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探礦

第312章 探礦

工業區主要劃分爲造紙、冶鐵和紡織三大塊。

最簡單、成熟的是造紙。

只不過這東西在古時與國家宣傳戰略有關,沈兵暫時不敢放開手腳生產並流入市場。

於是造紙方面只是更多是提供雲中郡自己使用。

另一方面,沈兵有意讓扶蘇將造紙方法詳細向嬴政彙報……只有這樣才能讓嬴政徹底放心同時也能提高扶蘇在嬴政心中的位置。

其實從某種方面說,扶蘇在嬴政心裡的位置不是重點。

因爲史上扶蘇在嬴政眼裡一直很重要,否則就不會又是淳于越又是蒙恬的費心培養。

雖然明面上嬴政沒立扶蘇爲太子,不過那只是因爲嬴政對這個繼承者要求比較嚴格,擔心他無法管理好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或覺得扶蘇還沒成長爲一名合格的太子。

但試想,如果扶蘇都還沒能成爲一名合格的太子,其它皇子哪個能及?

還未成年的胡亥?

那是想都不用想了。

所以嬴政心中其實一直都認定扶蘇就是繼承人,是以死前纔會讓扶蘇來主持喪事……這實際上就是讓扶蘇繼承皇位的意思,只是被趙高和李斯給按下不表改爲賜死而已。

因此扶蘇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嬴政,甚至沈兵認爲只要扶蘇繼續這麼跟着自己在前線磨練就能讓嬴政很滿意,就像史上扶蘇在蒙恬身邊磨練一樣。

但沈兵還是在有意無意的讓扶蘇與嬴政保持聯繫並不斷提升其好感。

這不只是將來對扶蘇的皇位有利,更是對沈兵甚至雲中郡有利。

沈兵雖是征戰有功且“忠心耿耿”……帶引號的“忠心耿耿”,沈兵是知道結果所以才鐵了心跟着嬴政混,本質談不上忠心。

但沈兵終究是個外人。

就像趙高所言,北地有自治的需求,李牧因自治所以招趙王所忌,最終導致李牧身死趙國滅亡。

再加上秦國全國上下都是郡縣制憑什麼讓北地形成事實上的“分封”?

此時嬴政讓北地自治……難道真是因爲他信得過沈兵或是不像趙王那般昏庸?

實則不然。

更重要的原因應該是扶蘇爲大梁軍的監軍參與其中且知道箇中秘密,於是嬴政對沈兵的底細一清二楚。

甚至嚴格說北地是在扶蘇的控制之下……北地最有話語權的毫無疑問是扶蘇,他可是秦國公子,他要說什麼誰敢說個“不”字?

所以,北地自治怎麼了?

自己能產糧、產鐵還能擋住匈奴怎麼了?

這不就是整個小國家讓扶蘇學着打理麼?

將來皇位都是要傳給扶蘇的,扶蘇有必要造反麼?

扶蘇這個公子要是自立造反,那隻怕是腦子進水了吧!

所以,嬴政對扶蘇的信任,直接關係到雲中郡的自立程度。

若信任並認定他是繼承人,就會給民、給資源、給權力……

否則嬴政就要擔心扶蘇尾大不掉最後來個弒父,就像頭曼單于先立冒頓之後打算改立一樣。

沈兵明白這其中微妙的關係,這其實與他這個外人無關。

工業區的冶鐵依舊使用舊式高爐。

在鐵這方面沈兵還是保持着足夠的謹慎。

如果說紙是國家宣傳工具的話,那麼鐵這玩意在古時那就代表着軍事裝備的先進程度了。

沈兵不打算讓質量上乘的新鐵大批量流入市場,甚至其冶鐵作坊都是私設不外傳。

它只作爲增強雲中郡戰鬥力的兵器製作、存儲以及將來工業化的基礎……工業化需要大量的鐵,所以鋼鐵產量纔會成爲工業化程度的標準之一。

因爲這其中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是高質量鐵的流出,是不是代表雲中郡對其它地區及軍隊的兵器就沒有太多的軍備優勢?

其次更重要的是……

如果雲中郡大批量生產甚至就成爲商品流通,那就不可能對嬴政保密……比如造鐵鍋、鐵碗、鐵桶、鐵鋤、鐵犁等等。

嬴政那邊一看,這還了得?

我大秦軍隊都還在使用青銅器,你自治的北地就在用如此成熟的鐵器甚至大批量生產日用品了?

再一問扶蘇,居然連扶蘇也不懂製法……這莫不是要私藏兵器反了麼?

於是沈兵卒,扶蘇這個監軍也將受牽連。

這可不是鬧着玩的,且比紙更敏感、更嚴重,沈兵不能不小心。

沈兵在工業區用舊式高爐冶鐵,其實也有迷惑他人之意……雲中郡煉出的鐵質量上乘?

只怕未必。

其也有質量差的鐵,且數量還不少。

至於那用作箭矢及牀弩那些質量上乘的鐵……那便是在大批量劣鐵生產中挑選優質鐵用於軍隊,而並非有什麼其它的鍊鐵方法。

這麼一解釋,雲中郡出現新鐵的情況就解釋得通了。

甚至可以說更合理。

因爲這時代偶爾也有某座名山某個鑄劍名師不經意就煉出質量上乘的鐵甚至鋼並將其製成寶劍,於是一件“神兵”就出爐了。

讓沈兵欣喜若狂的是,嬴政甚至派了一支百餘人的“探礦”到雲中郡。

所謂的探礦,就是在該地尋找鐵、銅、錫等礦於是可以直接在本地開採而不需要從遠處運輸。

這對沈兵妥妥的是好消息。

首先這說明了嬴政對扶蘇和沈兵的信任。

其次,若真能在雲中郡探到了礦,就算只是銅、錫礦,對雲中郡也是莫大的幫助。

因爲這纔是真正意味着雲中郡可以“自治”而不是在關鍵時刻會被趙高、李斯等人卡脖子。

比如有朝一日沈兵抗旨不遵反對扶蘇自盡……趙高、李斯只要斷了往雲中郡的礦石來源,雲中郡的軍力就受限了。

沈兵當下就好酒好菜的將這些探礦招待了一番。

爲首的是個叫鉢的老者。

後來沈兵才知道他其實只有四十出頭,只不過因爲生活不易常年勞累看起來顯老……古時生活艱苦像這樣的百姓有許多。

鉢其實是採草藥爲生的藥農,長年在山中行走尋找,無意間發現了一座鐵礦,於是其人生軌跡就變成了“探礦”。

在這時代發現一座鐵礦可是了不得的事。

因爲此時全中原產鐵之山只有37處,且均在山上。

也難怪只有這些採草藥的人才能發現。

(本章完)

第227章 反攻第517章 文明第44章 通敵第457章 信任第107章 合縱第525章第186章 仙人第340章 忽悠第21章 火力封鎖第448章 聯軍第379章 党項第86章 樣式第174章 親衛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73章 榨醬面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35章 馬頭山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286章 難題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336章 配方第11章 上坡下坡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343章 資本第499章 出兵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166章 錢第477章 分割第299章 圈地第392章 獨輪車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179章 牽城第495章 嫁衣第102章 絆馬索第82章 許應第408章 難題第425章 交河第290章 門客第406章 騎軍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404章 教育權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342章 市場化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123章 探子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386章 屬國第41章 福禍相倚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103章 逆鱗第153章 水德第92章 家書第241章 援軍第184章 包圍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375章 野人第346章 騎軍第260章 水力第176章 藤甲第481章 試探第222章 追敵第230章 汝陰第421章 巫術第472章 交鋒第368章 制高點第79章 挖坑第23章 劓刑第244章 心計第331章 補給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419章 試射第130章 鄭國第467章 龍城第280章 變法第182章 拍竿第40章 阻敵第325章 騎軍第4章 工丞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449章 改革第390章 奇軍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371章 控制第165章 騎射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40章 滲透戰第74章 這只是客套話……第411章 信第195章 力量第198章 求降第72章 麪粉第257章 奇人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385章 保命第45章 恩威並施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326章 命令第126章 水網
第227章 反攻第517章 文明第44章 通敵第457章 信任第107章 合縱第525章第186章 仙人第340章 忽悠第21章 火力封鎖第448章 聯軍第379章 党項第86章 樣式第174章 親衛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73章 榨醬面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35章 馬頭山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286章 難題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336章 配方第11章 上坡下坡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343章 資本第499章 出兵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166章 錢第477章 分割第299章 圈地第392章 獨輪車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179章 牽城第495章 嫁衣第102章 絆馬索第82章 許應第408章 難題第425章 交河第290章 門客第406章 騎軍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404章 教育權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342章 市場化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123章 探子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386章 屬國第41章 福禍相倚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103章 逆鱗第153章 水德第92章 家書第241章 援軍第184章 包圍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375章 野人第346章 騎軍第260章 水力第176章 藤甲第481章 試探第222章 追敵第230章 汝陰第421章 巫術第472章 交鋒第368章 制高點第79章 挖坑第23章 劓刑第244章 心計第331章 補給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419章 試射第130章 鄭國第467章 龍城第280章 變法第182章 拍竿第40章 阻敵第325章 騎軍第4章 工丞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449章 改革第390章 奇軍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371章 控制第165章 騎射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40章 滲透戰第74章 這只是客套話……第411章 信第195章 力量第198章 求降第72章 麪粉第257章 奇人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385章 保命第45章 恩威並施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326章 命令第126章 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