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梅州趙籍

蘇陽跟齊思遠也參加了幾次京城士子的聚會,這些都是有些背景或者名氣的人才有資格加入。

蘇陽也發現一些頗具才華的年輕人,但多少還有一些幼稚,說出的話,脫離現實,甚至有些狂妄。

但這並不算什麼問題,只要經過幾年的歷練,他們自然會明白,現實是多麼殘酷。

蘇陽默默記住這些人,也會一起喝喝酒,聊上幾句,蘇陽不會說太多,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現在,只需要當一個頗具詩才的江南才子就好了。

對於如今的這些士子來說,談現實甚至革新變法,只會被當做異類,蘇陽現在要做的,是融入其中,尋找可堪培養的青年才俊。

變法革新,不是自己一個人能夠做到的,所以,他需要人才,真正的經世之才!

也許這些人現在還太幼稚不成熟,但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乃至二十年三十年之後,這些人之中,必然有許多能夠成爲國之棟樑!

蘇陽偶爾也會留下兩首詩詞,也會說一些自己的見解,在士子之中也小有名氣,找到了幾個還算志趣相投的文人士子!

而這其中,如果要說最大的發現,則是一個跟蘇陽有過交集的人。

他們以前沒有見過,但是卻算是相互聞名!

蘇陽知道趙籍趙平章,還得拜孫廣明所賜。

孫廣明拿了趙籍的一首春梅,想要讓蘇陽出醜,但是蘇陽卻寫出雪梅三首,狠狠地打了孫廣明的臉。

趙籍知道蘇陽,則是因爲一本詩集,自然是雪梅詩集!

其中那雪梅五首,更是被趙籍驚爲天人,要說不服氣,肯定有,他也嘗試,想要寫出能夠預知媲美的。

但是自己寫出來之後,總是感覺略差一籌,同時耗費的時間,也不短。

趙籍也想過,會不會是提前寫好,或者從其他地方抄來的。

但是在知道蘇陽的經歷和寫出那雪梅五首的場景,他就知道,不可能的。

而趙籍最喜歡的則是第二首。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梅雪爭春,樹有疏略,誰有能說得清楚呢?

而兩人第一次相見,則是一次士子聚會當中。

趙籍被譽爲梅州第一才子,甚至嶺南第一才子,絕對不是徒有虛名的。

他年長蘇陽兩歲,原本前年是有機會參加科考,而且以他的才華,就算是不能獨佔鰲頭,也能進入一甲,榜眼探花,必有他一個。

但是因爲服喪在身,按照禮制,父母喪期三年之內,需要守喪。

在這個時代,這種禮制,無人會逾越,哪怕是朝廷大員,在服喪期間,也必須辭官回家守孝!

趙籍守孝期滿,但是科考的時間也過了。

而先帝駕崩,新君即位,開了恩科,趙籍自然不會再錯過這次機會。

兩人算是相互聞名,甚至有人將蘇陽和趙籍做對比,猜測這一科的狀元,會不會在這兩大才子之間產生。

蘇陽不是善妒之人,而趙籍也不是。

兩人意氣相投,除了詩文之外,更多的談論的是國計民生,各自說出自己所聞所見。

趙籍乃是嶺南趙氏嫡子,趙家先祖,跟隨太祖打天下,據說其爲救太祖,身中七箭而死,後來太祖將其追封爲嶺南王,賜以國姓,食邑七州之地,以報其捨身相救,身中七箭之功,嶺南王的爵位,世代相傳,除去沒有兵權之外,極盡富貴。

即便是百年之後,嶺南趙氏也沒有任何衰落,反而更加強盛。

不過趙家子弟,想要爲官,也只有兩條路,科舉和監生。

有把握科考的人,絕對不會去當監生,因爲科舉纔是正規的取士制度,後者不過是走後門罷了,誰不想堂堂正正爲官。

但是,科舉,真的不容易,那些世家子弟,也有不少人是參加科考,落榜之後才花錢捐一個監生!

因爲出身富貴,趙籍對於朝堂大事知道的比蘇陽更清楚,但是也不是沒有了解過宋國狀況,無論是嶺南和其他地方,都有食不果腹之人。

雖然嶺南趙氏也有一些仁義之舉,但最終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而宋國的富裕繁榮之下,則是無盡腐敗黑暗,西夏遼國,借用貿易和宋國的納貢,卻越來越強,亡國,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趙家和王安石有着相同的背景,甚至比金陵王家更爲強大!

而他比王安石,更早接觸現實,胸中也有匡扶社稷,濟世救民的抱負。

在與趙籍交談過三五次之後,蘇陽就知道,趙籍,會是自己實現抱負的一個重要夥伴,雖然他們的出身背景有所不同,但是卻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抱負,只不過對於趙籍來說,救國爲先,和王安石相似,但是蘇陽,卻認爲,救民爲先,民貴君輕!

但這並不衝突,至少在很長時間之內,不會衝突,他們最終的目標,都是國富民強,打造一個太平盛世!

“亦恆,依你看來,當務之急是什麼?”趙平章的長相併不出衆,但是卻有一股少有的沉穩貴氣,這和其生長環境有關係,百餘年的沉澱,到他也已經是第七代了。

趙籍的父親雖然英年早逝,但家族掌權的卻是他的爺爺,而趙籍則是長子長孫,按照慣例,日後趙家,還是要由趙籍來繼承,這位,則是日後的嶺南王!

當務之急!

蘇陽沒有立刻回答,他也不止一次問過自己,當務之急,最因該做的是什麼!

宋國如今,就像是一座千瘡百孔的高樓,從遠處看,極盡繁榮,但是內部卻已經腐朽,如果有外力狠狠地碰撞一下,立刻就會轟然倒塌!

大廈將傾,從內部想要修理,你得首先保證,外部環境是安全的,至少,不能被撞擊!

“不如,我們都寫出來如何?”趙籍說了一句,從旁邊取來紙筆!

蘇陽和趙籍相對而坐,提起筆,兩人都沒有立刻開始寫。

沉默了兩分鐘,蘇陽提筆,寫了兩個字。

而趙籍,也提起了比!

蘇陽寫完,將自己寫得推了過去,趙籍寫完,也將自己的答案推向蘇陽。

而這時候,兩人看向對方所寫的,然後各自笑了。

因爲他們寫的,都是相同的兩個字,強軍!

如果不能守住邊境,宋國根本就沒有改變的機會。

“哎,談何容易啊!”蘇陽嘆口氣。

他們兩個,都是書生,雖然趙籍從小兼修文武,先祖又是開過猛將,但也不擅長領兵打仗。

宋國重文輕武,他們這樣的家族,更不敢朝着武將上面靠,否則很可能引來猜疑。

如今百年過去,血脈中的猛將基因,早就被孔孟之道洗滌的所剩無幾。

書生帶兵,又有幾人能成功呢?

第七十一章 急赴蜀地第八章 食難下嚥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爲題第一百八十四章 鐵劍滴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后問計第五十五章 科舉考試三第二十三章 朝堂之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臨街刺殺第二十四章 宋國現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官虹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聞辛秘第一百八十四章 鐵劍滴血第六十五章 科場舞弊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彈劾蘇陽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聞辛秘第一百五十五章 寧河之戰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藍圖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運河三第四章 執子之手第四十章 蘇家往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救治第七章 侍女香草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九十六章 飲酒論策第二十章 雪梅其一第五章 前塵往事第八十章 麻姑制餅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一百五十五章 寧河之戰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將進酒第二百零三章 兩曹尚書第六十三章 牡丹花會八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聞辛秘第九十九章 師兄蔡京第六十章 牡丹花會五第七十六章 官倉碩鼠五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十章 蘇陽志向第一百章 疏通運河一第六章 如此兄弟第一百七十四章 彈劾蘇陽第二十三章 朝堂之事第四十一章 臨別囑託第十四章 精煉食鹽第一百九十三章 蘇楓的窘境第一百四十章 率軍出征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后召見第二十五章 滁州之行第六章 如此兄弟第三十六章 治國之論一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千里良駒第一百九十章 私鹽案三第四章 執子之手第七十九章 鼠口奪糧第一百五十八章 吐蕃王的野望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馬之殤第一百九十九章 私鹽案八第一百零六章 升職賜婚第六十三章 牡丹花會八第一章 入贅徐家第一百八十六章 瑞王趙佶第一百零六章 升職賜婚第一百六十九章 再臨大理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段譽第三十二章 瘟疫來襲五第三十章 瘟疫來襲三第九十五章 教化邊民第七十章 洛倉之行第八十八章 欽州現狀第二十六章 琅琊山莊第一百一十章 奔喪江寧第一百五十七章 吐蕃王的野望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沈括的禮物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軍營第一百五十一章 寧河之戰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九十五章 教化邊民第一百九十三章 蘇楓的窘境第一百五十五章 寧河之戰六第一百章 疏通運河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救治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科狀元第一百八十九章 私鹽案二第五十一章 梅州趙籍第一百九十五章 崇敏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二章 爲帝擇後三第六十二章 牡丹花會七第五十章 恩科備考第七十六章 官倉碩鼠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長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五十三章 科舉考試一第五十三章 科舉考試一第十四章 精煉食鹽第一百七十八章 藍圖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河之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科學院雛形
第七十一章 急赴蜀地第八章 食難下嚥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爲題第一百八十四章 鐵劍滴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后問計第五十五章 科舉考試三第二十三章 朝堂之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臨街刺殺第二十四章 宋國現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官虹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聞辛秘第一百八十四章 鐵劍滴血第六十五章 科場舞弊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彈劾蘇陽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聞辛秘第一百五十五章 寧河之戰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藍圖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運河三第四章 執子之手第四十章 蘇家往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救治第七章 侍女香草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九十六章 飲酒論策第二十章 雪梅其一第五章 前塵往事第八十章 麻姑制餅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一百五十五章 寧河之戰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將進酒第二百零三章 兩曹尚書第六十三章 牡丹花會八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聞辛秘第九十九章 師兄蔡京第六十章 牡丹花會五第七十六章 官倉碩鼠五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十章 蘇陽志向第一百章 疏通運河一第六章 如此兄弟第一百七十四章 彈劾蘇陽第二十三章 朝堂之事第四十一章 臨別囑託第十四章 精煉食鹽第一百九十三章 蘇楓的窘境第一百四十章 率軍出征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后召見第二十五章 滁州之行第六章 如此兄弟第三十六章 治國之論一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千里良駒第一百九十章 私鹽案三第四章 執子之手第七十九章 鼠口奪糧第一百五十八章 吐蕃王的野望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馬之殤第一百九十九章 私鹽案八第一百零六章 升職賜婚第六十三章 牡丹花會八第一章 入贅徐家第一百八十六章 瑞王趙佶第一百零六章 升職賜婚第一百六十九章 再臨大理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段譽第三十二章 瘟疫來襲五第三十章 瘟疫來襲三第九十五章 教化邊民第七十章 洛倉之行第八十八章 欽州現狀第二十六章 琅琊山莊第一百一十章 奔喪江寧第一百五十七章 吐蕃王的野望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沈括的禮物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軍營第一百五十一章 寧河之戰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九十五章 教化邊民第一百九十三章 蘇楓的窘境第一百五十五章 寧河之戰六第一百章 疏通運河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救治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科狀元第一百八十九章 私鹽案二第五十一章 梅州趙籍第一百九十五章 崇敏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二章 爲帝擇後三第六十二章 牡丹花會七第五十章 恩科備考第七十六章 官倉碩鼠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長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五十三章 科舉考試一第五十三章 科舉考試一第十四章 精煉食鹽第一百七十八章 藍圖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河之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科學院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