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權相史彌遠

就在高懷遠還在接受同僚恭賀剿匪功成之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杭州臨安城中,到處卻依舊是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世人似乎對於宋金之戰已經不似兩年前剛開始時候那麼緊張了,雖然還有個別人在關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但是大多數人,已經從最初的恐慌之中恢復了過來,而不願再去關注這場戰爭,因爲這次金國的表現太不值得大家擔憂一般。

官居當朝右丞相的史彌遠更是可以安心下來了,因爲他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金國雖然南侵,卻被宋軍阻於江淮以北無法寸進,這也正合他的心意,所以他也將注意力再次轉回了把持朝政方面。

在他看來,朝中反對他的人還是大有人在,他也深知,開禧北伐失敗之後,他和楊皇后密謀處死韓侂冑之後,和金國簽訂的嘉定合議是個十足的喪權辱國的條約,也是有宋以來,兩宋和金國簽訂的最令人感到不齒的一個條約,所以朝野之中一直都有人對他所爲不滿,就在嘉定合議簽訂次年,還發生過軍官羅日願與殿前司、步軍司軍官楊明、張興等人,謀殺他的事情。

雖然那次謀殺最終流產,所參與之人也都被捕伏誅,但是這件事給史彌遠卻敲響了一記警鐘,所以他需要更加嚴密的把持朝政,隨時監視有人對他的威脅。

而他所做的也很成功,爲了達到他長期把持朝政的目的,他首先將言路牢牢控制在了手中,將他以宣繒﹑薛極爲肺腑﹐王愈爲耳目﹐盛章、李之孝爲鷹犬,權擅朝政,權傾朝野。

而當今皇帝趙擴自從開禧北伐失敗之後,便心灰意冷,從此也徹底放棄了北伐復國的念頭,開始疏於朝政,依靠史彌遠等人來爲他打理朝政,更是令史彌遠一時間在朝中無人能違,而他自己卻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基本上兩耳不聞窗外事,專心玩樂去了,對於朝野之中有關史彌遠專權的議論,一概不聽不聞,甚至於對宋金之戰,也絕少過問。

史彌遠對於眼下的這種狀態很是滿意,現在他就是大宋朝中的一棵蒼天大樹,誰想要扳倒他的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有一件事,他還是有些不太放心,當今聖上這些年來,雖然對他寵信有加,但是聖上的身體卻一日不如一日了,而偏偏今年也就是嘉定十三年,原來的太子趙詢卻染病身亡,早於當今聖上趙擴歸天,不得已只得將當今聖上的皇弟沂王養子趙貴立爲太子,賜名爲趙竑,這麼一來,史彌遠便有點心中忐忑了起來。

說起來可能也是報應不爽的緣故,南宋皇帝歷來子嗣不旺,到了寧宗這一代之後,趙擴一直便體弱多病,子嗣不旺,更是連一個皇子也沒保住,原來好歹還養了一個趙詢充作皇子,可是沒成想年紀輕輕只有二十九歲,便先撒手西去了,想要立一個太子,都找不來人,不得已之下,只能立寧宗的皇弟沂王的養子趙貴(趙竑)爲太子。

假如趙詢不死的話,史彌遠倒是還沒什麼好擔心的事情,畢竟當初他和楊皇后密謀誅殺韓侂冑的時候,鼎立支持過趙詢爲太子,假如有一天聖上歸天的話,趙詢繼位他這個權傾朝野的右相還可以繼續風光下去。

可是當這個趙竑被立爲太子之後,史彌遠便有些坐不住了,因爲據他所知,當今新立太子趙竑,似乎和他不是一條道上的人,此子性格比較好爽,在未被立爲太子之前,多在坊間走動,別人不清楚他史彌遠把持朝政,但是此子卻不見得不清楚這件事,而且自從趙竑被立爲太子之後,很少和他這個當今朝中說一不二的右相有所來往,這邊更加深了史彌遠的擔憂,爲這件事,史彌遠已經坐臥不安了很長時間了。

史彌遠在書房之中來回走動,時不時的翻開一本書,可是總是心緒不寧,無法安心看下去,實在煩躁的緊了,便丟了書本,擡腿走到門前叫道:“來人!去請薛極前來府中一趟!”

下人得到了指示之後,不敢怠慢,立即飛奔出相府前去尋找薛極來見史彌遠。

而薛極得到了消息之後,不敢怠慢,立即乘轎急速趕到了史彌遠的相府之中,並在十分雅緻的後花園的暖閣之中,見到了正在品酒的史彌遠。

“下官參見史相!不知大人招下官有何事吩咐?”薛極一見到史彌遠便立即躬身對史彌遠見禮道。

史彌遠側臉看了一下薛極,於是輕輕揮揮手道:“薛大人不必多禮,坐下和老夫同飲一杯吧!來人,賜座!”

薛極小心翼翼的坐在了史彌遠的下手,屁股只在錦凳上坐了小半邊,對於史彌遠,他深知是絕對忤逆不得的人物,自己能有今天,可以說全靠史彌遠的提攜,所以他對待史彌遠是感激不盡的同時,還非常敬畏。

“來!嚐嚐這種酒吧,這可是近期剛剛面世的一種好酒,味道相當不錯!”史彌遠命人給薛極倒上了一杯酒,然後揮手讓伺候的下人退出了暖閣。

薛極淺嘗了一下面前的這杯酒,連連點頭道:“果真是好酒!此酒味道甘冽異常,很是回味無窮!”

“那是當然了,這可是近期市面上極受世人追捧的神仙醉,一般人想要在家喝上這種酒的話,還真是不容易!果真是酒如其名,令人聞之則有些飄飄然的感覺!確實不錯!

今日老夫招你前來,是有一事想讓你出出主意,你乃老夫信得過之人,老夫也不瞞着你什麼了,時下東宮殿下新立,老夫聽聞新立太子對於老夫以及你們等人,多有不滿之意,只是眼下卻不清楚太子殿下所想,這兩日很是煩躁,我知道你這個人平日鬼點子最多,不妨給老夫出出主意,看看有什麼辦法能查知太子殿下對於我等的真實看法沒有!”史彌遠對於薛極倒是很是放心,在他任用的親信之中,薛極對他算得上是忠心耿耿,很是令他放心,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將心中所想,告訴薛極了。

薛極聞聽之後,心中頓時有些悚然,他沒想到新立太子這纔多長時間,史彌遠便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了太子的身上,但是他是個聰明人,稍微一思量,便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當今聖上身體日漸不佳,保不準什麼時候便可能駕崩,假如新立太子對史彌遠還有他們這些人不滿的話,那麼他們的風光日子,也將會隨着當今聖上的駕崩,而隨之煙消雲散,遲早是要被清算舊賬,好的話掃地出門,趕出朝中,壞的話,保不準會發配到邊遠之地,甚至人頭落地的可能性也存在。

薛極想明白了這個事情之後,不得不爲史彌遠的遠見感到欽佩,難怪史彌遠能把持朝政這麼長時間,起碼在眼光上,史彌遠確實有他獨到的一面。

薛極聽罷了史彌遠的問話之後,沒敢立即開口回答,而是低頭仔細沉思了一番,然後眉毛一挑,計上心來,微微一笑對史彌遠抱拳道:“這又有何難呢?下官聽說當今太子喜好鼓琴,大人何不投其所好,在坊間尋得一個諳熟音律,善琴的女子,獻於太子殿下,以後想要知道太子殿下想些什麼,豈不手到擒來了嗎?”

史彌遠聞聽之後,本來揪着的心頓時豁然開朗了起來,將手在膝蓋上一拍笑道:“薛極呀薛極!你果真是七竅玲瓏心呀!這樣的辦法你也能想出來,不愧是老夫看重之人呀!好!很好!就依你所說的辦好了!既然太子殿下喜歡鼓琴,那麼就送他個美女又有何妨呢?這件事你去安排吧,人選務必要妥當一些,不要引起別人的注意,最好不讓太子知道,是老夫安排的最好!”

“下官明白!請相爺放心便是,下官馬上便去安排,定不會讓別人知道此事!”薛極陰笑了一下之後,趕緊起身應命。

薛極受命之後,絲毫不敢怠慢,立即私下開始在民間尋找合適的人選,果真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就讓他找到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非常善於音律,彈得一手好琴,可惜的是因爲家道敗落,她的父親本來是一個小官,怎奈犯了案,被抄家問斬,最終流落於坊間,正好被薛極尋得,爲她贖身,此女感激薛極,在受到一番調教之後,便被託人送入了東宮之中,成了趙竑的一個侍女。

趙竑對此女之事一無所知,無意之中發現此女貌美,而且極善音律,於是便將其納入房中成了寵妾,受到趙竑的特別寵愛,只是因爲此女的身份低微,故此當然沒有什麼名分,不過這也絲毫不影響趙竑對他的寵溺,經常將她帶在身邊,時常和其合奏一曲,倒也很是溫馨。

趙竑畢竟年輕,頗有點血氣方剛的氣勢,是早在還沒有成爲太子之前,便早已得知了史彌遠在朝中獨攬大權,把持朝政的事情,故此對史彌遠很是不滿。

而趙竑雖然也知道以前韓侂冑專權的事情,但是對於韓侂冑他卻持以同情的態度,本來趙竑也並非沂王之子,他本是宋太祖四皇子秦王趙德芳一系的八世孫,只是一個皇室宗親而已,太子之職原本八竿子也打不住他,可是陰差陽錯的,卻被聖上趙擴選中,寄名在了沂王名下,做了沂王的養子。

而沂王本是趙擴的兄弟,和寧宗趙擴的感情甚爲深厚,可惜的是沂王也是早夭,趙擴念及他們兄弟感情,故此在宗親之中選出了趙竑當沂王的養子,本意是爲沂王一脈留下香火,可是最終卻使趙竑無意中成爲了皇帝繼承人,說起來也真是有些世事無常了一些。

而趙竑也正是本着趙氏子孫的身份,打小就渴望大宋北伐復國,重現太祖立國之時的盛事,雖然也清楚韓侂冑專權,卻並不太厭惡於韓侂冑,覺得韓侂冑起碼還能爲大宋着想,力主北伐復國,最終只是時機選擇不對,才招致開禧北伐的失敗,以至於最後落得了一個被史彌遠設計謀殺的下場,而史彌遠上臺之後,迅速的利用寧宗心灰意冷之際,牢牢把持住了朝政,並且於嘉定元年和金國達成了和議。

就此簽訂下了宋史上有名的喪權辱國的嘉定合約,將韓侂冑以罪魁禍首的名義,砍下人頭送到金國中都,並且

而他對於皇后楊氏和史彌遠內外勾結一事也有所耳聞,所以心中對於史彌遠更是不滿,特別是史彌遠誅殺韓侂冑之後,立即便爲前朝奸相秦檜翻案,重新恢復秦檜諡號,更是深惡痛絕,所以上位成爲太子之後,從來都不對史彌遠假以顏色,更是對楊皇后也不太親近,整日裡只是在東宮之中擺弄他的鼓琴,領着東宮中的人歌舞,很少對史彌遠這個當朝權臣表示過任何親近之意。

要麼說趙竑還是年輕了一些,他還是太過小看了史彌遠的能量了,他萬萬沒有想到,戒備森嚴的東宮之中,他的枕邊之人,居然是史彌遠安插下來的一個眼線,他的一舉一動就此便都落在了史彌遠的嚴密監控之下。

眼看春節臨近,這一日太子趙竑午宴之後,在東宮之中帶着侍妾們彈弄了一番琴箏,興致甚高,於是無意中擡頭看到了宮壁上的一副大宋的地圖,於是不知犯什麼邪,忽然間豪氣大發,起身來到宮壁地圖的前面,將手一揮,指向了宮壁上的地圖上,朗聲笑道:“吾他日如果得志之時,定當舉全國之力,北伐光復舊土,而定當將史彌遠置身於此地!哈哈!”

衆人隨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卻看到趙竑所指地圖上的位置正好是瓊厓之地,也就是後世國人所說的海南,別看後世海南頗爲吸引人們前往旅遊,可是在古時,這裡卻被所有人視作遠離京畿、孤懸海外的蠻夷之地,歷來都是朝廷貶黜罪臣受苦的場所,想當年連蘇軾這樣的大儒,也曾經被貶黜至此地過數年,可見此地絕非世人所認爲的養老的世外桃源之所了。

衆人不由得對趙竑如此感慨頗爲驚詫,趙竑居然如此不把當今權相史彌遠放在眼裡,而趙竑全然不知禍從口出的忌諱,反倒在衆人一片驚異的目光中,對史彌遠口稱“新恩”,意思也就是他日假如流放史彌遠的話,將絕對會是瓊厓的新洲和恩州兩地之一。

趙竑的如此表態,消息自然很快便通過他的那個寵妾傳入到了史彌遠耳中,史彌遠聞聽之後,頓時大驚失色了起來。

“假如當今太子他日繼位之時,便是你我等人流放瓊厓之時!這可如何是好!”史彌遠在他的密室之中,對着他的幾位鐵桿爪牙們說道。

這個消息自然也通過史彌遠,讓他一手擢升起來的手下們所得知,這幫人可是史彌遠的鐵桿擁護者,他們的榮華富貴自然都是從史彌遠這裡得來的,一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衆人皆爲震驚。

假如史彌遠這個時候是棵大樹的話,那麼他們這些人便是依附在樹上的猢猻,大樹一倒,猢猻們自然沒有什麼好果子吃了,這個淺顯的道理,對於這幫整日鑽營爭權奪利的奸臣們來說在明白不過了,他們可以說命運和史彌遠已經牢牢的綁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故此在聽聞此事之後,也都立即惶惶不安了起來。

“假如此事果真如此的話,看來大人萬不可坐以待斃纔是!下官倒是有一計,不知道當將不當講!”跟隨史彌遠的幾個爪牙之中忽然有一人站出來拱手說道。

史彌遠擡眼望去,看到說話之人也乃他心腹手下,現爲權兵部尚書的宣繒,是被他視爲肺腑之人的一個鐵桿擁護者,於是煩躁的點頭道:“此事既然告知你等,便是要你等一起想些辦法,你何必如此吞吞吐吐,有話儘管直說何妨?”

宣繒這才俯身過去,湊到史彌遠耳邊開始小聲嘀咕了起來,倒也真是沒別人能聽到他在說些什麼。

但是史彌遠的臉色卻在宣繒一番耳語之後,開始由陰轉晴,逐漸的露出了一絲笑容。

“然也!此計倒是可行,只是恐怕不太好辦呀!你等年後便開始着手,從宗室之中尋訪合適人選吧!到時你等隨我一起上朝請奏聖上便是,此舉事關你我等人的身家性命,望諸位能齊心協力,事成之時,有我史某在位一日,便有諸位榮華一時!此事便這麼辦吧!”史彌遠終於站在衆人面前下令到。

他這些爪牙們於是立即躬身答應,接下了史彌遠的這個吩咐。

而如此秘辛之事,自然不爲外人所知,我們的高懷遠高大人更不可能知道朝中正在發生的這些事情,此時的他正在前往鄂州的路上。

原來臨近過年之際,一直親自坐鎮襄陽的趙方終於在結了襄陽之危後,放心下來,返回了鄂州,而此時的趙方,除了身負京西路制置大使一職外,更因去年大敗金軍於棗陽城下,積功進封爲煥章閣直學士一職,總領京西路軍政大權,這次回到鄂州之後,從知府那裡得知了高懷遠的事情,又想起了高懷遠這個曾經效命於他帳前的小將,於是便招高懷遠到鄂州一見,他倒是很想再見一下高懷遠,看看這一兩年不見之後,高懷遠成了什麼樣子了!

而且他對於高懷遠出任大冶縣尉一職,也甚爲好奇,覺得以高懷遠這個年紀不過十七歲的少年,如何能做得好縣尉呢!

故此高懷遠得知趙方召見之後,不敢怠慢,立即從大冶縣啓程,奔赴鄂州參見趙方。

第272章 意外收穫第328章 首戰第8章 偃旗息鼓第27章 蓬州兵亂第109章 身份第109章 身份第21章 憤怒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58章 應諾第178章 衣錦還鄉第56章 釘子第366章 慘烈第22章 武學第216章 舉賢第199章 北進第21章 憤怒第89章 兩邊忙活第42章 墨水瓶第78章 論辯第47章 逐出軍中第183章 兵棋推演第170章 巡視京東3第173章 契丹遺族第65章 壽宴(下)第233章 鎮江大營第234章 雷厲風行第197章 試探2第105章 決勝4第5章 潰兵第118章 僥倖逃脫第63章 縣尉之職第11章 反擊第26章 潑皮擋道(上)第48章 靳黑虎第50章 階州失守第307章 主僕相見第51章 屠城第91章 請罪第32章 縮小範圍(上)第39章 浴血孤城2第69章 銅礦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下)第202章 頑抗2第54章 臥虎莊第3章 怒懲惡奴第60章 倉促應戰第114章 圖窮匕見第43章 人各有志(下)第180章 何爲道義第8章 偃旗息鼓第49章 包藏禍心(上)第16章 烈火第68章 狼口脫險第343章 突擊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163章 論功行賞第329章 孛魯第307章 主僕相見第12章 趙貴誠第57章 火藥第27章 驚喜(上)第45章 新丁第63章 縣尉之職第20章 家僕李通第63章 問計(下)第51章 擴建第11章 奇怪老者第362章 殘兵敗將第334章 御河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66章 是爲何物第40章 鬱悶第20章 噩耗第145章 佯攻第302章 突擊第111章 先下一城第16章 大婚第111章 置之高閣第24章 飲宴(下)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120章 危機化解第10章 挑釁第127章 最漫長的一天2第235章 會師第76章 刀匠第141章 談判第273章 秋桐建功第77章 參謁第130章 得以強援第180章 何爲道義第48章 靳黑虎第148章 甕中捉鱉第28章 入川平叛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上)第133章 高級集訓班第353章 進退兩難第122章 小將黃旭第325章 爭執第10章 抉擇第101章 大戰之前
第272章 意外收穫第328章 首戰第8章 偃旗息鼓第27章 蓬州兵亂第109章 身份第109章 身份第21章 憤怒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58章 應諾第178章 衣錦還鄉第56章 釘子第366章 慘烈第22章 武學第216章 舉賢第199章 北進第21章 憤怒第89章 兩邊忙活第42章 墨水瓶第78章 論辯第47章 逐出軍中第183章 兵棋推演第170章 巡視京東3第173章 契丹遺族第65章 壽宴(下)第233章 鎮江大營第234章 雷厲風行第197章 試探2第105章 決勝4第5章 潰兵第118章 僥倖逃脫第63章 縣尉之職第11章 反擊第26章 潑皮擋道(上)第48章 靳黑虎第50章 階州失守第307章 主僕相見第51章 屠城第91章 請罪第32章 縮小範圍(上)第39章 浴血孤城2第69章 銅礦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下)第202章 頑抗2第54章 臥虎莊第3章 怒懲惡奴第60章 倉促應戰第114章 圖窮匕見第43章 人各有志(下)第180章 何爲道義第8章 偃旗息鼓第49章 包藏禍心(上)第16章 烈火第68章 狼口脫險第343章 突擊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163章 論功行賞第329章 孛魯第307章 主僕相見第12章 趙貴誠第57章 火藥第27章 驚喜(上)第45章 新丁第63章 縣尉之職第20章 家僕李通第63章 問計(下)第51章 擴建第11章 奇怪老者第362章 殘兵敗將第334章 御河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66章 是爲何物第40章 鬱悶第20章 噩耗第145章 佯攻第302章 突擊第111章 先下一城第16章 大婚第111章 置之高閣第24章 飲宴(下)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120章 危機化解第10章 挑釁第127章 最漫長的一天2第235章 會師第76章 刀匠第141章 談判第273章 秋桐建功第77章 參謁第130章 得以強援第180章 何爲道義第48章 靳黑虎第148章 甕中捉鱉第28章 入川平叛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上)第133章 高級集訓班第353章 進退兩難第122章 小將黃旭第325章 爭執第10章 抉擇第101章 大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