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地主和模範

“新村”是三農革命的重點,每個新村的佈局都是經過了仔細的考證和規劃,根據各個地區實際情況不同,其人數規模下限至少不低於一千人,上限不超過一萬人。每個村除了農業公寓、農村別墅這些居住區,都設有都有幼兒園、小學、衛生所、供銷社、農技站、倉庫、磨房、運動場、食堂、機電維修所、廣播電影室等等公共設施。當然還有村公所、治安聯防、民兵等政府權力機構。

“集村並寨”是個很大的工程,需要新建相當數量的建築,所以現在整個解放區都成了個大工地,水泥廠、砂石廠和建材廠增加了數百個。儘管現在看起來,這項工程花費巨大,但是比起今後,因爲村寨佈局不合理而浪費的各種資源,就省得太多了。更加不要說,因爲“集村並寨”而減少的基層行政人員和行政成本,以及提高的管理效率。

最重要的是,“集村並寨”之後,才最有利於打破封建宗族關係,徹底粉碎鄉村的族權體系。因爲“集村並寨”並不是整村整村的遷移,而是以小家庭爲單位的遷移,同一個自然村的村民有可能被分到多個不同新村,尤其是那些大姓、大家族都會被拆散,跨村分配,甚至跨鄉、跨縣、跨府乃在跨省分配都有可能。

而且,這種分配還會按照階級進行拆分,那些自然村寨的原宗族族長、長老、原士紳以及勢力大的家族,都會被拆散後,再集中分配到某新村,使其與原宗族、同鄉隔離開,因此就形成了一些“族長村”、“地主村”。這些“地主村”、“族長村”的村民全都是原來的基層統治階級,這下子把他們丟在一起,這些老爺們都傻眼了,沒了可以調動的人手,他們就是個屁,左鄰右舍以前都是老爺,誰又能比誰有面子不成?

就算他們想在互相間鬥出個什麼名堂,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這種“地主村”、“族長村”的管理可要嚴得多,“平民新村”裡只有民兵,這裡卻是駐紮了正規軍,當然以後會換成武警,專政鐵拳可不會允許他們爲所欲爲的。再說,能分到“地主村”裡住的,都是平時沒有大惡的“良紳”和能配合革命的,識時務的地主,這些人都比較好管理。

那些劣跡斑斑的“土豪劣紳”和不識時務的傢伙,可沒資格住進來,這些人都是在各個工地或者“勞改農場”裡面,即使他們沒犯事的親戚也是提心吊膽,唯恐被清算,分在裡面也很老實,不敢再來嘗試科社黨的底線了。在科社黨可沒有“法不責衆”這一說,像那些臭名昭著的土匪村、山賊村,可是整村整村的被處決、被判刑。文德嗣領導的科社黨確實不喜歡殺戮,但那只是他們認爲這種做法沒什麼利益也很沒效率,並不是說他們不敢或不會殺戮。

雖然“地主村”這些人大都是“良紳”,但也不會讓他們繼續呆在原籍,這不是相信不相信的問題,而是必要的制度。這種集中安置的做法一方面是隔斷其社會關係,使其影響力在原住地完全消失;另一方面是方便控制,並進行洗腦轉化。還有一個不便說的目的,就是給其他的“平民新村”起個示範作用。

說句大實話,比起普通的農民,這些原統治階級的素質確實要高得多,他們多少都是讀了點書,其中大多數人在頭腦靈活、知識水平以及經營能力上,要比普通農民要強得多,也更能接受新事物。

當然最主要的是,這些人的本錢多,土改的時候政府都是給了補償的。能住進“地主村”哪家沒有幾百畝土地?按照每畝耕地10到50元,每畝山林1到10元的補償,家家都至少有上萬元的補償金,雖然按照拆分戶口的原則,大家族被拆成了小家庭,但每家分到幾百元也是起碼的。而且,土改只是強制贖買土地,牲畜、浮財並沒有動他們的。

這些人都是養尊處優慣了的,要他們像下層農民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老實實勞作,那是絕對不情願的,但現在身邊再也找不到使喚的人了,這可咋辦呢?於是,其中很多頭腦靈活的傢伙,就不再搞農業了,索性把資產拿出來去投資工商業,這些人都申請更換了城市戶口,全都進城辦廠經商去了,科社黨對於民族工業一向很扶持,在政策上都有優惠。

不過,還是有很多對工商業不熟悉的,抱有疑慮的,或這輩子就只想搞農業的人。這部分人繼續呆在農村,但也讓他們想出了偷懶的法子,那就是科技。

既然他們有較多的本錢,自然可以購買更多先進的科技產品,比如汽車、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脫粒機、插秧機、自動飲水機、投料機等等各種交通工具、農業機械和畜牧養殖機械。一家人當然不夠買齊所有的東西,也沒有這個必要,畢竟現在一家子最多也就十幾畝地。但他們很快就接受了科社黨推出的“合作組”制度,十幾家或幾十家組成“合作組”,湊份子買齊所需的機械、車輛。

於是,這麼一來二去的,這些“地主村”居然成了國營農場之外最先實現機械化農業的地方,而這些人也很快嚐到了科技的好處。在農技站的指導下,無論是田間作業,還是畜禽養殖,全都大獲豐收。雖然現在自己的土地比過去少了,但算下來居然收入還比以前高。這讓他們大感驚訝之餘,也不由對科社黨越發信服和認同了。

其實,這並不奇怪,以前的畝產普遍都只有幾十斤到兩百斤的程度,靠收地租又能收多少?就算一畝地收二百斤,一千畝地也才收二十萬斤,就算收一半的地租也才十萬斤,而這些收入還不是全都能拿到手的,一大家子人要養活不說,還有應付清廷官府的各種苛捐雜稅和攤派。要知道,稅吏們收稅攤派的時候,首先找的就是這些地主,除了極少數奢遮的大地主,可以不買地方官吏的帳,一般的中小地主根本跑不了。這麼七折八扣下來,雖然他們比普通農民過得滋潤,但要說有多好,那恐怕也不見得。

尤其是“攤派”,這玩意兒可是專爲士紳地主們準備,一般的屁民可沒資格“享受”。被攤到破產的地主,可不在少數。還有“官役”,也就是把各種差事,諸如徭役、收稅等差事“承包”給地主們,讓他們去收稅和組織勞役,要是搞不好就得自己貼錢。

這活聽起來不難,但農民可不併都像某些宣傳資料上說的那麼純良質樸,抗租抗稅的從來就沒少過,並不是每家地主都養了武裝家丁、職業打手的。遇到這種事情大多數就只能抓瞎,更別說那些實在交不上的,或者逃稅逃役的,那就更沒辦法了。被“官役”逼得破產的地主士紳,也是毫不少見。當然這種“官役”對於那些沒節操的“土豪劣紳”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反而是發財的手段。這也是清末以來,“劣幣驅逐良幣”,鄉村士紳逐漸劣化的重要原因。

但現在就不一樣,科社黨取消了所有的苛捐雜稅,以及最讓地主士紳們害怕的攤派和勞役。農業稅只有三成,雖然名義上稅率比清廷的正稅高(俺大清從來就不是靠正稅過日子的),但其他稀奇古怪的苛捐雜稅、攤派都沒了,就連幾千年一貫制的徭役都被廢除了,負擔反而要少得多。

加上各種科社黨政府提供的良種、化肥、農藥,現在一畝地輕輕鬆鬆就能產出千斤,要是再用心點,畝產一千四五百都不在話下,就算一家只有十幾畝地,可收個二萬斤不在話下,交了正稅也有萬多斤歸自家,這完全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

當然最主要的收入還是來自畜禽、水產養殖等各種副業,這些都是有各種良種,又有現代化的養殖方式,以及營養豐富的混合飼料,和防止疫病的藥物。再加上各種科技產品的運用,一年下來收入是種田的幾倍還多。

所以,在最早就行三農革命的川東、湖北一帶,十個模範村裡面起碼有七個是“地主村”,就一點不奇怪了。當然在宣傳的時候,對於他們的身份自然就忽略了,只是着重強調了他們對先進生產方式的運用,以及文化知識帶來的好處。

把自然村按階級拆分重組後,因爲沒了以前的族長、士紳等頭面人物,又是很多互相陌生的家庭組合在一起,想抱團都不容易,所以“平民村”也變得好管了許多。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到了陌生的環境中,總是更容易服從權威,新村的最大權威自然就是掌握了行政力量和武裝力量的村政府了。

沒了宗族的掣肘,各項政策、各種措施執行起來都非常順利。科社黨搞三農革命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全國的農村徹底廢除小農經濟的模式,實現“規模化”和“集約化”的工業化生產,最終把傳統的農民變成“農業工人”,把農村變成現代化農場。

現在每個新村都分爲若干個“合作組”,由基層幹部和骨幹們(主要是退伍軍人)帶領着從事生產,等他們嚐到“規模化”甜頭之後,就不用人帶了。利益會驅動他們自覺自願的去幹,當然開始這幾年,基層幹部們是很辛苦的。

《大逆轉1906》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392章 德國狼羣的末日第478章 個人電腦普及計劃第86章 基層(中)第10章 檢疫第529章 人革聯衆生相(下)第271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上)第660章 歸化人(3)第188章 宣戰第712章 嫦娥奔月第551章 全面換裝(中)第399章 即將爆發的革命和金礦第313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第82章 生物芯片第109章 跨國婚姻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696章 打擊(4)第560章 熊貓坦克第666章 非洲問題(2)第686章 印度猶太人問題第27章 拉羊與被拉羊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下)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527章 人革聯衆生相(上)第283章 中美密謀第93章 第十八鎮起義第441章 40節的戰列艦你怕不怕?第165章 反華暴亂第341章 爪哇海之戰(三)第94章 本時空PLA成立!第199章 釣魚島大海戰(一)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631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中第673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3)第612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上)第446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中)第72章 空軍發軔(上)第484章 提前到來的經濟危機第133章 戰火再開第392章 德國狼羣的末日第630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上)第2章 376年前的地球第151章 “一五計劃”(2)第371章 商人和大師第185章 沙漠換無畏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709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大西洋第309章 黃金和古董第176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中)第147章 落網的黑島第700章 打擊(8)第407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上)第36章 熱球機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237章 倒黴的約翰牛(中)第138章 小白艦隊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324章 先南後北?先北後南?第14章 軍訓第143章 西門的春天第317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335章 一個神經病,兩個好爸爸第675章 不好意思,狗鏈鬆了!(上)第165章 反華暴亂第160章 緣何點錯科技樹?第387章 地中海風雲(六)第155章 “一五計劃”(4)第583章 海軍間諜案(上)第495章 小鬍子上臺了!第244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662章 拿破崙的戰旗第444章 新飛機第698章 打擊(6)第183章 奧斯曼的拐點第530章 人革聯峰會(上)第283章 對日軍售第539章 戰爭,總是在不經意中到來第644章 低配版航母第481章 小鬍子大臣的決斷第533章 凜冬將至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66章 大徵調第190章 中日癸丑戰爭(二)第254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中)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588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295章 趁火打劫第217章 西門的內燃機時代第325章 西門縣長第605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427章 日本科學研究會(下)第70章 牆倒衆人推第46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22章 律法之道第222章 不一樣的一戰第705章 新局面第454章 中國的反應第346章 金風細雨樓會議第628章 裝甲熊貓(中)第209章 臺灣解放第503章 超級烏龜殼
第392章 德國狼羣的末日第478章 個人電腦普及計劃第86章 基層(中)第10章 檢疫第529章 人革聯衆生相(下)第271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上)第660章 歸化人(3)第188章 宣戰第712章 嫦娥奔月第551章 全面換裝(中)第399章 即將爆發的革命和金礦第313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第82章 生物芯片第109章 跨國婚姻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696章 打擊(4)第560章 熊貓坦克第666章 非洲問題(2)第686章 印度猶太人問題第27章 拉羊與被拉羊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下)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527章 人革聯衆生相(上)第283章 中美密謀第93章 第十八鎮起義第441章 40節的戰列艦你怕不怕?第165章 反華暴亂第341章 爪哇海之戰(三)第94章 本時空PLA成立!第199章 釣魚島大海戰(一)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631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中第673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3)第612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上)第446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中)第72章 空軍發軔(上)第484章 提前到來的經濟危機第133章 戰火再開第392章 德國狼羣的末日第630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上)第2章 376年前的地球第151章 “一五計劃”(2)第371章 商人和大師第185章 沙漠換無畏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709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大西洋第309章 黃金和古董第176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中)第147章 落網的黑島第700章 打擊(8)第407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上)第36章 熱球機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237章 倒黴的約翰牛(中)第138章 小白艦隊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324章 先南後北?先北後南?第14章 軍訓第143章 西門的春天第317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335章 一個神經病,兩個好爸爸第675章 不好意思,狗鏈鬆了!(上)第165章 反華暴亂第160章 緣何點錯科技樹?第387章 地中海風雲(六)第155章 “一五計劃”(4)第583章 海軍間諜案(上)第495章 小鬍子上臺了!第244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662章 拿破崙的戰旗第444章 新飛機第698章 打擊(6)第183章 奧斯曼的拐點第530章 人革聯峰會(上)第283章 對日軍售第539章 戰爭,總是在不經意中到來第644章 低配版航母第481章 小鬍子大臣的決斷第533章 凜冬將至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66章 大徵調第190章 中日癸丑戰爭(二)第254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中)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588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295章 趁火打劫第217章 西門的內燃機時代第325章 西門縣長第605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427章 日本科學研究會(下)第70章 牆倒衆人推第46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22章 律法之道第222章 不一樣的一戰第705章 新局面第454章 中國的反應第346章 金風細雨樓會議第628章 裝甲熊貓(中)第209章 臺灣解放第503章 超級烏龜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