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賈涉之死(下)

同時他帶到萊蕪的還有近一萬五千人的李全的降兵,這些降兵基本上也都是京東人士,本來就對忠義軍這次內戰很不感冒,不少人覺得是李全的不對,所以絕大多數人在經過飛虎軍將士的遊說之後,都選擇了投入飛虎軍吃糧當兵,使飛虎軍兵力一下擴編到了兩萬多人,剃掉其中老弱傷病,改編爲萊蕪鎮守軍,飛虎軍總兵力還是達到了近兩萬餘人,成爲了一支京東不容小覷的精銳之師。

因爲在戰場上繳獲了李全大批軍糧,加上從日照鎮卸下的糧食,飛虎軍的糧秣基本上處於比較充裕的境地,所以很快京東一帶的人都知道了飛虎軍的伙食最好,每天趕到萊蕪縣投軍的難民都絡繹不絕。

這讓付大全又平白得了一大批青壯,大大充實了他的力量,而爲了他轄地的發展和穩固,劉成義建議付大全不要全力擴軍,要充分利用這些投奔他們的難民,分發給他們土地讓這些人在他們轄地進行屯田,恢復他們轄地的農耕經濟,爲以後的糧食自給自足打下良好的基礎。

付大全當即採納了劉成義的這個建議,將大批投奔他的難民編爲屯田軍,制定土地令其進行耕作,並且制定了農閒時屯田軍要參加軍事訓練的制度,摒棄了南宋的募兵制,在他的轄地之內,推行屯田制,較好的解決了眼下他們軍事和農耕的矛盾,既保證了軍隊的兵員,又促進了當地遭受嚴重打擊的農耕經濟,爲他們以後的發展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他還將海州的將作軍調至了萊蕪,在這裡進行生產活動,因爲萊蕪富有鐵礦資源,飛虎軍到了萊蕪之後,便迅速的將當地鐵礦收歸飛虎軍所有,初步壟斷了萊蕪的冶鐵業,爲以後的發展也奠定了基礎。

在完成了對降兵的整編之後,付大全在萊蕪進行了爲期半個月的整訓,這些降兵以前也都經過李全軍一定的訓練,所以不能算是菜鳥,一般的陣仗也都經歷過,所以對他們付大全還是採用老辦法,就是整日灌輸他們服從的意識,因爲在臥虎莊的時候,高懷遠曾經告訴過他們這些人,爲兵者,無需他們有太多思想,只要學會無條件的服從,就算是好兵,一支軍隊的素質高下,不是看這支軍隊的兵卒個人本事多大,而是看他們對命令的服從意識的高地決定的,當兵的只要服從軍令,那麼作爲將領,便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戰鬥力,反之即便兵員素質再好,也是白搭。

所以付大全嚴格遵守這個練兵的方法,治軍非常嚴格,同時又保證賞罰分明,很快原來的一幫烏合之衆,在接受了半個月時間嚴酷的訓練之後,精神面貌立即煥然一新,列陣之後,軍中立即便透出一種殺氣,基本上做到了令行禁止,整體戰鬥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於是付大全也按照當初和彭義斌的約定,率軍出萊蕪,開始朝青州方向而去。

高懷遠捧着這份剛剛由揚州送來的詳細戰報,嘴巴有笑歪的趨勢,整個京東局勢的發展,和他們當初設想的基本沒有發生什麼偏差,付大全和劉成義嚴格的執行了他們當初設定的作戰計劃,使李全在京東一帶吃了一個大憋,以至於實力損失將近三分之一還要多一點,所轄地盤更是被付大全和彭義斌兩軍攔腰截斷,形成了南北無法相顧的局面。

而且他從京中的渠道得知了德州的張林,在彭義斌和付大全完勝李全之後,立即派人和朝廷聯絡,打算重新歸順南宋,脫離蒙古人的羽翼之下,這個消息無疑對南宋來說也是個很好的消息,起碼使原來岌岌可危的京東局勢得到了緩解,李全也不敢再如以前那麼囂張了,而是對南宋這邊表示了臣服,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獲取南宋的糧餉支援,以期和彭義斌、付大全對抗下去。

整個京東路的局勢因爲此戰,發生了一個天翻地覆的逆轉,別人不清楚爲什麼,他卻比任何人都要明白這其中的緣故。

但是不好的消息是賈涉終於死了,賈涉辭職之後,已經獲得了朝廷的准許,但是在他尚未離任之前,金國再一次發動了對廬州的戰事,賈涉無奈之下,只得帶兵出征,趕赴廬州指揮抵抗金軍。

但是就在李彭大戰恩州的時候,賈涉的身體徹底垮了下來,未到廬州,便病死於軍中,消息這個時候已經傳至臨安城,在臨安城也引起了一定的震動。

於是在史彌遠的力推之下,許國終於得償所願,被朝廷提拔任命爲淮東制置大使,接替了賈涉,成爲了淮東乃至京東東路的一方大員。

對於賈涉之死,高懷遠心情頗爲複雜,因爲他這一兩年時間,仔細和紀先成研判過賈涉這些年在京東路的所作所爲的得失問題,像賈涉這樣一個在一無顯赫家世、二無功名在身,三無京中奧援之人,僅憑他自己的能力,便攀升至一方大員,成了南宋地位顯赫的一方制置大使,可以說這一路走來,付出的艱辛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此人之所以能走到這一步,可以說和他靈活處理問題是分不開關係的,對於京東東路一帶的局勢,他曾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可惜的是最終他卻未能徹底達到替朝廷控制京東路忠義軍的目的,在後來對待京東路忠義軍的問題上,他出現了一些錯誤,最主要的問題便是他未能正合忠義軍的力量,不信任忠義軍的將領,始終想要採取分化的手段,令忠義軍內部矛盾重重,最後還沒有能控制住李全的野心膨脹,以至於釀下了禍端,使南宋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卻並未能真正控制住京東一帶。

所以說賈涉這個人即有功於南宋朝廷,同時也有過錯,他的所作所爲即推動了京東一帶的局勢,也阻礙了南宋對京東的控制,不管別人如何評價賈涉,高懷遠對賈涉的評價卻是功過各半,對於他的死,高懷遠還是有些感到遺憾的,起碼賈涉死後,讓許國這個傢伙繼任,便不算是好事。

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下)第118章 犯上作亂第32章 金州都統司第23章 侍衛總管(上)第306章 梟雄歸宿第79章 韃子的驚喜第3章 大金名將第56章 縣衙第13章 民報第139章 劍指鳳翔第129章 死諫第200章 陳震第126章 最漫長的一天1第166章 重大收穫第21章 我軍威武第109章 試炮第214章 傷第90章 讒言第211章 攻克相府第219章 論功行賞第304章 亂第124章 夜襲第125章 詔告天下第124章 最後時刻第38章 馬屁如潮(下)第132章 兄弟相會第185章 揮師北伐第120章 越俎代庖第161章 接收第117章 血戰突圍第一百九十七八章 下作第74章 嶽琨的計劃第135章 再遇舊識第47章 惡鬥第54章 小勝一場第22章 武學第199章 盡釋前嫌第79章 截殺第54章 慌不擇路(上)第162章 還師第47章 何爲短視(下)第13章 把柄第121章 降將勸降第230章 鳩佔鵲巢第247章 泥彈發威第44章 白鐵鑄奸佞(下)第115章 外城有變第9章 大江東去第193章 密謀第48章 各懷鬼胎(下)第82章 爲難第92章 名利雙收第142章 芮家村第42章 伏擊第40章 分兵進擊第162章 仇人相見第41章 非她不娶(下)第245章 不遵號令第55章 坐地分贓(下)第34章 證據第156章 僅取甕城第175章 再見嶽琨第316章 秋桐的心意第234章 雷厲風行第197章 斷糧第1章 趙範第36章 京東亂局(上)第74章 當街發飆第5章 對簿前堂第96章 湖匪屠村第58章 翹班驚遇第79章 截殺第45章 新丁第42章 浴血孤城5第187章 再露鋒芒2第96章 會審第156章 僅取甕城第61章 壞消息(上)第99章 真相大白第74章 舊部的牴觸第87章 劍指吐蕃第205章 神威大炮第274章 交易第43章 代理商第72章 槍林第7章 是福是禍第193章 再戰甘泉第333章 漢奸第92章 守制第22章 不過如此第289章 甕聽第204章 城破第15章 陷陣士第156章 兩面三刀第72章 海州告急第175章 再見嶽琨第127章 閉門羹第8章 抗敵第14章 齷齪第275章 李全之煩
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下)第118章 犯上作亂第32章 金州都統司第23章 侍衛總管(上)第306章 梟雄歸宿第79章 韃子的驚喜第3章 大金名將第56章 縣衙第13章 民報第139章 劍指鳳翔第129章 死諫第200章 陳震第126章 最漫長的一天1第166章 重大收穫第21章 我軍威武第109章 試炮第214章 傷第90章 讒言第211章 攻克相府第219章 論功行賞第304章 亂第124章 夜襲第125章 詔告天下第124章 最後時刻第38章 馬屁如潮(下)第132章 兄弟相會第185章 揮師北伐第120章 越俎代庖第161章 接收第117章 血戰突圍第一百九十七八章 下作第74章 嶽琨的計劃第135章 再遇舊識第47章 惡鬥第54章 小勝一場第22章 武學第199章 盡釋前嫌第79章 截殺第54章 慌不擇路(上)第162章 還師第47章 何爲短視(下)第13章 把柄第121章 降將勸降第230章 鳩佔鵲巢第247章 泥彈發威第44章 白鐵鑄奸佞(下)第115章 外城有變第9章 大江東去第193章 密謀第48章 各懷鬼胎(下)第82章 爲難第92章 名利雙收第142章 芮家村第42章 伏擊第40章 分兵進擊第162章 仇人相見第41章 非她不娶(下)第245章 不遵號令第55章 坐地分贓(下)第34章 證據第156章 僅取甕城第175章 再見嶽琨第316章 秋桐的心意第234章 雷厲風行第197章 斷糧第1章 趙範第36章 京東亂局(上)第74章 當街發飆第5章 對簿前堂第96章 湖匪屠村第58章 翹班驚遇第79章 截殺第45章 新丁第42章 浴血孤城5第187章 再露鋒芒2第96章 會審第156章 僅取甕城第61章 壞消息(上)第99章 真相大白第74章 舊部的牴觸第87章 劍指吐蕃第205章 神威大炮第274章 交易第43章 代理商第72章 槍林第7章 是福是禍第193章 再戰甘泉第333章 漢奸第92章 守制第22章 不過如此第289章 甕聽第204章 城破第15章 陷陣士第156章 兩面三刀第72章 海州告急第175章 再見嶽琨第127章 閉門羹第8章 抗敵第14章 齷齪第275章 李全之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