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又一年大朝會和封賞

皇帝就坐,羣臣三呼萬歲,葉塵接受大家的跪拜,宣稱平身免禮,大家跪坐在案几之後,坐姿保持端正,低頭垂目作肅穆狀。

左相馬文韜依然主持整套儀式。和宋國每年這個時候由禮官出來唸誦早已準備好的歌頌皇帝和一年朝廷所爲的賀詞不同,而是直接以讚樂、贊舞開始,重點卻是韓熙載和揚繼業分別代表政事堂和軍樞部總結了一年以來各自所做的所有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大體介紹了來年主要計劃任務。這一點自然是葉塵的意思,和後世政府工作報告其實類似。

一切都是按照相關章程規定,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祥符國文武官員早已經適應了葉塵的習慣,平時奏摺和說事都很少說一些晦澀難懂的廢話,簡潔明瞭,所以此時韓熙載和揚繼業的總結報告同樣很簡練務實,讓人一聽便明白是什麼意思,絕對不會雲裡霧裡。

葉塵坐在御座上,聽得津津有味,心中感慨萬千,同時也對來年雄心勃勃,如今河西和河湟都已經拿下,國境面積已經不比大遼和大宋小多少,人口也有了八百多萬,比剛開始立國之時國土疆域和人口,以及兵力都提升了一倍不止。如今祥符國終於有了逐鹿天下的實力。

而隨着在天子寶座時間越長,治下疆土人口及軍力的快速提升,葉塵的心態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一些變化,曾經對於征戰天下會造成百姓流離失所的的顧慮也已經不存在,在他如今看來,當今天下形勢和春秋戰國七國稱雄及東漢末三國鼎立的情況從根本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要想徹底結束這種戰亂,以短痛終結長痛,那必須統一天下,將他祥符國的仁政和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模式推行至整個天下,讓所有華夏數千萬百姓乃至各個異族百姓都能夠過上從未有過的好日子。

若之前葉塵曾經還有所猶豫的話,那麼如今的葉塵統一天下的心思已經異常堅決。

總結報告之後,因爲葉塵的堅持,正旦大朝會上的一整套流程相比宋國要簡單很多,直接展開今天重頭戲————封賞功臣。

祥符國採用的爵位和宋國一樣,爵位由高至低,依次爲親王、嗣王(承襲親王的爲嗣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而鑑於來日方長,避免後面無封可賞的情況出現。去年大封賞,爵位最高也只是楊繼業、韓熙載、馬文韜、李君浩、胡三光、白滄海這六人封侯。

而因爲皇帝陛下重實幹和功勞,所以此次加封和賜封爵位的結果其實隨着前些天中書省和軍樞部功勞的核算結果的出來,並沒有多少懸念。

楊繼業、韓熙載、馬文韜、李君浩四人由開國縣侯加封爲開國縣公,食邑均由原來五百戶提升爲一千戶。

張大爲、鄧崇軒、徐鉉、賈憲、曾尚飛、喻文由開國縣伯加封爲開國縣侯,

食邑由三百戶提升爲五百戶。

王超、劉金元、杜千秋、黃東秋、楊延慶由開國縣子加封爲開國縣伯,食邑由兩百戶提升爲三百戶。

農部侍郎田九米,唐興武、鍾三河、韓濤、高武陽由開國縣男加封兩級爲開國縣伯,食邑三百戶。

石狼、劉東明、錢恆鐸三人原本沒有爵位,此次直接越過縣男,賜封爲開國縣子,食邑兩百戶

另外常破刀等一批軍中立下大功軍官及一些政績突出,且之前沒有爵位的文官,這一次被賜封爲開國縣男,食邑一百戶。

而之前已經有爵位,但這一年來,功績不突出,或者因爲沒有參加戰爭的文武官員爵位沒有變。比如胡三光,折御勳、李光順、拓跋格魯、展熊武、黑月、曾尚飛等人。

封賞功臣之後,便是天子賜宴,基本上也沒得吃,羣臣奉酒爲天子祝壽。總計大約四個時辰的樣子,今年的例行公事終於宣告結束。只不過幾家歡喜幾家嫉妒,有人回家慶祝,有人回家摔杯子,一臉不服和嫉妒。胡三光便是那個一臉不服和嫉妒的人中官位最高的一個。

……

……

同一天時間,遠在中原的開封城中,大宋同樣組織大朝會,趙德昭也進行了封賞,李明軒被封爲鎮國公,李繼勳由隴西郡公加封爲隴國公,呂餘慶也由崇文侯加封爲崇文公,宋衛府總司使張東賜封爲中衛侯,皇城禁軍廂都指揮使汪海江賜封爲忠義侯。

另外,也是在這一天,宋帝趙德昭廢除皇后盧氏,立思貴妃,也就是李明軒侄女李思煙爲皇后。這件事情拖到現在才進行,卻是葉塵讓胡三光安排人在宋國散佈李明軒和李思煙是聖堂之人的消息,呂餘慶和李繼勳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大吃一驚,數次進宮勸諫趙德昭,但趙德昭早已被李思煙迷得神魂顛倒,再加上他對聖堂根本就遠沒有李繼勳和呂餘慶這些知道當年之事的老人那般忌憚,反而心中有借聖堂之力爲已用的想法,所以根本就沒有將這二人的勸諫放在心上。之所以拖到這個時候,純粹是爲了照顧李繼勳和呂餘慶二人的感受。

此外,也是在正旦之日,趙德昭不顧李繼勳和呂餘慶的勸阻,下令將趙普九族之內一千多人全部處死。並且趙德昭聽了李明軒的意見,下令讓宋衛府張東派人將江南大營統帥孫美石和大宋水師統帥文佔輝在長江以北的所有親人族人秘密控制了起來,同時派出使臣對二人封官加爵,妄圖威逼和利誘同時進行,讓二人就範。

…………

…………

漢、隋、唐時期是郡望身份制的社會,郡望世家大族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貴的世家大族中有五個姓氏最爲尊貴。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

宗族。所以稱之爲七宗五姓或五姓七家。

其中尤其以崔氏和李氏勢力和底蘊最爲強大。崔姓在歷史上源於姜姓,相傳是炎帝的後代。西周初年,炎帝裔孫姜尚因輔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被分封於齊,建齊國,爲公爵。數傳至齊丁公時,有長子姜季子應襲公爵,但辭而不受,讓位於胞弟叔乙。叔乙繼位後,把崔邑(今山東章丘西北)一帶的地方賞賜給他作爲食邑。從此,季子的子孫便在崔邑居住下來,後來又把食邑的名稱崔當作姓氏,從而成爲崔姓人。

崔姓得姓以後,世代在齊國擔任重要官職,是當時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孫崔杼是齊國權臣,獨攬朝政大權多年。後來由於他在政爭中失敗,崔姓纔在齊國失去權勢,南遷魯國(今山東曲阜一帶)。秦朝時,崔杼裔孫崔意如被封爲東萊侯。入漢以後,崔意如長子崔業襲封這一爵位,並在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東北)定居下來。崔業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二人的後代在漢魏南北朝及隋唐時各發展成爲強宗大族,名賢輩出,史稱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由於兩支崔姓人繁衍衆多,加上仕宦遷徙等原因,崔姓又進一步分衍出鄭州崔氏、鄢陵崔氏、齊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光在唐代,崔姓就由清河、博陵二望分出十房崔氏,累計出了二十九位宰相。當時天下有“言貴姓者莫如崔盧李鄭王”的俗諺。

這些高門大姓從漢時傳承至唐朝,久盛不衰,而且他們的華夏正統觀念最是強烈,大唐皇帝有胡人血統都令他們心生鄙夷,更何況唐末之時五胡亂華,任由外族如此肆虐、自己的朝廷卻不顧體面和尊嚴?至此,那些豪門大族皆有怨意,奈何當時大唐朝廷是面上風光,實力不濟,他們卻也束手無策。那些七宗五姓中有遠見的人認爲危機越來越近,便說服了家主,將宗族中大半勢力和資源與身在明處的七宗五姓徹底分離,由明轉暗,藏到民間,一方面爲了隱藏力量,另一方面一旦天下大亂,七宗五姓受到致命打擊時,他們就能爲七宗五姓存續血脈。

後來果然不出七宗五姓所料,大唐盛不過三代,隨即亂象頻現,到唐朝末年已經民不聊生,甚至出現百姓易子相食的慘劇。而這個時候,一系列亂局鬧得大唐日漸衰微,胡風越刮越烈。

等到黃巢造反時,大唐根本無力平叛,於是又向沙陀人借兵,這一來引狼入室,沙陀人禍亂中原,十年立一國,三年立一君,一時諸國林立,戰亂不休,什麼都打破了、什麼都掃光了,門閥氏族土崩瓦解,再不復當日風光。而這個時候,七宗五姓隱藏起來的勢力,因爲以三教九流爲外圍,五姓宗親爲核心,隱身於民間,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

第二更————

(本章完)

第二百七十六章 流寇七大匪首第五百八十四章 三枚玉佩齊聚葉塵之手第三百四十八章 彌勒教四大金剛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朝廷做了必敗之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一真經第八百零一章 銀州第九百三十五章 拓跋格魯的猶豫第一千零一十章 宋帝的謀主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段思嶽身死第二百七十四章 曹彬快要死了第四十八章 天子的猜忌第一百八十八章 圈套第七百八十六章 蕭太后的怒火第二百一十三章 山嶽上人的心計手段第三百一十六章 夜探彌勒教分舵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趙德昭的滿意第七百二十三章 職業軍隊的期待第九百一十八章 鴻門宴(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又投降了第九百六十七章 失蹤的水兒第七百九十四章 竟然敢出城來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恐怖詭異第六百九十四章 追戰(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劫囚第三百四十四章 鬼船第兩百零二章 大難臨頭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萬貫的故事第六百零五章 天子最後說了什麼第二百八十三章 殺戮戰場第二百三十章 小叫化第四百零三章 被利益驅使的那些大人物第九百二十七章 血戰蓋朱城(中)第二百七十章 南漢末日之黑騎突現第九百三十九章 黃雀在後(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計破三州第五百五十九章 架設浮橋第九章 黃河死屍今晚兩更,明早上發,不好意思第七百九十八章 懸賞令與御駕親征第二十三章 製鹽之術第八百七十八章 如此泄憤第九百七十一章 魔尊再現第二百二十四章 葉塵的野望第九百五十五章 宋帝的殺機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魔尊現身殺人掏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逼敵入甕第四百五十四章 喻清妍的毒計第七百四十二章 倭國第一百一十章 拼殺(下)第三十章 傳說第一百二十八章 黑骨與棺材第三百六十八章 夜闖王宮第三百三十六章 辛石的來歷第五百三十四章 城破第九百三十九章 黃雀在後(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談監察司色變第五百七十五章 翰林學士盧多遜第六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五十二章 川蜀暴亂第四百三十一章 太一真經第四百九十五章 黃雀是誰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個大麻煩第八百章 關門打狗?第三百四十七章 海外貿易第八百六十四章 葉塵講的故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又投降了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毒鯊島第八百八十四章 異常第四百八十四章 名單上的九個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密令第二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四百九十二章 慶州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王的婚禮第八百四十三章 二選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那便歸老吧第四百四十一章 掙命(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日破城(中)第三百七十一章 伏殺(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密令第四百一十八章 吳越王的信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九百三十五章 拓跋格魯的猶豫第三百九十章 老鼠大軍第一千零一章 軍中矛盾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人越貨第八百六十三章 鋼鐵生產基地與春牛第三百二十五章 華夏衛府七大司第八百四十四章 威逼宋國第八百七十六章 如今的党項七縣第七百一十四章 死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追戰(中)第九百八十七章 葉塵此行目的第八百八十七章 綁架第二百四十五章 葉塵點將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魔奴第九百二十七章 血戰蓋朱城(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 兩潘’演戲第六十五章 財路第九十三章 出發
第二百七十六章 流寇七大匪首第五百八十四章 三枚玉佩齊聚葉塵之手第三百四十八章 彌勒教四大金剛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朝廷做了必敗之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一真經第八百零一章 銀州第九百三十五章 拓跋格魯的猶豫第一千零一十章 宋帝的謀主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段思嶽身死第二百七十四章 曹彬快要死了第四十八章 天子的猜忌第一百八十八章 圈套第七百八十六章 蕭太后的怒火第二百一十三章 山嶽上人的心計手段第三百一十六章 夜探彌勒教分舵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趙德昭的滿意第七百二十三章 職業軍隊的期待第九百一十八章 鴻門宴(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又投降了第九百六十七章 失蹤的水兒第七百九十四章 竟然敢出城來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恐怖詭異第六百九十四章 追戰(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劫囚第三百四十四章 鬼船第兩百零二章 大難臨頭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萬貫的故事第六百零五章 天子最後說了什麼第二百八十三章 殺戮戰場第二百三十章 小叫化第四百零三章 被利益驅使的那些大人物第九百二十七章 血戰蓋朱城(中)第二百七十章 南漢末日之黑騎突現第九百三十九章 黃雀在後(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計破三州第五百五十九章 架設浮橋第九章 黃河死屍今晚兩更,明早上發,不好意思第七百九十八章 懸賞令與御駕親征第二十三章 製鹽之術第八百七十八章 如此泄憤第九百七十一章 魔尊再現第二百二十四章 葉塵的野望第九百五十五章 宋帝的殺機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魔尊現身殺人掏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逼敵入甕第四百五十四章 喻清妍的毒計第七百四十二章 倭國第一百一十章 拼殺(下)第三十章 傳說第一百二十八章 黑骨與棺材第三百六十八章 夜闖王宮第三百三十六章 辛石的來歷第五百三十四章 城破第九百三十九章 黃雀在後(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談監察司色變第五百七十五章 翰林學士盧多遜第六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五十二章 川蜀暴亂第四百三十一章 太一真經第四百九十五章 黃雀是誰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個大麻煩第八百章 關門打狗?第三百四十七章 海外貿易第八百六十四章 葉塵講的故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又投降了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毒鯊島第八百八十四章 異常第四百八十四章 名單上的九個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密令第二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四百九十二章 慶州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王的婚禮第八百四十三章 二選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那便歸老吧第四百四十一章 掙命(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日破城(中)第三百七十一章 伏殺(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密令第四百一十八章 吳越王的信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九百三十五章 拓跋格魯的猶豫第三百九十章 老鼠大軍第一千零一章 軍中矛盾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人越貨第八百六十三章 鋼鐵生產基地與春牛第三百二十五章 華夏衛府七大司第八百四十四章 威逼宋國第八百七十六章 如今的党項七縣第七百一十四章 死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追戰(中)第九百八十七章 葉塵此行目的第八百八十七章 綁架第二百四十五章 葉塵點將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魔奴第九百二十七章 血戰蓋朱城(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 兩潘’演戲第六十五章 財路第九十三章 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