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蘇陽志向

之前婚禮之中的那四言詩,蘇楓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蘇陽是湊別處抄來的,只不過找不到出處罷了!

而蘇陽也在心中想着自己這個堂弟,蘇楓比蘇陽聰穎,讀書的時候,先生誇獎的也是蘇楓,不過蘇楓沒有多少耐性,又帶着幾分公子哥的紈絝氣。、叔父在世的時候,倒也無所謂,但是叔父離世,他們不過十四五歲,孤兒寡母,生活難以爲繼,蘇楓漸漸滿腹牢騷,並不務實。

不過讀書卻比以前用心了,因爲他也明白,參加科舉,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這時候,香草從外面走了進來,手裡拿着兩捲紙。

“公子,墨跡幹了...”香草將那兩捲紙交給蘇陽。

蘇陽沒有打開,直接遞給了蘇楓。

“這是我昨日寫的,臨別贈你吧!”

蘇楓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心裡,卻不認爲蘇陽能寫出什麼好詩詞來。

他展開一卷,上面只有短短六句。

但是蘇楓看了,整個人卻有些呆滯,這,真的是蘇陽寫的。

徐慧君此時,也有些好奇。

“弟弟可否給我看看!”徐慧君同樣想要知道,自己這個名義上的夫君,是真的有詩才,還是從別處抄來的!

“嫂嫂請看!”蘇楓恭敬的將那一頁宣紙遞了過去,徐慧君的丫鬟芸兒結果,展現給徐慧君看。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生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徐慧君看了,心裡猛然一陣恍惚,彷彿那畫面浮現,這一首詩,立刻就讓她的淚腺打開,眼中蒙了一層淚水。

她雖然父母健在,但因爲生意的事情,也曾離開江寧,母親臨行前的千叮嚀萬囑咐,猶在耳邊!

而這時候,蘇楓的神色似乎不對,雙手微微顫抖,不知心裡想些什麼。

蘇楓手中,看着另外一張宣紙上的詩句,這一首詩很長很長,名爲別離,講的是兄弟別離、夫妻別離、父母子女別離之情!

別離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誰爲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昔爲鴛和鴦,今爲參與辰。

昔者長相近,邈若胡與秦。

惟念當乖離,恩情日以新。

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

我有一樽酒,欲以贈遠人。

願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

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

胡馬失其羣,思心常依依。

何況雙飛龍,羽翼臨當乖。

幸有絃歌曲,可以喻中懷。

請爲遊子吟,泠泠一何悲。

絲竹厲清聲,慷慨有餘哀。

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歸。

俯仰內傷心,淚下不可揮。

願爲雙黃鵠,送子俱遠飛。

...

蘇楓看到這些,腦海中不禁回想起他們往日的情分,幼時玩伴,少年之時,失去父親,相依爲命,而蘇陽雖然只比他大了半歲,卻比他更加早熟,或許是因爲蘇陽從小失去父母,哪怕三叔和嬸孃對他視如己出,但終究有寄人籬下的感覺。

在三叔蘇季雲離世後,爲了一家生計,蘇陽和蘇楓在讀書之餘,帶人抄書換取爲數不多的銅錢。

而蘇楓顯然耐不住性子,也不甘心做這種窮酸文人做的事情。

最終,兩人一起接的活計,最終大半都是蘇陽完成的。

只是此刻,蘇楓心裡有些許悔恨慚愧,卻又不敢表達。

這一首別離,到了徐慧君手中,看到後面描寫夫妻別離的句子,徐慧君不禁看向蘇陽,內心彷彿在詫異,這樣的心境,真的是蘇陽可以有的嗎?

但是這句子,聞所未聞,一字字一句句,都觸動她的心絃!

結髮爲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爲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

臨走時,蘇陽讓香草給蘇楓拿了一封銀子,六百兩,不少也不多,足以讓蘇楓在未來三年,可以專心讀書,無需爲銀錢費心。

還有一封給嬸孃的信,蘇陽知道,如果自己不專門給嬸孃說,這銀子,只怕嬸孃也是不會讓蘇楓用的。

在信中,蘇陽說他會參加三年後的秋闈,光耀蘇家門楣!

徐慧君也給嬸孃和妹妹準備了禮物,還會專門差人跟蘇楓一起回廬陵,畢竟這路途遙遠,蘇楓一個文弱書生單獨上路,並不安全。

送走蘇楓,徐慧君沒有再去店鋪,而是在書房登記賬目。

蘇陽坐在窗邊看書,兩人互不干涉!

晚飯的時候,徐慧君問了一句,“你已經決定要參加科考!”

“嗯!”蘇陽點頭。

“科考並不容易,我聽慧娟說,去年秋闈,上萬學子,最終進士不過百餘人!”

蘇陽自然知道,進士的錄取率實在不高,但是,相對於前世,百萬人蔘加高考,成爲一省狀元的難度,比科舉中狀元,概率更低。

所以,對於考取功名,他還是有信心的。

徐慧君卻不這麼認爲,而且似乎也已經有了打算,“你若真想爲官,可以先捐一個監生,在國子監讀兩年書,在三叔手下歷練兩年...”

國子監,也稱爲太學,算是宋國正統的最高學府,不過其每年的生源只有三百,在其中學習的弟子,非富即貴,進入國子監,相當於半隻腳跨入了官場。

因爲這些弟子,都有一定的背景,所以日後爲官,也順暢許多,再加上有了國子監這個彙集之地,日後也有了同學的情誼,相互扶持,也在情理之中。

和科舉相比,國子監只是對於達官顯貴子弟開設的捷徑之路。

不過進入國子監,就不能再參加科舉,佔據科舉名額。

雖然國子監的監生進入官場的起步比進士低了些,但能成爲監生,無一不是有錢或者有權的,錢權鋪路,只要略有點才能,權傾一方並不算難。

不過國子監不是考進去的,一些達官貴人子弟,可以免試入學,富商之家,只能花費大量錢財卷官。

國子監也就三百名額,而一大半還都是皇親國戚,王宮貴胄子弟,想要卷這個監生,可想而知,絕對不是一般人家能承擔的。

不過對於江寧徐家來說,這只是小錢,徐家的子弟,如果想要進入官場,也大都是走的這條路。

比如徐慧君的三叔徐明禮,就是監生,如今不到四十歲,已經而當朝從二品的工部尚書,日後出將入相,都大有希望!

可是蘇陽聽了徐慧君的話,卻搖了搖頭,他不可能用徐家的錢捐一個監生,那麼做,只怕日後永遠都要頂一個徐家贅婿的名聲!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爲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奸若愚第一百七十四章 彈劾蘇陽第一百一十八章 葵候有請第三十三章 義女鳳兒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王都尉第五十七章 牡丹花會二第五十六章 牡丹花會一第一百七十章 對話保定帝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河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相鬥豔第十四章 精煉食鹽第一百四十七章 整軍備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聞辛秘第六十九章 倉部郎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吐蕃王的野望二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一百五十二章 寧河之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赴欽州第一百四十章 率軍出征第一百九十九章 私鹽案八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六十二章 牡丹花會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十六章 月到中秋第一百九十七章 私鹽案六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家宴會一第六十一章 牡丹花會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段譽第三十八章 開辦酒坊第七十章 洛倉之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寧河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家宴會三第八十章 麻姑制餅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家宴會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彈劾蘇陽第三十四章 初次登門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馬之殤第十章 蘇陽志向第二十章 雪梅其一第六十八章 狀元及第第九十九章 師兄蔡京第二百零一章 私鹽案十第八章 食難下嚥第一百七十八章 藍圖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薦蔡京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來第四十章 蘇家往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河之戰四第六十五章 科場舞弊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聞辛秘第五十九章 牡丹花會四第四十四章 赴京途中二第十三章 獨門秘方第一百零九章 終成眷屬第一百五十一章 寧河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高家宴會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知開封府第一百四十一章 造訪劉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長第九十五章 教化邊民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爲題第一百三十四章 知開封府第六十章 牡丹花會五第四十一章 臨別囑託第六十一章 牡丹花會六第五十三章 科舉考試一第二十八章 瘟疫來襲一第二十章 雪梅其一第一百五十章 廣河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官虹第六十四章 科場舞弊一第六十二章 牡丹花會七第一百九十七章 私鹽案六第九章 一念之間第七十三章 官倉碩鼠二第二十九章 瘟疫來襲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奸若愚第一百九十八章 私鹽案七第八十一章 事態平息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后召見第一百五十二章 寧河之戰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章淳與曾布第八十章 麻姑制餅第一百五十七章 吐蕃王的野望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鐵劍滴血第五十二章 相逢意氣第一百八十五章 臨街刺殺第六十九章 倉部郎中第四十四章 赴京途中二第六十三章 牡丹花會八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七十一章 急赴蜀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種家老將第九十八章 巧遇金臺第十二章 雪梅詩會二第四十章 蘇家往事第二十五章 滁州之行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爲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奸若愚第一百七十四章 彈劾蘇陽第一百一十八章 葵候有請第三十三章 義女鳳兒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王都尉第五十七章 牡丹花會二第五十六章 牡丹花會一第一百七十章 對話保定帝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河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相鬥豔第十四章 精煉食鹽第一百四十七章 整軍備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聞辛秘第六十九章 倉部郎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吐蕃王的野望二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一百五十二章 寧河之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赴欽州第一百四十章 率軍出征第一百九十九章 私鹽案八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六十二章 牡丹花會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十六章 月到中秋第一百九十七章 私鹽案六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家宴會一第六十一章 牡丹花會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段譽第三十八章 開辦酒坊第七十章 洛倉之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寧河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家宴會三第八十章 麻姑制餅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家宴會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彈劾蘇陽第三十四章 初次登門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馬之殤第十章 蘇陽志向第二十章 雪梅其一第六十八章 狀元及第第九十九章 師兄蔡京第二百零一章 私鹽案十第八章 食難下嚥第一百七十八章 藍圖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薦蔡京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來第四十章 蘇家往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河之戰四第六十五章 科場舞弊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聞辛秘第五十九章 牡丹花會四第四十四章 赴京途中二第十三章 獨門秘方第一百零九章 終成眷屬第一百五十一章 寧河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高家宴會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知開封府第一百四十一章 造訪劉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長第九十五章 教化邊民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爲題第一百三十四章 知開封府第六十章 牡丹花會五第四十一章 臨別囑託第六十一章 牡丹花會六第五十三章 科舉考試一第二十八章 瘟疫來襲一第二十章 雪梅其一第一百五十章 廣河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官虹第六十四章 科場舞弊一第六十二章 牡丹花會七第一百九十七章 私鹽案六第九章 一念之間第七十三章 官倉碩鼠二第二十九章 瘟疫來襲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奸若愚第一百九十八章 私鹽案七第八十一章 事態平息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后召見第一百五十二章 寧河之戰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章淳與曾布第八十章 麻姑制餅第一百五十七章 吐蕃王的野望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鐵劍滴血第五十二章 相逢意氣第一百八十五章 臨街刺殺第六十九章 倉部郎中第四十四章 赴京途中二第六十三章 牡丹花會八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七十一章 急赴蜀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種家老將第九十八章 巧遇金臺第十二章 雪梅詩會二第四十章 蘇家往事第二十五章 滁州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