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弓箭社

雖然不過只是一個縣衙,而這個時代縣衙的規模也不小,而縣衙可以說是一個縣的中心,佔地起碼也有數十畝之多,裡面可以說是五臟俱全,大堂、廂房、大牢一應俱全,被錯落有致的房屋分爲數進,像縣丞、主薄、縣尉等一縣的要員,都在一個縣衙大院裡面辦公,算是一個綜合性的地方政府,各自都在縣衙裡面有他們的辦公地點,所以要繞過好多門廊,才能走到後院之中。

別看縣衙佔地不小,但是這裡管的事情也很多,從農耕、訴訟、稅收、督學、緝捕匪盜等等事情,可以說是一縣裡面的吃喝拉撒睡的事情都要管,所以整體來說,雖然大宋冗員現象比較厲害,但是比起後世的那種分工詳細,各司一職的政府部門,這個時代的官員工作量還是相當不小的,而且吃官飯的人和普通百姓的比例是沒法和後世的相比的。

這一點高懷遠這個後世來的人自然清楚,如此一來,想要在這個時代,當一個好官,哪怕只是一個知縣,都會很辛苦,而在他看來,大冶縣的劉大人,雖然算不上個非常好的官,起碼也不算是個昏官,故此,他對這個劉大人才會如此客氣。

當高懷遠繞過了幾個門之後,來到縣衙後面的小花園的時候,劉知縣已經侯在了花園中的小亭之中,還派人煮好了一壺茶,等着高懷遠到來。

對於這個高家三少爺,劉知縣的印象也非常好,這不光是因爲高懷遠隔三岔五送他禮物的緣故,還有就是他從邢捕頭等人那裡聽說高懷遠還有一身好本事,上一次靳黑虎被擒,他其實是心知肚明,靳黑虎是栽到了高懷遠的手裡面,不過這個高少爺行事比較低調,不願出這個風頭,才讓邢捕頭這幫人頂包拿了賞錢,所以更加不敢小看這年紀輕輕的高懷遠了,加上高懷遠很知道怎麼辦事,所以劉知縣對他也很是看重,一聽說今日高懷遠登門拜訪,於是趕緊放下了手頭的事情,請他進來敘話。

這次高懷遠只是隨訪劉知縣,所以也沒有準備什麼禮品,只是臨時在街上買了兩罈好酒,送給了劉知縣,並沒有打算在這裡多說話,只是禮節上的一種拜訪。

見到了劉知縣之後,他也以小輩自稱,畢竟這個劉知縣年紀已經不小了,這麼自稱也小不了什麼身份,劉知縣很是高興,拉着他不讓他走,坐下閒聊了起來。

這段時間劉知縣確實正在爲先前門房裡面的衙役所說的事情感到頭疼不已,本來大冶這個地方,臨近長江,和金國相鄰,地方上就不是很太平,流民相對南面的一些地方要多一些,也就造成了這一帶匪患的問題比較多,加上前幾年宋金開戰,兩國之間關係很是緊張,讓在這裡當官的劉知縣壓力比較大。

這段時間剛剛解決了一個靳黑虎的事情,他和縣衙的一衆人等剛剛受到了知府衙門的褒獎,便又出了這麼一幫狠辣的匪盜,在大冶一帶做了幾件大案,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讓大冶縣上下人等都有些提心吊膽了起來,作爲一縣的父母官,自己轄地裡面出了這樣的事情,他自然是責無旁貸,必須要去解決這個麻煩,但是這麼多日子過去了,愣是連一個悍匪也沒有抓到,而邢捕頭派出去的差役,居然還莫名其妙的失蹤了兩個,搞得劉知縣頭疼不已。

今天看到高懷遠之後,他忽然想起來邢捕頭以前所說的高懷遠和他的一個忠僕都有一身好本事,於是靈機一動,便拉住高懷遠商議起了這個事情。

聽完了劉知縣的訴苦之後,高懷遠雖然對那股悍匪所作所爲有些生氣,在他看來,爲盜者盜亦有道,求財不求命,劫了財物之後,犯不着殺人,而這幫悍匪居然殺人不說,還幫走苦主家的年輕女人,糟蹋之後殺死拋屍路邊,這麼做就實在過分了一些,更可氣的是這幫悍匪不單單是找有錢人家下手,他們甚至連一些平民也不放過,有兩戶人家的媳婦據說比較美貌,被他們半夜闖入家中,殺死了她們的家人,強暴了這些女子,最後還殺掉了她們,實在是一幫毫無道義的混賬東西。

可是這件事他聽了之後,雖然也感到氣憤,但是畢竟這是官府的事情,犯不着他出頭去找那幫悍匪的晦氣,而且隱約之中,他似乎也聽出了劉知縣話中似乎有話,所以他聽完之後,只是感慨了一番,說了一些指責這些悍匪的話,卻沒有接劉知縣的話茬,挺身而出,要去幫劉知縣解決這個麻煩。

劉知縣聽完了高懷遠的話之後,稍稍有些失望,說了半天,人家沒被自己的話給繞進去,看來想要找高懷遠幫忙,不挑明瞭說是不行了。

“作爲一縣的父母官,緝捕匪盜本來應該是本官的分內之事,但是高少爺也知道,咱們大冶縣這裡,只有那幾十個弓手和差役,這麼大的地方,這點人又能做什麼呢?而且這次悍匪數量似乎不少,單單靠邢捕頭他們這些人,似乎不好辦呀!

本官聽說高少爺還有你手下的一個忠僕,都有一身不錯的功夫,而且高少爺自從來到了本縣之後,多有善名,這次這件事,不知道高少爺是不是能給本官幫幫忙呢?

何況據我所知,高少爺和邢捕頭私交相當不錯,不會忍心看着邢捕頭他們吃虧吧!假如此事不能儘快解決的話,本官和邢捕頭還有縣尉王大人,都會難辭其咎,搞不好會被上面給斥責的!

另外,本縣之中有本事的人不算很多,假如高少爺能幫本官這個忙的話,以後只要高少爺有需要本官幫忙的地方,儘管開口說話便是,本官保證只要能幫忙的,絕對不會推辭,還望高少爺這次抽出一些時間,來給本縣幫幫這個忙,爲本縣百姓除去這一害吧!”

劉知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對高懷遠說道,現在他也是有病亂投醫了,既然高懷遠有本事,不妨也讓他爲自己出一份力,要是真能解決掉這幫匪盜的話,說不定對以後自己的仕途會有很大的幫助呢!

高懷遠聽了劉知縣的話之後,不由猶豫了一下,按說這種緝捕匪盜的事情,他雖然自己覺得自己是個正直之人,也算得上是嫉惡如仇,但是做這件事,似乎對他暫時低調行事的初衷有所違背了一些,而且還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真是找到了匪盜的話,那可是要玩命的,一不留神,自己是要付出代價的,最終即便是解決了匪盜,而他自己也撈不到什麼實惠和好處,幹起來不合算了一點。

但是推辭吧,現在他會功夫的事情,劉知縣已經知道了,假如推脫不做的話,免不得要和劉知縣產生隔閡,對於以後他在這一帶做事,會起到阻礙的作用,怎麼辦呢?

高懷遠低頭沉默了下來,腦子也隨之開始急轉了起來,仔細的權衡這個事情,心裡面自己埋怨自己,好死不死的幹嘛今天偏偏跑到縣衙來呀!真是鬱悶,結果自己給自己找了個麻煩!

“高少爺其實仔細想想,這件事對高家來說也是好事,畢竟高家在咱們大冶縣也算是個知名的大戶人家,那些匪盜假如在這一帶盤桓的話,少不得會聽說高家的事情,假如有一天他們真的對高家起了歹意的話,難保高家不會受到殃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其實高少爺說起來是爲本縣幫忙,其實根上也算是給自己幫忙了呀!”劉知縣看高懷遠低頭沉默不語,知道他是在思考這個問題,於是趁熱打鐵,又對他說到。

這句話倒是點醒了高懷遠,現在他可是身在大冶這裡,高家其實就是他的家,而且高家在本地算是個富戶,假如那些匪盜真的覬覦他家的話,保不定還真是會對他高家下手,現在他有了臥虎莊,倒是不怕匪盜前去那裡洗掠,但是老宅這邊,卻只有一些家僕,一旦有事的話,還真是會出大麻煩也說不定。

於是高懷遠的心思便開始活動了起來,但是他還是沒有立即點頭答應這個事情,現在他已經漸漸的形成了一種本能的思維方式,既然做一件事,那就要把這件事的利益給最大話,假如他出頭去幫衙門緝捕這股匪盜的話,那他又能獲得什麼好處呢?

高懷遠心裡面的小算盤開始噼裡啪啦的響了起來,漸漸的便在他腦海中形成了一個計劃!

“劉大人客氣了,縣裡面出了這樣的事情,按理說我等絕不應袖手旁觀,即便大人不說,在下得知此事,也是要管的!”高懷遠開口說道。

劉知縣心中一喜,不管高懷遠能不能幫上這個忙,起碼這句話是有了,而且多一分力量,對於緝拿這些匪盜也確實有很大的好處,於是開口稱謝,但是他的話剛出口,便又被高懷遠打斷了。

“大人且慢謝我,雖說此事是在下的分內之事,在下也實不相瞞,在我家中,因爲在下以前得罪過一些小人,不得不收羅了一些護院維護家中安全,我家確實有幾個有點本事的人,假如憑我一己之力,想要拿住那些賊人的話,恐怕力有不逮,但是假如這次我能帶上那些護院們一同協助邢捕頭緝拿賊人的話,倒是多了幾分把握!”高懷遠對劉知縣說到。

劉知縣聞聽大喜過望,趕緊說道:“原來還有這等好事,既然如此,那麼請高少爺還是儘快帶上你家中的護院,幫邢捕頭他們緝拿賊人吧!”

高懷遠搖頭道:“大人請聽在下一言,雖然在下也想這麼做,但是卻有個問題,那就是在下再怎麼說也不過是一介平民,出面拿盜總歸是名不正言不順,身份頗爲尷尬,而且一旦遇上賊人,少不得動槍動刀,身上要攜帶兵器弓箭等物,一旦有人追究的話,這個事情傳到家父耳中,少不得要對在下嚴加訓斥,一旦再有人別有用心的話,告在下私藏兵器,豢養私兵的話,這個事情就不好辦了,故此如果想讓在下緝拿賊人的話,那麼還請大人能給我們這些人一個名頭,讓我等師出有名纔好!”

劉知縣一聽,高懷遠說的話中似乎也有幾分道理,他有這等顧慮,說明高懷遠這個小子,考慮問題頗爲周到,於是想了一下道:“那以高少爺來看,用什麼名義出面比較合適呢?”

高懷遠裝作思考的樣子,沉默了一陣之後,纔開口說道:“這個事情要說好辦也好辦,要說難辦也難辦,全在大人一人身上!”

“高少爺有話不妨直說好了,以你我交情,又有什麼不好說的呢?”劉知縣現在是急着解決這個事情,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於是趕緊和高懷遠套近乎到。

“這個要說也簡單,想來大冶此地,離金國不算太遠,這段時間境內匪患猖獗,假如大人能效仿其他地方,在大冶境內組織一個弓箭社的話,招募民衆入社習射,便可解決這些麻煩!

組建這個弓箭社,對咱們大冶縣好處多多,一旦弓箭社組建起來,既可讓百姓習武健身,又可以在有事之事爲本地出力,而我等百姓本身身居此地,更是守土有責,有了弓箭社的名義,一旦遇上賊人,也可羣起剿之,這樣一來,縣衙即不用出錢養兵,卻又在有事之時,有人可用,豈不兩全齊美嗎?這樣既可平時防衛鄉里,又可萬一再和金人開戰的時候,保境禦敵,可以說一舉多得!

而在下帶護院加入弓箭社,隨同邢捕頭緝拿賊人,也就名正言順,無人能指責我等的行爲了!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高懷遠終於說出了他的想法,他在來到這個時代之後,從不少人口中瞭解到,大宋其實民間尚武之風頗盛,北宋年間,民間便多有弓箭社、買馬社這樣的組織,當初在抵禦金人入侵的時候,起到了相當的作用,當初南宋初年的不少名將便是從這樣的團體中走出來的,只是後來,南宋偏安江南之後,政局逐漸穩定,朝廷擔心地方武裝會危及他們的統治,纔會逐漸收回民間的兵器,讓這些會社解散,所以許多地方都取消了這樣的會社。

但是在一些地方,還是有這樣的組織存在,並沒有完全消失,而高懷遠也正是聽說了這樣的事情之後,會將主意打到這個弓箭社上面,在他看來,一個民族如果想要強大,在這個時代,民間尚武之風不可剎,民風彪悍的話,那麼外族即便想吃下大漢民族,恐怕也不容易,所以他纔會趁此機會,慫恿劉知縣在大冶這個地方搞一個弓箭社出來,這樣的話,他便可以加入弓箭社,名正言順的擁有兵器弓箭之物,還可以讓當地逐漸形成尚武之風,總之對大宋來說,只有好處沒什麼壞處。

聽完了高懷遠話之後,劉知縣倒是有些躊躇了起來,弓箭社這個事情,他不是沒有想過,而且縣衙裡面的王縣尉也多次提及此事,想在大冶搞一個這樣的東西,防衛鄉里所用,但是問題是,雖然他明知道這樣的弓箭社對於維護地方安全有很大的好處,但是有時候一旦讓這種團體坐大的話,民風彪悍,也會惹出一些麻煩,而且朝廷雖然沒有明令禁止此類組織,但是朝廷並不鼓勵這種組織的推廣,要是他在大冶縣弄一個弓箭社出來的話,保不定會惹得上風不高興,那可不是好事了!

“這個……!高少爺說的倒是也有道理,不過弓箭社這樣的會社,雖然自我朝建立起就有,但是現在朝廷並不鼓勵這樣的事情,而且眼下事情比較急,臨時組織,恐怕也來不及呀!”劉知縣不由得想要推脫。

“劉大人擔心倒也不錯,這個事情倒是急不來的,不過眼下倒是有個辦法,可以應急,我們縣中,大戶人家不少,據我所知,不少大戶人家都有一些護院,而這一股匪盜比較猖狂,僅靠邢捕頭和我的力量,是不好對付的,而且他們藏於民間想要找到他們也麻煩,倒不如大人令各鄉大戶人家,暫時出人,自備兵器,來維護本鄉本村的安全,嚴防死守,倒是也能殺殺那些賊人的囂張氣焰!而我家正好也在本地算是一個大戶,這樣一來,各鄉都有人緝拿賊人的話,那麼即便我出面,也就沒人再會說什麼了!”高懷遠看出了劉知縣的猶豫,於是也不着急一下就指望他答應組建弓箭社,退而求其次,先讓他答應各鄉鎮大戶人家,組織一些人手,臨時性質的民防隊也好,起碼他帶上一幫人做事,也可以以此遮人耳目了!

劉知縣一聽,這倒是個辦法,既沒有組織弓箭社,又可以起到防衛鄉里緝拿匪盜的作用,而且出錢出力的還是那些大戶人家,用不着縣衙這邊花錢辦事,倒也不失爲一個臨時性的解決辦法,於是當即便答應了下來,說要和縣丞、縣尉他們商議一下之後,便立即按照高懷遠出的主意辦。

(諸位看官弟兄們請了,寒風這些天開始改爲一天一更,但是將小章換成了大章,字數不會減少多少,還請諸位看官見諒,繼續支持寒風,順便留下您寶貴的紅票吧!多謝諸位的支持了!)

第27章 驚喜(下)第8章 離任第166章 再世奸商第361章 內訌第87章 查賬第13章 命中貴人第137章 幻化寺第69章 支援(上)第189章 北伐炮聲第46章 賈涉請辭(下)第326章 先禮後兵第191章 西路軍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220章 寶慶之變第31章 厲兵秣馬第108章 火銃第169章 巡視京東2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下)第4章 據理以爭第374章 背後一刀第368章 吸毒第270章 奇怪援軍第257章 恩州之戰第91章 喜憂參半第49章 包藏禍心(下)第46章 意外第63章 縣尉之職第369章 入城第273章 秋桐建功第197章 斷糧第24章 激戰第230章 鳩佔鵲巢第39章 自投羅網第304章 亂第83章 水師第111章 北疆有事第158章 和談第183章 豪賭第91章 圈錢第41章 偷襲敵營第209章 挺進中原第4章 祭奠名將第88章 大失所望第372章 京東駐屯軍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10章 不打不成交第64章 剪除後患第70章 琉璃鏡第9章 堅壁清野第196章 試探1第35章 意外收穫(下)第3章 驚天冤案第209章 挺進中原第59章 改過自新(下)第374章 背後一刀第92章 名利雙收第117章 兵發黃州第153章 亂戰3第19章 掌摑第168章 告假返鄉第182章 最後通牒第173章 契丹遺族第58章 翹班驚遇第23章 侍衛總管(下)第242章 兵發寶應第156章 兩面三刀第162章 還師第178章 衣錦還鄉第9章 初戰告捷第42章 清官難做(上)第54章 臥虎莊第314章 見面禮第10章 戰馬第42章 中伏第40章 浴血孤城3第27章 孤兒第294章 銜尾追擊第141章 談判第29章 巡視楚州第45章 報門而入第43章 人各有志(下)第10章 挑釁第18章 殺威棒第321章 權利第369章 入城第363章 報信人選第221章 發兵之爭第72章 壞種兄弟第33章 家書第9章 初戰告捷第70章 伏兵第40章 浴血孤城3第26章 冗兵之亂第225章 花園夜會第17章 沂王王妃(下)第117章 血戰突圍第206章 互有損失第144章 金朝宗室第102章 名將來投
第27章 驚喜(下)第8章 離任第166章 再世奸商第361章 內訌第87章 查賬第13章 命中貴人第137章 幻化寺第69章 支援(上)第189章 北伐炮聲第46章 賈涉請辭(下)第326章 先禮後兵第191章 西路軍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220章 寶慶之變第31章 厲兵秣馬第108章 火銃第169章 巡視京東2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下)第4章 據理以爭第374章 背後一刀第368章 吸毒第270章 奇怪援軍第257章 恩州之戰第91章 喜憂參半第49章 包藏禍心(下)第46章 意外第63章 縣尉之職第369章 入城第273章 秋桐建功第197章 斷糧第24章 激戰第230章 鳩佔鵲巢第39章 自投羅網第304章 亂第83章 水師第111章 北疆有事第158章 和談第183章 豪賭第91章 圈錢第41章 偷襲敵營第209章 挺進中原第4章 祭奠名將第88章 大失所望第372章 京東駐屯軍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10章 不打不成交第64章 剪除後患第70章 琉璃鏡第9章 堅壁清野第196章 試探1第35章 意外收穫(下)第3章 驚天冤案第209章 挺進中原第59章 改過自新(下)第374章 背後一刀第92章 名利雙收第117章 兵發黃州第153章 亂戰3第19章 掌摑第168章 告假返鄉第182章 最後通牒第173章 契丹遺族第58章 翹班驚遇第23章 侍衛總管(下)第242章 兵發寶應第156章 兩面三刀第162章 還師第178章 衣錦還鄉第9章 初戰告捷第42章 清官難做(上)第54章 臥虎莊第314章 見面禮第10章 戰馬第42章 中伏第40章 浴血孤城3第27章 孤兒第294章 銜尾追擊第141章 談判第29章 巡視楚州第45章 報門而入第43章 人各有志(下)第10章 挑釁第18章 殺威棒第321章 權利第369章 入城第363章 報信人選第221章 發兵之爭第72章 壞種兄弟第33章 家書第9章 初戰告捷第70章 伏兵第40章 浴血孤城3第26章 冗兵之亂第225章 花園夜會第17章 沂王王妃(下)第117章 血戰突圍第206章 互有損失第144章 金朝宗室第102章 名將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