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鐵路大建

ps:9000字大章,算兩更沒問題塞。

月底求票啊……

…………………

共和2776年(西元1935年)10月15日,渤泥省三馬市(三馬林達)。

渤泥省是七年前本土化的新領土海外省,轄區爲整個婆羅洲(加裡曼丹島)、萬生羣島(納土納羣島)等周邊島嶼,該省由於人口的原因,和其他的新領土的省份一樣,行政單位比較少。目前只分爲五個市,即首府所在的鬥湖市(原沙巴和文萊地區,以及沙撈越東北邊的小部分),古晉市(原沙撈越剩下的地區),蘭芳市(原印尼的西加裡曼丹省和萬生羣島),馬辰市(中西加裡曼丹省和南西加裡曼丹省),三馬市(東西加裡曼丹省)。

所以這些市的面積都比較大,面積最小的鬥湖市也有八萬三千多平方公里,面積最大的三馬市有二十萬二千多平方公里,面積第二的馬辰市有十九萬七千多平方公里。如果放在本土,都相當於是一個省的地盤了。不過中國劃分行政單位從來是不看地盤大小,而是看人口多少。

該省總人口約910萬,人口最多的首府鬥湖市人口約二百五十萬,馬辰市約二百四十萬,蘭芳市人口約二百三十萬,古晉市人口約一百二十萬,三馬市約一百一十萬。其中絕大部分都是1918年之後的內地移民,約佔人口的80%;1918年之前移民到此的華人約佔12%;還有部分朝鮮、越南、安西、安北等新領土的移民,這部分約佔7%;至於這裡的原住民,就只有不到百分之一了。

你問他們到哪裡去了?以前荷屬東印度暴亂時,凡是參與了暴動的暴徒後來都被鎮壓了,該殺的殺,該勞改的勞改,連同直系家屬,因爲參與暴動的很多,所以勞改的也比較多,這些人都還在進行勞動改造。什麼時候改造好了,什麼時候放出來。否則這種危險分子一旦放出來,就會對社會治安造成嚴重影響,將他們與正常社會隔離,這也是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對他們自己也好,免得犯下了重罪之後被處決。

其實就算這批暴徒裡面,直接被處決的都是有嚴重罪行者和主謀,數量並不算多,整個荷屬東印度最多也就二三百萬吧,其他沒嚴重罪行的從犯以及罪犯家屬都是判的勞改。因爲文德嗣是最反對濫殺和屠殺的,在他看來人都是可貴的資源,濫殺屠殺是最沒效率也最沒效益的手法,把這些人全殺了當然簡單,但是除了能出口氣之外還有啥用?那些人不能創造價值那就太浪費了,而且這口氣主要還是幫荷蘭人出,文總可能麼傻。他可沒法讓死人起來幹活啊。

在地球上唯一在正史記載中有這種本事,唯有巫妖王張獻忠,俺大清的史書說他在四川殺了“六萬萬人”,後面還能在四川抵抗俺大清王師十幾年。文德嗣是很羨慕這種本事的,可惜本位面的地球不是玄幻位面,他是怎麼也不可能學會這一招的。

至於那些沒有參加暴亂的印尼土著,當然是進了專門爲新領土各種原住民準備的文明學校裡,好好深造去了。呃,他們的戶口都統一在學校裡面,自然就不算在地方政府裡面。

中國政府宣稱,“文明學校”的設立是爲了提高印尼人民和馬來人民等等新領土土著人的文明程度,爲了儘快地讓他們進入到文明社會。文總認爲,將任何一個人留在文明前的黑暗裡都是不人道的。所以,他決定採取集中學習的方式,來幫助南洋地區的土著人民迅速的進入文明社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有利於人民的人。

文明學校的課程都是經過了中國衆多專家,一起殫思竭慮的推演和計劃,仔細研究,認真討論,又使用了先進的計算機建模分析,才得出的最完美最科學的課程。

那麼課程是什麼呢?考慮到土著人民的文明程度,主要的課程有三樣。

第一當然是漢語。因爲就南洋土著的那種極其原始的語言,怎麼能叫文明語言呢?他們的語言不但缺乏現代科學的各種詞彙,甚至連文字都沒有,沒有文明的語言,怎麼能算文明人呢?所以漢語這種最科學,最先進,最文明,最合理的語言,就成了他們的必修課。就算不要求他們通過四級六級,至少也要能學會日常用語吧。要不然,怎麼爲中國、爲人類文明添磚加瓦呢?

第二就是工作能力的培訓了。光大地球文明是全地球人類共同的責任和義務,當地土著人民也是地球人類的一份子,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他們必須要投入這項偉大的,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去,兢兢業業的爲全人類昇華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如果他們不能掌握適應文明社會的工作技能,如何爲全人類的文明建設添磚加瓦呢?

所以除了學習漢語之外,還要進行各種其他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其中當然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數學是一切現代科學的基礎,現代社會不會數學那就是半文盲,文明學校既然名爲“文明”,怎麼可以培養半文盲呢?哪怕不能掌握複雜的高數,但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也必須要會的。

物理、化學、生物學也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不要求他們有多麼高深的研究,但起碼的基礎知識總得會一點兒吧。除了基礎學科之外,當然還包括他們各自不同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勞動技能的培訓。

當然,我們都知道,僅僅是坐在課堂裡,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教學方式是不完美的。爲了讓這些人早日融入文明社會,中國政府採取了更好的,更有效的理論結合實踐的先進教學手段。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理論必須與實踐結合,要學以致用,纔算是真正的學會了知識。所以在勞動中學習纔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在文明學校裡,每天的課程是這樣安排的。每天清早,天還矇矇亮的時候,文明學校中的起牀號就響起了,土著人就會趕快爬起來,以最快的速度穿衣穿鞋,並收拾好各人的牀鋪,對於那種懶惰賴牀的不和諧分子,認真負責的教官們就會用皮鞭、電棍以及警犬等等各種有效手段催促他們起牀。這也是爲他們好,早上的時間是最寶貴的,一日之計在於晨嘛,不抓緊時間好好學習,怎麼能迅速的成爲一個文明人呢?

然後就是集合報數,並進行早飯前的熱身運動,之後就在食堂裡面吃早餐。一切都是集體行動,一個人犯錯,全隊人受罰,這也是爲了培養他們的集體觀念,這都是爲他們好啊。

早餐之後後就是在勞動中學習了。男性的土著人一般有這麼幾個學習的場所:礦山、工地、農場和種植園。他們將一整天的在那裡學習如何做一個文明人。

比如說,在礦山裡學習如何使用先進的機械設備和工具進行採礦作用;如何駕駛先進的電動礦車沿着狹窄的礦坑將礦石運送到地面上;如何保養和維護這些設備和工具;如何判斷礦井是否面臨着瓦斯泄露、塌方、滲水等等的危險;如何加固可能發生塌方的礦井,如何抽水,如何避免瓦斯中毒;以及在發生礦難的時候如何自救等等重要的生理學知識和醫學知識……等等等等。這都是現代文明的智慧結晶,而中國政府就這樣無私的教給了他們。

當然,在礦業教學的時候,有時候也難免會遇上一些意料之外的教學事故,比如礦井塌方,瓦斯爆炸,礦洞滲水什麼亂七八糟的。但是這不過是邁向文明過程中的陣痛而已,沒有付出哪來收穫呢?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能夠在學習文明的過程中死去了,那是縱做鬼也幸福啊。

除了礦井,還有還有工地也是個好課堂,在這裡可以學習到各種現代的建築技術,學習到很多重要的數學知識和物理知識。比如說,在鋪設鐵路的工地上學習的南洋土著學生們,就能學會如何吊裝,如何駕駛車輛、如何鋪設枕木,如何鋪設鐵軌,如何鋪設道砟,如何打道釘等等各種先進的勞動技能,以及“枕木之間的距離爲什麼相等”、“鐵軌爲什麼要平行”等等之類包含着深奧的數學、物理學和生理學道理的知識。這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提升了他們的文明程度。

至於在農場和種植園裡學習的南洋土著學生們,也同樣可以從中學到了不少的現代農業知識和生物學知識。

出於對女性的尊重,這樣的文明素質教育自然也會涉及到女性。南洋的土著女性們者被教導如何對某些農產品進行一些初級加工,以及一些現代化養殖業的相關知識。

當然,那些具有部分勞動能力的土著少年兒童,也要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在勞動中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啊,當文明人就要從娃娃抓起。

第三項就是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公共素質的教育了,僅僅學會了先進文明的漢語,學會了各種科學知識和勞動技能也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文明人,他或她還必須有着與之相符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公共素質。大家都知道,“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成爲一個合格的文明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而“德”排在第一位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是中華文明幾千年來得出的經驗。

因此這也是文明學校各項課程中的重中之重,負責任的教官們不辭辛苦的教導學生,教他們學會現代文明人應該具備的各種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公共素質,比如教他們紀律性和組織性,教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熱愛科學,教他們現代社會倫理和中華的傳統道德,教他們遵紀守法,講文明講禮貌,還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以及各種常用禮節等等。更要教育他們培養起良好的勞動習慣,勞動人民最光榮,如果他們還像以前那麼懶惰散漫,肯定是不行的。

當然,南洋的土著人民實在太原始了,他們缺乏很多文明人應該具備素質,所以教官們都是煞費苦心,使用了皮鞭、電棍以及警犬等等先進有效的教育方式。必須說明,這不是故意虐待,俗話說“棍棒出孝子”,這是中國幾千年得出的歷史智慧,古人誠不我欺。所以,中國政府這是在把他們當兒子呢。

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政府教給了土著人民這麼多寶貴的現代化知識,引導他們成爲高素質的文明人,居然還不收任何費用,甚至還無償的爲他們提供豐盛的食物(兩菜一湯,飯管飽),整齊的衣服和清潔衛生的居住環境。而且還推出了這期學不會,下期免費再學的人性化服務。這真是太偉大了、太善良了、太愛民如子了。

只不過土著人民實在太原始了,素質太低了,爲了他們能夠真正融入文明社會,真正的成爲對人類文明有貢獻的人,所以這個學習的時間會稍微長一點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嘛,悲天憫人的文總就是做好了教育他們一百年的心理準備,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樣多好。

當然,文明的光輝是要照射全球的,所以在文明學校中學習的不僅僅是南洋地區的土著人民,還有東亞、中南半島、中亞、南亞、北亞、中東和非洲等各個新領土的土著人民。

當然,經過十多年的文明教育,也有不少天賦優秀的土著人民順利的通過了文明學校的考覈,順利畢業了,成爲了一名合格的中國公民。大概是因爲他們的傳統習慣、遺傳基因或者別的什麼原因,文明學校的畢業生裡面絕大多數都是妹子,年輕的御姐和少女,還有一些蘿莉。

…………

此時正有一羣文明學校的學生,在三馬市郊外的建設工地進行現場學習。各種機器發出轟鳴,運輸物資的汽車來回不絕。

“快一點兒,今天要把這一段鋪完……”幾個中國工人正在孜孜不倦的對這些學生進行現場教導和督促。

“過來,把這堆枕木碼在鋪設車上,一根一根的疊整齊。”

“把這些道砟送過去……”

只要工人們一聲令下,土著學生們就像上足發條的機器人一般,賣力的勞動着。衆所周知,這南洋土著以懶惰著稱,荷蘭人調教了他們幾百年都沒教出個人樣。在原時空的歷史上,就連大日本蝗軍都拿他們沒辦法,用刺刀、毒氣和皮鞭都教不好。不過這對於文總來說,從來不是問題,他堅信世界上沒有教育不了的。

看,現在不就出成果了嗎?這些學生們一個個就跟機器人一樣聽教聽話,說什麼就幹什麼。什麼?你說他們眼神呆滯,嗯,那一定是你的錯覺。看他們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這分明就是活力四射,充滿激情嘛。

這時,在工地一側,一隊幹部打扮的人員正在觀察着這熱火朝天的勞動現場。

“看起來大家都很不錯嘛!”西門吹雪笑了笑,對身邊一位眼睛男問道:“王經理,環島鐵路什麼時候能通車?”

王經理連忙說道:“西門省長,我們這裡一共有十萬名工人,二十萬名文明學員,45個施工點同時施工。有這麼多的人力和設備,我們有信心確保在明年6月前實現渤泥環島鐵路通車。”

西門吹雪滿意的點點頭,說道:“很好,渤泥環島鐵路是本省的重要項目,不能只趕工期,一定要注意質量!質量纔是最重要的!另外,安全問題也不能放鬆。文總多次反覆的強調,人是最寶貴的資源,無論是我們的工人還是文明學員,都要注意他們的人身安全。”

“是的,省長同志。我們公司有着二十年的鐵路施工經驗,一向非常注意質量和安全,我們有着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安全管理體系,您完全可以放心……”王經理連忙說道。

聽到這話西門吹雪只是笑了笑,他也不是生手了,這麼多年領導當下來,這裡面的東西他還是非常瞭解的。他非常清楚這些工程公司的德性,他們對於本單位和本國的工人當然很重視,畢竟各種相關的法規就擺在那裡,膽敢不當回事的不是被一擼到底,就是進去了。但是對於那些文明學員,恐怕就不會管那麼多了。不過這也無所謂,只要不做得太過分就好了。

他不置可否的說道:“六五計劃裡面全國要實現鐵路運營里程達到75萬公里的目標,我們渤泥省就有8000公里的指標。這條總長度3560公里的環島幹線鐵路是最重要的,接下來還有一縱一橫兩條貫穿全島的幹線鐵路,以及兩千多公里的支線鐵路,你們的任務很艱鉅啊。這些文明學員是我好不容易從新管委爭取過來的嗎,你也知道,現在國內到處都在搞建設,人手緊張啊。中央對於人身安全問題也盯得很緊,特別是無謂的損失更是大忌……”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你丫也給老子悠着點兒,別搞太多事故意外啥的,要不然大家都不好過。

“請您放心,省長同志。我們會加強現場工作人員的營養補充和醫療保障。由於本地氣候炎熱,我們都是採取輪班制,每一班工作兩個小時就下來休息。”

婆羅洲是世界第三大島,74萬3錢多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豐富,但人口卻一直不多,即使到了21世紀初,人口也沒超過1500萬。其中最大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糧食不足,因爲這裡是綠色荒漠,不適合種田,能夠種糧食的地方太少,而且產量也低得感人。第二個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大量有價值的礦產都集中在中部山區,難以開發。

第一個問題好解決,文總手裡捏着大把的生物黑科技,要找一些適合綠色荒漠的作物實在太容易了。而且目前國內糧食已經多到爆了,就連渤泥省一畝糧食都不種,也能從其他省份調運過來。

這個糧食問題就已經不是問題了。第二個交通問題就成爲關鍵。

自古以來,婆羅洲這座島上的交通就不方便,內陸地區的交通主要靠河流運輸,有些內陸地區河運更是唯一對外交通方式。婆羅洲島北部的河流可通航里程很少超過160千米,在原時空的21世紀裡,許多河運不通的內陸地區都仍與現代社會隔絕。

不過這種情況在本位面就不一樣了,當婆羅洲成爲中國領土之後,這裡就和國內的其他地區一樣開始了各種大建工程。除了繼續加強原本就有的河流運輸之外,就是大修鐵路和公路,六五計劃中這裡將完成環島線和一縱一橫兩條貫穿全島的幹線鐵路,並以這三條主幹線爲基礎,建立起衆多支線,形成一個覆蓋全島的鐵路網。

“恩,這裡的情況我已經看得差不多了。小劉,接下來我們去哪裡?”西門吹雪轉身問秘書。

秘書翻了翻筆記本,說道:“西門同志,按照日程,您接下來是去三馬港口視察20萬噸油輪港口建設情況,然後去釐板縣(巴釐巴板)視察煉油廠的建設情況……”

“好吧,我們這就走。”西門吹雪擦了一把額頭的汗珠。

西門同志是1890年出生的,現在也已經45歲進入中年,正是高級幹部的黃金年齡,雖然不再是當年的翩翩少年了,但領導的風度更加的足了。作爲建國前就跟隨文德嗣的老革命,他從18歲開始當村長,然後一路鄉長、琉球縣縣長、琉球市副市長、泉州市市長,一路幹到安南省副省長,這些年來仕途也很順利,去年安南省副省長任期結束後,就升任渤泥省省長了,現在也成了一方大員,放在明清時,就是封疆大吏。能在45歲成爲一方封疆,除非是某些逆天強者或二代,也就只有這種開國功臣纔有可能的。

…………………

西門同志等人離開後,鐵路建設的現場還在繼續勞動着。

開着軌道鋪設機的王建國在和同事換班後,就風一般的衝進了工地旁邊的休息室,端起一大杯涼茶,咕咚咕咚的一飲而盡。

抹了把嘴角的水漬,忍不住說道:“臥槽,這裡的天氣可真夠熱的……”

旁邊一個同事聽到這話就翻着白眼:“那還用說,這是赤道啊。我剛纔用經緯儀測了一下,我們這工地就踏馬剛好在赤道正中。我這麼就這麼好的運氣抽到這裡了。早知道我就去抽獎了!”

王建國用涼水擦了把臉,就站在空調前面吹着:“哎,還是這裡涼快,這地方沒有空調可怎麼活啊……”

這時又有個換班的同事衝了進來,一來就跑到空調前站着,還一邊大喊:“熱死了,熱死了。還好現在有空調,我現在才覺得,空調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

在這種炎熱環境下,這些現場的房間全都是新型的熱帶地區用活動房,保溫絕熱,屋頂和牆壁還裝了循環水管,辦公室、宿舍和休息室都是裝了空調的,最起碼也有風扇。

“是啊,赤道這裡是挺熱的……”王建國笑了笑,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打開自己的櫃子取出紙筆,開始寫起家信。

王建國是王啓年的大兒子,因爲是在建國那年出生的,所以王啓年給他取了“建國”這個名字。這個名字非常有時代感,當然另一種說法就是爛大街,那一年出生的嬰兒有好多都叫“建國”。再加上“王”這個大姓,全國叫王建國的人,一百萬恐怕沒有但四五十萬恐怕是有的。光是這個工地上的三千多人裡面,就有8個王建國,其中還有一個是妹子。

“爸爸,媽媽,你們好!弟弟妹妹的學習還好嗎?你們寄來的衣服和吃的都收到了。其實不用寄這些,我們這裡吃的穿的都不缺,想吃什麼都有。”王建國流利的寫着,他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弟弟叫王愛國,妹妹分別叫“愛文”和“迎新”,嗯,都很有時代感。

“我們這裡什麼都好,就是天氣太熱,我們工地正好在赤道正中,我的同事測量過,居然分毫不差,你說好不好笑?”

他想了想,繼續寫道:“……按照公司的計劃,明年我們這裡完工。今年我有一個月的假,我準備存到春節時用掉……我們下一步,可能會去緬甸,那裡好像也很熱……”

王建國寫滿了兩頁紙,想了想沒有什麼寫的了,就寫了幾句結束語,把信箋裝進了信封,寫上了家裡的地址、收件人和郵政編碼,封好口子。就跑去收發室交給了郵政收發員。

“哦,家信啊……”收發員接過看了看,就拿起一張郵票貼在上面,放進待發送郵件裡。

按照公司的福利,員工郵寄家信是不用自己掏錢的,全是公司補貼了,郵寄包裹也只出一半郵費。不過現在中國交通發達,郵費本來就不貴,根本不算什麼,2分錢郵票就可以把信寄到全國大部分地方。南洋這邊寄到四川因爲要走航空,所以要稍微貴點,但也只需5分錢。

………………

當天下午,郵政局的車就到了現場,送來了當天的郵件,取走了待發郵件。隨後郵局工作人員開始對信件進行分揀,第二天上午,一架小型郵政飛機就在這王建國的家信起飛,直飛省會鬥湖。省郵政局彙總後,在根據送達地點區分好。

第三天上午,一架大型郵政飛機就飛往本土大陸,沿途分別在西貢、河內、昆明停留,卸下寄到這些身份的郵件,然後飛到內江直轄市機場。

王建國寄出家信後的第六天,王啓年就收到了兒子寄來的家信。

“老王,你的信!兒子寄來的呢……”收費員端着一疊信件進了辦公室。

“呵呵呵,謝謝了……”王啓年連忙拆開信看起來,臉上已經笑成一朵花,嘴裡卻說道:“這小子從小就不省心,一個月才寫一封信。”

“哈哈哈,老王啊,你兒子也該找個對象了吧?六廠老劉家的二閨女你覺得怎麼樣?”一個同事笑着說道。

“那丫頭我是從小看着長大的,我倒是沒意見。小子說他春節前回來,到時候安排他們見個面嘛……”王啓年笑呵呵的說道。

當晚下班後,王啓年一回家就嚷嚷:“老婆,老婆,建國來信了……”

“建國的信在哪裡?”一個風韻猶存的中年&美婦從廚房裡連忙衝了出來。這是王啓年的老婆漫天星。

“這裡呢……”王啓年拿着信晃了晃。

漫天星一把搶過王啓年手裡的信,就連忙看起來。漫天星一邊看信,一邊擦眼淚。

“這小子,這麼久才寫信回來!”漫天星絮絮叨叨的說道。

“哎,人家不是工作忙嗎?現在全國大修鐵路,六五期間要完成十五萬公里鐵路,他們鐵路建築公司任務很重啊。”王啓年換了件家居服,就打開電視。聽到老婆的抱怨就一幅不以爲然的樣子,似乎在公司說的那些同樣的話都不存在一樣。

這時,王啓年突然聞到一股糊味,一回頭,就看到廚房裡冒出了親眼。

“臥槽,老婆,你的鍋冒煙了!”王啓年指着廚房驚叫道。

“哎呀……”漫天星連忙跑進廚房,王啓年也跟着跑了進去。兩口子忙了好一會兒,才把廚房搞定。

“哎呀,怎麼回事?家裡着火了?爸,媽……”這時,客廳裡傳來一個少女的聲音。

“咳咳咳……”王啓年走了出來。

“爸,廚房燒起來了?”少女問道。這是王啓年的三女王愛文,還在上高中,一頭清水掛麪般的烏黑秀髮,高挑的身材,漂亮的五官,是個很萌的軟妹子。

“你老媽只顧着看信,把鍋裡燒糊了……”王啓年攤攤手。“算了,等你弟弟回來了,今晚就去外面吃吧……”

“誰的信啊?”

“你大哥的信……”漫天星走了出來,臉上還有一團黑灰。

“我也要看……”王愛文叫起來。

“三姐,你要看什麼?”這時,一個少年也打開門進來了。這是王啓年的小兒子王愛國,今年剛上初三。二女王迎新在武漢讀大學,現在沒有住在家裡。

“你大哥來的信……”王啓年說道。

“哇,大哥不是在渤泥嗎,那邊好不好玩。我在網上看到,那邊好多稀奇的動物植物,大哥有沒有照點相片回來?”王愛國興奮的說道。

“你就知道好玩,你大哥是在工作,哪有功夫給你拍照!”王啓年不高興的斥道。

“我這不是爲了好玩!”王愛國連忙辯解道:“我以後是要當生物學家的,我這是在爲理想做準備……”

王愛國顯擺的說道:“渤泥省有很多特別的生物,比如世界最大的花:馬來西亞大花草,以及特有動物婆羅洲象。還有世界上最長的蛇,世界上最大的飛蛾,世界上最小的松鼠,世界上最小的蘭花……你看這麼多東西,作爲未來的生物學家,怎麼能不關注?”

“好了,未來的生物學家王愛國同志,你現在餓不餓?”王愛文打趣道。

“嗯,我感到餓,這是生物正常的生理現象……”王愛國認真的說道。

“好了,別扯你的生物學了,出去吃飯……”王啓年說不過兒子,只好轉移目標。

“爲什麼要出去吃飯?”

“因爲媽媽把飯燒糊了……”

一小時後,王家在外面的餐廳吃玩了晚餐回家。

一回到家裡,王愛國就點評起來:“大哥真是落伍了,居然還用這麼原始的信件,他不知道用網絡發郵件嗎?原始的信件要一個星期纔到家裡,如果他用網絡的話,只需要幾秒鐘就好了。”

“那邊是鐵路建設工地,哪裡來的網絡?你以爲是你們學校啊……”王愛文白了他一眼。

“現在不是推出了無線電網絡嗎?我就不相信大哥公司裡不會配置。”

“不過,這是剛出的東西,不會普及得那麼快吧……”王愛文想了想說道。

“嗨,我就說你們不注意科學進步。”王愛國得意的說道:“昨天網絡上的新聞裡就有,現在要全國建立無線網絡基站,最遲半年後就可以普及到全國……”

王啓年聽得心頭一動,說道:“其實,我覺得我們家裡也可以安裝網絡,這樣和你們哥哥姐姐聯繫也就方便了。”

“老爸英明,你終於趕上時代的末班車了!”王愛國向它伸出大拇指。

“混小子,沒大沒小的!”王啓年臉一板。

第647章 法德談判(2)第24章 佈局美國第488章 國內國外的人才第526章 非洲日本第92章 選擇第566章 獨有英熊驅虎豹第318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四)第341章 爪哇海之戰(三)第28章 理論準備第74章 空軍發軔(下)第40章 戰前第479章 牛牛,你爲什麼那麼牛?!第650章 世界工廠第492章 黑魚和黑蛋第163章 加劇的造艦競賽第664章 重心向非洲轉移第9章 動員第46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艦第174章 漁業(下)第622章 澳洲攻略之獵殺潛航(上)第315章 非洲和西亞的事態第607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145章 間諜(中)第642章 下餃子啦第227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489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上)第433章 論攪屎棍的技巧第244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400章 淘金熱第179章 “PLA動物園”第690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4)第556章 美日對峙(下)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485章 中國的應對第489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上)第276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第5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4章 寶石第364章 帶路黨和維持會第267章 南美佈局,新艦服役第550章 全面換裝(上)第388章 國內的情況第30章 共同社第131章 新的作物第223章 買飛機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491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下)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艦第151章 國慶之前第39章 第八鎮的進攻第174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上)第245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510章 考古當如孫殿英第700章 打擊(8)第357章 非洲的災難第341章 爪哇海之戰(三)第159章 金本位,人民幣第26章 “復漢子”官靜第504章 鎢網裝甲第346章 金風細雨樓會議第361章 沙皇復辟第67章 四川解放第74章 空軍發軔(下)第151章 國慶之前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127章 蘇皖魯戰役(九)第196章 舟山海戰(三)第549章 賣賣賣,不賣不是人...第37章 威鋼第344章 爪哇海之戰(六)第81章 研究機構和黑科技第363章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第653章 澳新馬戰爭結束第694章 打擊(2)第692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6)第188章 宣戰第149章 豬隊友計劃第334章 美國佬的“非裔迴歸行動”第82章 生物芯片第71章 已報兀師入貴陽第4章 寶石第59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下)第222章 不一樣的一戰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561章 顛覆進行時(上)第307章 美國要下場了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587章 三把宰牛刀第429章 分田分地分媳婦第567章 猛禽之戰(上)第508章 環球訪問第649章 雷神之威第138章 小白艦隊第324章 先南後北?先北後南?第221章 一戰爆發第329章 高爾察克的求助第279章 日落日德蘭(下)
第647章 法德談判(2)第24章 佈局美國第488章 國內國外的人才第526章 非洲日本第92章 選擇第566章 獨有英熊驅虎豹第318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四)第341章 爪哇海之戰(三)第28章 理論準備第74章 空軍發軔(下)第40章 戰前第479章 牛牛,你爲什麼那麼牛?!第650章 世界工廠第492章 黑魚和黑蛋第163章 加劇的造艦競賽第664章 重心向非洲轉移第9章 動員第46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艦第174章 漁業(下)第622章 澳洲攻略之獵殺潛航(上)第315章 非洲和西亞的事態第607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145章 間諜(中)第642章 下餃子啦第227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489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上)第433章 論攪屎棍的技巧第244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400章 淘金熱第179章 “PLA動物園”第690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4)第556章 美日對峙(下)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485章 中國的應對第489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上)第276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第5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4章 寶石第364章 帶路黨和維持會第267章 南美佈局,新艦服役第550章 全面換裝(上)第388章 國內的情況第30章 共同社第131章 新的作物第223章 買飛機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491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下)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艦第151章 國慶之前第39章 第八鎮的進攻第174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上)第245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510章 考古當如孫殿英第700章 打擊(8)第357章 非洲的災難第341章 爪哇海之戰(三)第159章 金本位,人民幣第26章 “復漢子”官靜第504章 鎢網裝甲第346章 金風細雨樓會議第361章 沙皇復辟第67章 四川解放第74章 空軍發軔(下)第151章 國慶之前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127章 蘇皖魯戰役(九)第196章 舟山海戰(三)第549章 賣賣賣,不賣不是人...第37章 威鋼第344章 爪哇海之戰(六)第81章 研究機構和黑科技第363章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第653章 澳新馬戰爭結束第694章 打擊(2)第692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6)第188章 宣戰第149章 豬隊友計劃第334章 美國佬的“非裔迴歸行動”第82章 生物芯片第71章 已報兀師入貴陽第4章 寶石第59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下)第222章 不一樣的一戰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561章 顛覆進行時(上)第307章 美國要下場了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587章 三把宰牛刀第429章 分田分地分媳婦第567章 猛禽之戰(上)第508章 環球訪問第649章 雷神之威第138章 小白艦隊第324章 先南後北?先北後南?第221章 一戰爆發第329章 高爾察克的求助第279章 日落日德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