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

bookmark

章邯的誓言並未贏得王翦和公子高等人的信任。

就在這個時候,武烈侯的書信到了。

武烈侯在書信中向王翦要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范增。武烈侯說,范增是項燕帳下的長史,才華出衆,過去曾幫助自己做過一些事情。假如俘虜了此人,請將其送到北疆。

接着武烈侯說到了北疆形勢。未來南北戰爭的主戰場肯定在西北疆,所以北疆的防禦重心將慢慢向西北轉移,但考慮到東北疆的形勢,燕南需要一個更好的鎮戍統率。爲此,他向王翦建議,在江東大戰結束後,請王賁率‘精’銳主力北上鎮戍燕南,遠征遼東。

很明顯,武烈侯考慮到了王翦等功臣們的心思,爲了緩解彼此的矛盾,打消王翦等人的顧慮,他把燕南乃至遼西、遼東整個東北疆的鎮戍全部‘交’給了老秦人。東北疆地域遼闊,實際上就是過去燕國的全部疆土,讓老秦人鎮戍這麼大的一塊地方,一方面固然是爲了集中北疆力量進行南北戰爭,另一方面則是幫助功臣們控制更多的地方郡縣。

武烈侯太大方了,大方到讓王翦和麃公等人心驚‘肉’跳。

武烈侯的目的是什麼?是把功臣們逐漸調換到邊疆,利用南北戰爭來轉移國內‘激’烈的矛盾?抑或是“兔死狗烹”的開始?

說句實話,東北疆那塊地方適合割據稱霸,一旦國內局勢不好,老秦人可以據東北而自立,但不好的地方在於旁邊就是武烈侯和北疆大軍,東北疆只有稍有異動,武烈侯就能帶着北疆大軍殺過去。

“即便是陷阱,我們也要跳。”麃公倒是豪氣沖天,“我們根本沒有選擇。”

看看今日的中土大勢,秦王政和扶蘇這對父子坐鎮京畿,南疆有公子嶠和熊氏外戚,北疆有公子寶鼎、公子將閭這對叔侄,大秦的宗室和外戚已經在戰略上搶佔了先機,大秦本土疆域及其周邊地區都在他們的控制之下。

反觀功臣們,目前控制的地方勢力侷限在河北、山東、兩淮和江東。其中山東和兩淮都有宗室封國,而河北處在北疆和中原的夾擊之下,江東處在中原、江南和嶺南的夾擊之下,戰略上非常被動,假若宗室和外戚要聯手咸陽宮屠戮功臣,功臣們即便割據自立,也難以贏得最後的勝利。

現在武烈侯主動把東北疆的鎮戍‘交’給老秦人,這等於讓功臣們突破了戰略上的被動,東北疆和河北都是老秦人的勢力範圍,對咸陽必將造成相當大的威脅。

“按照武烈侯的意思,江東大戰結束後,我主力北上遠征遼東。”王賁望着王翦和麃公,皺眉說道,“遠征遼東的難度非常大,不僅需要一支龐大的騎軍,更需要充足的糧草輜重,損耗非常驚人,咸陽會答應嗎?”

燕王喜盤駐遼東,對大秦沒有實質‘性’的威脅,而遼東是蠻荒之地,打下來了就要派軍鎮戍,很可能還要和東胡等東北諸族不停地打仗,這就是一個大包袱,白白讓咸陽增加了財政支出。咸陽財政有限,即便給予支持也是非常有限,如此一來東北疆鎮戍軍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守住這片遼闊的疆土,一旦因爲財力原因導致遼東失守,鎮戍軍就要承擔罪責,老秦人就要受到打擊。

陷阱,這是一個陷阱,利用東北疆惡劣的條件拖住老秦人武力,削弱老秦人對其他地方勢力的控制,繼而伺機打擊老秦人。

但老秦人明知這是一個陷阱,卻迫於戰略上的考慮,不得不跳。

公子高在一旁說話了,“這麼說,章邯的誓言值得信任。”

王翦微微點頭,指着案几上的書信說道,“武烈侯的這封信就是爲了讓我們相信章邯。”

“章邯建下如此功勳,其地位越來越高。”公子高搖頭嘆道,“這幾年武烈侯全力培養他,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將成爲我大秦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

麃公撫須而笑,“我們老了,年輕一輩的崛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句話的含意就深了,公子高沉默不語,王翦和王賁也陷入沉思。

今日大秦的君王太過強勢,在政治理念上也與貴族們背道而馳。中土統一後,秦王政更爲強勢,集權和分封的矛盾更爲‘激’烈,如果發生衝突,很難說不會重蹈當年昭襄王和武安君‘玉’石俱焚的覆轍。

武烈侯是不是因此而改變了策略,轉而與秦王政“合作”,避免在衝突中兩敗俱傷?也就是說,他竭盡全力把公子扶蘇推上儲君之位,是爲了把分封的實現寄託在秦王政駕崩之後?

秦王政還能活多少年?假如他像昭襄王一樣,活個七十多歲,把幾任儲君都耗死了,那對大家來說就是個噩耗了。不過,這個時代的長壽者畢竟太少,秦王政終究要昇天,秦王政不在了,大秦的國策肯定要發生改變,“分封”的機會也就來臨了。

‘玉’速則不達,先維持大秦的和平統一,在這段時間裡大家各自發展實力,然後等待時機來臨,則水到渠成,這是個好辦法。

“武烈侯的態度纔是關鍵。”王賁說道,“咸陽宮不會相信武烈侯,大王肯定是想借助南北戰爭來遏制和削弱北疆武力,這一點毋庸置疑。未來幾年,不管我們向哪個方向走,始終維持與武烈侯的盟約關係還是至關重要。”

“我也有同樣的看法。”麃公說道,“武安君是個慘痛的教訓,我們不能重蹈覆轍。現在武烈侯既然主動示好,我們不能拒絕,以避免彼此間矛盾進一步擴大,引發更大的衝突。”

王翦望向公子高,“吳侯的意見呢?”

“我若想在江東立足,並擁有一定的實力,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公子高說道,“或許五年,也或許十年,或許更長,誰也無法確定,但有一定是肯定的,當咸陽宮把全部力量集中在南北戰爭的時候,必然無力遏制和打擊地方勢力,相反,爲了讓地方支持中央的決策,爲了讓中央財政能夠支撐南北戰爭,咸陽宮肯定會遷就地方勢力,甚至給地方郡縣以更大的權限,這就給我們發展壯大地方勢力贏得了足夠的時間。”

王翦和麃公互相看看,目‘露’讚許之‘色’。公子高也長大了,這番話說得頗有見地,足見其心智正在不斷地成熟。

“武烈侯要打南北戰爭,所以他需要國內的穩定,需要中央財政的支持,也需要有人幫他鎮戍東北疆。”公子高繼續說道,“這時候假若中央和地方對抗嚴重,地方郡縣聯合起來抵制中央的命令,甚至阻擾中央決策的實施,那麼必然會‘激’怒武烈侯,‘逼’得武烈侯和咸陽宮聯手鎮制地方,兔死狗烹恐怕也就在所難免了。”

王翦略加沉‘淫’,然後擡頭望向王賁,“范增是否抓到?”

王賁搖頭,“估計隨項氏殘軍一起逃往江東了。”

“你想想辦法,儘快把這個人抓到手。”王翦說道,“我馬上寫信給武烈侯,與他具體商議一下東北疆的鎮戍。”

秦王政下令,大軍一鼓作氣,殺進江東,吞滅楚國,完成中土的統一。

五月下,秦軍在王翦的指揮下,沿江‘挺’進,一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

六月下,秦軍攻打江東重鎮吳城,克之。

七月下,秦軍攻打餘杭、錢塘兩城,克之。

楚王負芻拒絕逃跑,於錢塘城被俘。

楚國貴族率殘兵敗將繼續南撤,在句章立新王。

九月,秦軍基本攻佔江東。楚國貴族攜帶新王撤到閩越的東歐,聯合閩越、東越人負隅頑抗。

章邯率軍撤回江南。

荊軻據彭蠡鎮戍九江郡,出任九江郡守。

吳侯公子高領江東封國,江淮、江東等郡縣皆由關東系和老秦貴族控制。

王翦率軍鎮戍江東,一邊輔佐公子高穩定江東郡縣,一邊率軍剿殺楚國餘孽。

麃公率軍鎮戍兩淮,輔佐楚侯公子昌。

‘門’g武率軍鎮戍山東,輔佐齊侯公子驤。

十二月,秦王政令告天下,中土一統,舉國同慶。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正月,大秦吞併天下,舉行統一大典。

“王”更號爲“皇帝”,命爲“制”,令爲“詔”,自稱爲“朕”。

追尊莊襄王爲太上皇。

廢除溢法,自爲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傳之無窮。

始皇帝採納五德始終說,以周爲火德,秦代周,爲水德。改曆法,以十月爲歲首。衣服、旌旄、節旗皆尚黑。

當咸陽沉浸在喜慶之中的時候,從南到北卻傳來不好的聲音。

匈奴人再攻河西大月氏,北地也遭到了匈奴人的擄掠,燕人反攻,遼西再燃戰火。

遷徙關東富豪一事一直進行的不順利,尤其山東、兩淮地區,小股叛‘亂’此起彼伏。今冬沂山周邊的膠東、琅琊再起叛‘亂’,兩淮的淮‘陰’、高郵也發生叛‘亂’。

江東剛剛開始遷徙富豪,叛‘亂’隨即爆發,而藏匿在會稽郡南部山林中的關東貴族聯合百越諸族頻繁襲擊郡縣,楚國殘軍也糾集閩越、東越人反攻江東,一時間江東局勢異常緊張。

丞相隗狀、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公卿大臣聯名上奏,懇請始皇帝以統一大業爲重,在遙遠的邊疆地區加設封國。

按照大臣們的設想,西北疆要設一個封國,東北疆要設一個封國,山東和兩淮要再設兩個封國,江東、江南也要再設兩個封國,甚至有大臣建議在巴蜀的西南蠻荒之地也要建一個封國。

面對‘潮’水一般涌來的分封之議,始皇帝有些招架不住。如果僅僅是外廷大臣們要求分封還好對付一點,現在就連內廷的衆多親信大臣也極力勸諫始皇帝加建封國,始皇帝就感覺形勢失控了。

緊接着,大臣們再度聯名上奏,懇求始皇帝修改爵秩等級制度。

中土統一了,中土之主的封號是“皇帝”,那麼爵秩等級制度肯定要改。皇帝之下,理所當然是王爵,王下面是公爵,公爵之下才是二十等軍功爵。

這個要求合情合理。封國之主的封號應該是“王”,這樣才能體現一方諸侯的身份。如此一來水漲船高,功勳卓著的功臣們的爵位就能從“列侯爵”上升到公爵。過去封君的最高爵位就是侯爵,現在由侯爵升到公爵,其衍生的權力和財富自然要增加,這纔是公卿大臣們的目的,他們要在統一後的權力和財富中攫取更多。

然而,假如始皇帝同意加建封國,同意修改爵秩等級制度,實際上意味着他在“分封”一事上的讓步。

歷史上始皇帝在統一之初,以鐵腕鎮制功臣,強行把分封之議壓制了下去,而伴隨着這一舉措的就是遏制和打擊功臣,把王翦、‘門’g武、王賁、羌廆、楊端和、馮毋擇、李信這些功勳卓著的大將的兵權統統剝奪了,無論年紀大小,一律趕出朝堂,趕出軍隊。

看看歷史上的大秦南征,其統率竟然是一直名不見經傳的屠睢、任囂之流,而幾年後的北伐,其統率竟然是‘門’g恬,由此可以推測一下,王翦、‘門’g武、王賁、楊端和這些在統一大戰中建下顯赫功勳的將軍們都去哪了。尤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十二年後秦王政死了,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大‘亂’,這時候出來力挽狂瀾的竟然是章邯,而章邯之前從未在歷史記載中出現,那麼不得不問一下,王翦、羌廆等人當時在哪?假如他們年紀大了,都死了,那王賁、李信這些人應該還在吧?爲什麼他們自大秦統一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在歷史記載中?

始皇帝肯定把這批功臣們鎮壓了,至於是解甲歸田還是血腥誅殺,那就不得而知了。總而言之一句話,統一大戰中的功臣們不可能在十二年裡全部死光了,一大批功勳卓著者總能活下來幾個,但既然在大秦生死存亡之刻,由章邯、王離出來力挽狂瀾,那隻能說明這些功臣們都死了,都死在始皇帝發動的政治風暴之中。

今日形勢和歷史上的形勢不一樣,今日大秦有功勳卓著的太子扶蘇,有聲名顯赫的公子寶鼎等宗室和外戚大臣,這在歷史上都是沒有的政治勢力,所以始皇帝不可能像歷史上一樣,以自己的鐵腕強行鎮制功臣們,摧毀分封之議。

始皇帝必須在分封上讓步,別無選擇。

深夜,御書房。

始皇帝非常疲憊,斜躺在火盆邊,默默地凝神沉思。

寶鼎坐在案几旁邊,不停地翻閱着文卷。

“沒有想到,你和朕一樣,竟也成了衆矢之的。”始皇帝嘆了口氣,搖頭苦笑。

寶鼎略略皺眉,把文卷推到一邊,也坐到了火盆邊上。

始皇帝死守分封的大‘門’,但寶鼎聯合貴族們硬是推開了這扇大‘門’,雖然這扇大‘門’目前的開度非常有限,然而,分封大‘潮’呼嘯而來,始皇帝和寶鼎即便聯手抵禦,也無法讓這扇大‘門’保持原有的開度了。

“你這位太傅現在可是處在風口‘浪’尖上。”始皇帝看到寶鼎眼裡掠過一絲惱怒之‘色’,不禁揶揄道,“稍不小心,恐怕有滅頂之災啊。”

始皇帝原先一直對寶鼎頗有怨言,畢竟當初是他‘逼’迫咸陽宮打開了分封之‘門’,他無法相信寶鼎的諾言,現在他倒是相信寶鼎的確是在堅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了,因爲朝堂上公開反對加建封國的大臣就是以公子寶鼎爲首,假如沒有公子寶鼎的堅決反對,始皇帝認爲自己已經妥協了。

“我說過,該出手的時候就得出手。”寶鼎神‘色’冷峻地說道,“王翦、麃公的年紀都大了,做什麼事都力求穩妥,但兩淮和江東在目前局面下,過份穩妥就是軟弱,就會助長叛逆的囂張氣焰,所以必須換兩個人去鎮戍兩淮和江東,血腥鎮壓,絕不姑息。”

“王翦和麃公都是功勳卓著的上將軍,這時候把他們一起調回京城,未必合適。”

始皇帝顯然不願意在此刻把兩位老將軍一起調回京城。

“西北疆局勢緊張,讓王翦去主持西北疆軍事,讓麃公鎮戍北地,這個理由足夠了。”

始皇帝考慮了一下,微微點頭,“朕認爲,把王賁調去鎮戍東北疆,讓他遠征遼東最爲合適。王翦和麃公調離,王賁則去鎮戍東北疆,那誰去鎮戍兩淮和江東?”

“從北疆調人。”寶鼎說道,“讓司馬尚去兩淮,讓司馬斷去江東。”

“司馬尚?”始皇帝沒想到寶鼎要把司馬尚放到兩淮,頗感驚訝。

“我已經控制了代北,司馬尚沒有必要再留在北疆了。他應該得到重用,讓關東人看一看,我大秦並不虧待降將,只要你給大秦建功,一樣可以封侯拜將。”

始皇帝想了片刻,‘露’出一絲笑容,“山東那邊呢?”

“讓‘門’g武鎮戍上郡。”寶鼎毫不猶豫地說道,“馮毋擇和李信隨王賁去遠征遼東,鎮戍東北疆,互爲牽制。”

“誰代替‘門’g武、馮毋擇鎮戍山東?”

“從中樞調人吧。”寶鼎斷用力一揮手,“這一次,中樞要動一動了,很多人在這個位置上坐得太久,有些忘乎所以了。”

第168章 我命不由天第93章 再無退路第22章 出事了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264章 公子負芻第282章 後勝的雄心壯志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287章 過江龍第442章 互不相讓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176章 相信我第49章 初見蒙恬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346章 青陂第176章 相信我第246章 天災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92章 桓齮笑了第136章 趙高出現了第43章 魏人張耳第241章 圍攻大梁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252章 畏懼第395章 詭異戰局第133章 狼來了第246章 天災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第38章 武安君白起引發驚天風暴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70章 再加一把火第182章 死也不娶你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23章 刺殺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257章 施壓第185章 吶喊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231章 定計第22章 出事了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324章 斡旋第75章 彪悍的豹率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201章 我非常需要你第16章 紫銅鑰匙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191章 超級謀劃第406章 沒有妥協第237章 攻魏第177章 寂靜的刁斗巷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83章 用生命然諾第16章 紫銅鑰匙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第300章 重大變故第256章 回家第154章 匈奴人來了第352章 齊人的憋屈第233章 步步進逼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147章 其實我不想背叛第388章 甘羅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226章 出發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22章 出事了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289章 風雲變幻第253章 因勢利導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429章 痛苦抉擇第341章 代北的未來第125章 誰是目標?第14章 再殺一人第373章 反擊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314章 胡亥的母系血統第84章 初見麃公第158章 襲擊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93章 再無退路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142章 韜晦藏拙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392章 你會修路嗎第134章 我的師傅是韓非第412章 大敗而走第355章 出塞作戰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391章 到江南第95章 殺敵去
第168章 我命不由天第93章 再無退路第22章 出事了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264章 公子負芻第282章 後勝的雄心壯志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287章 過江龍第442章 互不相讓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176章 相信我第49章 初見蒙恬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346章 青陂第176章 相信我第246章 天災第112章 看門去了第92章 桓齮笑了第136章 趙高出現了第43章 魏人張耳第241章 圍攻大梁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252章 畏懼第395章 詭異戰局第133章 狼來了第246章 天災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第38章 武安君白起引發驚天風暴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70章 再加一把火第182章 死也不娶你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23章 刺殺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257章 施壓第185章 吶喊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231章 定計第22章 出事了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324章 斡旋第75章 彪悍的豹率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201章 我非常需要你第16章 紫銅鑰匙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191章 超級謀劃第406章 沒有妥協第237章 攻魏第177章 寂靜的刁斗巷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83章 用生命然諾第16章 紫銅鑰匙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第300章 重大變故第256章 回家第154章 匈奴人來了第352章 齊人的憋屈第233章 步步進逼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147章 其實我不想背叛第388章 甘羅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226章 出發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22章 出事了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289章 風雲變幻第253章 因勢利導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429章 痛苦抉擇第341章 代北的未來第125章 誰是目標?第14章 再殺一人第373章 反擊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314章 胡亥的母系血統第84章 初見麃公第158章 襲擊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93章 再無退路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142章 韜晦藏拙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392章 你會修路嗎第134章 我的師傅是韓非第412章 大敗而走第355章 出塞作戰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391章 到江南第95章 殺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