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定都之爭

我們都知道,文德嗣因爲是來自2世紀,他本人對於這個定都問題其實並不在意,不過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這件事情就相當重要了。在以前沒有取得中央政權的時候,他還能用節省資金之類的藉口糊弄過去,但是現在就不能這麼糊弄了。

在文德嗣丟出那句不喜歡北京的話之後,全國人民就爲定都的事情就吵翻了。各大報紙都在頭版刊登了各自的定都提議,又互相攻擊,把對手的選擇貶得一文不值。搞得這段時間洛陽紙貴,報刊銷售量大增。不過,科社黨掌握的幾家主要報刊,如《中華日報》、《華夏新聞》、《中國科學社會主義週刊》等喉舌,卻沒有做出任何表態。這是因爲文德嗣自己還沒想好。

對於首都的選擇,在這個時代還是很重要的,不單單是中國人很重視,就連外國人也一樣。在中國這樣的大國,定都的問題已經是個嚴肅的政治問題,不僅僅是文德嗣想的找個中央政府辦公的地方這麼簡單。這還涉及到國家形象的問題,國人對於面子是很重視的。要是這個首都選得太挫,對於國民士氣是有負面影響的。

對於中國人來說,作爲首都的這個城市首先不能太小,位置不能太偏僻,其次經濟要發達,交通要方便,再次還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一定要是歷史文化名城。最後就是風水,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不管文總自己信不信,都要有個符合風水學的解釋,如果能有天子龍氣啥啥的,那就更好了。

原本北京和南京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這兩個地方文總又看不上。北京雖然當了多年的首都,但就像文總說的,清末的北京充滿了腐朽的味道,而且守舊勢力非常強大,再加上民風奢靡,完全不適合充當新中國的首都。最重要的是,這裡缺水,任何一個大國的首都都會朝着巨型綜合性都市的方向發展,這是人類的本能和社會的需要造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至於後世那種“小首都”的提議,不過是個不切實際的空想而已。

中國這種大國,首都肯定會巨型化,而對於巨型都市來說,缺水就是個很要命的問題。在原時空後世的紅朝,北京這邊爲了解決缺水和沙塵暴問題,可是花了很大的代價,而這些代價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找個水源豐富的地方不就好了

後世的北京還有一個要命的缺點,就是沙塵暴。不過這對於文總來說,並不難解決。他手上那麼多生物黑科技,又是知道過度墾殖過度放牧的教訓丨要是連沙塵暴這種人爲造成的環境問題都解決不了,還纔是見鬼了。

另一個大熱門——南京,就在長江邊上,旁邊還有多條支流,這裡當然是不缺水的。其他條件也不差,但是文德嗣不喜歡這裡,他嫌太熱了。

嗯,這當然只是一個理由。反對的人更多是認爲南京的風水不好,這地方很適合發展經濟,但是不適合做首都,所以在此建都的幾個王朝,如東吳、東晉、宋、齊、樑、陳、太平天國不是短命王朝,就是皇室衰落。呃,還有個本位面沒有了的中華民國。當然,文總自己是不信這套,但架不住信的人多啊。

不過,科社黨內部的軍方大佬們也不贊成選南京,他們也不信風水,而是出於戰略安全需要。由於現在中國海防力量還很薄弱,南京又臨近長江口,外國列強的海上武裝可以輕易的對南京進行打擊。所謂天子守國門這種事情,在古代可以玩玩無妨,但在現代還這麼玩,那就是腦子進水了,難道指望列強們不會玩“斬首戰術”麼?

參與爭論的人當然也不是鐵板一塊,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所以在“首都選址”上,他們搞成了多個方案

而剩下的幾個古都,如長安、洛陽、開封,在幾百年前或許適合,但到了現在,都已經不適合了。另外還有人建議在武漢定都,不過按照文總的計劃,武漢是作爲預定中的重工業城市,而不是首都。再說這裡實在太熱了,文德嗣是很怕熱的,他可不想把首都建在火爐中。

主流的意見還有成都、廣州等幾處名城。選臨時首府內江當首都的當然也有,官靜官副省長就是其中代表。不過這些選擇位置都比較偏,反對的人更多。

關於定都的爭論太過激烈,把文總的腦殼都搞大了。

最後他實在火了,一個定都問題就吵成這樣,還要不要於工作了?真是豈有此理

顧曉綠翻着白眼說道:“可是文總你自己又不決定,大夥當然會吵啊,其實這種問題你只要說句話,就好了。”

“呃……好吧”他想了想,就說道:“既然現成的城市不合適,那咱們就建個新的好了。反正咱們資金充足,不差錢。修個新城當首都,免得他們唧唧歪歪對,就這樣定了”

顧曉綠笑道:“文總,這個辦法好,現有城市都有太多的利益相關方,很難做到公正持中。還是新城好不過,你打算在哪裡建呢?”

“哪裡建啊……這個……”文德嗣固了,因爲他發現自己也沒底。

最後他靈機一動,想到了基地主控電腦。量子計算機“小扉扉”,這個可是完全沒有私心的。“算了,既然人類都有自己的打算,選的都不靠譜,那就讓小扉扉來選吧”

於是文總就把對於首都的幾個要求輸進去,讓小扉扉對全國進行選擇。

他的要求就是:第一,不能太靠邊,儘量在國土的中間位置一些。第二,氣候合適,不能太冷或太熱,不能太乾燥或太潮溼。第三,水源要充足,至少要有滿足36萬人口生產和生活用水的潛力。第四,地勢不能太複雜,要適合建設,還要有足夠的城市擴張空間。第五,地質構造穩定,不能在地質活躍帶上,這點很重要,文總可不想時不時的感受下地震。第六,就是戰略安全性。

最後嘛,就是風水啊,環境啊,歷史文化之類的要求,這部分是次要條件,滿足主要條件之後的備選。

小扉扉在收到任務之後,過了大約十分鐘,就給出了幾個選擇,這些地段都在長江以北,黃河以南,河南、安徽、湖北三省範圍內。

因爲文總提的那些主要條件,雖然看起來都不算苛刻,但要全部符合的,還真沒多少。

文德嗣反覆看了幾遍,最後笑道:“呵呵,看了就是這裡了。小扉扉真厲害要不是他,不知道還得爲這事吵上幾年呢。”

說完,他把那份文件交給顧曉綠等幾個秘書傳閱:“你們看看,這裡怎麼樣?就是得分最高的那個地方……”

顧曉綠說道:“南襄盆地嗎?確實不錯,小扉扉給出了6分的評分,它滿足了所有的主要條件,連風水都不錯,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歷史文化的底蘊稍微差了點,它從來沒有成爲過首都……”

顧曉藍說道:“那裡雖然沒有成爲首都,但也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南陽也有36多年的建城史。西漢時爲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時南陽作爲“南都”是中國第二大城市。又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鄉,南陽又有“帝鄉”之稱。”

“哼,那又有什麼關係,以前沒有當過首都,現在就是了免得那些傢伙老是吵過沒完”文德嗣大手一揮,算是拍板了。

他得意的說道:“而且,修新城也有個最大的好處,我們可以完全設計一個全新的首都,而不用去顧慮這裡那裡的古蹟啊什麼的我們要建立一個工業化的新中國,首都自然也是要新的”

果然如顧曉綠所說,定都之事,文德嗣開口之後,就算拍板了。文總都開口了,他手下養的那些文史院的“大師”們自然就跳出來幫腔了。他們立即引經據典,把南襄盆地吹上了天,彷彿不在這裡建都,就是對祖國和人民的犯罪一樣。

御用“大師”們火力全開之後,社會上的爭論頓時平息了大半,當然還有不死心的,既然文總不在意非要在傳統都城中選擇,他們也不好提這事,就指出新建首都靡費民力、浪費資金等等缺點。“大師”們立刻反擊,難道在舊都定都就不花錢了嗎?建設新城又有怎樣怎樣的好處,還能帶動經濟發展,振興中原等等重要意義。反正就是,咱們花上這點錢是完全值得的,而且這筆錢又不是一下子拿出來,是分爲二十年的時間,看起來雖然不少,但分攤到二十年就不算什麼了。

最後,這座新的首都被定在了襄陽和南陽之間,大致就是在後世的鄧州和新野一帶,由於臨近漢江,因此文德嗣將新都命名爲“漢京”。

當然,在漢京建好之前,還是得有個臨時首都。內江這裡無論如何都不合適了,於是文德嗣就覺得把距離漢京比較近的武漢作爲臨時首都。只是把政府部門搬過來,科研部門就不搬了,繼續留在內江,等漢京修好了,再搬過去。

第71章 已報兀師入貴陽第55章 王啓年的春天第650章 世界工廠第161章 接船第577章 二代們第145章 間諜(中)第48章 湖北解放第121章 蘇皖魯戰役(下)第36章 熱球機第29章 生物研究所第200章 釣魚島大海戰(二)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七)第724章 核平時代(中)第361章 沙皇復辟第338章 南洋攻略(六)第484章 提前到來的經濟危機第191章 中日癸丑戰爭(三)第311章 新型軍艦第530章 人革聯峰會(上)第47章 連鎖反應第699章 打擊(7)第231章 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第658章 歸化人(1)第708章 美國志願軍第533章 凜冬將至第454章 中國的反應第42章 第八鎮的慘敗(下)第14章 軍訓第517章 西班牙武器展銷大會(上)第699章 打擊(7)第363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下)第596章 中美峰會第167章 武裝干涉(下)第534章 太空試驗田(上)第87章 基層(下)第580章 新的軍種——火箭軍第499章 萬靈丹第546章 生意大好(上)第214章 新地圖,新忽悠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249章 西亞風雲(上)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414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上)第344章 爪哇海之戰(六)第372章 這點兒不夠,還要第494章 克里姆林宮的王子第718章 根本停不下來(5)第40章 戰前第19章 當官了第229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269章 閱兵式上的新裝備第383章 地中海風雲(五)第511章 考古當如孫殿英第55章 王啓年的春天第111章 大天使長文德嗣第215章 謁陵軒轅第334章 南洋攻略(二)第84章 地主和模範第438章 地震之後第23章 擴充第374章 改變歷史進程的弄月號事件第164章 兩棲登陸艦和潛艇第346章 金風細雨樓會議第461章 南美烽火(中)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389章 鹽政和鹽業第588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146章 間諜(下)第387章 損失與收穫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433章 慘烈的殖民地獨立運動第258章 歐洲的坦克會戰第364章 帶路黨和維持會第454章 中國的反應第233章 來人啊,喂陛下吃餅...第25章 團練第215章 撈船第627章 裝甲熊貓(上)第718章 根本停不下來(5)第188章 宣戰第222章 不一樣的一戰第22章 大水災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195章 舟山海戰(二)第343章 爪哇海之戰(五)第423章 日本科學研究會第302章 中國的小弟們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135章 北洋降服第523章 太空產業的起步第177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下)第668章 非洲問題(4)第660章 歸化人(3)第180章 文總的動物園第70章 牆倒衆人推第49章 合格的軍火商第274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
第71章 已報兀師入貴陽第55章 王啓年的春天第650章 世界工廠第161章 接船第577章 二代們第145章 間諜(中)第48章 湖北解放第121章 蘇皖魯戰役(下)第36章 熱球機第29章 生物研究所第200章 釣魚島大海戰(二)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七)第724章 核平時代(中)第361章 沙皇復辟第338章 南洋攻略(六)第484章 提前到來的經濟危機第191章 中日癸丑戰爭(三)第311章 新型軍艦第530章 人革聯峰會(上)第47章 連鎖反應第699章 打擊(7)第231章 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第658章 歸化人(1)第708章 美國志願軍第533章 凜冬將至第454章 中國的反應第42章 第八鎮的慘敗(下)第14章 軍訓第517章 西班牙武器展銷大會(上)第699章 打擊(7)第363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下)第596章 中美峰會第167章 武裝干涉(下)第534章 太空試驗田(上)第87章 基層(下)第580章 新的軍種——火箭軍第499章 萬靈丹第546章 生意大好(上)第214章 新地圖,新忽悠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249章 西亞風雲(上)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414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上)第344章 爪哇海之戰(六)第372章 這點兒不夠,還要第494章 克里姆林宮的王子第718章 根本停不下來(5)第40章 戰前第19章 當官了第229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269章 閱兵式上的新裝備第383章 地中海風雲(五)第511章 考古當如孫殿英第55章 王啓年的春天第111章 大天使長文德嗣第215章 謁陵軒轅第334章 南洋攻略(二)第84章 地主和模範第438章 地震之後第23章 擴充第374章 改變歷史進程的弄月號事件第164章 兩棲登陸艦和潛艇第346章 金風細雨樓會議第461章 南美烽火(中)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389章 鹽政和鹽業第588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146章 間諜(下)第387章 損失與收穫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433章 慘烈的殖民地獨立運動第258章 歐洲的坦克會戰第364章 帶路黨和維持會第454章 中國的反應第233章 來人啊,喂陛下吃餅...第25章 團練第215章 撈船第627章 裝甲熊貓(上)第718章 根本停不下來(5)第188章 宣戰第222章 不一樣的一戰第22章 大水災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195章 舟山海戰(二)第343章 爪哇海之戰(五)第423章 日本科學研究會第302章 中國的小弟們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135章 北洋降服第523章 太空產業的起步第177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下)第668章 非洲問題(4)第660章 歸化人(3)第180章 文總的動物園第70章 牆倒衆人推第49章 合格的軍火商第274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