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烏雞變鳳凰

高懷遠對於眼下的各種情況都十分滿意,短短數年之間,他暗中積累起來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雖然尚稱不上是富可敵國,但是他暗中的這些產業,所產出的財富卻已經算是一個天文數字了,不敢說支持他組織一支大軍,但是起碼支持他擁有一支私兵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他現在開始相信,有朝一日他一定會在這個世上作出一件轟天大事,起碼將會成爲一支可以給蒙古大軍造成巨大麻煩的力量。

但是這個時候,他忽然收到了一封來信,而送信者居然是從京城臨安所來,自稱爲沂王府的人。

這一下高懷遠就糊塗了,他雖然步入仕途,但是卻從未和朝廷高官之間發生過什麼聯繫,更沒有和什麼王爺之類的人物有所瓜葛,爲何半晌不夜的來了個沂王府的人口稱什麼送信之說呢?

於是高懷遠出於禮節,封了一份厚禮當作答謝,酬謝過了這個沂王府的人,並將其待爲上賓,妥善安置在了縣衙的驛館裡面,這才拆開這封信觀看。

一看之後,高懷遠才發現,這個字跡他非常熟悉,居然是他的少時密友趙於莒的筆跡,於是趕忙看落款,一看果真乃趙於莒所寫。

於是高懷遠更是糊塗了,趙於莒不是在紹興嗎?爲何這會兒卻跑到了臨安,還派沂王府的人來給他送信呢?

高懷遠趕忙從頭至尾的將這封信一口氣讀完,這才明白了事情的經過。

這些年來,不管怎麼忙,每年高懷遠都要和紹興的趙於莒來往幾封書信,對於這個從小第一個認識的小友,高懷遠一直都比較掛念,多次有心將他們母子接到大冶縣來安置,想讓他們母子少受一點苦,但是最終都礙於全氏對於宗室的面子問題,最後只得作罷,但是他卻沒少接濟趙於莒,除了友情之外,高懷遠倒是對這個趙於莒沒什麼其它的想法。

這些年來,趙於莒也成長爲一個十八歲的少年了,在高懷遠的資助下,他們一家人的生活開始有了比較好的境遇,不再如以前那樣的拮据,趙於莒和他的弟弟趙於芮都開始在其母全氏的安排下,苦讀詩書打算有朝一日能步入仕途,改善家境。

但是就在前些時候,京城忽然來了一幫人,查訪到了紹興的趙於莒家,將其家世翻查了個清楚之後,將趙於莒選出帶入了京城。

從趙於莒的信中,高懷遠得知,原來是當今皇上的太子前兩年不幸夭折,子嗣不旺的寧宗只得另立沂王之子趙弘爲太子,如此一來,假如有朝一日寧宗駕崩的話,便由趙弘繼位。

但是這麼一來,等於沂王一脈,又沒了子嗣,於是乎當今左相史彌遠便上奏聖上,要爲沂王重新選立一個宗室的子弟,立爲沂王的子嗣,繼承沂王一脈,這纔有了年前派人在全國各地遍查宗室子弟的事情。

而同樣作爲宗室子弟的趙於莒有幸也成爲了備選之人,被帶到了臨安供當今聖上甄選,說起來是當今聖上負責甄選,其實說白了,還是由當今權相史彌遠管這個事情。

而趙於莒本來就長的相貌端正,而且這些年來沒少在其母全氏的督促下苦讀詩書,所以說話條理分明,知書達理,如此一來,趙於莒居然在衆多宗室子弟之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史彌遠選立爲沂王養子,過繼到了沂王名下。

這件事對於趙於莒來說,可是一步登天的美差,他本是一個從來不受重視的皇室宗親罷了,因爲年代久遠,他們這一枝的子嗣多如牛毛,早年他們的祖上趙德芳那點光環早已照不到他的身上,他這輩子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要想出人頭地,除了參加科舉考試,求得一個功名之外,絕對可以說沒有更好的出路了。

但是這次卻天上掉餡餅,正好砸到了他的腦袋上,讓他從一介平民,一下子邁進了沂王府的大門之內,成了當今朝廷之中屈指可數的幾個宗室顯貴,這一下趙於莒算是苦盡甘來,再也不用爲出路發愁了,他等於烏雞變成了金鳳凰,以後雖然不見得有權有勢,但是好歹衣食無憂的過一輩子沒有一點問題了。

所以趙於莒在被選立爲沂王養子之後,改名爲貴誠,史彌遠還給他安排了當今名儒鄭清之當他的老師,這一下趙於莒算是發達了,但是趙於莒也沒有因此就忘了從小照顧他的發小高懷遠,在穩定下來之後,立即親筆寫信,將這個消息告訴了高懷遠,這纔會有沂王府的差役來大冶縣送信的一幕。

高懷遠從頭至尾的將這封信看完之後,腦子裡面卻亂成了一片,他隱約之中,總覺得事情似乎有點不太對頭了,本來趙於莒被選爲沂王養子,是件好事,作爲朋友的他應該高興還來不及,但是高懷遠考慮的卻不是這個事情,他似似乎乎的回憶起來一件歷史上的事情。

他雖然不是學歷史的,但是沒事的時候各種雜書也沒少看,隱約記得一件南宋皇帝更迭之中的辛密之事,那就是宋寧宗死後,繼任的應該是宋理宗,而這個宋理宗好像不是宋寧宗的兒子,而是什麼王爺的子嗣纔對,而具體事情是怎麼樣的,當時高懷遠前世的時候,也只是讀過就忘,沒有深記,所以不管他如何怎樣努力,也想不起來當初看過的那段文字。

到底這個趙於莒的這種變化,和歷史上的宋理宗是不是一個人,高懷遠現在只是有點懷疑,卻根本無從查證此時,畢竟這個時候事情還未發生,他又不是什麼神仙,能未卜先知,所以在看罷了這封信之後,高懷遠沒有高興起來,反倒越想越糊塗了。

但是高懷遠無論怎麼想,還是沒有想起來,更不敢妄下斷言,只得作罷,招待了那個送信的王府差役之後,賞了這個差役不少錢,另外提筆寫了一封信,對趙於莒表示恭喜,讓趙於莒好好呆在沂王府之中讀書,有朝一日有機會的話,爲國多做一些事情,總之他沒敢再將趙於莒還當成以前的趙於莒看待,畢竟兩個人短短時間之內,現在的身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人家現在可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位列公侯之列了,他不過只是個芝麻綠豆般的小小從八品縣尉,再和趙於莒稱兄道弟明顯有失皇室尊嚴了,於是行文之中,高懷遠的語氣用的十分客氣。

送走了這個沂王府的差役之後,高懷遠閉門又思量了一番,還是想不出什麼頭緒,於是打開門走到院子裡面,打算練一趟刀,紓解一下心頭的這種煩惱。

但是一開門,便看到紀先成捧了個水壺,似笑非笑的站在他的門前,一看到他,便抱着拳對高懷遠說道:“恭喜大人,賀喜大人,大人看來以後要飛黃騰達了呀!”

高懷遠被紀先成這句話給弄了一頭霧水,於是一臉疑惑的說道:“紀先生此話何講呢?我又有什麼喜可讓你這樣給的道賀呢?”說着將紀先成讓進了自己的書房就坐。

紀先成歷來跟高懷遠不客氣,拉了把椅子便蹺起二郎腿坐了下來,這才慢悠悠的說道:“這當然是有原因了,難道高大人現在還看不出來嗎?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呀!”

高懷遠有些對紀先成好奇又好笑,也拉了一把椅子,在紀先成對面坐下,苦笑道:“紀先生就不要給我打啞謎了,有什麼話只管說好了,何必如此玩笑呢?”

“非也非也!高大人看來果真是對於官場之道不甚明瞭呀!那麼我便給你說說也無妨!”紀先成搖頭晃腦的對高懷遠說道。

“請先生直言!”高懷遠自從收了紀先成之後,便一直對他敬爲上賓,當作自己的老師看待,所以紀先成養成了這樣在高懷遠面前說話從來沒什麼忌諱的習慣。

紀先成放下手中的茶壺,然後撣了一下袍子,坐正了之後,對高懷遠正色說道:“今日我聽聞臨安沂王府來了一個人,專程給大人您送信,這件事可是不錯嗎?可否讓紀某知道是何人給大人來信嗎?”

高懷遠看紀先成正色問道,於是便將趙於莒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說給了紀先成聽,而趙於莒這個人,紀先成以前也是知道的,這根本沒什麼好隱瞞的東西。

紀先成聞聽之後,拍手道:“要麼我就說了,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呀!對於這種事情,少爺你居然如此遲鈍,真是後知後覺呀!

既然你不知道喜從何來,那麼我便告訴你好了!

你來想一下,你那小友趙於莒不過一個小小的平頭百姓,只是有一層皇室宗親的名號罷了,但是我大宋這樣的人多了去了,爲何會將這等好事,落在他的頭上呢?

當然,這也有幸運的成分在內,我也不否認!但是要看事情的關鍵,是誰操作的這件事!假如紀某料的不錯的話,這件事的始作俑者,當是當今權相史彌遠纔對,我可說錯了嗎?”

聽了紀先成的話之後,高懷遠點點頭,但是還是沒有從這裡面看出什麼問題:“紀先生說的不錯,這件事應該是這樣的!趙於莒現在已經改名爲貴誠,進入了沂王府,現在由當朝大儒鄭清之負責教導!這是趙於莒來信所說的事情!”

紀先成點點頭,沉吟了一下之後,接着說道:“看來紀某分析的不錯,這件事裡面有問題!但是如此一來,我纔要向大人你道賀呢!

怎麼說呢?只要大人你把握住這個機會,就很可能仕途從此暢通無阻,因爲有了你這個小友趙於莒之後,你實際上就可以和當今奸相史彌遠掛上關係了,以你目前的財力,只要打通一下關節,抱住了史彌遠的大腿,想必就不用窩在這個小小的大冶縣了吧!”

高懷遠一聽就苦笑了起來:“紀先生說笑了,先生認識高某一來,我可曾讓紀先生失望了嗎?爲何要讓我去寄附於史彌遠這個奸相手下做事呢?難道我真的很看重仕途嗎?要是紀先生這麼說的話,就是太小看高某了!”

紀先成瞳孔猛的一縮,然後逼視着高懷遠,半晌沒有說話,而高懷遠也坦然的回望着紀先成的眼睛,沒有做任何躲閃,兩個人就這麼對視了一陣。

“那麼請大人告訴紀某,大人爲何如此處心積慮的積蓄力量,甚至連軍中,都留下你的人呢?既然如此,我能否懷疑你暗中想要造反呢?”紀先成忽然瞪着高懷遠發問到。

高懷遠聽到紀先成如此一問之後,立即心中有些勃然大怒了起來,猛然站起來對紀先成說道:“非也!紀先生恐怕還記得當初你我所說的事情吧!當今天下,又有幾個人看得出未來大宋的危機呢?

記得以前高某就對紀先生說過,不用多長時間,我們大宋最大的敵人,將會是蒙古大軍,而現在卻沒人看到這種危機所在,金國現在已經是風雨搖曳,西夏更是無力應付蒙古人的侵襲,他們的覆滅也就在眼前,一旦他們完蛋了,蒙古大軍會就此罷兵洗手不幹這種強盜般的事情了嗎?

想一想當年的靖康之變吧!先朝徽宗正是沒有看到金國的狼子野心,才招致了靖康之難,丟掉了偌大的中原,使我宋人不得不龜縮於江南,苟延殘喘!

高某一直將先生視爲老師,今天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而眼下朝廷聖上可以說不問世事,朝政更是由史彌遠一黨把持,如此下去,等到蒙古大軍來襲之時,我們宋人又拿什麼來抵擋蒙古大軍的鐵蹄呢?

高某不才,雖然不敢視自己可以拯救天下蒼生,但是我也身爲漢人,豈能看到這一點,還懵然不知,渾渾噩噩的活下去?我沒有什麼造反的野心,我只是想,假如有一天真的到了這樣的地步的時候,能有一點力量,替我大漢民族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罷了!

先生假如認爲高某是那樣的狼子野心的話,大可現在就離我而去,只要先生投書一封,那麼高某想必很快就會人頭落地,只是請先生記住,大宋的好日子恐怕已經沒有多久了!”

紀先成默默的聽完高懷遠這番話,又一次沉默了下來,半晌不語,他依舊雙眼直視着高懷遠的眼睛,一眼不眨。

而高懷遠說過之後,也同樣毫不畏懼的瞪視着紀先成的雙眼,眼中沒有半絲的不安或者猶豫。

紀先成過了一陣之後哈哈大笑了起來:“我不如大人也!可笑紀某天天自詡飽讀詩書,以爲看透了天下之事,但是我卻不如大人你呀!

我相信大人所說的話,要不然的話,紀某也不會留在這裡輔佐大人你了!對於紀某,大人大可放心好了,紀某絕不會將今天所說的事情泄露出去半句的!

不過紀某要說的是,大人不應該忽視眼前的這個機會,既然大人想要做一番事業,爲大宋謀得一個未來,就不該對於當官如此牴觸。

你想做大事,可是單憑這樣小打小鬧是不行的,你自己能有多大的力量,能改變未來的發展呢?既然你想做大一些,那麼當官,當大官之後,你的力量纔會更大,只憑你這樣經商,暗中聚斂財力物力,召集少數人,真的面對蒙古大軍的時候,你又能做多少事情呢?

單單是保住大冶縣這塊地方不被蒙古大軍攻陷嗎?呵呵!你忘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句話了!一旦蒙古人兵鋒指向我們宋人頭上的時候,你那點力量不過只是如同燭火之光效日月之輝罷了!

所以紀某認爲,你不但要當官,而且必須還要當大官,只有如此,才能擁有更大的力量,除非你現在揭竿而起,短時間將天下取而代之,否則的話,仕途是你發揮你的能力的最佳途徑!

這次史彌遠千辛萬苦的扶植一個趙於莒充作沂王之子,紀某料定,這個奸相定是有什麼不軌之念,要不然的話,他何必如此用心良苦的找來一個毫無根基的趙於莒呢?

這麼多年以來,紀某雖然看似不問政事,但是卻從來沒有忘記關注着史彌遠老兒的所作所爲。

雖然我還想不清楚史老兒現在打算做什麼,但是紀某卻可以料定,史老兒絕對是要有大動作了!

而現在你的機會便在這個趙於莒的身上,因爲既然史老兒選擇了他,那麼趙於莒便等於是他的人了,以前你沒有機會搭上史彌遠這個老賊,但是現在卻有了一個良好的機會,讓你搭上這個老賊的路子、

只要你稍作運動一下,便能利用你的這個小友,晉身更高的職位,甚至到京城當官也不見得就不成,畢竟你現在軍功赫赫,是正經的以功入官之人!抓住這個機會吧!紀某願意爲你當一個謀臣!來幫你完成你的這個理想如何?”

高懷遠看着紀先成,心裡面掀起了一片滔天巨浪……

第342章 伏兵第133章 高級集訓班第12章 趙貴誠第27章 蓬州兵亂第14章 齷齪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104章 再會趙方第362章 殘兵敗將第51章 恩州之戰(上)第34章 宮門之屠第28章 入川平叛第36章 忙碌第118章 僥倖逃脫第112章 日月可鑑第19章 啓程第35章 黑吃黑第28章 規矩第16章 好勇鬥狠(上)第366章 慘烈第111章 先下一城第201章 發動第76章 親事黃了第40章 浴血孤城3第40章 鬱悶第223章 君臣相見第29章 巡視楚州第326章 先禮後兵第108章 宵禁第4章 兵發襄陽第7章 君臣相見第5章 潰兵第36章 夫人帶隊第23章 牀子弩第302章 突擊第125章 金國名將第144章 紅介山山口第43章 代理商第39章 水晶花鏡(下)第29章 高家老宅第144章 金朝宗室第114章 圖窮匕見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146章 敵軍夜襲第30章 楊氏訓子第184章 誓不投降第304章 亂第35章 黑吃黑第51章 屠城第83章 水師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259章 強渡第277章 積極備戰第78章 交手第39章 暗算第14章 賈奇第25章 弘武第16章 賜刀第59章 殺猴敬雞第93章 驗屍第296章 虛晃一槍第257章 恩州之戰第94章 監視第187章 暗劍第20章 家僕李通第39章 水晶花鏡(上)第155章 倉皇撤退第141章 談判第一百九十七八章 下作第347章 突圍第131章 衆志成城甕中捉鱉第128章 逐出京師第24章 激戰七方鎮第307章 主僕相見第31章 有病亂投醫第74章 舊部的牴觸第194章 又見秋桐第8章 偃旗息鼓第371章 條件第198章 戰事第306章 梟雄歸宿第27章 驚喜(下)第143章 叛軍屠村第193章 密謀第113章 太子闖關第114章 愚弄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234章 雷厲風行第20章 名儒(上)第37章 胸無大志(下)第222章 左相第90章 走水第52章 海拉蘇第37章 胸無大志(上)第67章 千里眼第105章 毒花第92章 守制第290章 四娘倒戈第88章 大失所望第228章 受命起兵第25章 啓動
第342章 伏兵第133章 高級集訓班第12章 趙貴誠第27章 蓬州兵亂第14章 齷齪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104章 再會趙方第362章 殘兵敗將第51章 恩州之戰(上)第34章 宮門之屠第28章 入川平叛第36章 忙碌第118章 僥倖逃脫第112章 日月可鑑第19章 啓程第35章 黑吃黑第28章 規矩第16章 好勇鬥狠(上)第366章 慘烈第111章 先下一城第201章 發動第76章 親事黃了第40章 浴血孤城3第40章 鬱悶第223章 君臣相見第29章 巡視楚州第326章 先禮後兵第108章 宵禁第4章 兵發襄陽第7章 君臣相見第5章 潰兵第36章 夫人帶隊第23章 牀子弩第302章 突擊第125章 金國名將第144章 紅介山山口第43章 代理商第39章 水晶花鏡(下)第29章 高家老宅第144章 金朝宗室第114章 圖窮匕見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146章 敵軍夜襲第30章 楊氏訓子第184章 誓不投降第304章 亂第35章 黑吃黑第51章 屠城第83章 水師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259章 強渡第277章 積極備戰第78章 交手第39章 暗算第14章 賈奇第25章 弘武第16章 賜刀第59章 殺猴敬雞第93章 驗屍第296章 虛晃一槍第257章 恩州之戰第94章 監視第187章 暗劍第20章 家僕李通第39章 水晶花鏡(上)第155章 倉皇撤退第141章 談判第一百九十七八章 下作第347章 突圍第131章 衆志成城甕中捉鱉第128章 逐出京師第24章 激戰七方鎮第307章 主僕相見第31章 有病亂投醫第74章 舊部的牴觸第194章 又見秋桐第8章 偃旗息鼓第371章 條件第198章 戰事第306章 梟雄歸宿第27章 驚喜(下)第143章 叛軍屠村第193章 密謀第113章 太子闖關第114章 愚弄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234章 雷厲風行第20章 名儒(上)第37章 胸無大志(下)第222章 左相第90章 走水第52章 海拉蘇第37章 胸無大志(上)第67章 千里眼第105章 毒花第92章 守制第290章 四娘倒戈第88章 大失所望第228章 受命起兵第25章 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