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潭州應試

滾滾烏雲於天空聚集,時間來到七月末尾,大宋南北各地局勢日漸平穩,嶺南的暴雨卻接連下了好幾個日頭。

濤濤湘水之上,一艘滿載貨物的漕船正急速向碼頭趕去,試圖避過即將到來的暴風雨。

漕船兩側,數百個縴夫赤着臂膀,吶喊着整齊的號子,每次聲音落下,漕船前進的速度都會再快上幾分。

“官人,照這樣下去,暴雨來前怕是還到不了潭州。”

漕船甲板之上,年紀約二十上下的青年人向遠處張望了一眼,開口言語。

在他身側,正有一姿容不凡的少年持卷而讀,風中蕩起的細碎雨滴偶爾掠過面頰,卻絲毫沒有讓他動容。

“七郎,傳個信讓正則下去招些人手幫忙,他本地人好商量些。”

“唯!”毛英猶豫了下方纔點頭應下,急匆匆跑去了。

“蘇師早早就讓我選禮記爲大經,如今看來果然有先見之明......”

少年人無奈看了眼神色慌張的手下,笑着放下了手中書卷,熟悉的標點符號依稀浮現。

向前觀望,暴雨將至,整個潭州城外都忙碌作一團,呂方和毛英正在招攬人手幫助停船。

此次北上潭州,來到這湘嶺要劇,呂璟自然是要全心全意參加馬上開始的州試,不過恰逢四海商會和一些郴州本地商人要派人來潭州拓展商路,所以纔有了毛英的同行。

大宋朝的科舉分爲三級,呂璟前身雖然早早通過鄉試拿到秀才身份,但想要參加如今在東京舉行的省試,依舊要先通過州試纔有可能。

不同於後世全國統一的高考,宋朝的科舉每年考試名額都有固定數目,由政事堂根據各路不同情況予以分配,稱之爲解額。

想要參加科舉的士子必須先取得解額,纔算是拿到了通往最終考試的入場券。

荊湖不比江浙等地,雖然有嶽麓書院的存在,這裡的文教依舊難以稱得上興盛,每年的解額自然也不多。

根據今年新公佈的旨意,整個荊湖南路一共才只有兩百解額,要平均分配給三千餘考生,對呂璟來說依舊不是個簡單任務。

……

四周的風聲越來越大,在重金允諾下,毛英終於僱傭到了一批精壯漢子,幫着船隊在暴雨來臨前於碼頭停靠。

到了這裡,呂璟和朱勔等應舉士子也就陸續開始和船隊分別,等待三日後州試的開始。

“大郎,你說這恁的老天爺,下了幾日都不停歇,怕是要考不成了。”

潭州城頭,朱勔恨恨的打開油紙傘,纔剛邁步,就被巨大的雨勢又逼了回來。

“朱大哥放心,總不會斷了你的前途。”呂璟聞言不禁一笑,這傢伙怕是巴不得不考試纔好。

回身觀望,此次東江湖書院達到年齡,又選擇在潭州參加州試的人並不多,除了呂璟等人外,就以江浙士子爲衆,爲首者正是錢家少子,在書院中有錢袋子稱呼的錢克年。

後者似乎也注意到了呂璟的視線,輕蔑的撇嘴一笑,伸手朝雨幕中輕指,一輛裝飾奢華的車架已經冒雨而來。

“咱們走,此去青雲上九天!”錢克年神態囂張的上了車架,一衆江浙士子也隨行而去,似乎一刻也不想和呂璟等人多呆。

щщщ ☢тTk án ☢¢O

“我們也走吧,抓緊時間休息準備。”面對錢克年的挑釁,呂璟神態自若,朝呂方點了點頭,後者很快僱來了車架。

雨勢連綿,一路上朱勔和支華二人叨唸不斷,對錢克年可謂是怨念深重,呂璟卻始終沉默。

相比較和一個錢家後輩計較,更讓他在意的是此次州試的消息。

此前朝廷已經下了明令,在左相章惇的奏請下,哲宗恢復了王安石執政時期推出的三經新義,再次廢除詩賦、帖經、墨義,轉而專以經義、論、策取士。

這一方面是新黨爲了確立地位的舉動,另一方面也給各地士子帶來了挑戰。

以潭州爲例,此次州試主考官正是和呂璟有過幾面之緣的曾肇,曾氏書香傳家,他的水平自然不必多說。

可是曾肇嚴格算起來並非新黨衆人,理念也會有所差異,每個士子答卷時的選擇就成爲問題。

是投朝廷所好?還是投曾肇所好?抑或者堅持自我?

“終於到了,某家可要好好歇上一歇。”呂璟的思索被朱勔話音打斷,擡頭觀望,原來已經來到了預定的住處。

這是一間不算大的兩進小院子,正好夠呂璟等人居住,周圍也很是清淨。

一行人冒着雨勢收拾好行裝,朱勔主動請纓,和呂方一同外出給衆人尋謀吃食,呂璟和支華二人則開始繼續溫讀書目。

雖然此次參加科舉主要是蘇軾的督促,不過既然選擇參加,呂璟自然不想讓那位老人失望。

按照今年新頒行的科舉制度,每個考生要在《易》、《詩》、《書》、《周禮》、《禮記》中選治一經,作爲自己的主要學習方向,同時再選擇《論語》、《孟子》兼修。

從書箱中取出一卷蘇軾關於禮記的手札,呂璟開始靜心凝神,細心研讀。

禮記內容龐雜,除記述先秦禮制外,更是涉及哲學、教學、政治等諸多方面,呂璟沉浸其中,結合蘇軾的註釋研讀,很快就過去了兩個時辰光景。

外面的雨勢已經漸消,可是外出尋覓吃食的朱勔和呂方卻是遲遲未歸。

放下手札,呂璟正要起身去查探情況,忽然看到支華神色慌張的跑了進來,身上已經被大片泥水沾染。

“大郎,不好了!朱大哥他們被人綁走了!”

心中一驚,呂璟迅速起身,一邊示意支華帶自己前去,一邊詳細詢問情況。

距離州試只有三天,萬一有什麼變故,幾人恐怕都要受影響。

支華出身偏遠,驟然逢事有些慌張,費了一番功夫方纔將事情說明,呂璟聽聞,也不由感到頭疼。

本來以爲是有人刻意生事,沒想到問題卻出在自己人身上,若不是支華起心外出查探,還不知要到何時才能知曉。

“聽人家說是朱大哥被錢家小子激怒,這才先主動出手,後來呂大哥也不得不出手,卻還是被他們綁走了。”

“青年將軍?”聽完支華講述,呂璟也不由面色沉重,囑咐了他幾句,自行趕往事故發生地。

以呂方的本事,同輩中人能夠勝過他的怕是不多,不管此人與錢家關係如何,朱勔這次可算是惹了大麻煩。

......

河中符張家銅鋪,以蓮塘小景圓形鏡名滿大宋,是貨真價實的大宋朝馳名品牌。

整個銅鋪坐落於城北,綿延數裡地,能夠經營朝廷控制嚴格的銅器,可見其背景非凡。

呂璟到來的時候,小廝們正在臨街店面打掃收拾,殘碎的桌凳可見這裡曾爆發一場劇烈格鬥。

“在下......”呂璟剛要開口,那小廝似乎就已經知曉緣由,開口言語起來。

“小的只知道那人姓劉,似乎是剛從西北迴來的將軍,我家東主說了,若想救人還請儘快,這些剛下戰場的傢伙殺性可是很重。”

“在下呂璟,替某多謝你家東主。”拱手一抱,呂璟匆匆離去,只要有些頭緒,查到這位劉姓將軍不難。

“呂璟?”小廝搖了搖頭,正要繼續打掃,身子忽然好像觸電式的一抖,神色大變!

“壞了,東主你這不是害我嗎,這兩位萬一打起來有個三長兩短,某可吃罪不起......”

小廝一邊滿頭大汗的自言自語,一邊迅速向銅鋪內跑去。

第三百零二章 老狗的救贖第一百六十二章 被遺忘的帥臣--章楶第一百五十三章 夜色殺戮第二百三十三章 藍田呂氏第十五章 遇襲第二十七章 黑衣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八十二章 求援方略第一百一十九章 陽山關第二百九十八章 宋威第三百七十五章 樑師成的末日第四十一章 哲宗的意外第三百零四章 夫子和西進大潮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襲蕭關(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祚帝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劃邈川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從軍的晁蓋第九十章 血與火第一百一十九章 陽山關第二百六十七章 事畢?第三百二十八章 忠魂埋骨第一百二十一章 宮中來人第四十四章 震驚的曾肇(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的氣息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寇來襲第三十六章 蘇過的消息第三百九十一章 崩潰的阿骨打第三百九十一章 崩潰的阿骨打第一百一十九章 陽山關第三百三十二章 魅影與皇城司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的時代第八十六章 攻守(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徹底瘸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洞蛟與翻江蜃第二百六十三章 蔡渭第五十二章 安營第三百一十章 哲宗的困窘第九十六章 反攻(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軍中大比(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奧妙與交易第一百零五章 謀第三百四十六章 來自地底的貪婪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戰第三十二章 趙煦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八十一章 張嗣之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小鋪長潑韓五第四百零三章 天下大典第三十章 歸家第二百六十章 波詭雲翳第三百四十二章 汴梁風物今何在第八章 深夜驚魂第七十一章 郴連道計劃與商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潭州應試第三百四十九章 百姓的力量第三章 爭論第二百零二章 有女名芷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朝會第六十五章 較武場衝突第三百七十三章 趙佶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坡居士(一)第九十五章 策反第一百八十三章 陷落的關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璟的平陽第一百六十章 安國鎮大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秦州明珠—伏羌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蕭關攻防大戰(一)第二百零九章 拜謁呂大防第一百二十一章 宮中來人第十四章 賬目第四百零二章 雨夜中京第三百七十三章 趙佶之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妹勒都逋的決斷第一百五十章 客棧驚魂魄第三百五十章 圍攻王府第一百二十章 大楚的復仇第三百八十八章 終極大考第十五章 遇襲第三百三十一章 據形勝以迫戰第三百零三章 報紙引發的改變第八十七章 攻守(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蕭關攻防大戰(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鐵鷂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臨危受命的耶律大石第四百零一章 千里奔襲第六十三章 楊畏,楊三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衙內們的用處第三百三十一章 哲宗甦醒第三百二十二章 臨危受命的耶律大石第二百三十一章 郴州醫院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黨得勢第一百二十八章 潭州雨夜第八十三章 燃燒的郴江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一百零一章 跳坑第三百二十七章 噩耗連綿第二百二十七章 海貿的號角第三百一十四章 徹底瘸了
第三百零二章 老狗的救贖第一百六十二章 被遺忘的帥臣--章楶第一百五十三章 夜色殺戮第二百三十三章 藍田呂氏第十五章 遇襲第二十七章 黑衣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八十二章 求援方略第一百一十九章 陽山關第二百九十八章 宋威第三百七十五章 樑師成的末日第四十一章 哲宗的意外第三百零四章 夫子和西進大潮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襲蕭關(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祚帝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劃邈川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從軍的晁蓋第九十章 血與火第一百一十九章 陽山關第二百六十七章 事畢?第三百二十八章 忠魂埋骨第一百二十一章 宮中來人第四十四章 震驚的曾肇(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的氣息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寇來襲第三十六章 蘇過的消息第三百九十一章 崩潰的阿骨打第三百九十一章 崩潰的阿骨打第一百一十九章 陽山關第三百三十二章 魅影與皇城司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的時代第八十六章 攻守(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徹底瘸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洞蛟與翻江蜃第二百六十三章 蔡渭第五十二章 安營第三百一十章 哲宗的困窘第九十六章 反攻(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軍中大比(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奧妙與交易第一百零五章 謀第三百四十六章 來自地底的貪婪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戰第三十二章 趙煦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八十一章 張嗣之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小鋪長潑韓五第四百零三章 天下大典第三十章 歸家第二百六十章 波詭雲翳第三百四十二章 汴梁風物今何在第八章 深夜驚魂第七十一章 郴連道計劃與商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潭州應試第三百四十九章 百姓的力量第三章 爭論第二百零二章 有女名芷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朝會第六十五章 較武場衝突第三百七十三章 趙佶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坡居士(一)第九十五章 策反第一百八十三章 陷落的關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璟的平陽第一百六十章 安國鎮大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秦州明珠—伏羌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蕭關攻防大戰(一)第二百零九章 拜謁呂大防第一百二十一章 宮中來人第十四章 賬目第四百零二章 雨夜中京第三百七十三章 趙佶之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妹勒都逋的決斷第一百五十章 客棧驚魂魄第三百五十章 圍攻王府第一百二十章 大楚的復仇第三百八十八章 終極大考第十五章 遇襲第三百三十一章 據形勝以迫戰第三百零三章 報紙引發的改變第八十七章 攻守(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蕭關攻防大戰(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鐵鷂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臨危受命的耶律大石第四百零一章 千里奔襲第六十三章 楊畏,楊三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衙內們的用處第三百三十一章 哲宗甦醒第三百二十二章 臨危受命的耶律大石第二百三十一章 郴州醫院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黨得勢第一百二十八章 潭州雨夜第八十三章 燃燒的郴江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一百零一章 跳坑第三百二十七章 噩耗連綿第二百二十七章 海貿的號角第三百一十四章 徹底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