,還是不打爲好。”

鄭芝虎一直沉默不語,此刻見了。不由道:“大哥,莫要多想了。不如讓四弟鴻逵去一趟南京罷,先探探風聲。再讓彩侄看看殿下在南京如何景象?”

鄭芝龍道:“也是。芝虎想的是,趁着殿下還沒出海,先讓鴻逵在南京看看。他考了武舉人,也算是朝堂裡面的一份子了,找些關係問問……也跟着買他一艘飛剪船!既然這飛剪船能賣給松江徐家這種私商,那又爲何賣不得我們?大不了,多出一倍的價格!這也是試探啊!”

……

嘩啦啦……

海浪聲拍打在礁石上,聲音清脆。

朱慈烺揹着手。走到了濟州島的一處海邊荒地上,看着一個隆起的小土包,不由失笑道:“這就是光海君李琿的墳墓?倒也真是夠寒酸的。”

沒有陵園,沒有守兵,也沒有壯觀的屋舍,這就是曾經朝鮮國王李琿身死的地方了。

他的身邊,隔着不遠處的地方,幾個身形矮小一張大餅臉的男子不住地解釋道:“****上使容稟,我等本欲將光海君葬到楊州赤城洞鬆陵裡,只是錢糧缺少。海船太少,以至於久久未能成行……實在是……實在是……”

朱慈烺掃了一眼這幾個嘰裡咕嚕的朝鮮人,微微有些不耐。

他對這個光海君的情況倒是有些瞭解,但正因爲了解。所以才絕對不願意爲他出頭。

儘管這一位也算得上有些能耐的一代國王了。

1575年,恭嬪金氏誕下光海君,是爲朝鮮李昖的庶二子。李琿出生兩年後生母金氏辭世,光海君與其大2歲的同母兄長臨海君由嫡母懿仁王后撫養長大。由於懿仁王后不育,直到她在1600年過世前,宣祖沒有任何嫡子。所以李琿也算得上儒家觀念中繼承權最正統的王子。被大臣們一再上書請求宣祖冊立世子,只不過李昖卻遲遲沒有應許。直到壬辰倭亂爆發,豐臣秀吉領兵由釜山登陸大規模侵略朝鮮,來自大臣和各地儒生的奏摺層出疊現,紛紛要求即刻立儲,穩固國本,李昖在壓迫下終於同意冊封光海君爲世子。

萬曆二十年,壬辰倭亂爆發,臨海君李珒被俘,當時朝鮮國王李琿倉皇出奔平壤,命令十七歲的李琿攝國事。李琿收集流散的軍隊和義兵,號召通國勤王,以圖恢復。李琿的這個舉措振奮了朝鮮民心軍心,對全國團結一致打擊倭寇很有作用。萬曆二十一年,日本撤出漢城,退守釜山,並將虜獲的臨海君和順和君兩位王子送還,倭亂暫時告一段落。李琿也漸漸鞏固了地位,萬曆三十六年,李琿病逝,世子光海君嗣位,也就是眼下的朝鮮前任國王。

只不過,繼任朝鮮國王后李琿卻算不得合格。李琿即位後,按照朝鮮仁祖後史書的說法,是“昏亂日甚,幽廢母后,屠兄殺弟”。其後七庶獄事、廢黜大妃等等都可以說黑歷史滿滿。

其任下,國內矛盾日益突出,政治上上升渠道被關閉使得朝內**,經濟上因爲逃稅越來越多使得財政不斷匱乏。

最讓朱慈烺知曉後惱火的當然就是對外關係了。1618年夏季,朝鮮收到3封來自遼東指揮使丘坦和廣寧指揮使汪可受的信函,要求朝鮮出兵支援。大多數官員提議立刻出兵,光海君則表示反對,直到大明皇帝降詔書,朝鮮才勉強出兵。其後的戰爭之中,光海君李暉也是十分不看好明朝,出工不出力,陽奉陰違。

“行了,殿下正在靜思,諸位都走吧。”這時,倪元璐開腔趕走了這幾人。他明白了朱慈烺的胸中所想。

【正版是起點中文網,搜索、大明最後一個太子都可支持正版。更懇請關注我的微信公衆號:。剛剛發了朱慈烺、崇禎皇帝、周皇后等人的畫像照片,還有飛剪船的實物圖片,愛心讀者給朱慈烺的畫像,玄武湖的配圖,柳如是、錢謙益張溥的人物圖像,以及還有很多和殿下以及這個故事相關的有趣內容~趕快來微信公衆號關注我吧!】(未完待續。)

ps:感謝~shanbeng56?投了?1?票

紅色讚美詩?投了?2?票

書友nvlyumqxry3a088?投了?2?票

不滅の光冥?投了?1?票

雪的狂戰士?投了?1?票

感謝~會稽山人007?打賞了?10?起點幣

舊夢虐心???打賞了?100?起點幣

會稽山人007?打賞了?10?起點幣

第五十七章:必勝的依仗第二十七章:克倫威爾第十四章:八大晉商第四十八章:找命門第一百一十章:講學成均館第三十三章:秦俠出府第十五章:朝鮮世子第二十八章:在日本搞中國租界第二十章:抓劉澤清要活的第四十一章:大明需要勝利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一百二十四章:百年暢想第一百一十一章:錦衣衛的關鍵情報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一百零四章:進攻進攻再進攻第八十九章:炒糧票第二十八章:在日本搞中國租界第五十一章:敘功第二十三章:捷報入漢城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十六章:公審公判第二章:柳如是的苦衷第一百零三章:老營選鋒第三十一章:神技-自古以來第十五章:塞外第三十一章:神技-自古以來第一章:西安裡第五十七章:必勝的依仗第一百一十八章:利劍出鞘第八十八章:凱旋門上凱旋歸第四十三章:多爾袞的煩惱 還有一更第二章:首輔的憂慮第一百一十一章:錦衣衛的關鍵情報第五十章:侯恂反被坑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二十四章:潛入敵營第十五章:馬德里的中國人第一百一十章:講學成均館第十章:五十萬清軍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五十八章:揉捏日本第一章:意外的野心第三十二章:血海深仇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二十七章:長蘆圖書館第五十九章:以打促打第二十三章:藥王殿上第六十九章:鐵騎的洪流第三十九章:拍賣第六十七章:神秘勢力第二十七章:有求於大明第六十二章:韻致撩太子第二十九章:威尼斯參戰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五章:皇子取名第六十二章:平定瘟疫第五十七章:必勝的依仗第四十八章:蒙古人的武器第六十二章:大局已定第五章:招賢納才第二十章:陸軍醫院第八十六章:歸服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八章:新儒者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三十八章:燒冷竈第十四章:最高級的利益捆綁第一百二十章:急兵北進第六十九章:最高權力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九十一章:冤大頭第一百二十七章:強弱分明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七章:氣死皇太極第五章:佔領輿論陣地第二十五章:籌劃第二章:建太子護軍第一章:天家親情第七十四章:德川義直反了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七十六章:打造新東林第六十三章:打賭第101章:這大清就這麼被賣啦!第二十九章:爭先恐後送錢第三十二章:門前叫陣第八十三章:敲打朝鮮棒子第三十七章:劉宗敏與李巖之死第八十八章:臨時艦隊第三十一章:佈局暗戰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十一章:新官顧炎武第六十五章:愛國赤子之心第二十一章:天兵天將 起點正版我發紅包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二十五章:樺山久守的失敗第二章:京師貴人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九章:新東林黨
第五十七章:必勝的依仗第二十七章:克倫威爾第十四章:八大晉商第四十八章:找命門第一百一十章:講學成均館第三十三章:秦俠出府第十五章:朝鮮世子第二十八章:在日本搞中國租界第二十章:抓劉澤清要活的第四十一章:大明需要勝利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一百二十四章:百年暢想第一百一十一章:錦衣衛的關鍵情報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一百零四章:進攻進攻再進攻第八十九章:炒糧票第二十八章:在日本搞中國租界第五十一章:敘功第二十三章:捷報入漢城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十六章:公審公判第二章:柳如是的苦衷第一百零三章:老營選鋒第三十一章:神技-自古以來第十五章:塞外第三十一章:神技-自古以來第一章:西安裡第五十七章:必勝的依仗第一百一十八章:利劍出鞘第八十八章:凱旋門上凱旋歸第四十三章:多爾袞的煩惱 還有一更第二章:首輔的憂慮第一百一十一章:錦衣衛的關鍵情報第五十章:侯恂反被坑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二十四章:潛入敵營第十五章:馬德里的中國人第一百一十章:講學成均館第十章:五十萬清軍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五十八章:揉捏日本第一章:意外的野心第三十二章:血海深仇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二十七章:長蘆圖書館第五十九章:以打促打第二十三章:藥王殿上第六十九章:鐵騎的洪流第三十九章:拍賣第六十七章:神秘勢力第二十七章:有求於大明第六十二章:韻致撩太子第二十九章:威尼斯參戰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五章:皇子取名第六十二章:平定瘟疫第五十七章:必勝的依仗第四十八章:蒙古人的武器第六十二章:大局已定第五章:招賢納才第二十章:陸軍醫院第八十六章:歸服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八章:新儒者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三十八章:燒冷竈第十四章:最高級的利益捆綁第一百二十章:急兵北進第六十九章:最高權力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九十一章:冤大頭第一百二十七章:強弱分明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七章:氣死皇太極第五章:佔領輿論陣地第二十五章:籌劃第二章:建太子護軍第一章:天家親情第七十四章:德川義直反了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七十六章:打造新東林第六十三章:打賭第101章:這大清就這麼被賣啦!第二十九章:爭先恐後送錢第三十二章:門前叫陣第八十三章:敲打朝鮮棒子第三十七章:劉宗敏與李巖之死第八十八章:臨時艦隊第三十一章:佈局暗戰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十一章:新官顧炎武第六十五章:愛國赤子之心第二十一章:天兵天將 起點正版我發紅包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二十五章:樺山久守的失敗第二章:京師貴人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九章:新東林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