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恢復祖宗之法

洛陽變化很大,自從被大隋收復,定爲帝都以後,地位較之大業時期高出無數倍,畢竟以前執行的兩都制,而現在,它是獨一無二的第一都市,遠非陪都大興、鄴城、涿郡、太原、江都所能及。因洛陽天下獨尊緣故,大量富戶紛紛遷來,說是一日三變亦不爲過。

如今隨着絲綢之路走向更遠方,精美琉璃製品、絲綢、瓷器、紙張、茶葉、美酒深受胡商青睞,從中嗅到商機的波斯人,爲了獲取更多利潤,不少人組成商隊爭相前來,而他們帶來的波斯地毯也大受歡迎。

不過民以食爲天,農業始終是大隋王朝的重中之重,爲了保證大災之年也不餓死人,從事農業的人員始終佔據多數,但因爲商業的興起,想賺快錢的人大有所在,也就是說,楊侗爲了保證糧食不減,必須保證農民收益,否則的話,百姓都不種田了,田地最後又會落到少數人的手中,當這些人掌握了糧食資源,就等於把住朝廷的命脈了。

這天早朝,商部、司農寺、太府寺聯合上奏,稱是各地夏糧豐收,導致糧價大跌,建議朝廷給出解決方案。

“歷朝歷代爲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而設置常平倉,每到糧價低的時候,朝廷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不僅使朝廷倉儲充滿了糧食,而且邊郡地方也倉廩充盈。到了糧價瘋漲的時候,降低價格出售。既避免了‘穀賤傷農’,又防止‘谷貴傷民’,對平抑糧食市場和安定民心起到積極作用。”楊侗望着皇座下的衆多臣子,皺眉道:“在本朝,朕還專業設置供銷社來平抑糧食、食鹽等等生活必須品的價格,這麼多年以來,也做得很好,供銷社今年爲何不收?”

“聖上,不是供銷社不收。”商部尚書凌敬出列道:“供銷社以利民爲主,谷賤時加時價二成錢高買,貴時減正常價格一成出售,幾乎一直在虧本,這也是常平倉在歷朝歷代時斷時續的原因。”

“意思是說,供銷社想收糧,可手中沒錢是吧?”楊侗明白了。

“正是如此。”凌敬答道。

“朕倒是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給各個供銷社買賣本錢。”楊侗說道。

“聖上此舉,確實是一個極妙的解決之道。”戶部尚書楊師道出列道:“但是各郡縣的人口不一,要是朝廷統一配給本錢,不僅令錢幣大量出庫,還會出現大郡縣不夠用、小郡縣發黴現象。”

“聖上,微臣建議恢復郡縣等級制,按照郡縣大小,給各個供銷社配給本錢,這樣就不會存在楊尚書所慮問題了。”魏徵說道。

楊侗聞言,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

當初大隋對治下郡縣有嚴格的等級劃分,郡這個行政單位的標準是‘凡五萬戶以上者爲上郡,三萬戶以上者爲中郡,不及三萬戶者爲下郡’;縣則是‘五千戶以上爲上縣,三千戶以上爲中縣,一千戶以上爲下縣’,不同等級郡縣官員官階不同、配給佐官不同、俸祿也不同。

可是楊侗當初入主冀州時,政治眼光遠不如現在,他爲了激勵官員,取消了科學合理的郡縣等級制,除了佐官配比不同這一項不變以外,郡守和縣令等名稱相當的官員的官階和俸祿完全一樣。

直到後來,楊侗才發現管‘五萬戶’的郡守忙得要命、管‘三萬戶以下’郡守閒得蛋疼,可是兩人拿的俸祿一樣、享受一樣待遇,這對前者而方,無疑是不公平的,現在還好,若是持續下去,肯定出現忙者厭政、閒者懶政等等一系列惡劣事件。這也讓楊侗對自己取消郡縣等級制是何其愚蠢、何其的短視。

不過楊侗向來不是那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更不會拿大隋吏治爲一文不值的‘面子’買單,眼見大家都提到這裡,便問道:“諸位卿家,魏尚書之議如何?”

作爲百官之首,楊恭仁早已意識到‘郡縣平等制’對勤勤勤懇懇的官吏不公,但是恢復‘郡縣等級制’,涉及到中下郡縣官員的切身利益,貿然改制,恐怕會造成地方動盪,所以他想到天下統一再提,不過魏徵如今既已提到,而楊侗也有這個心思,更關鍵是他也擔心小病拖成重病,再一想到楊侗對於天下的掌控力,便出列道:“聖上,朝廷的各級職位就那麼多,若是繼續執行‘平等制’,哪有那麼郡守之位可供縣令晉升?當一個個縣令自感晉升無望時,難免會懶政、不作爲,想着混吃死等過上一輩子,最終受害的還是地方百姓,朝廷的名聲也被這些人一一敗壞乾淨。而郡縣等級制則不同,可以產生更多的競爭層次,下郡郡守爲了晉升中郡郡守、下縣縣令爲了晉升爲中縣縣令,必然勤政愛民。”

“聖上,左僕射所言極是。我大隋王朝如若古之秦朝,是一個大改制王朝,我大隋王朝所創各項制度對以後影響深遠,絕對不弱於秦始皇開創的度同制、改幣制、書同文、行同倫、車同軌、郡縣制……爲保證大隋王朝能名有序延續,不能對不合理制度視而不見,應及時更改,務求盡善盡美。”韋雲起也站了出來。

“臣弟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楊侑、杜如晦、孔穎達、劉政會、姜行本等人也一一表示贊同,‘郡縣等級制’、‘郡縣平等制’優劣已然顯現了出來,大家做不到視而不見,更何況,楊侗也不是那種聽不進良言的皇帝,所以大家都敢大膽的說出利弊。

“不可,萬萬不可。”學部侍郎徐曠出列道:“‘郡縣平等制’乃是聖上所創,豈能朝令夕改?若是改制,置聖上威信於何地。”

徐曠,字文遠,博覽五經,尤其精於《春秋左傳》,學問淵博,爲人正直持重,終成一代師表。竇威、楊玄感、李密、王世充等風雲人物都是他的學生。

大業年間,徐曠官任國學博士、國子祭酒。後天下大亂,洛陽鬧饑荒,徐曠到城外覓食,被李密部下抓獲,李密請徐曠面南而坐,對他施以弟子之禮。但是徐曠卻一直讓李密投降隋朝,讓他從良。鬧得李密煩不勝煩,表示破了宇文化及和王世充再投降,結果王伯當把洛口城給丟了,徐曠被王世充給擒住了。

徐曠作爲當代經學大師,王世充不敢怠慢,但徐曠始終以楊倓的隋官自居,高興的時候罵王世充小人,不高興的時候罵王世充是竊國之賊,終於把王世充惹毛了,不過也沒殺他,而是斷了徐曠的供給,企圖讓徐曠投降,可是徐曠差點兒被餓死都不鬆口,在國子監授課之餘,自己外出撿柴,以作家用。

後來收復洛陽的時候,楊侗聽到這名飽讀詩書,卻錚錚鐵骨的儒士之名,便請他幹了老本行。徐曠和風趣的劉炫不同,他比較迂腐;然而胡風盛行天下幾百年,社會風氣極爲開放,所以這時代儒生的迂腐,也只是相對魏徵、孔穎達、楊師道這類殺胚而已,就拿徐曠來說,雖然他嘴巴硬,但不表示他無理取鬧,只要你說服了他,他絕無二話。

只不過,徐曠現在維護的是楊侗的名聲,其他人不好出聲,只能由楊侗親自出馬了,他搖頭道:“徐侍郎,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祖宗之法豈能傳萬世而皆準?再強盛的帝國也不能墨守成規、裹足不前,而是應該保持謙虛謹慎之心、與時俱進,才能永遠傲立寰宇之巔,國如此,君王亦然。咱們總不能明知是錯,還要以錯誤的方式、將錯就錯的治國吧?”

“可聖上之名?”

“個人之名,與大隋萬千百姓的切身利益相比,又算得了什麼?”楊侗看着的徐曠,笑着說道:“自古以來,百善孝爲先,朕恢復文武二帝執行的‘郡縣等級制’,也算是恢復祖宗之法,這是盡孝。”

楊恭仁、韋雲起等人暗道一聲‘漂亮’。。

“……”徐曠啞口無言。

“好了,郡縣等級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勢在必行。”楊侗語氣堅定的說道。

“聖上英明。”

衆臣轟然迴應。

徐曠想了想,不再多言。

“聖上,以什麼標準分等級?”楊恭仁問道。

“郡縣等級就按照先帝標準執行。官階方面,三等郡守分別是從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三等通守爲從五品上、正六品上、正六品下;三等郡丞分別是正五品下、正六品下、從六品上;三級縣令爲從六品上、正七品上、從七品上;三級縣丞……從秋天開始,俸祿依照放的標準發放。”一一設定完畢,楊侗又說道:“散朝以後,先佈告天下;民部務必在最短時間內,依照朝中戶籍本劃好郡縣等級,覈實之後,下發各郡,由各郡太守通知治上各縣,讓他們知道本縣屬於哪個等級。”

“喏。”

專管吏部的尚書左僕射楊恭仁、民部尚書楊師道齊聲應命。

楊侗想了一想,轉回原來的話題,說道:“供銷社的本錢,上郡三千貫、中郡兩千貫、下郡一千貫;爲免過於分散、監管不到位,使不法官吏中飽私囊,縣級暫時不設供銷社…但是收成時節,必須下縣收購…統一運到各郡官倉,地方御部、刑部不能鬆懈,絕不能讓貪婪之徒鑽空子,膽敢貪污者,依法懲處。”

“喏。”諸臣心中凜然。

“啓稟聖上,右僕射發來緊急信函。”便在這時,殿外傳來了楊善會信函送達的消息!

“快將信函送來。”楊侗說道。

“喏。”一名侍衛入內,直接把信函呈遞了上去。

楊侗展示信件一看,臉上笑容一下子就僵住了,徹底讓‘楊善會’這份戰報給震住了。

這一下可將大殿下的大臣給急壞了,以爲楊善會那裡出現了變故。

楊侗再三拿起戰報閱覽,忽然笑道:“這是一份與我大隋無關的戰報。”

楊恭仁心神一動,問道:“莫非是僞唐和北鎮軍的?”

“正是。”楊侗哈哈大笑了起來:“前天下午,北鎮軍在谷城縣北郊,將劉弘基四萬五千名士兵殺得潰不成軍;當晚,李世民和竇琮圍困谷城,北鎮軍決堤倒灌谷城,九萬士兵片甲不留,幾乎全部葬身魚腹。也就是說,北鎮軍不到一天時間,就取得殲滅十二三萬唐軍士兵的輝煌戰績。”

“嘶~”

一時間,殿內文武百官一個個情不自禁的倒抽冷氣,心底震撼無法言喻。雖說大隋王朝輝煌大勝不少,可一天時間內,搞死這麼多敵軍的戰役卻屈指可數。

“這北鎮軍主將獨孤彥雲好生了得。”

“僅此一戰,獨孤彥雲足以留名青史。”

“真名將也。”

“可惜不是我大隋將軍,甚憾。”

“……”

不明就裡的大臣紛紛驚歎。

楊恭仁等少數知情人,捻鬚輕笑,一臉意味深長之色。

“今天便說到這裡,散朝。”

“恭送聖上。”

第855章:利民工程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018章:楊倓很傻很天真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402章:楊家女將之智第567章:六月債,還得快第715章:國公之爵,擦肩而過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126章:新羅王女金德曼第645章:聽天由命第094章:關隴力量第993章:斬將奪軍第932章:兵臨城下,內外交困第319章:無盟國無將可用第540章:內鬥資格都沒有第933章:給個投降的臺階下第903章:誰算計了誰第252章:四大優勢(求月票全訂)第037章:七夕節第825章:張網以待第272章:在其位謀其政第902章:童話都是騙人的第874章:一封家書第821章: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650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694章:聖武三年,諸事皆順第661章:進退兩難,垂死掙扎第623章:獨孤懷恩之死第285章:有舍有得第600章:馬嚼天下第360章:狂飆演技第259章:陳漢在行動(4/4求月票全訂)第599章:李淵之利刃出鞘第797章:大將之飭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193章:除間行動(第四更求訂閱)第323章:坐觀成敗第120章:敲詐第001章:大隋楊侗第390章:君臣奏對,擬立十軍第745章:兵進臨洮,楊侗遭難題第976章:間諜內奸大集結第528章:兄弟情義難再續第540章:內鬥資格都沒有第865章:除夕夜話第512章:蛇與農夫第473章:長孫無忌的重大發現第196章:獨孤澄的震撼第269章:鬼子國的崛起第746章:羌兵出山第442章:李密特使第127章:奸商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444章:將軍難免陣上亡第667章:揣摩敵意,世績設局第936章:全軍覆沒,大道通天第788章:祿東讚的豬隊友第184章:機遇(求首訂)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647章:江都城防圖第738章:和親之心不死第645章:聽天由命第614章:抵達襄陽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788章:祿東讚的豬隊友第671章:身臨絕境,李密定計第590章:所有算計一場空第444章:將軍難免陣上亡第283章:沈光,又見沈光第969章:楊廣受困遇名將第311章:孝恭立功世民憂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865章:除夕夜話第390章:君臣奏對,擬立十軍第755章:李元吉神助攻第046章:劉文靜謀劃第041章:一人牽動天下勢第549章:恩威並施第101章:梟雄的崛起第156章:拿下平陽(求收藏推薦)第823章:肉香泄軍情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102章:家事第004章:贏了第831章:很多妃嬪第310章:李密西進第102章:家事第808章:遂良獻計破堅城第362章:關隴世家的底蘊第803章:七家分高原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225章:激化矛盾第236章:刑、御之爭第521章:金勝曼的葷招第610章:江河日下,竇氏抉擇第060章:李建成的心驚第377章:誠惶誠恐第017章:王世充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475章:‘人鏡’消失,好事多磨
第855章:利民工程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018章:楊倓很傻很天真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402章:楊家女將之智第567章:六月債,還得快第715章:國公之爵,擦肩而過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126章:新羅王女金德曼第645章:聽天由命第094章:關隴力量第993章:斬將奪軍第932章:兵臨城下,內外交困第319章:無盟國無將可用第540章:內鬥資格都沒有第933章:給個投降的臺階下第903章:誰算計了誰第252章:四大優勢(求月票全訂)第037章:七夕節第825章:張網以待第272章:在其位謀其政第902章:童話都是騙人的第874章:一封家書第821章: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650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694章:聖武三年,諸事皆順第661章:進退兩難,垂死掙扎第623章:獨孤懷恩之死第285章:有舍有得第600章:馬嚼天下第360章:狂飆演技第259章:陳漢在行動(4/4求月票全訂)第599章:李淵之利刃出鞘第797章:大將之飭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193章:除間行動(第四更求訂閱)第323章:坐觀成敗第120章:敲詐第001章:大隋楊侗第390章:君臣奏對,擬立十軍第745章:兵進臨洮,楊侗遭難題第976章:間諜內奸大集結第528章:兄弟情義難再續第540章:內鬥資格都沒有第865章:除夕夜話第512章:蛇與農夫第473章:長孫無忌的重大發現第196章:獨孤澄的震撼第269章:鬼子國的崛起第746章:羌兵出山第442章:李密特使第127章:奸商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444章:將軍難免陣上亡第667章:揣摩敵意,世績設局第936章:全軍覆沒,大道通天第788章:祿東讚的豬隊友第184章:機遇(求首訂)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647章:江都城防圖第738章:和親之心不死第645章:聽天由命第614章:抵達襄陽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788章:祿東讚的豬隊友第671章:身臨絕境,李密定計第590章:所有算計一場空第444章:將軍難免陣上亡第283章:沈光,又見沈光第969章:楊廣受困遇名將第311章:孝恭立功世民憂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865章:除夕夜話第390章:君臣奏對,擬立十軍第755章:李元吉神助攻第046章:劉文靜謀劃第041章:一人牽動天下勢第549章:恩威並施第101章:梟雄的崛起第156章:拿下平陽(求收藏推薦)第823章:肉香泄軍情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102章:家事第004章:贏了第831章:很多妃嬪第310章:李密西進第102章:家事第808章:遂良獻計破堅城第362章:關隴世家的底蘊第803章:七家分高原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225章:激化矛盾第236章:刑、御之爭第521章:金勝曼的葷招第610章:江河日下,竇氏抉擇第060章:李建成的心驚第377章:誠惶誠恐第017章:王世充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475章:‘人鏡’消失,好事多磨