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放衛星

e:今天晚了點,繼續求票,n-noi哈哈

共和257年(西元196年)7月6日,甘肅省酒泉市額濟納縣,東風基地。

東風基地是中國第一座火箭及航天試驗基地。它的位置也就是和原時空的同名基地差不多,在額濟納縣境內的巴音寶格德山下。不過稍微有些區別的是,本位面的額濟納地區被直接劃歸了甘肅省酒泉市,也就是說今後這個基地附近的一切民政事務都歸酒泉市管,當然稅收也歸酒泉市,免得像原時空那樣兩個省爲了基地的事務扯皮不斷。

該地區屬內陸及沙漠性氣候,地勢平坦,人煙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時間長,每年約有30天可以進行發射試驗。而且這裡深處內陸,周圍人煙稀少,也便於保密,是中國最合適的火箭試驗地。當然,有着後世資料的文德嗣,也不是完全照搬,他在原時空的東方基地的基礎上,讓手下的工程師和主控光腦“小扉扉”進行了很多優化設計,在佈局和具體規劃上,進行了一些微調,使之更加合理,更方便日後的擴建和技術升級。

本位面的東風基地是始建於1910年2月,到192年2月底完成了第一期工程,開始正式進行運載火箭的試驗。其實在基地完成之前,科社黨還沒統一中國的時候,當時還是“西南自治政府”的科社黨就已經成立了工程院第三十三分院(主要負責研發火箭與航天方面的技術),在1909年時就已經開始可火箭項目的研製,並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第一代軍用火箭筒、火箭炮就是其中的部分成果。

不過以前受限於場地,三十三分院玩的都是小火箭,直到東風基地建成之後,纔開始了大型火箭的研發。當然,說是“研發”,其實只算是複製。工程師們要做的就是把“後世”的那些技術資料實現出來,把圖紙變成實物。

但要知道,大型火箭是很高大上的玩意兒,哪怕是有完整的設計圖紙和工藝文件,也不是短時間就能變成實物的。更何況,本位面的材料、工藝加工等方面的能力也不能和“後世”,哪怕有完整的科技樹資料,要消化掉也是需要時間的。

從1913年-月開始,三十三分院就在基地裡打火箭。他們靠着充足的經費和技術資料,連續進行測試,平均每兩個月打一次火箭,到現在爲止總共發射了幾十枚實驗型號的火箭,一枚比一枚大,一枚一枚飛的高。

當然,航天工程並不是設計發射火箭,還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問題,例如說太空中如何飛行、導航、太空飛船的會合,超長距離的太空飛船遠端遙控,以及人類在真空環境中的生存方法、失重狀況下如何活動,月球探測的手段等等各種問題。

還有就是目前的重點項目——人造地球衛星,呃,主要是間諜衛星。其次還有另一個分支項目——導彈準備的說,是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是十一分院的項目。這些方面的研究是和大型運載火箭同步進行的。

在1914年6月,330l所箭研究所)就已經把火箭打到了20公里的高度,已經可以說是達到太空的邊界了。按照這個進度,只要再繼續加把力,最多在1914年年底,就可以把火箭送入環繞地球軌道了。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文德嗣反而不急了,這是因爲人造衛星的研發沒有跟上來。只有火箭沒有衛星能有作用呢?難道這些年花了上億元人民幣就是聽個響,看個大煙花不成?

所以這兩年一方面是繼續進行火箭的完善和優化工作,另一方面主要就是在進行衛星和太空飛船的研發和地面測試。除了把它們扔進真空室之外,還要泡水,先是扔進水池裡,後來還扔進青海湖中測試鹽分腐蝕問題。

因此一直到了今天,才真正開始發射人造衛星。

此時,火箭發射場的周圍幾十公里外已經進行了戒嚴,幾百個技術人員在中央控制大樓裡忙活着。

“饒工,飛廉五號準備得怎麼樣了?”總指揮向火箭組的負責人問道。

“報告總指揮,我們剛纔進行了最後一次檢測,一切正常,沒有問題,可以按照計劃發射。”這個叫饒家任的年輕人一臉激動的答道。

饒家任今年二十八歲,是個商人的兒子,天生對火箭研究有着濃厚的興趣。是星科集團組織的第一批留學生,19uu年留學德國柏林,在研究了文總的《唯物中國》後,就預感到東方雄獅即將崛起。後報紙連連從東方傳來喜訊,他並沒有像其它同學馬上回國感受祖國的強大。而是繼續在柏林一邊進修,一邊自己研究火箭推動技術。在192年是,他有一次在實驗火箭時出了意外,他的火箭沒有按照預定軌道飛行,偏離了幾公里外在一戶農莊落地爆炸,傷了幾個人(第一枚導彈?)。幸好這個時代中德關係良好,如果不是他有中國公民的身份早就被抓起來吃牢飯了。

文德嗣知道後就馬上讓有關部門調查,結果非常令人驚訝,沒想到本位面還有這樣的火箭天才,這傢伙居然在沒有後世技術資料的情況下,自己搞出來了射程超過2公里的火箭。於是就馬上招他回國。後來在後世的技術支持下,他的專業知識開始暴漲,專業才能開始爆發。在今年2月,成功研製出了本世界的首枚地對地彈道導彈,性能和相近,比原時空提前二十多年。

此次文德嗣特別任命他擔任衛星計劃的火箭項目負責人。

總指揮點點頭,又向衛星組的負責人問道:“太白一號準備得怎麼樣了?”

衛星組回答:“報告總指揮,太白一號一切正常,沒有問題,可以按照計劃發射。”

“監控系統一切正常……”

“雷達系統一切正常……”

“遙控系統一切正常……”

隨後各個項目組都開始報告各自的情況。

當最後一個項目組報告完畢後,總指揮看了看手錶,就對着話筒說道:“好,各項目組就位,按照原定計劃,準備發射”

這次發射的火箭名爲飛廉2型,爲全重達l10噸的三節式液體火箭,可以將66公斤的酬載推到20公里高的低地球軌道上。

“10,b…,2i發射”

凌晨6∶6正,隨着倒數結束,高聳的火箭底部噴出了大量的火焰和煙霧,液氧和液氫燃料產生的強大推力,讓火箭騰空而起。

“火箭發動機工作正常”

“追蹤系統工作正常”

“雷達系統工作正常”

火箭的第一節、第二節先後脫離。6∶14時,第三節火箭熄火,打開衛星保護罩,衛星進入預設軌道,開始照預定程序展開太陽能板,捕捉三個預設恆星開始校正自己的位置,並向地面傳送訊號。

“衛星定位順利完成”

“信號連接成功”

這時,指揮中心的擴音器傳來一陣悠揚的古典音樂——《高山流水》,這是從衛星上傳來的信號。

“成功了成功了我們成功了”指揮中心頓時一片歡呼,人人神色興奮,互相熱烈擁護。

漢京,國務院。

國務院總理張立錚昨晚就沒回家去,今天上午五點就起來了,吃了早餐後就一直守着面前的這個紅色的專線保密電話。

6∶3,“叮鈴鈴……叮鈴鈴……”電話鈴聲響起。

張立錚馬上拿起電話:“喂,我是張立錚……”

“報告總理,此次衛星發射計劃,順利完成了現在我們已經和太白一號衛星成功建立信號鏈接……”電話裡傳來總指揮激動的聲音。

張立錚愣了幾秒,才一臉興奮的說道:“好好好請向參加此次計劃的同志們轉達我的祝賀我立即爲你們向文總請功”

放下專線電話後,他馬上打開掌上電腦,聯繫上了文德嗣。

此時,文德嗣也沒睡覺,今天他也是五點不到就起牀了,一直在等消息。

“文總,衛星發射順利完成”

文德嗣接到張立錚的通報後,長長的鬆了口氣:“太好了給參加此次計劃的單位和突出個人記功,授勳”

這首顆衛星名爲太白一號,重量1570公斤,這是一顆低軌道軍事偵查衛星,在18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運行,衛星上面有相當多的偵查儀器。諸如通訊天線、雷達、高倍率照相機、高倍率電視攝影機等,幾乎想得到偵查儀器的都塞進去了。

這顆衛星將在軌道上運轉三年,雖然可以直接向地面發射加密後的視頻和圖像信號,但受技術限制,信號不是很穩定,清晰度不太令人滿意。所以它還要用返回艙向地面投放底片膠捲,幾次繞行拍完一個膠捲的底片後,就可以將其送返地面。而啓明一號上共裝了八卷膠捲,因此有八卷返回艙。但由於目前的技術限制,照相機和攝影機的性能並不是非常頂尖的,重量與口徑都不大。

幾天以後,衛星計劃的主要負責人都來到了漢京,向文總等中央領導彙報工作。

文德嗣先向他們表示了祝賀,然後向擔任總指揮的三十三分院汪院長問道:“汪院長,太白二號準備什麼時候發射?”

太白二號其實是候補衛星,和太白一號一模一樣。也就是說,爲了這次發射,東風基地準備了兩枚火箭與兩顆衛星,若是太白一號發射失敗,那麼隨後就會發射太白二號補位,總之必須保證發射成功。

汪院長滿臉笑容地回答:“文總,我們認爲,既然太白一號發射成功,那麼太白二號就不用那麼急了。我們打算多收集一些太白一號的運行資料,然後在下個月後發射太白二號。這次要讓它走不同的運行軌道試試。”

“嗯,你們是專家,具體的事情就由你們負責了。”文德嗣嚴肅的說道:“不過,下一批衛星就不是軍用衛星了。我們的航天工程不只是單純的軍事用途。它的成本太高,必須要能產生利益才能長遠。我以前和你們說過,科學家必須和企業合作,協助企業獲得利益,同時自己獲得研究資金支持。這樣既是造福人類,也能使得科學研究能夠獲得充足的資金。航天工程最大的利益就是發射各種具有經濟價值的衛星,例如通訊衛星、導航衛星,提供氣象預報服務的氣象衛星,還有就是可以進行遙測的偵查與照相衛星等。”

接着他轉向饒家任說道:“饒主任,這次你們火箭組功勞很大。在火箭方面還請你們繼續努力,要儘量設法降低成本,這樣纔有機會大量發射。”

“是,文總,保證完成任務……”饒家任看到偶像和自己親切的交談,激動得手腳無措,只會一個勁兒的點頭。

“文總,我們的導彈也可以用了”他連忙獻寶似的彙報道。

文德嗣笑着說道:“我知道,你們的導彈我也瞭解了,現在還是使用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吧?軍用武器要簡便易用,便於維護。在這方面液體火箭發動機就不如固體發動機,所以我希望,你們再接再勵,研製出固體發動機的導彈。而且現在的導彈還不是很成熟,成本也比較高,這一點也很重要。”

饒家任連忙答應道:“是,文總,我們會繼續努力的……”

其實現在文德嗣對於這種初級的原始導彈興趣不大,這種和性能和2差不多的玩意兒,實在沒什麼價值,他更感興趣的是衛星。

說起來,其實原時空中的納粹德國原本是可以把衛星射入太空的,他們的主力火箭2重2。6噸,最大射高可以達到2-90公里,而最高末端速度達到6公里/秒。而一枚2多少錢呢?量產初期是10萬帝國馬克,後期降到6萬帝國馬克,分別約是4萬與2萬美元而已,而這東西德國造了超過五千枚。

當然2的末端速度離第一宇宙速度還有6倍的差距,但只要把2放大三到五倍,完全可以把衛星打到軌道上去。原時空的美國水星計畫的火箭不過2噸重,就可以打小型衛星到軌道上去了。只是納粹德國要的是馬上可以使用的武器,對衛星這種東西完全不瞭解,所以就沒去點這個科技樹。但來自後世的文德嗣可是很清楚人造衛星在軍事、科技以及經濟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605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艦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下)第578章 國慶前夜第286章 意大利的科西嘉奇蹟第638章 拿破崙六世第103章 紛紛來投第75章 城管無敵(上)第59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下)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七)第628章 裝甲熊貓(中)第30章 共同社第338章 南洋攻略(六)第93章 第十八鎮起義第396章 都不滿意的結果第714章 根本停不下來(1)第59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第128章 大獲全勝第565章 獨有英熊驅虎豹第680章 “強大”的尼泊爾(中)第556章 美日對峙(下)第224章 毛熊的慘敗第703章 文德嗣的全球戰略(下)第687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第338章 南洋攻略(六)第637章 蘇維埃巨熊來了!第720章 萬歲!多炮塔神教聖物服役!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七)第105章 搶救第609章 林登萬的旗幟高高飄揚(上)第711章 你們好好玩,我種田去(2)第483章 1929年的世界局勢(下)第5章 買地第404章 往溝裡帶人第371章 商人和大師第226章 飛艇、火箭、鈾礦第469章 代號“彩虹羽蛇”第228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471章 新的黃河第569章 猛禽之戰(下)第671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1)第441章 40節的戰列艦你怕不怕?第427章 “出嫁稅”事件第78章 空中攻擊(上)第5章 買地第650章 世界工廠第451章 夜起暴風掃日本第369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下)第561章 顛覆進行時(上)第335章 南洋攻略(三)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139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上)第232章 北京的一天第362章 趁火打劫爲快樂之本第657章 優惠政策第655章 日落帝國第512章 五五計劃的成就第248章 王啓年看新聞第101章 修約和關稅(上)第423章 日本科學研究會第148章 營養餐和俱樂部第618章 天罰(下)第561章 顛覆進行時(上)第324章 先南後北?先北後南?第52章 年終總結第2章 376年前的地球第669章 非洲問題(5)第85章 基層(上)第643章 廣東級餃子第67章 四川解放第388章 國內的情況第657章 優惠政策第90章 席捲天南(中)第675章 不好意思,狗鏈鬆了!(上)第260章 唐普的狼獾(中)第152章 開國大典第135章 北洋降服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62章 爆紅的《清宮熱》第628章 裝甲熊貓(中)第18章 人生贏家第390章 攀鋼和鈦第579章 國慶三十週年大閱兵第699章 打擊(7)第158章 “一五計劃”(6)第106章 引刀成一快631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中第11章 安全教育第82章 生物芯片第276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第212章 大戰後的影響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644章 低配版航母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六)第405章 跳反的日本,樂極生悲的德國第355章 陸遠的日常第124章 蘇皖魯戰役(六)第440章 束手無策的裕仁
第605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艦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下)第578章 國慶前夜第286章 意大利的科西嘉奇蹟第638章 拿破崙六世第103章 紛紛來投第75章 城管無敵(上)第59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下)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七)第628章 裝甲熊貓(中)第30章 共同社第338章 南洋攻略(六)第93章 第十八鎮起義第396章 都不滿意的結果第714章 根本停不下來(1)第59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第128章 大獲全勝第565章 獨有英熊驅虎豹第680章 “強大”的尼泊爾(中)第556章 美日對峙(下)第224章 毛熊的慘敗第703章 文德嗣的全球戰略(下)第687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第338章 南洋攻略(六)第637章 蘇維埃巨熊來了!第720章 萬歲!多炮塔神教聖物服役!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七)第105章 搶救第609章 林登萬的旗幟高高飄揚(上)第711章 你們好好玩,我種田去(2)第483章 1929年的世界局勢(下)第5章 買地第404章 往溝裡帶人第371章 商人和大師第226章 飛艇、火箭、鈾礦第469章 代號“彩虹羽蛇”第228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471章 新的黃河第569章 猛禽之戰(下)第671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1)第441章 40節的戰列艦你怕不怕?第427章 “出嫁稅”事件第78章 空中攻擊(上)第5章 買地第650章 世界工廠第451章 夜起暴風掃日本第369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下)第561章 顛覆進行時(上)第335章 南洋攻略(三)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139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上)第232章 北京的一天第362章 趁火打劫爲快樂之本第657章 優惠政策第655章 日落帝國第512章 五五計劃的成就第248章 王啓年看新聞第101章 修約和關稅(上)第423章 日本科學研究會第148章 營養餐和俱樂部第618章 天罰(下)第561章 顛覆進行時(上)第324章 先南後北?先北後南?第52章 年終總結第2章 376年前的地球第669章 非洲問題(5)第85章 基層(上)第643章 廣東級餃子第67章 四川解放第388章 國內的情況第657章 優惠政策第90章 席捲天南(中)第675章 不好意思,狗鏈鬆了!(上)第260章 唐普的狼獾(中)第152章 開國大典第135章 北洋降服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62章 爆紅的《清宮熱》第628章 裝甲熊貓(中)第18章 人生贏家第390章 攀鋼和鈦第579章 國慶三十週年大閱兵第699章 打擊(7)第158章 “一五計劃”(6)第106章 引刀成一快631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中第11章 安全教育第82章 生物芯片第276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第212章 大戰後的影響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644章 低配版航母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六)第405章 跳反的日本,樂極生悲的德國第355章 陸遠的日常第124章 蘇皖魯戰役(六)第440章 束手無策的裕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