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對大宋很感興趣,可他作爲國王,不可能離開法提拉,於是便想派遣自己的兒孫和大臣跟隨楊叢義去一趟大宋,見一見大宋的皇帝,順便向他學習軍政治理之道,搞清楚爲何東方能國治民安,法提拉卻處處受別國欺負,土地被搶,暴亂四起。
法伊茲老國王的這些問題,楊叢義無法解答,至於他想派人隨船去大宋,他熱烈歡迎,異邦人進臨安朝賀,是莫大的功勳,他自然高興,去了能不能回來,就不是他所關心的了。
老國王在跟楊叢義聊天中也透露了一些他之前不曾瞭解的消息,比如法提拉跟塞爾柱是敵對國,塞爾柱這些年搶了他們東邊的大片土地,十字軍也佔領了他們不少土地,整個法提拉如今就像一塊珍貴乳香,誰都想來搶一塊走。
此地形勢之複雜,還是超出了楊叢義的想象,黑衣大食、綠衣大食、白衣大食和十字軍等,多股敵對勢力交匯,稍不注意,惹上任何一方,對船隊來說都不是好事。
並且以目前這種情況來說,此地也很容易爆發戰爭,一旦幾國開戰,打紅了眼,傷及大宋船隊也不無可能。
原本還打算在東非設置回易據點,現在看來並不是合適,此地宗教戰爭頻發,形勢太過複雜,不信教的大宋人長時間留在這兒,就是送命的,楊叢義直接將這個念頭打消,不再考慮。
船隊過來還是單純的賺些錢,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不留尾巴,不留牽掛。
大半個月後,阿迪拉將第一批大宋貨物運到開羅,直接在城中公開出售,出售價格是採購價格的兩倍。
從來沒有見過大宋絲綢和瓷器的開羅人,對精美絲綢和光滑漂亮的瓷器完全沒有抵抗力,看一眼、一上手就徹底喜歡上了,不可自拔。
第一批到達開羅的貨,是阿迪拉用隨身攜帶的黃金換回來的,不像其他人還在回易營地等着家裡籌集錢財和貨物給他們送去,他打得就是一個時間差,就是要賺一筆快錢,而後再囤積更多貨物。
他的這批貨在開羅公開出售之後,三天之內銷售一空,而後他便帶着第一批貨賺來的金銀和家裡籌集好的錢財和貨物迅速趕去大宋回易營地,他已經爲第二批貨找到銷路,如何速度夠快,運氣夠好,他甚至還能採購第三批貨。
海邊的回易營地漸漸忙碌起來,早已等待在那裡的商賈終於等來了他們的錢財和貨物,而後一一點數,與大宋船隊開始交易。
前邊一批貨在開羅火爆銷售的消息,狠狠的刺激了他們,既然不能拼速度,那就拼量吧。
於是很多人壓上幾乎全部身家,黃金、白銀、珠寶、玉石以及各種香料、香水,全部拿來換取大宋貨物。
回易營地裡,“商所”培養出來的年輕人在陸游的帶領下很快上手,按着統一的交易標準,與法提拉人開始交易,收錢驗貨,進貨出貨,不用幾天便得心應手。
隨着他們籌集到的錢財和貨物陸續到來,回易營地也越來越忙碌,人手越顯不足。
消息傳回開羅,楊叢義命令潘誠帶領七百人離開開羅,返回回易營地協助交易,而他自己則要繼續留在開羅。
船隊不走,他作爲大宋使節就不好隨意離開,有他在開羅,船隊有事他也好及時找法伊茲老國王協商,何況距離船隊離開此地的時間還長,一旦離開,再想來開羅,就有些不太好辦了,就目前來看,若無特殊情況,留在開羅是最好的選擇。
開羅是有幾千年歷史的古城,也是整個地中海沿岸及阿拉伯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城之一,就阿拉伯地區來看,估計也就塞爾柱國都巴格達能跟它一較高下,這樣繁華千年的古城,世界上很少,就是大宋也找不到,很值得好好看一看。
所以不去王宮,不去應酬的日子,楊叢義便在兩國衛士的共同護衛下,帶着孟芸娘在開羅大街小巷四處走動,不管遇到什麼有意思的地方都要去看看,當然有一個地方例外,就是教堂。
開羅再大在古老,待在那兒的時間長了也無聊。
使團留在開羅的時間很長,在他們到達開羅的第一個月,老國王邀約楊叢義進王宮很頻繁,後來就越來越少,楊叢義也有了更多的時間跟其他人應酬,同時也有更多時間自己安排。從第三個月起,該應酬的也應酬的差不多了,他便向老國王提議說他想去法提拉其他地方走走,對方欣然同意,甚至派了一名大臣和幾百護衛相隨。
隨後,楊叢義帶着孟芸娘在法提拉官員和兩國護衛陪護下離開了開羅,順着尼羅河的方向朝地中海沿岸而去。
尼羅河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業頗爲發達,由於又是地中海沿岸,商貿也十分發達,路經的每一個城市都能看到很多工商業者,在大宋只有少數幾個大城纔有如此濃厚的工商氛圍。
聽隨行官員介紹,法提拉的工商業者承擔的稅賦不輕,但他們仍然願意經商,因爲經商賺錢永遠比種糧快,雖然會有一些風險,但他們完全能夠承受。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隨行官員沒說,那就是法提拉人口太多,而適合耕種的土地太少,沒地的百姓不經商,他們吃什麼?
從河口到地中海岸,一路走來,百姓的經商氛圍越發濃重,幾乎達到無人不商的程度。
楊叢義和孟芸娘在海岸港口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商船,進進出出,十分繁忙,比大宋最繁忙的明州港口還要繁忙,船隻進港快,出港也快,卸貨裝貨,當天就能完成,效率比大宋海港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港口,楊叢義看到了大宋的絲綢和瓷器,它們被裝上了一艘艘不大的單帆商船或是雙帆商船,貨滿之後,揚帆出港,很快消失在茫茫大海。
對於這等景象,楊叢義故作驚奇,請隨行官員解釋,他們要把大宋的貨物運到哪裡?
那官員當即解釋說,這個港口的船隻來自地中海沿岸很多國家,具體有多少,他也不知道,估計有十幾個國家,具體運到哪裡更不清楚,出海的商船有些別國的,有些是他們的自己,出海貿易就是爲了賺錢,大宋的絲綢和瓷器那麼好,不論是誰都想要,運到哪裡都不稀奇。
而後,楊叢義又對大宋貨物在港口的售價比較感興趣,請隨行官員幫忙打聽。
不多久,對方給了回覆,楊叢義震驚不已,絲綢、瓷器在港口售價就已經是大宋船隊出售價的三倍,幾天後運到其他國家,再漲三五倍也不是問題。
在港口停留了一段時間後,楊叢義說他對這個繁忙的海域比較感興趣,請隨行官員幫忙找一份地圖或是海圖。
那官員十分爽快的答應,很快就從一個小商賈手裡拿來一份較爲詳細的地中海地圖,沿岸的國家、城市、港口,都一一標註的很清楚。
楊叢義收到地圖後道謝,誰知他隨行官員卻說,這樣的地圖到處都是,出海的人,人手一份,很容易拿到,不值得道謝。
但楊叢義依然感謝了他,這份地圖雖然對他來說沒用,但對其他人來說就不一定了,也許以後大宋的船隊要走的更遠,那就需要更多的海圖和地圖,有這樣的地圖做支撐,他拿出來的地圖就更有說服力,也不會引人懷疑。
在港口附近的城鎮住了一段時間,一行人又慢慢悠悠返回開羅。
楊叢義回到開羅後,大宋使節落腳的使館,再次對法提拉勳貴大臣開放,應酬不絕,一些大商賈也在勳貴的引薦下進入使館拜見,希望獲得直接與使團交易的機會。
直到商賈到來,楊叢義才知道與大宋船隊交易的機會在一個月前已經被法提拉朝中一些位高權重的大臣聯合一些勳貴壟斷,在大宋回易營地與開羅之間設置了重重關卡阻礙,沒有他們允許,其他商賈根本就不可能到達回易營地,更別說交易。
而獲得他們允許的方式,就是要把從大宋船隊交易來的貨物上繳三成。
若沒有他們允許,即使帶着黃金白銀穿過荒漠無人區到達回易營地,跟大宋船隊成功交易,他們的貨物也別想運回開羅或其他城市,因爲任何大宗貨物運輸,不走大路根本不行,而大路上到處都有他們的巡邏軍隊。
楊叢義未曾想到法提拉權貴竟是這般蠻橫,這種情況他在天竺地區和塞爾柱都沒有遇見過,更沒有聽說過,若是正常交商稅也無可厚非,如此這般明搶,卻是很讓人看不過去。
他們攔路分掉商賈們採購到的三成貨物,看似跟船隊無關,實則對船隊有損,若是因爲他們這般豪奪,商賈們不願配合,那麼船隊不遠萬里帶來的幾十船貨賣給誰?就憑一幫權貴能把船隊的貨物全部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