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芸馨等人陷入苦戰的同時,太原西城那一間不知名的宅子裡,老神醫皇甫秋拿着一張經方,不住的點着頭。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夫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呢?”
古人對付瘟疫根本沒有什麼好辦法,除了用所謂的隔離之外,似乎其他方法並沒有多大的效用。
說白了,就是等人死絕了,這場瘟疫的風波似乎才能過去。
因爲系統加持,所以劉文昊在昏迷之前寫下了一個經方,正是後世中醫應對瘟疫的方法。
當然,在沒有特效藥以及疫苗的情況下,這藥方,僅僅只是用於緩解,至於說它能不能治癒,還得看着疫情的發展。
其實這場瘟疫也可以稱之爲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在疫情爆發之初,那所謂的病毒無論是傳染性還是毒性都非常之強。
從感染人數以及死亡人數就能看出一二,可想而知,短短几天的功夫,就感染了六萬多人,而死亡也佔到了一半之多,可見這瘟疫的可怕之處。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瘟疫似乎還是被控制住了。
有人說病毒的毒性會隨着傳播的時間延長而逐漸減弱,最後將演化成一場流感。他們給出的原因是說,病毒最終的目的是想通過與人類的長期共存來達到自己的生存。
但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爲病毒在秋冬的低溫天氣,會更加的活躍。就拿這一次瘟疫來講,如果不是發生在入冬時節,或許也不會造成這麼多人感染。
另外病毒也不會減弱,甚至複製能力還會增強。所以問題也就來了,病毒的傳染力並沒有減弱,但有多種因素,可以影響它的蔓延速度和範圍。
就比如說隔離,只要在第一時間阻斷病毒的傳播,那麼病毒的毒性自然而然的就會變弱了。
還有就是來自於人體的抵抗力,因爲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定的抗體。就拿這一次感染瘟疫的人羣來說,爲什麼死亡的大多都是老弱病殘?原因就在這裡!
這一場疫情毫不掩飾的說,其實就是人禍,但劉文昊的處置非常迅速,再加上還有老神醫皇甫秋,因此在短短几天過後便已經將這所謂的瘟疫給控制住了。
現在唯一讓皇甫秋感到頭疼的,就是沒有什麼特效藥。然而當他看到桌子上的經方後,頓時茅塞大開,一瞬間便把所有困擾他的疑點都想通了。
其實中醫藥學之中的君臣佐使,不是羅列藥味,而是經方的規則與方法。
老神醫此刻非常興奮,一邊讓手下人開始按照經方配比抓藥,一邊又開始給唐芸雙進行診治。
而就在他的手剛剛搭上那丫頭的脈搏之時,劉文昊卻在一邊慢慢的醒轉了過來。可剛一睜開雙眼,皇甫秋就湊了過來。
“子明啊,那個經方你是從哪裡得來的?”
相對於老道士,皇甫秋更加的溫文爾雅,不過此刻卻像個餓狼一般。說句不好聽的,兩眼都冒出藍光了!
爲人醫者,心存人心。看到那經方上面的字跡,不用多做解釋,皇甫秋也知道是出自於劉文昊的手。
所以在這一刻,他想的還是有點多。當然,老神醫可不相信是眼前這位劉大人自己配伍出來的。
其實他想的最多的,是想會不會是唐芸雙那丫頭清醒之際,讓劉文昊代筆寫出來的經方。雖然唐芸雙不喜學醫,但也和老神醫學過多年本事吧,不說耳渲目染,單說那冰雪聰明的丫頭,能配伍出這樣的經方,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吧。
但劉文昊在弄明白始末緣由之後,接下來的話卻讓皇甫秋驚呼不已。
“前輩,這經方是晚輩在夢中,一個仙人所授……”
這仙人是誰?會不會是那傳說中的醫聖?
一聽到這話,老神醫更是來了興趣,若不是現在金軍還在攻城,或許他會馬上安排祭拜祖師爺!
而就在老神醫拿着經方,風風火火的開始應對瘟疫之時,太原東城的張府則是迎來了幾個不速之客。
也不知那幾人到底是誰,反正進了知府張孝純的書房之後,張大人久久都沒有露面。而更爲反常的是,自從那幾人來到張府後,張孝純還對張府上下,下了封口令。
真不知那幾人到底是什麼來頭,也不知張大人爲何在金軍攻城之際,接見了那幾個神秘人。
此時在張府的書房之中,也不知那幾人到底和張孝純講了什麼,只見這位如今河東首府的一府之長坐在那裡沉默不語。
在他對面坐着的是一個年輕人,此刻,就見那年輕人對着張孝純說道:“大人,如今大金國文治武功,睥睨天下,統一寰宇也只是時間問題,您還有什麼考慮的呢?”
說到這裡,那年輕人又將一封書信擺在了張孝純的面前,隨即又繼續說道:“張大人,這是令公子寫給您的親筆信,您看看吧……”
這年輕人不是那背信棄義的文軒又是何人?
張孝純接過那封信,先是嘆了口氣,隨即緩緩的拆開了封口,看着熟悉的字跡,一行一行的默讀了起來。
等了半晌,可張孝純卻依舊沒有下文,文軒奇怪的問道:“大人怎麼不說說您的想法?我等可是一直都在等待大人的意願?”
張孝純搖了搖頭,很是無奈的說道:“老夫若是如此行事,豈不是辜負了官家信任?”
“大人爲我太原一府之首,引領我等投入金軍麾下,正所謂識時務者爲俊傑!再說宋室氣數已盡,您何苦還要愚忠於趙家父子呢?”
本來文軒說罷此話,還以爲張孝純會加以反駁,然而沒想到這張大人卻話鋒一轉,道: “你等自可如此行事,老夫卻不行。”
一聽到這句話,文軒頓時覺得勸降有門,當下又問:“爲何不行?”
“忠臣不事二主,背主另投是爲不忠,倘若大金立制,老夫想他們也一樣容不下背主叛離之輩。所以金人此來,老夫只能拒之!”
聽到張孝純如此一說,文軒突然覺得臉上火辣辣的,可還沒等他開口,張孝純又繼續講道:“若是大金統一寰宇,繼承大統,如此一來,老夫再奉其詔令也不遲……”
“如此說來,大人是取中立之局,但就不怕金人事成之後的清算嗎?”
文軒心中暗道,這張大人還真是個投機之輩,口口聲聲說忠臣不事二主,但卻還要如此一說,還不是舉足觀望,打算待價而沽嗎?
然而張孝純卻一下子將文軒看穿了一般,就見他微微一笑,道:“爲君爲臣者,皆以民爲本,餘皆爲次,不明此點者,必難成大事。以金人行事觀之,其胸襟廣博是其成事之因,若無此能,亦難有其雄踞北方之局,故清算一事必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