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新的作物

內江,科社黨總部。

“唐紹儀的女兒安排好了嗎?”文德嗣看着手裡的文件,隨口問道。

顧曉綠答道:“已經安排好了,這次隨同我們去美軍接艦的代表團一起赴美。真看不出這小丫頭這麼厲害,把唐紹儀氣得不行了。”

文德嗣笑着說道:“呵呵,老唐最後還不是妥協了,這小蘿莉才13歲多點,就居然懂得利用我們去對付她老爸,真是人小鬼大……”

說來好笑,唐紹儀這次到上海談判,他家的五小姐唐寶玥就吵着要一起來,他平時最寵這個女兒,也沒想太多,就帶着一起來了。誰知這隻小蘿莉十分狡猾,就利用到達上海的機會,趁她老爸談判的時候,自己跑到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求報名留學生。

唐紹儀找不到女兒可急壞了,他根據女兒留下的信就上門找卡富爾要人,最後在市政府找到了女兒,卻帶不回去了。小蘿莉威脅他老爹,如果不同意她出去留學,就把自己賣到青樓去……最後,老唐不得不妥協,同意唐寶玥留學,但是也從家裡派了2個親信女僕跟着。

後來經過科社黨的政工詢問,才瞭解到其實唐家蘿莉想留學並不是主要目的,她主要是想去看看國外到底是怎麼回事。好吧,簡單的說,這就是個小憤青,比較理智的那種。因爲在家裡長期耳聞目染,瞭解到中國長期被列強欺壓,她就想看看那些列強到底厲害在哪裡,然後把這厲害的東西學到手再帶回來。唐家蘿莉非常聰明,十歲就會看報紙,她能想出找科社黨幫忙就是從報紙上看來的。

星科集團的留學計劃是針對全國的,計劃的第一年(19UU年)是送了102人出去,1907年就增加了一倍,派遣了26人,196年是38人,今年計劃是派遣406人,第一批26人已經出去了。爲了招攬足夠合格的留學生,科社黨就在全國各大報紙上打廣告招人。

雖然目前派遣留學生的機構不止星科一家,但星科的條件卻是最好的。

星科給出的條件非常好,留學期間的所有學費、差旅費都是由星科集團墊付,然後按留學所在地的物價水平,每月再支付給學生相當於當地平均收入150的生活費。學生學成回國之後,如果願意在星科集團安排的地方工作六年,這筆錢就算是委培費,由星科全部承擔,學生自己就不用還這筆錢了,相當於是公費留學。如不願服從星科的安排,這筆錢相當於助學無息貸款,在十五年內償還即可。

最重要的一點是,星科招募留學生的條件很寬鬆,不要求什麼才高打鬥,社會精英,只要是身體健康,能通過筆試和麪試的就可以了,而且筆試題目也不難。最重要的是“男女不限,年齡15到3週歲”。唐寶玥就是看中了這些條件,纔想了個鬼主意找上門了。至於年齡不夠這點,你不知道有種手段叫虛報年齡嗎?小蘿莉當時找到上海的報名處就自稱“十五歲”了,至於家長的證明書,是她自己模仿老爸的筆跡寫的。要不是報名處的公務員實在覺得不對勁,搞不好真的會被她矇混過去。

後來卡富爾覺得這事比較特殊,就向文德嗣請示如何處理,文德嗣固了一下,就特批了。讓小蘿莉先去美國的華人區中學讀書,到了年齡再去相關學校學習。其實小蘿莉去哪個國家並沒有要求,只要夠強就好。但星科現在和美國的關係最好,勢力也最大,自然優先去那邊。

對於文德嗣來說,唐家蘿莉的事只是個小插曲。他現在正忙着處理雲貴高原的事情。

“……我們以解放前佔農戶總數近半的中農爲參照,測算出的數據是:貴州的中農每戶平均有田三十畝左右,其中大多是坡地,平均年產糧食22公斤,每戶平均人口人均糧食337公斤,扣除正常賦稅種子及其他生產支出,人均佔有糧食20公斤左右,無論老幼男女,每年消耗糧食折算爲150公斤,每人餘糧即爲6公斤,不算衣物油鹽等其他日常開支…。”

負責西南大區的副秘書長顧曉藍在向文德嗣介紹情況,她接着說道:“這些數據都是理想狀態的數據,估計稅賦和其他開支都要遠遠大於那個數字,而取樣的樣本還是選擇了近郊、沿江沿河、大道兩邊交通還算髮達的地方。

“每人每年餘糧才這點兒?這還是中農,那麼下農佃農呢?”文德嗣皺起了眉頭。

“是的,雲貴高原是很貧瘠的地方。不但貴州如此,雲南北部和廣西北部地區,也有相似的問題。包括貴州、雲南、廣西等省所在的雲貴高原,普遍以喀斯特地形爲主,這種地形非常不適和發展傳統農業。這裡的土地非常貧瘠,產量一直都很低,大多數農民只能勉強維持基本生活,其中一部分甚至連自己都養不活。根據我們的專家評估,改變農耕技術和作物種子的改良,加上使用化肥農藥,實現溫飽沒有問題,但再進一步發展難度很大。”

“據專家考察表明,雲貴高原的耕地開發餘地很小,這裡的土層非常薄,如果過度開墾,極易出現石漠化的危險。現在已經有少數地區出現了石漠化,專家建議是不宜再進行開墾,部分地區甚至要退耕還林。”

“即便我們不計成本的開墾農田,進行水利建設,提高農業水準,創造了產值與其對環境的破壞造成的損失相比,也不成比例。而發源自雲貴高原內的河流下游地區用於防洪的費用,或者水土流失引起的洪災損失,都很可能大於這個產值……”

顧曉藍最後說道:“綜上所述,雲貴高原是不適合發展傳統農業的地方。”

文德嗣點點頭,說道:“我也知道雲貴高原貧瘠,但沒想到居然到了這種程度。那麼專家們對於該地的發展有什麼建議嗎?”

當然,搞工業是最簡單的解決辦法,但是現在條件不夠,無論是基礎建設、合格的工業人羣以及合適的產業鏈都不是短時間能搞好的,總不可能讓這些地方的人傻等吧。據最近的統計,生活在喀斯特地形內的農業人口有26萬左右,文總可不願意白白養活這麼多人。

“林業”顧曉藍答道:“專家們建議用林業取代傳統農業,因爲喀斯特地形的先天條件就決定了,這裡生態環境脆弱,存在石漠化威脅。如果搞傳統農業,投資翻上幾番不說,產生的效益微乎其微,完全就是得不償失。”

“26萬人都去搞林業?什麼林業需求這麼大?種造土植物要不了這麼多人吧……”文總說着,眼睛突然一亮,連聲問道:“難道溫帶橡膠樹和超級柴油樹搞出來了?哎呀,這段時間忙,沒去關心生物院的進展……”

“是的,文總。上個月就已經成功了……”顧曉藍笑道:“生物院培養的溫帶橡膠樹和超級柴油樹是特別針對喀斯特地形的改良版,非常適合雲貴高原的環境。造土植物的兼容性也很強,它們之間可以共同種植形成森林。並且有些地區還能同時種植經過針對性改良的果樹、藥材等經濟作物。專家們已經做過測試,在山區種植這些作物,在山下建立相關產品的加工廠,配合我們的集村並寨政策,就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文德嗣高興的說道:“太好了這樣一來,雲貴高原的產業發展就解決了,同時我們的橡膠和柴油問題也能解決大半……生物院於得漂亮希望他們再接再厲,繼續搞出適合其他地形,如沙漠、寒帶的作物。”

四川省南充市,松林坡北村

西門吹雪正領着一大幫村民在村邊的松林坡山上種樹。松林坡名字叫松林,其實因爲這些年的砍伐,這松林早就沒多少了,只有不好走人的山頂還有一些,半山坡都只剩一些低矮的灌木。

“這20畝是試驗林,要是這樹長得好,今後咱們就大量的種。”西門吹雪擦了把汗,對身邊的村民說道。

“西門同志,這種的是什麼樹啊?從來沒見過?”一個老農把那樹苗看了又看,終於忍不住問道。

西門吹雪說道:“哦,這叫油瓜樹,長大了就能結油瓜,可以榨油,是食用油。專家們說,一顆油瓜樹每年能產40斤油,一畝地至少能出406斤油。有了這個,咱們村今後就能賣油了。”

老農嘴角抽了抽,有些不客氣的說道:“西門同志,你莫不是搞錯了吧。老頭我於了一輩子農活,只知道油菜、大豆、芝麻、花生、棉籽能榨食用油。就沒聽說樹上還能出食用油的……”

這還是西門吹雪這段時間裡已經建立起了威信,要不老農說的話更難聽。

“這是科學你們要相信科學”西門吹雪說道:“我們科社黨一向講科學,不會在這種事情胡說八道的。”

旁邊一個青年對那老農笑道:“劉大叔,我相信村長的話。你要不信的話,咱們打個賭,要是這樹真不能出食用油,我就白給你家於半年活。”

“好”大夥有熱鬧看,都齊聲起鬨。

青年又說了:“大叔,可要是能出油怎麼辦?”

“我也幫你家白於半年活好了……”

青年賊兮兮的笑道:“不不不,不用。我和你家小玉的事情,你同意就行了……”

“好啊,你小子打的這種主意,你等着,別跑,我今天不抽你不姓劉站住,別跑”

第471章 新的黃河第53章 救災問題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139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上)第571章 浴血熊貓(中)第212章 大戰後的影響第275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第152章 開國大典第512章 五五計劃的成就第144章 間諜(上)第294章 舊船換海灣第618章 天罰(下)第353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下)第535章 太空試驗田(中)第135章 北洋降服第451章 夜起暴風掃日本第216章 歸國的舊船和新的超無畏第434章 非洲提督第284章 日本的反應第93章 第十八鎮起義第609章 林登萬的旗幟高高飄揚(上)第614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694章 打擊(2)第250章 西亞風雲(中)第267章 南美佈局,新艦服役第565章 獨有英熊驅虎豹第469章 大蘑菇的栽培(下)第598章 沒有協議的協議第569章 猛禽之戰(下)第7章 大采購第349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中)第46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559章 扯皮時間第586章 審判第552章 小鬍子的憤怒第720章 萬歲!多炮塔神教聖物服役!第43章 天下震動第74章 空軍發軔(下)第307章 美國要下場了第443章 “海軍假日”的海軍第637章 蘇維埃巨熊來了!第207章 大捷之後第152章 開國大典第375章 中國參戰第331章 下場前的準備第424章 看電影第266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下)第725章 核平時代(下)第174章 漁業(下)第363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下)第579章 國慶三十週年大閱兵第181章 文總的第二動物園第713章 我們也要種蘑菇第13章 忽悠錫良第100章 急迫的美國第284章 日本的反應第725章 核平時代(下)第469章 代號“彩虹羽蛇”第285章 神奇的意大利(下)第138章 小白艦隊第323章 望向南洋的目光第129章 調停第302章 中國的小弟們第669章 非洲問題(5)第510章 考古當如孫殿英第57章 幫列強印鈔票第68章 善後處置第110章 宗教學家張元渡第201章 釣魚島大海戰(三)第723章 核平時代(上)第667章 非洲問題(3)第552章 小鬍子的憤怒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326章 葉目夷的泡妞之路第112章 傳檄而定(上)第134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423章 民間車輛第667章 非洲問題(3)第462章 南美烽火(下)第335章 一個神經病,兩個好爸爸第590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160章 緣何點錯科技樹?第346章 金風細雨樓會議第70章 牆倒衆人推第383章 地中海風雲(五)第499章 萬靈丹第134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142章 官兵家事第483章 1929年的世界局勢(下)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56章 進口妹子第479章 牛牛,你爲什麼那麼牛?!第5章 買地第353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下)第260章 唐普的狼獾(中)第36章 熱球機第201章 釣魚島大海戰(三)第573章 浴血熊貓(下二)第664章 重心向非洲轉移
第471章 新的黃河第53章 救災問題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139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上)第571章 浴血熊貓(中)第212章 大戰後的影響第275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第152章 開國大典第512章 五五計劃的成就第144章 間諜(上)第294章 舊船換海灣第618章 天罰(下)第353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下)第535章 太空試驗田(中)第135章 北洋降服第451章 夜起暴風掃日本第216章 歸國的舊船和新的超無畏第434章 非洲提督第284章 日本的反應第93章 第十八鎮起義第609章 林登萬的旗幟高高飄揚(上)第614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694章 打擊(2)第250章 西亞風雲(中)第267章 南美佈局,新艦服役第565章 獨有英熊驅虎豹第469章 大蘑菇的栽培(下)第598章 沒有協議的協議第569章 猛禽之戰(下)第7章 大采購第349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中)第46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559章 扯皮時間第586章 審判第552章 小鬍子的憤怒第720章 萬歲!多炮塔神教聖物服役!第43章 天下震動第74章 空軍發軔(下)第307章 美國要下場了第443章 “海軍假日”的海軍第637章 蘇維埃巨熊來了!第207章 大捷之後第152章 開國大典第375章 中國參戰第331章 下場前的準備第424章 看電影第266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下)第725章 核平時代(下)第174章 漁業(下)第363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下)第579章 國慶三十週年大閱兵第181章 文總的第二動物園第713章 我們也要種蘑菇第13章 忽悠錫良第100章 急迫的美國第284章 日本的反應第725章 核平時代(下)第469章 代號“彩虹羽蛇”第285章 神奇的意大利(下)第138章 小白艦隊第323章 望向南洋的目光第129章 調停第302章 中國的小弟們第669章 非洲問題(5)第510章 考古當如孫殿英第57章 幫列強印鈔票第68章 善後處置第110章 宗教學家張元渡第201章 釣魚島大海戰(三)第723章 核平時代(上)第667章 非洲問題(3)第552章 小鬍子的憤怒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326章 葉目夷的泡妞之路第112章 傳檄而定(上)第134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423章 民間車輛第667章 非洲問題(3)第462章 南美烽火(下)第335章 一個神經病,兩個好爸爸第590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160章 緣何點錯科技樹?第346章 金風細雨樓會議第70章 牆倒衆人推第383章 地中海風雲(五)第499章 萬靈丹第134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142章 官兵家事第483章 1929年的世界局勢(下)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56章 進口妹子第479章 牛牛,你爲什麼那麼牛?!第5章 買地第353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下)第260章 唐普的狼獾(中)第36章 熱球機第201章 釣魚島大海戰(三)第573章 浴血熊貓(下二)第664章 重心向非洲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