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天罰(下)

PS:上一章我暈頭了,對雷部一號的描述有,動能武器系統發射器是在左邊,中間是指揮艙室。現在已經改了過來。

………………

雷部一號。

雷部一號的功能區大致是這樣劃分的,以它的“山”字外形爲準,左邊一豎是天基動能武器系統,哎,簡單的說就是一門炮,好吧,是電磁炮。右邊一豎是激光炮、重金屬粒子炮、等離子體炮等天基定向能武器系統。

這些武器都集中在前部,中部是服務艙、設備艙或彈藥艙,右邊的後部是能源艙,裡面裝有一臺30萬千瓦的第四代快中子增殖核反應堆,和熱電轉化發電機組,左邊的後端艙室則是電池長,裡面塞了滿滿的500噸最高等級的銀龍電池,它們一起構成了能源系統,爲整個空間站的設備和武器提供能量。無論是定向能武器還是電磁炮,都是耗能大戶,僅僅靠外面的太陽能電池板是不可能夠用的。

中間一豎的前段和中段是指揮艙、情報艙、通訊艙和生活艙,後面是動力艙和燃料艙。導彈武器系統在後面那一橫的兩邊,上面一共有128個單元的垂直髮射系統,其實就是用軍艦上的垂髮系統改造的。

“雷部一號”的名字自然也是來自中國神話,在自古傳說中,“雷部”就是天庭當中負責征伐和打擊邪惡的部門之。

另外,“雷部一號”雖然是空間站,但是因爲它有動力,可以在太空中自由移動,所以也可以當成吊絲版的宇宙戰艦。哎,其實天軍本身也有這個意思,所有才會給它加上那麼多武器。雖然現在的動力還不太夠,維生系統也不足以支持太久的航行,只能在比較近的太空區域活動,但是作爲實驗品也是可以的。

雷部一號雖然有三艘護衛艦那麼大,但因爲自動化程度極高,所以上面的定員並不多,只有112人,還沒有一艘護衛艦的人多,這還是因爲是技術驗證品的緣故,有不少技術人員編制在內的緣故,等到出了量產型,人數會壓縮到60人左右。不過這裡人雖然少,但它的編制級別很高,是正團級,站長是上校,相當於海軍的核動力戰略導彈潛艇。

此時雷部一號的指揮艙裡,一羣官兵正在忙碌着。他們的制服與衆不同,和陸海空火箭這四個已經露面的軍種都不一樣,是一種黑色和銀灰色爲主色調的制服。他們的臂章也是與衆不同,底部圖案是一個抽象的旋轉銀河,中間是軍徽,上面寫着“中國人民解放軍太空兵”。

沒錯,他們是太空兵,一個不屬於四軍管轄的獨立兵種。這個兵種的成立時間比火箭軍還早兩年,但是其存在還不爲人知的,他們在外面有個掩人耳目的名稱——第二空軍勤務部隊,他們在地面上的軍裝,臂章上就是寫的這個名字。所以他們在知情者當中,也被稱爲“二空”。好吧,其實太空兵本身也和空軍有很深的淵源,現有官兵裡面有相當部分都是從空軍轉過來的。最初這些太空事務也是由空軍再管,所以把他們掛在空軍名下也是很正常的。

其實原本也有人建議,直接成立“天軍”的,讓他們正式成爲新中國的第五個軍種,但是這個建議被我們敬愛的文總否決了。理由是條件還不成熟,在文德嗣看來,尼瑪連宇宙戰艦都木有一艘,天軍個毛線啊!名不副實,當然不要!

在雷部一號服役的太空兵別看人少,但級別都很高,普通士兵一個都沒有,連打雜的都是士官。沒辦法,這裡的保密性和專業性都很強,普通士兵是玩不轉的。

站長蘇洛雲上校一臉喜色的看着屏幕上那座殘破的新加坡要塞,雷部一號上搭載的強大光學觀測系統,使得這座要塞在屏幕上非常清晰。

他笑着對衆人說道:“還好空軍的彈藥不足啊,要不還輪不到我們了……”

“站長,是準備用什麼東西?”一個少尉湊趣的說道。

蘇洛雲說道:“當然是金箍棒系統,別的武器系統都不太適合。而且我們雷部的武器系統,就是這種沒有實際測試過,現在難得有這個機會,上頭也想看看金箍棒的效果如何……”

“太好了!終於輪到我們了。”他話音剛落,其中幾個傢伙就歡呼起來。很顯然,他們就是負責金箍棒系統的。“金箍棒”就是動能武器系統的外號。

蘇洛雲這時轉向旁邊的一位少校,客氣的問道:“文主任,你是雷部一號的設計者,你覺得呢?”蘇洛雲雖然是上校,但是在這位年輕的少校面前卻是沒有一點兒上官的架子。

文澤斌少校點點頭,微笑着說道:“這個時候使用動能武器系統是最合適的選擇,站長。定向能武器並不適合攻擊大氣層內目標。雷部上面的配置的導彈也是中型,核彈頭不合適,常規彈頭對於要塞這種硬目標效果也不好……”

此刻他也很激動,作爲雷部一號的主要設計者,他也很想看看自己作品的威力。文澤斌現在已經完成了博士學業,獲得了太空兵技術少校軍銜,目前在太空軍用設備研究所任職,擔任第17設計室主任。

作爲技術驗證型號的雷部一號的首次實戰測試,文澤斌和他的設計組成員,以及設備製造廠家的設計和維護人員都來了不少,務必保證測試成功。這些多出來的人都把雷部一號原本顯得寬敞的指揮艙擠得滿滿的。

“站長,姿勢調整完成,軌道現在已經穩定……”航行長徐成少校報告道。

“端木庚,準備好了嗎?”蘇洛雲轉向負責目標情報的那位少校。

“好了,站長。目標的基礎座標已經輸入完畢,並且也與戰場數據鏈鏈接,金箍棒在飛行過程的姿勢調整會由新加坡上空的無人機和偵查飛艇提供實時修正數據……”

“趙淮……”蘇洛雲又轉向另一箇中尉。

“金箍棒已經就位,瞄準完成!”負責炮位的趙淮中尉連忙答道。他是操縱動能武器狀態的小組長。

隨後其他小組也依次報告。

“既然都準備好了,那麼,我命令,發射!”蘇洛雲下達了命令。

“發射!”趙淮中尉激動的伸出右手,狠狠按下了發射按鈕……

………………

此時,電磁炮的炮口護罩已經打開,只見裡面閃過一股藍綠色的電弧光,一枚直徑100釐米,長度6米的圓錐形帶尾翼的炮彈,就以秒速9000米的速度射了出去,方向正是新加坡要塞……

而就在這時,雷部一號後部的導彈垂直髮射也有一半打開了,連珠炮似的射出了六十四枚導彈一樣的物體。它們要比剛纔的炮彈略大一些,直徑100釐米,長度7米。當然這些也確實是導彈,它們在離開了發射口後,尾部的火箭發動機就點火開始工作,隨後它們在太空中調整姿勢,並逐漸加速,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地球衝去。

是的,雷部一號上裝備了兩種天基動能武器系統,一種是制導炮彈,炮彈不需攜帶動力,用電磁炮給其一個極高的速度。另一種就是導彈性質的炮彈,自身具有動力。前者可以得到更高的初速,彈藥成本低,可以像打炮一樣可勁的打,可以形成持續火力,但需要一門電磁炮,只能裝在大型載具上。後者相反,速度更低,彈藥成本高,一次可以發射多枚,以形成密集打擊,還可以裝在小型載具上。

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現在就是拉一塊兒試驗,看哪種好用。

這並沒有結束,電磁炮的伺服機構立即開始運轉起來,自動供彈機的機械手又將一枚炮彈送到彈射器上。調整好位置後,一根彈射杆伸到炮彈尾部。固定好之後機械手鬆開,炮膛關閉,炮彈靜靜的懸浮在半空。

雷部一號的電磁炮是重接炮,在各種類型電磁炮當中,這種炮的效能是最好的。重接炮綜合了線圈炮能發射大質量彈丸、以及軌道炮能發射超高速彈丸的優點,還可賦予彈丸更高的加速力峰值,且使平均加速力與峰值加速力之間相差不大,從而使彈丸獲得均勻的加速度。

但它有個技術難題,就是必須先給炮彈一個初速度,才能在炮膛裡得到加速。這就是炮彈必須從線圈中間飛過去。如果炮彈小還好辦,炮彈大了就容易往下掉,無法保持在線圈中間,效能就會大打折扣。如果用加大初速的辦法克服重力影響,就只能用傳統的發射#藥,而發射#藥爆燃時會損壞電磁線圈的。但是在沒有重力的太空,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所以重接炮最適合無重力的太空環境。

彈射杆前面是一個火藥活塞,也就是“三無榴彈發射器”上用的那種推動裝置,發射時無聲、無光、無煙,當然在太空中看重的後兩項,如果像傳統炮彈那樣用發射#藥,會對炮膛內的電磁線圈造成損害。是失重條件下,不需要用高初速克服重力影響,火藥活塞造成的初速就足夠了。

“鏹……”一聲輕微的金屬摩擦聲,第二枚炮彈立即彈射了出去,分毫不差的從線圈中間通過。

後邊的導彈裝填速度就要慢些,過了十幾分鍾後,也再次發射了第二輪出去。垂髮系統不是隻發射了一半嗎?是的,另外一半是攜帶核彈頭和常規彈頭的,這一次不用。

在原時空的後世,有一種說法流傳很廣,大意就是說,“動能武器就是非常簡單的東西,就是一個鐵棒”。而實際上,動能武器也沒怎麼簡單,它們的彈頭都是高密度、高硬度、耐高溫的鎢碳合金,無動力炮彈除了彈頭不需要裝炸藥,同樣的有制導系統、熱控系統與通信系統,比一枚制導炮彈還複雜。有動力的導彈還得加上推進系統,比導彈還複雜些,價格也不算便宜。

……………

指揮艙的官兵們都在注視着自己的屏幕,緊張的工作着。

特別是文澤斌那幫相關的科學家和攻城獅,他們顯得更緊張,因爲動能武器的特性所限,從來就沒有進行過實彈試驗,一切都只是理論。雖然他們也用計算機進行了大量的模擬計算,但是在沒有驗證之前,大家心裡都是沒底的。

因爲也有反對的專家認爲:由於其彈頭速度過快,在對大型建築羣等目標的打擊上很可能起不到致命的效果,頂多就像高速飛行的子彈撞擊玻璃一樣,在目標上穿個直徑幾十釐米的“小洞”,如果真是這樣,那可就讓人笑掉大牙了。

所以效果到底如何,還要試試才知道。

因爲導彈和電磁炮都是可以調節的,所以這些彈頭都被分成了不同的速度,實驗哪種速度下才能達到最佳打擊效果。反正新加坡要塞面積夠大,目標也夠多,足夠試驗不同的姿勢了。

爲了進行這次實彈試驗,總參和太空兵調動了幾十架偵察機和飛艇,幾十顆衛星,數千人進行監測和評估,花上這方面的代價比那些彈頭貴多了。

這些彈頭在進入大氣層之後,外殼就開始與空氣分子摩擦生熱,防熱外殼的溫度越來越高,最後都燒得發紅了,並在不斷汽化。這種特種陶瓷製作的防熱外殼就是靠不斷汽化降低溫度,在外殼和彈頭之間還有一層特種石棉隔熱層,使外表的高溫不會把彈頭燒化。如果不做防護處理,這些彈頭根本就到不了地面,半空中就灰灰了。

很快,彈頭進入了黑障區,不過這個“黑障區”這僅僅是對傳統的無線電通訊有效,對於擁有藍綠激光和量子通訊技術的中國來說,根本就不存在所謂“黑障區”。

這是,彈頭已經化作流星,拖着炫麗的焰尾向地面落去。新加坡要塞,即將迎來史上第一次流星雨。

不過,新加坡此時還在白天,根本看不清天上的“流星雨”,這時一顆流星就直直的墜落下來了。

“轟……”突然,原本還完好的一片要塞區域突然發生了巨大的爆炸。

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435章 yes,rpg!第113章 傳檄而定(下)第573章 “獸類大作戰”落幕第167章 武裝干涉(下)第77章 城管無敵(下)第78章 空中攻擊(上)第422章 律法之道第606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422章 律法之道第427章 “出嫁稅”事件第277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下二)第429章 分田分地分媳婦第191章 中日癸丑戰爭(三)第10章 檢疫第443章 “海軍假日”的海軍第18章 人生贏家第350章 盼王師的荷蘭人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725章 核平時代(下)第401章 非洲的大坑第317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485章 中國的應對第469章 代號“彩虹羽蛇”第438章 地震之後第650章 世界工廠第500章 新型合金核潛艇第14章 軍訓第228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273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第365章 帶路黨和維持會(2)第643章 廣東級餃子第706章 世界工廠第219章 憂鬱的首相第620章 澳洲攻略(一)第180章 文總的動物園第258章 歐洲的坦克會戰第56章 進口妹子第482章 1929年的世界局勢(上)第467章 大蘑菇的栽培(上)第253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上)第563章 顛覆進行時(下)第718章 根本停不下來(5)第27章 拉羊與被拉羊第111章 大天使長文德嗣第658章 歸化人(1)第442章 愛莉,GO!第343章 爪哇海之戰(二)第551章 全面換裝(中)第265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中)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79章 空中攻擊(下)第446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中)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284章 神奇的意大利(上)第76章 城管無敵(中)第512章 五五計劃的成就第443章 “海軍假日”的海軍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335章 南洋攻略(三)第134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44章 爪哇海之戰(六)第581章 三十週年閱艦式第167章 武裝干涉(下)第431章 紅白歌會暫停了第403章 國慶十週年第9章 動員第541章 馬奇諾之殤第598章 沒有協議的協議第559章 扯皮時間第221章 一戰爆發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453章 長門號的一聲炮響…...第443章 “海軍假日”的海軍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51章 土地政策第164章 兩棲登陸艦和潛艇第451章 夜起暴風掃日本第253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上)第263章 唐普的狼獾(下二)第40章 戰前第303章 俄國二月革命第411章 北極的寶藏第374章 改變歷史進程的弄月號事件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162章 臉,就不要了第151章 “一五計劃”(2)第498章 新領土第209章 臺灣解放第303章 俄國二月革命第196章 舟山海戰(三)第169章 法國遠東艦隊覆滅(上)第119章 蘇皖魯戰役(上)第272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中)第550章 全面換裝(上)第17章 地球牌圓珠筆第188章 宣戰第495章 小鬍子上臺了!第513章 鐵路大建第315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
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435章 yes,rpg!第113章 傳檄而定(下)第573章 “獸類大作戰”落幕第167章 武裝干涉(下)第77章 城管無敵(下)第78章 空中攻擊(上)第422章 律法之道第606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422章 律法之道第427章 “出嫁稅”事件第277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下二)第429章 分田分地分媳婦第191章 中日癸丑戰爭(三)第10章 檢疫第443章 “海軍假日”的海軍第18章 人生贏家第350章 盼王師的荷蘭人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725章 核平時代(下)第401章 非洲的大坑第317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485章 中國的應對第469章 代號“彩虹羽蛇”第438章 地震之後第650章 世界工廠第500章 新型合金核潛艇第14章 軍訓第228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273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第365章 帶路黨和維持會(2)第643章 廣東級餃子第706章 世界工廠第219章 憂鬱的首相第620章 澳洲攻略(一)第180章 文總的動物園第258章 歐洲的坦克會戰第56章 進口妹子第482章 1929年的世界局勢(上)第467章 大蘑菇的栽培(上)第253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上)第563章 顛覆進行時(下)第718章 根本停不下來(5)第27章 拉羊與被拉羊第111章 大天使長文德嗣第658章 歸化人(1)第442章 愛莉,GO!第343章 爪哇海之戰(二)第551章 全面換裝(中)第265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中)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79章 空中攻擊(下)第446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中)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284章 神奇的意大利(上)第76章 城管無敵(中)第512章 五五計劃的成就第443章 “海軍假日”的海軍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335章 南洋攻略(三)第134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44章 爪哇海之戰(六)第581章 三十週年閱艦式第167章 武裝干涉(下)第431章 紅白歌會暫停了第403章 國慶十週年第9章 動員第541章 馬奇諾之殤第598章 沒有協議的協議第559章 扯皮時間第221章 一戰爆發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453章 長門號的一聲炮響…...第443章 “海軍假日”的海軍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51章 土地政策第164章 兩棲登陸艦和潛艇第451章 夜起暴風掃日本第253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上)第263章 唐普的狼獾(下二)第40章 戰前第303章 俄國二月革命第411章 北極的寶藏第374章 改變歷史進程的弄月號事件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162章 臉,就不要了第151章 “一五計劃”(2)第498章 新領土第209章 臺灣解放第303章 俄國二月革命第196章 舟山海戰(三)第169章 法國遠東艦隊覆滅(上)第119章 蘇皖魯戰役(上)第272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中)第550章 全面換裝(上)第17章 地球牌圓珠筆第188章 宣戰第495章 小鬍子上臺了!第513章 鐵路大建第315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