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扭轉

bookmark

王賁突然站了起來,躬身一禮,“武烈侯,末將願出塞作戰。”

羌廆、楊端和、章邯等各軍統率“呼啦”一下全部站了起來,“武烈侯,末將願出塞作戰”

司馬尚、野狐等代北人哪敢落後,毅然請戰。

讓武烈侯率軍出塞作戰,那可不是打代北諸軍統率的臉,而是直接把他們打入了身死族滅的險境。武烈侯如果戰死塞外,其後果什麼,不用想都知道,無論是老秦人還是代北人,都會在秦王政的雷霆震怒下灰飛煙滅。君王要懲罰他們,大秦律法也要懲罰他們,就連老天都要懲罰他們,因爲武烈侯一死,陪葬的生靈恐怕是個恐怖數字,僅代北一地就將血流成河。

轉眼間,大帳裡的人全部跪下了,就連公子將閭都驚恐不安地跪下了。

武烈侯的憤怒讓衆人不得不屈服,武烈侯拔劍,這一仗就不得不打。

寶鼎面如寒霜,殺氣騰騰地望着衆人,良久,他才冷聲說道,“命運要掌控在自己手上,代北若要生存,就必須靠我們手裡的劍,要以命搏命,不死不休。”

衆將轟然應諾。

兩天後,攻擊之策擬製完成。

司馬尚率軍在蒼頭河一線展開攻擊態勢,並擇機攻打殺虎口,牽制匈奴人的主力。

楊端和率軍在逐鹿一線做出渡河之勢,擇機攻打雞鳴山要隘,牽制上谷三胡,吸引燕國的注意力。

羌廆率軍北上,向金河山、岱海一線推進,以策應騎軍出塞作戰。

章邯率軍強渡修水河,向綱成*人發動猛攻,不惜代價奪取野狐嶺,攻佔無窮之門,爲出塞作戰騎軍打開出塞通道。

王賁率軍出塞作戰,目標就是澹林之胡的棲息地鴻雁海。

在野狐、青狼等代北將領的強烈要求下,武烈侯同意代北軍一萬精騎出塞作戰,出塞騎軍達到三萬人。王賁爲統率,曝布、蒙恬和野狐各率一軍。

軍議上,此策一致通過,武烈侯下令,攻擊開始。

代郡。

楊端和、辛勝指揮中原軍主力陳兵於治水兩岸,並在修水河和治水河上搭建浮橋,其攻擊態勢一目瞭然。

上谷形勢驟然緊張,燕軍統率一邊集結綱成、屠何和獨鹿三胡做好迎戰準備,一邊急報薊城,請求支援。

與此同時,秦軍向蒼頭河、金河山方向徐徐推進。匈奴人吹響了號角,一支支大軍越過白道阪和殺虎口,進入蒼頭河戰場,而金河山一線的匈奴人則緩緩後退,試圖把秦軍誘進大草原。

秦軍三路齊發,擺出一副大殺四方的氣勢,但無論是匈奴人還是燕人,都知道這三路大軍各有虛實,其中一路必定是其主攻方向。匈奴人認定是蒼頭河,所以大單于頭曼親自趕赴殺虎口督戰,而燕國在仔細分析局勢後,也認爲秦軍的目標是匈奴人,所以並沒有向上谷調派援兵,只是告誡上谷三胡全力防守,務必把秦軍阻擋在治水以西。

突然有一天,一支秦軍出現在雁門水。

雁門水源自青陂山巒,流進修水河。在兩河交匯之處有一道要隘,過了這道要隘北上百餘里就是燕國長城最西端的野狐嶺,其隘口叫無窮之門。過了無窮之門就是澹林之胡,三百里外就是澹林之胡諸部的棲息地鴻雁海。

燕軍不以爲意,很明顯,這是一支偏軍,目的是策應涿鹿方向的秦軍主力渡河作戰。

燕軍判斷上的錯誤給章邯攻擊無窮之門贏得了足夠的時間。章邯指揮五萬大軍渡過修水河,向敵軍要隘發動了狂風暴雨一般的猛烈攻擊。綱成*人招架不住,一次次求援,但燕軍統率不爲所動,堅持自己的判斷,始終沒有調派援軍。

武烈侯只給了章邯三天時間,這是代北目前的極限了,五萬大軍只有三天的糧草武器的儲備,三天內章邯必須拿下無窮之門,爲出塞作戰的騎軍打開出塞的通道。

章邯親自在要隘下督戰,一天內拿下了要隘,接着大軍飛速挺進,百餘里四次摧毀綱成*人的阻擊,直殺無窮之門。秦軍不顧疲憊,以排山倒海之勢向無窮之門發動了瘋狂攻擊。

燕軍對戰局的發展迷惑不解。秦軍的主攻方向竟然在雁門水,竟然是野狐嶺的無窮之門,其目的何在?是兩路夾擊上谷燕軍,還是另有圖謀?在燕軍統率看來,攻打無窮之門的秦軍肯定是偏師,目的是把燕軍主力吸引到長城一線,從而給涿鹿方向的秦軍贏得攻擊機會。一旦秦軍主力佔據了雞鳴山,拿下了上谷腹地,那燕軍主力必定陷入秦軍包圍,上谷郡隨即失守,居庸塞將處在秦軍主力的直接攻擊之下,京都將岌岌可危。

燕軍統率馬上做出決策,他的任務是守住上谷,守住居庸塞,阻止秦軍從軍都陘方向攻打燕國都城,所以他毫不猶豫,下令綱成*人火速撤退,撤到雞鳴山要隘與主力會合。

燕軍統率再一次判斷錯誤。綱成*人本來就無力抵擋秦軍的攻擊,接到撤退命令後,再也不管無窮之門了,掉頭就跑。

章邯以雷霆之勢攻佔了無窮之門。

王賁接到消息,率三萬騎軍渡過修水河,穿過無窮之門,殺向了塞外。

王賁出塞之日,羌廆率軍向岱海挺進五十里。

岱海水草肥美,牛羊成羣,匈奴人一邊在前方打仗,一邊在此放牧。此次秦軍主動出擊,目標直指岱海,其目的非常明顯,所以匈奴人將計就計,在岱海一帶部署重兵,打算把秦軍誘到岱海予以圍殺。

秦軍到了“口袋”的邊緣就停下了,佈下龐大車陣,似乎有意逼迫匈奴人主動攻擊。

www◆TTKΛN◆co

匈奴人面對這樣一隻大肥羊,垂涎三尺,當然有足夠的耐心。假如匈奴人吃掉了這隻“大肥羊”,必將改變代北戰局,甚至有可能就此橫掃代北。

雙方陷入僵持,各自尋找機會。

就在這個時候,大單于頭曼接到澹林人的急報,燕國背信棄義,與秦軍聯手了,兩國騎軍突然殺出長城要隘無窮之門,向澹林人發動了突襲。澹林人措手不及,遭遇重創,大約三千人身首異處。澹林人一邊浴血反擊,一邊向匈奴人求援,懇請大火速調派援軍,否則鴻雁海必遭血洗。

匈奴人大吃一驚,這才意識到自己對戰局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按照澹林人的說法,出塞的騎軍至少有五萬人以上,這個數字如果是正確的,那足以說明趙燕兩國聯手了,因爲秦軍沒有這麼多騎軍。另外假如燕國沒有背叛的話,那秦軍攻打上谷郡的時候,燕國會在第一時間告知匈奴人,但燕國沒有送出任何消息。種種事實都可以證明燕國背棄了盟約,在匈奴人的背後狠狠插了一刀。

燕國背盟,中土人隨時可能聯手,這在匈奴人的預料當中,只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中土人竟然從無窮之門殺出來,如此一來,澹林人被擊潰,匈奴人的側翼失去保護,就此失去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從無窮之門殺出來的騎軍肯定沒有五萬人,澹林人爲了獲得匈奴人的救援,故意誇大了事實,也就是說,中土人此次三路攻擊,其東路出塞作戰的這支騎軍肯定不是主攻方向,而是試圖誘使匈奴人救援,從而策應另外兩路的攻擊。那麼另外兩路中,哪一路是中土人的主攻方向?

岱海距離鴻雁海大約六百里,匈奴人如果馳援澹林,肯定要調用岱海方向的軍隊。岱海戰場上的軍隊少了,就無法圍殲攻擊岱海的秦軍,更無法給蒼頭河戰場以支援。由此可以推測,秦軍的主攻方向就是蒼頭河,就是想把匈奴人趕出雁門。

大單于頭曼和左賢王等左方諸王商量良久,決定不予支援,但爲了重創秦軍,岱海方向的匈奴軍隊要故意做出救援的假象,從而誘使秦軍攻打岱海,繼而圍殲這支秦軍。

匈奴人的軍隊一支支離開岱海,向東北方向飛馳而去。

第二天,羌廆率秦軍推進十里,還是在“袋口”的邊緣。

但就在這一天,蒼頭河戰場發生了變化,秦軍傾巢而出,司馬尚指揮十幾萬大軍逼近了蒼頭河,距離善無城只有三十里了,大戰一觸即發。

王賁指揮三萬騎軍猛攻鴻雁海。

澹林人實力不濟,根本不是秦軍的對手,雖然他們想守住鴻雁海,但雙方的實力懸殊太大。澹林人在兵力上沒有優勢,在武器上也沒有優勢,在戰鬥力上同樣沒有優勢,結果只有撤退,只有寄希望於匈奴人的救援。

秦軍的目標不是擊殺澹林人,而是虜掠駝馬牛羊。澹林人爲了救助族人,當然以捨棄駝馬牛羊來延緩秦軍的攻擊速度。一個要搶,一個給你搶,皆大歡喜。澹林人掩護族人急速後撤,向閃電河方向飛速狂奔

秦軍一分爲三,蒙恬和司馬斷率軍追殺澹林人,而曝布和熊庸率虎烈軍向鴻雁海方向迂迴,阻擊匈奴人的救援,野狐則率代北軍大肆擄掠,血洗鴻雁海大草原,然後驅趕着搶來的駝馬牛羊急速返回無窮之門。

鴻雁海這邊激戰正酣,而岱海戰場依舊僵持,蒼頭河戰場上的氣氛則是緊張得令人窒息。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澹林人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逃到了閃電河,而秦軍也徹底洗劫了鴻雁海,擄掠無數,順利返回無窮之門。

匈奴人終於發現自己上當了,大單于頭曼怒不可遏,下令全線攻擊,瘋狂報復。

岱海一線的左方諸率先向秦軍發動了鋪天蓋地的攻擊。

羌廆率軍從容後撤,堅守隘口。

與此同時,司馬尚也率軍緩緩撤回,繼續堅守要隘。大單于頭曼親自率軍攻擊,雙方在武周要塞展開激烈廝殺。

武周要塞位於武周山,距離平城不過幾十里,這導致平城岌岌可危,形勢極度危急。

偏偏在這個時候,武烈侯下令,楊端和、辛勝率軍渡過治水河,向雞鳴山一帶的燕軍發動攻擊,而王賁率軍配合,實施兩路夾擊。

當匈奴人發動報復性攻擊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爲武烈侯會把擄掠而回的駝馬牛羊用於雁門戰場,誰知武烈侯非常頑固,堅持預定攻擊之策,集結十萬步騎大軍猛攻上谷郡。

楊端和和王賁都知道形勢危急,秦軍只有以最快速度拿下上谷郡,結束上谷戰事,才能給雁門戰場以支援。武烈侯這是拿代北做賭注,逼着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攻擊燕國,但燕國早就有萬全準備,雞鳴山要隘更屯有數萬軍隊,秦軍急切間無法拿下上谷郡。

楊端和、王賁、辛勝、蒙恬等人商量之後,決定改變攻擊策略,把大軍一分爲三。王賁率軍從正面攻打雞鳴山要隘,吸引雞鳴山要隘的燕軍主力。楊端和則率軍從涿鹿方向強渡治水河,切斷雞鳴山要隘的退路,對雞鳴山要隘形成包圍。蒙恬和辛勝則沿着治水河南下,直殺居庸塞,阻擊薊城方向的援軍。

秦軍發動了攻擊,雞鳴山要隘被秦軍包圍,而蒙恬、辛勝則率軍殺到居庸塞,秦燕兩軍在隘口激烈交戰。薊城震驚,燕王喜急派援軍死守居庸塞。上谷郡可以放棄,但居庸塞絕不能放棄,居庸塞一丟,燕國旦夕覆滅。

楊端和、王賁急報武烈侯,上谷戰場大局已定,燕軍被包圍在雞鳴要隘,而中原軍主力已經殺到居庸塞。考慮到整個代北戰局,兩人建議武烈侯,上谷戰場暫時停戰,一邊招降被圍燕軍,一邊屯兵居庸塞下,阻擊薊城燕軍對上谷的反撲,如此可把部分駝馬牛羊轉送到雁門戰場,確保主力大軍可以擋住匈奴人的瘋狂攻擊。

武烈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兩線作戰讓秦軍難以爲繼,虜掠而來的數百萬頭牲畜又能維持多長時間?

寶鼎考慮再三,命令曝布率虎烈軍再次出塞作戰,從側翼威脅岱海方向的匈奴人,以配合平城一線的秦軍將士固守要隘。

代北戰事爆發,秦國上下極度關注。

好在夏糧入庫,咸陽竭盡全力予以支持,晉中三郡更是徵發徭役,調集幾十萬庶民向代北運送糧食武器,但相比代北龐大的需求量,這些錢糧物資實在是杯水車薪。河北雖然在錢糧上無力支持,但王翦還是指揮大軍向燕國的易水長城一線做出了攻擊態勢,李信更是指揮本部人馬三次攻打汾門要隘,牢牢牽制了燕軍主力。

攻堅戰不是匈奴人的特長,大單于頭曼看到傷亡越來越大,而秦軍的防線始終固若磐石,不得不下令停戰。

雁門戰事在歷時一個多月後終於結束,代北軍民熬過了一段艱難的日子,但他們的付出扭轉了代北戰局,秦軍終於打開了出塞的通道,利用澹林之胡的鴻雁海,對匈奴人的側翼造成了重大威脅,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秦軍在代北戰場上的被動局面。

上谷戰場上,被團團包圍的上谷三胡投降了,兩萬多人的軍隊就地整編併入代北軍。

楊端和率軍趕到居庸塞下,集結十萬軍隊猛攻居庸北隘。武烈侯下了死命令,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一定要拿下居庸北隘口,以便對燕國的京都形成直接威脅。

半個月後,秦軍攻佔居庸北隘。

燕軍爲了守住居庸南關,不得不從薊城調集了兩萬大軍。燕王喜對形勢非常悲觀,把國事盡數託付於太子丹,帶着部分大臣和王后嬪妃先行轉移到了八百里外的令支城。

秦軍在代北戰場上的勝利直接影響到了中原局勢。

深秋,秦齊楚韓魏五國終於達成了盟約,秦齊楚三國在中原形成了對峙局面,中原短期內是不會爆發戰事了。

咸陽鬆了一口氣,秦王政和中樞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東北,開始謀劃滅燕大計。

公子扶蘇上奏,懇請秦王政允許他率軍攻打燕國。秦王政答應了,將其調往河北,與王翦一起遠征燕國。

河北在秋收中大獲豐收,雖然河北的農耕還沒有全部恢復,河北還是羸弱不堪,但最起碼今年冬天不會餓死人了,恐怖的大饑荒終於在河北失去了肆虐的能力,河北人終於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寶鼎上奏,督請中樞儘快決策攻打燕國。秦軍越早攻下燕國,對代北戰場就越是有利,對關東諸侯國的威懾也就越大,這可以大大加快統一進程。另外,寶鼎懇請中樞,重新起動西北策略的實施,利用楚國的支援儘快完成南嶺大渠的開鑿。這條大渠一旦開鑿成功,對秦國來說意味着獲得更大的疆土,意味着中土將獲得更大的實力。

秦王政對代北局勢憂心忡忡,他倒不是怕秦軍守不住代北,而是秦軍爲了守住代北要付出驚人的代價,這個代價現在會影響到大秦的統一進程,未來也會影響到大秦穩定和發展。

秦王政書告寶鼎,在代北墾荒屯田是個辦法,但這個辦法顯然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畢竟代北貧瘠,畜牧和屯田還是滿足不了代北鎮戍的需要,所以他建議修一條從咸陽直達陰山長城的馳道,有了這條馳道,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糧食物資的運輸難題。

寶鼎大驚失色,急忙回書阻止。

第248章 公開反間第71章 三方會談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252章 畏懼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38章 武安君白起引發驚天風暴第77章 一等黑鷹令牌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365章 守內?守外?第115章 秦王政的憤怒第393章 謀劃第185章 吶喊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165章 到了家門口第161章 敵人在暗第338章 走投無路第90章 恐怖一擊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80章 金磚拍死你第37章 割發代首第9章 被你害了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12章 荊軻給我做陪練第240章 換帥第328章 寶鼎的真面目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340章 代北之地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24章 身陷重圍第312章 變故第371章 絕殺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430章 翻雲覆雨第30章 人間蒸發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244章 馬兒要吃草第280章 公子扶蘇第380章 否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426章 權當笑談第417章 西南遠征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356章 扭轉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181章 蒼頭回來了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279章 黑暗中的張良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422章 剪羊毛第50章 巴蜀寡婦清第238章 叔侄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429章 痛苦抉擇第400章 選擇蒙氏第37章 割發代首第447章 理想至上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378章 決戰開始第15章 田光來了第182章 死也不娶你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393章 謀劃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365章 守內?守外?第361章 破燕第235章 坑殺?第37章 割發代首第152章 大薩滿第15章 田光來了第2章 地下工作者第253章 因勢利導第361章 破燕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411章 利之所在第297章 史祿其人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313章 有子胡亥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385章 兄弟同心第230章 合縱出擊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244章 馬兒要吃草第224章 張良計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300章 重大變故第338章 走投無路第391章 到江南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341章 代北的未來第385章 兄弟同心第441章 北疆的冬天第96章 攻第324章 斡旋
第248章 公開反間第71章 三方會談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252章 畏懼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418章 孤獨的身影第38章 武安君白起引發驚天風暴第77章 一等黑鷹令牌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365章 守內?守外?第115章 秦王政的憤怒第393章 謀劃第185章 吶喊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165章 到了家門口第161章 敵人在暗第338章 走投無路第90章 恐怖一擊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80章 金磚拍死你第37章 割發代首第9章 被你害了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12章 荊軻給我做陪練第240章 換帥第328章 寶鼎的真面目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340章 代北之地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24章 身陷重圍第312章 變故第371章 絕殺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430章 翻雲覆雨第30章 人間蒸發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244章 馬兒要吃草第280章 公子扶蘇第380章 否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426章 權當笑談第417章 西南遠征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356章 扭轉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181章 蒼頭回來了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279章 黑暗中的張良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422章 剪羊毛第50章 巴蜀寡婦清第238章 叔侄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429章 痛苦抉擇第400章 選擇蒙氏第37章 割發代首第447章 理想至上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378章 決戰開始第15章 田光來了第182章 死也不娶你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393章 謀劃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365章 守內?守外?第361章 破燕第235章 坑殺?第37章 割發代首第152章 大薩滿第15章 田光來了第2章 地下工作者第253章 因勢利導第361章 破燕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411章 利之所在第297章 史祿其人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313章 有子胡亥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385章 兄弟同心第230章 合縱出擊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127章 夜郎國公主第244章 馬兒要吃草第224章 張良計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300章 重大變故第338章 走投無路第391章 到江南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341章 代北的未來第385章 兄弟同心第441章 北疆的冬天第96章 攻第324章 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