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劃地留守

兩天之後,宣威軍抵達占城國都毗闍耶三十里之外。

軍隊接近都城,不管是在哪個國家都是大忌,何況還是外國的軍隊。

宣威軍在三十里外紮營,楊叢義帶着張柳,跟章先生進入毗闍耶。

毗闍耶雖是國都,但它並沒有想象中的繁華。

所過之處,目之所見,不管是街道,還是建築,或是熱鬧程度,似乎連湖州城也比不上,南洋小國果然是小國,即使佔據天時地利,成爲南來北往商船的中轉站,它的富庶程度,還沒法跟大宋相比,畢竟現在商路不通暢,海上貿易的總量還不大,貴爲中轉站也好不到哪裡去。

楊叢義要去找大宋使節戴大人,章先生一進城,便第一時間將他送到戴大人住處。

見章先生跟戴大人寒暄交談的模樣,他們還真是如章先生所說,在之前就已經見過了。

三人見面,楊叢義先問出使之事如何了,是否已經見過國王,出使完畢?

戴大人說占城政局變動時,他已經在第一時間見過占城新國王闍耶訶黎跋摩,祝賀他登上王位,大宋已經跟占城國交換國書,雙方締結了友好的雙邊關係,出使占城的任務已經完成。他等在毗闍耶沒有離開,就是等宣威軍過來會合,如今他們到了,就可以儘快離開。

聽到這個消息,楊叢義很高興,戴大人出使順利,兩國結交,變成友好國家,那就意味着他們能馬上離開占城南下,追趕回易船隊。

隨後,他將佔城邊境發生的事情,以及跟章先生達成的協議,原原本本跟戴大人交代清楚。戴大人是正使,代表皇權與朝廷,關於劃地留守之事,自然要他做主,也只能由他做主。

楊叢義告訴他,宣威軍現在有兩千多人,他們只有五艘船,根本帶不走這麼多人,要是占城願意劃一塊方圓二十里的土地給大宋使用,那就可以安置一千人留在占城,這麼做好處很多,一來大宋在占城,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南洋就有一個立足之地,二來大宋跟南洋各國的聯繫會更加緊密,三來可以爲南下的大宋商人提供一些庇護和必要的幫助。

大宋在占城留守一隊人馬,對占城國同樣有很多好處,占城周邊敵國林立,即使只有少量大宋人馬在此,其他家國要打占城國的主意,也得仔細考慮,大宋文化制度、手工藝、建築等十分繁榮發達,一旦大宋人可以在占城停留,大宋的這些東西都會慢慢傳過來,相信用不了多久,占城就會發展成南洋最好的國家。

戴大人聽後十分高興,若是能在占城有一塊地方被大宋佔據,這就相當於是拓土開疆啊,大宋在南洋從來都沒有立錐之地,如果此事成功,這等功勳必定可以讓他留名千古,皇上一高興,升官封爵也不無可能!

他向章先生徵求意見之後,章先生告訴他,此事成功的把握很大。

章先生分析道,之前占城國不允許任何國家的軍事力量介入占城,哪怕一兵一卒也不行,那是因爲占城能接觸到的國家不是真臘、安南等敵國,就是西方飄搖萬里之外的國家,他們的軍事或武裝力量進入占城,對占城一點好處都沒有,自然不會讓他們進來。

但大宋不同,大宋是中原大國,人口衆多,物產豐富,對周邊各國從來都是以禮相待,從來不會搶奪別國領土,大宋距離占城不是很遠,從廣州過來,如果順風,海船三五天就能到,一旦占城有事,大宋在占城有人員留守,如果占城請求援助,大宋必然不會坐視不理。因此,大王應該會同意劃一塊地方給南下的大宋人留守居住。

見章先生也認爲此事可行,戴大人很是高興,當即承諾,要是章先生真能辦成,大宋必有重謝!

又閒聊一會兒之後,章先生告辭離去,作爲謀士,差事完成他自然要向大王回覆。

章先生此次邊境之行,看到了機會,他作爲漢人熟悉中原文化人情,又精通南洋多國語言,若能讓占城跟大宋結上更緊密的關係,必然能在兩國中間發揮巨大的作用,在占城國的地位肯定會更高,話語權更重,說不定就能出任高官,位極人臣!

劃一塊地,留下大宋人,這件事一定要說服大王,一定要辦成!

楊叢義已經深刻的感受到,語言不通有多麼不便利了。

占城是南北海上貿易的中轉站,他想上街看看毗闍耶到底有多少天竺和西洋的東西,哪些是大宋所沒有的,哪些能帶回大宋賣出好價錢,哪些能有大用處。可惜因爲語言不通,好不容易出去了,卻找不到他想去的地方。折騰一番,也只能作罷。

如此這般,他才意識到,下南洋,去西洋,言語不通,恐怕寸步難行,別說做回易,跟其他國家交換買賣物資,不起衝突,能順利登岸就不錯了。

於是當他再次見到章先生的時候,便請他幫忙物色幾個精通漢語和南洋、西洋語言的人才。

這對章先生來說易如反掌,不肖半天,便給楊叢義找來兩人。

一個是占城人,名字叫伢伊,是一名常年跑海的小生意人。另一個是流落占城難以返回西洋的落魄商人,名字太長,楊叢義便叫他塞亞勒。

兩人漢語都還比較好,能較爲順暢的進行溝通,雖然有些話他們聽不太懂,但仔細解釋一下,還是能明白意思。至於他們掌握的其他語言,據說不下三四種,沒法親自驗證,姑且相信他們吧。

楊叢義把他們兩個都留了下來,告訴他們只要能跟大宋船隊達到西洋諸國,會付給他們豐厚的報酬。

伢伊本是生意人,商船翻沉,破產了,能出海掙一筆錢,他自然高興。

至於塞亞勒,他前幾年從波斯灣來南洋,結果遇到騙子,不斷丟了貨物,連商船也沒了,這些年就靠做翻譯賺錢餬口,離家多年一直覺得沒臉回去,可離家的時間一長,心態就變了,現在有個回去的機會,還能獲得豐厚的報酬,他自然也高興,當即表示,他不光能做翻譯,或許還能幫他做生意,如果能多付一份報酬的話。

對於這樣的人才,楊叢義不會放過,一百艘海船,多付一份報酬算什麼,或許真能好好利用。

就在楊叢義跟戴大人會合的兩天之後,章先生帶來了好消息,大王同意在毗闍耶城外劃一塊土地給大宋,讓大宋人在此安居,但同時提出了一個要求,這塊土地必須要派遣一個官員來管理。

戴大人聽到這個消息,就別提他有多高興了,就差手舞足蹈。

這是一件莫大的功勳!升官封爵,指日可待!開疆拓土,千古留名!

楊叢義也很高興,可他想的跟戴大人不同。大宋在占城有了第一塊土地,接下來就會有第二塊,隨着商人增多,以漢人的勤勞,大宋文化的昌盛,以後占城成了漢人的國家,重回中原統治也說不定。當然這都是後話,最關鍵的是,大宋在占城有一席之地了,大宋的商船在此地中轉,不知道要少去多少麻煩,多賺回去多少錢。

離開大宋,他才發現自己對大宋的感情比之前感受到的要深很多很多。

作爲一個外來人,之前他一直把大宋當成一個旅居的城市而已,總認爲自己其實是遊人,是客人,這裡不是故鄉,所以大宋的一切跟自己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大宋是好還是壞,都是客觀存在,任他屈膝投降,還是滅亡,都是咎由自取,冷眼旁觀就是了。

自從離開瓊州達到安南國之後,他才漸漸明白,不管他是從哪個時代來的,他一直都生活在中原大地上,走過的路,喝過的水,身體裡流淌的血液,過去千百年,依然是華夏不變。那時他纔打心底裡承認,大宋其實就是他的故鄉,而他從來都不是在流浪,只是在尋找過往。

就在安南的那些天裡,他從心底覺得作爲大宋人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情,因爲大宋在安南這等小國面前真的就是天朝上國。

一旦對大宋有了牽掛,楊叢義就想大宋能更好更強大,所以時時都要維護大宋的尊嚴,處處都要考慮大宋的利益,這也許就是經受十幾年愛國主意教育的結果吧。

楊叢義不知道他的這種變化是好還是壞,但他心裡覺得愛國肯定是沒錯的!

可愛國需要付出代價,絕大多數時候還是粉身碎骨的代價!但他現在遠離大宋,無依無靠,管不了那麼多,真有什麼代價,還是以後再說吧。

土地劃定了,楊叢義陪着戴大人出城去交割察看。

占城國王劃給大宋使團的土地很大,遠遠不止方圓二十里,初步估計,方圓五十里也不止,看着都是荒地,估計國王也不在意。

在宣威軍營地裡,經過討論後,戴大人慎重的決定,這塊土地暫時由張彪帶領一千宣威軍看守,從安南帶來的金銀珠寶,留給他一箱,權作軍資和大宋領地建設之用,要求他在一年之內,在這片土地上建造出供人住宿的房屋,開墾出能養活他們自己的良田。

張彪多少有些不願意,占城真的是人生地不熟,相比於留守,他更願意在海上流浪,隨船隊去西洋。但楊叢義告訴他,占城也許就是他建功立業的地方,留守營地要好好建設,建成永久的營地,軍隊訓練也不能荒廢,時刻記住宣威軍的名字。

三天之後,戴驄、楊叢義辭別占城國王,跟章先生道別後,帶着一千宣威軍離開毗闍耶,離開占城,乘船南下。

第131章 太學辯議(四)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312章 進軍涼山第710章 家事國事歷史背景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744章 林中遇襲第362章 兇案現場第485章 問話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714章 選才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765章 趕人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703章 頒行天下第96章 傳訊自救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774章 三軍皆動第639章 攻下行營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78章 繼續查探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602章 挑戰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775章 抄底金營第247章 非長久之計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63章 解圍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741章 宰相薦官第121章 壯士救我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298章 深入敵後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147章 學子參軍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97章 交換第700章 帝師自決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368章 配合作畫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653章 奪城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111章 幾棵苗子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53章 議事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619章 詳細信息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58章 青石崖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590章 伏軍皁角林第284章 清塵的煩惱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768章 隔河對峙第548章 成親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9章 不速之客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50章 哪裡有馬車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326章 箭雨箭牆第81章 重生
第131章 太學辯議(四)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312章 進軍涼山第710章 家事國事歷史背景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744章 林中遇襲第362章 兇案現場第485章 問話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714章 選才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765章 趕人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703章 頒行天下第96章 傳訊自救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774章 三軍皆動第639章 攻下行營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78章 繼續查探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602章 挑戰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775章 抄底金營第247章 非長久之計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63章 解圍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741章 宰相薦官第121章 壯士救我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298章 深入敵後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147章 學子參軍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97章 交換第700章 帝師自決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368章 配合作畫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653章 奪城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111章 幾棵苗子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53章 議事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619章 詳細信息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58章 青石崖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590章 伏軍皁角林第284章 清塵的煩惱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768章 隔河對峙第548章 成親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9章 不速之客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50章 哪裡有馬車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326章 箭雨箭牆第81章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